稀土企业生态创新行为演化及路径思考

发布时间:2022-04-24 19:59:41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企业管理论文,论文基于现有研究文献归纳整理其内涵概念及理论基础,明确界定论文中生态创新具体内涵及稀土企业生态创新相关概念和特征,搭建关于驱动稀土企业生态创新整体研究框架;之后应用演化博弈方法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分别就稀土企业外部激励政策设计和内部生态创新水平提升进行研究并基于研究结论得到驱动稀土企业生态创新建议启示。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后工业革命时代,工业经济步入高速发展轨道的同时,层出不穷的生态问题接踵而至。盲目快速扩张模式对生态恣肆损害、对资源长期掠夺,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反成发展路上的“拦路虎”,人类生态足迹已远超生态现有承载水平。能源危机、资源短缺等环境问题敲响了生态警钟,上升为焦点问题,受到全世界的高度重视与绝对关注。自生态文明战略提出以来,为强化生态保护意识,将现已不可扭转的环境负外部性伤害降至最低水平,我国环保政策从命令型、市场激励型层层加码。从短期看,将生态环境保护置于目标层面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压力,甚至出现“表面洗绿”“达标边缘”等面子工程,但应激源不完全是生态监管力度骤强,还包括部分地方企业结构不科学、内部生态技术续航准备不足、生态机制仍存在向上发展空间等原因。因此,如何准确刺激企业内生发展需求,引导企业主动选择绿色发展,实现向生态与经济跨越式发展已成为当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

40 年改革开放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近 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当之无愧的领头羊,为迈向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但过去多依赖生产要素投入量增加而不注重生产要素利用效率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在实现经济顺差的同时,也带来了无法回避的“生态欠账”。据《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数据显示,2019 年所调查工业样本企业产生尾矿超十亿吨;粉煤灰、煤矸石及冶炼废渣产生量均接近五亿吨。经济发展与生态治理的矛盾仍然突出。“绿色”与“创新”毫无疑问成为了当前我国高质量发展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与传统技术创新过于关注经济效益相比,生态创新是将绿色和创新合二为一的新路径,更多将焦点置于达成社会范围经济效益,通过新系统、新产品或流程改进等路径在减轻企业生态成本的同时,创造更多难以超越的经济效益及相对优势,具备独特的双重外部性(知识溢出及环保溢出)。但单纯地将创新生态化不足以肩负当前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要,理应顶层设计合理驱动生态创新机制并搭建完善生态创新体系。

1.2 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问题

为推动稀土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论文从内外双重视角深入剖析驱动稀土企业生态创新的现实路径。

从外部视角来看,稀土企业生产活动对生态造成的污染致使稀土市场外部性溢出。具体来说,在市场交易过程中,生产者主要通过销售意向商品获取经济收益,消费者相应通过意向价格购买商品实现原期望,双方均在交易过程中达到期望最大化。但稀土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期望满值情况下,该生产及交易过程却对原产区生态造成一定污染,给原产区居民带来身心危害。尽管政府意欲通过向稀土企业征收环保税(费)等形式,对所造成的生态问题进行补偿,然而这部分环保税(费)额度还未能达到与环境负外部性完全冲抵的效果。基于此,从外部视角来看,需要设计配套激励政策驱动企业自主实施生态创新行为。

从内部视角来看,稀土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战略升级下的典型组织,面对迫在眉睫的技术“卡脖子”问题,稀土企业具有强烈的技术创新市场需求,在创造创新活动中呈现出典型的路径模糊、时限紧迫特征。但也出现创新典型,如绿色成绩喜人的北方稀土、发展突飞猛进的有研新材等,为稀土行业拓展生态创新成功典型提供可借鉴经验。因此有可能探索出稀土企业内部生态创新的差异化路径。

综上,论文探究的主要问题有:

(1)从外部视角来说,波特假说提出“合适规制能推动企业生态创新并产生补偿效应”,那合适规制究竟如何与企业绿色行为进行演化并最终驱动企业生态创新行为?

(2)从内部视角来说,异质性企业资源如何组合匹配形成差异化生态创新路径?

第二章 概念界定、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稀土企业生态创新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1 生态创新

19 世纪 60 年代“生态学”是一门用来反映生命体之间或生命体与环境之间双向关系的学科。随着实践进步理论推进,理论界将生态学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处理形成交叉学科。熊彼特提出“创新”并将其定义为:把和生产影响要素存在关联的,但却从来没有过的一种全新的形式或组合纳入到制造体系中,从而形成的一种全新的形式或组合。随后,其内涵被不断的扩展,其研究范式也在不断地转变,“创新”也被成功应用于各个不同领域。伴随生态环境问题恶化,学者们开始把焦点聚集到了生态以及创新这两个方面,并将两者进行了有机的融合,延伸出了  “绿色+”、“可持续+”、“环境+”等生态名词与创新的组合概念。“生态创新”这一概念于 1996 年在 Fussler & James 出版的 Driving eco-innovation: A breakthrough discipline for innov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一书中,首次提出并将其定义为“既能满足提供价值的商业需求同时又能优化环境影响的新产品和流程”[1]。和其他生态名词与创新的同类组合概念对比,生态创新是目前阐述高水平生态能力的诸多组合概念中贴合度较高的前沿概念[2]。不同研究者往往根据应用情景和研究方向对生态创新进行了不同的界定,典型的有以下 15 种,如表 2-1 所示。从总体来看,虽然目前聚焦点不同,但对于“生态创新能够带来环境效益”这一观点已基本达成共识,且生态创新的定义中包含的共同特征有:创新的价值性[3]、新颖性、减少环境负担和改善环境[4]。

结合表 2-1 和共同特征,论文将生态创新定义为:帮助其减少环境影响的产品(货物和服务)、流程、营销方式、组织结构及新的或改进的体制。


企业管理论文参考


2.2 稀土企业绿色实践相关研究进展

2.2.1 稀土企业绿色技术实践研究

王祥生等[32]对稀土金属制备技术的国内外演变历史进行综述研究,以现阶段已有制备工艺进行对比,为我国稀土金属当前发展主要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冯宗玉等[33]以稀土冶炼分离行业为规范,详细阐述其发展现状与未来挑战,重点研究以混合型稀土矿为代表的三大矿绿色提取分离新工艺及应用情况,为未来稀土提取分离生态化学提供理论参考。王春梅等[34]针对我国稀土绿色制备与清洁生产技术现状进行叙述,就现阶段我国稀土行业发展所遇的问题挑战提出了相关对策,为推动该行业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建设性意见。侯晓志等[35]针对我国典型稀土精矿及废渣中清洁提钍工艺研究进展以及高纯钍的制备技术进行综述性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王猛等[36]根据现有包头稀土矿典型绿色冶炼分离新工艺及应用情境分类探讨该市混合型稀土矿综合应用和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设性建议与下一步工作重心。

2.2.2 稀土企业绿色政策实践研究

罗群等[37]以负外部影响大与出口稀土资源自身定价权为突破口,考虑政府主体在其中作用,剖析形成该行业政策框架机制,借助原钻石模型搭建全新与稀土行业相关政策框架。李振民等[38]以我国稀土资源开发过程中所遇生态环境相关问题为样本,研究了生态环境在稀土资源各类前端生产活动作用下的具体表现,并进一步探讨近年我国稀土前端生产对应环境政策设计及其效应。高风平等[39]以国际稀土新格局为讨论点条条梳理,明确指出国内该资源生产、出口及全产业链规划三方面的顶层设计。周美静等[40]以稀土为研究对象梳理相关政策演化过程深入分析其变化原因和详细机制,并点明该领域相关政策将来调整方向。米莉等[41]以北方稀土 10 年成长历程为研究案例样本,观察其在规制强度差异化情境下行为策略选择差异性,基于其行为演变深入环境规制作用于企业经营绩效的路径与机理。董娟等[42]通过模型测算讨论了九年间年我国财政系统对稀土全产业给予的支持效率和影响其支持效率的相关因素,并就该行业上下游情况具体对比分析。 

第三章  稀土企业生态创新行为演化研究 ......................... 19

3.1  问题提出 ................................. 19

3.2  生态创新生成条件与过程 .................................. 19

第四章  稀土企业生态创新路径研究 ............................ 31

4.1  问题提出 ...................................... 31

4.2  基本前提 ........................................... 32

第五章  推动稀土企业生态创新行为对策 ...................................... 49

5.1  多主体协同助力生态创新 ............................... 49

5.2  多要素组合匹配生态创新 .................................... 50

第五章 推动稀土企业生态创新行为对策

5.1 多主体协同助力生态创新

从政府层面看,(1)政府环境规制演化需要和相关利益者行为策略反应相适应。根据创新主体行为策略演化,环境规制也在由短期规制压力逐步演化至长期规制压力+市场激励,最终驱动稀土企业行为策略趋于理想状态。(2)确定科学合理的惩处力度。政府对传统技术带来环境污染罚金与企业采取传统技术行为意愿呈线性关系。过度严苛的惩处力度会迫使稀土企业消极应对,考虑到当前正是迈向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时期,政府在处理类似环境问题设计环保政策时应考量适度原则。即政府应根据各稀土企业区位、经营范围所涉及矿种及所处发展阶段差异,择机分步优化激励惩罚方案,倒逼稀土企业自主生态创新。(3)政府应动态设计生态创新约束激励政策,保持适度生态创新投入补贴比例。补贴政策本身能有效刺激稀土企业展开前瞻生态创新环保战略,与单纯的命令型环境规制相比,引入激励型规制手段可提升稀土企业自主生态创新积极性。在保证其适度性的同时兼顾财政资源成本,应用科学经济激励辅以行政手段,缓和因环保政策对生态创新投入挤出效应造成的生态创新抑制作用,为稀土企业开展生态创新活动提供制度保障。另外,可依据企业规模异质性特点分类设计生态创新投入补贴方式及补贴率,帮助稀土行业范围具备规模优势群体生态技术快速成长,对中小规模采用低息贷款、过风险投资等手段助力其生态创新能力提升,以点带面进而推进全产业高质量发展。

企业管理论文怎么写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为了回答两个研究问题,第一,波特假说提出“合适的规制能推动企业生态创新并产生补偿效应”,合适规制究竟如何与企业绿色行为进行演化,最终推动企业生态创新?第二,异质性企业如何形成差异化的生态创新路径?论文以我国稀土企业为研究样本企业,从内部和外部双视角出发对驱动稀土企业生态创新行为机制深入探索。首先,基于现有研究文献归纳整理其内涵概念及理论基础,明确界定论文中生态创新具体内涵及稀土企业生态创新相关概念和特征,搭建关于驱动稀土企业生态创新整体研究框架;之后应用演化博弈方法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分别就稀土企业外部激励政策设计和内部生态创新水平提升进行研究并基于研究结论得到驱动稀土企业生态创新建议启示。论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分别搭建有关政府、稀土企业及社会公众三方的静态演化博弈模型和动态惩罚、动态惩罚+补贴系统动力学模型,博弈演化仿真分析发现

(1)短期规制(静态演化博弈)下,政府—稀土企业—公众三方利益相关者在博弈演化过程无法出现稳定均衡。稀土企业在政府规制下容易出现应激性反应,要么污染转移要么策略性配置资源,企业主动生态创新的意愿很低。(2)过渡期规制(动态惩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博弈主体行为策略选择波动,但不能达到最优激励效果。政府基于企业短期的行为应对后,会加大惩罚倒逼稀土企业创新,但企业在无法获得市场上其他补偿情况下,容易出现“绿色达标”的策略性应对、或者进行寻租和规制俘获,无法真正实现高质量的生态创新。(3)长期规制(动态惩罚+补贴)下,政府、稀土企业及公众三方演化博弈行为策略呈现理想的演化轨迹且稀土企业的最优行为策略选择是生态创新。在政府规制趋恒背景下,政府还需协调市场激励手段,通过有效的协调各种规制工具,充分利用社会监督机制,促进企业自愿和主动减排进行生态创新。但在动态惩罚+补贴方案下,政府对稀土企业生态创新行为的补贴与其采取生态创新的意愿呈抛物线关系,即倒U 形,因此还需要结合自愿型环境规制,充分调动企业的价值认同,减少补偿成本,综合运用各种规制体系诱发稀土企业主动进行生态创新,形成稀土企业生态创新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