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情景下“关系”对网络权力的影响机理研究——基于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

发布时间:2021-04-01 11:57:24 论文编辑:vicky
笔者认为企业不可忽视中国“关系”与制度环境的作用。企业发展过程中时常时刻关注市场与技术环境的变化,但忽略其所处于制度环境与传统“关系”所产生的影响。作为中国大众日常生活中不可忽略的规则,“关系”与制度环境对企业在网络中的发展与话语权具有根本性作用。现今中国经济转型时期,以制度和以“关系”为基础的二元结构并存,在发展过程中仍具有较高不确定性。逐渐完善的制度环境会驱使企业采取以市场发展为导向的战略,而“关系”导向仍然能为诸多企业谋求快速发展。因而企业应时常关注于中国“关系”与制度环境的发展变化,并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企业的能力与资源采取行动。当从中国“关系”中获取的企业资源或利益超过自主技术研发成本时,企业可以通过“关系”,获得其他企业或政府的支持来帮助自身发展,更重要的是,企业最终要在网络结构中占据有利位置,逐渐靠近网络中心位置,获取关键资源与信息,从而获得竞争优势与话语权。

第 1 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开放的市场大环境与快速迭代的技术使得不同行业间互为挑战,企业的生存发展变得更加艰难,“独善自我,独霸市场”不复存在,“合作共生,协同共达”成为当代企业发展的新命题,在这种合作的背景下企业网络愈演愈烈。企业竞争格局由个体企业间的竞争转变为企业网络间的竞争(金帆,2014),同时企业战略由竞争逻辑转为共生逻辑,营造共生型的企业网络合作组织(陈春花,2019)。而在企业网络中,企业之间并非平等发展,不同企业所拥有的资源以及自身发展状况具有不同的话语权或网络权力。网络中的企业在不断增大自身网络权力的过程中,也能为所在区域带来社会效益。网络权力相关研究作为企业网络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对我国企业发展以及企业网络正常运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然而已有组织理论主要基于西方情景建立,应用于中国情景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水土不服(刘林青等,2016),缺乏结合中国本土企业现实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尤其是对处于转型时期企业网络合作现实,网络权力理论的适用性及影响力尚存有较大研究空间。从国内外现有文献来看,目前较多的研究集中于创新网络、网络权力的优化配置及企业网络的有效治理,仅有少量研究探讨本土企业的网络权力;更加欠缺的是,“关系”作为中国企业活动的命脉(Su et al.,2009),是中国社会最重要的机制之一(Luo et al.,2012),而诸多学者早已关注“关系”在网络中的作用,但至今研究鲜见,本土企业网络中的“关系”及制度环境如何直接、中介或者调节作用于网络权力形成发展的过程,现有研究也探讨的非常不充分。那么,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中国“关系”是否明显推动企业在网络中话语权的提升呢?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其中的作用机制又是什么?在企业网络中又是如何表现的?在当今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环境下,其作用还能持续吗?正如黄海昕等(2019)提出在研究情景特征影响情景关系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如制度、中国传统“关系”文化等是如何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发展,应采取目前最主流与普遍的网络视角展开研究。因此准确评估中国“关系”对企业在网络中权力的作用,以及在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作用程度的变化,对于我国企业现阶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企业发展会受到经济、文化以及更大范围的环境影响,企业网络的发展都将适应周围的环境。本土企业网络受中国传统“关系”文化及中国特色制度环境交错复杂的影响,而学术界目前有关网络权力的研究主要是西方学者在西方社会情景视角下进行的,在中国情景中缺乏适用性,能够结合中国“关系”特点来研究企业网络权力的文献并不多见,而将中国“关系”直接纳入企业网络结构研究范畴的更是鲜见。因此本文立足于中国本土企业的现实处境,引入整合视角从微观企业层面与宏观网络层面进行分析和考量,注重全面明晰中国企业网络权力本质的来源。此外,本文根据已有网络权力决定因素的研究中,沿袭结构决定论之主流论断,在深入结合本土企业中国情景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企业的网络结构属性深入理解网络中企业主体参与的特征。在检验西方理论适用性的同时也可以为网络权力理论提供更多的基于中国情景的证据,在一定程度丰富了企业网络权力的研究,为之后学者的研究夯实基础,进一步深化中国情景的管理实践与西方情景管理理论间的对话,推动中国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
1.2.2 现实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企业网络成为现今企业生存发展的主要模式。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时期,在本土企业市场经济地位逐渐确立的条件下,企业积极寻求合作建立联系,通过企业网络优势互补实现独自无法实现的商业机会,从而提升企业的长期战略优势,已经成为常态化的商业模式。在现实经济实践中,企业间的竞争本质上是企业网络权力的此消彼长,企业活动受到权力大小的直接影响,节点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直接决定其在整个网络中的角色与作用。网络权力影响网络中企业间合作关系的建立与深度,在网络中不同企业之间的比较优势存在差异,导致具有不同的话语权,占据优势地位的企业处于整个网络的中心位置,明显具有很大的发言权和影响力,而处于网络边缘或彼此联系不太紧密的企业,所具有的话语权就十分有限。因此,本文的实践意义在于能够有助于企业管理者深入了解企业网络权力形成的内在逻辑,立足本土情景根据企业自身发展进行更优的战略选择,进一步扩大已有权力优势或构建新的权力基础,并对其有效性进行合理配置与运用,切实指导形成利于企业发展的权力结构,从而逐渐获得竞争优势,对改变企业实际行为过程中的话语权与地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

第 2 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概念界定
(1)网络权力的内涵及分类
企业既能通过企业网络获得生存发展需要的资源,也能掌握其他企业所需的资源,导致网络中企业之间彼此依赖又相互制约,企业间的权力关系呈现为交织复杂的关系网,从而网络中的企业权力扩展为网络权力。邓智团(2010)认为网络权力意味着企业网络中的企业因拥有及支配资源能力的差异,并且各企业均谋求最大化的自身利益与权力。张昕(2011)将网络权力视为企业间的相互关系,是彼此相互作用之后的结果,即不同企业占有资源等差异导致权力不相对等,强势方就可干涉以至操控其他企业按自己意愿行动。孙永磊(2013)将网络权力视为当核心企业将自身掌握的关键资源进行共享与配置时,实现对网络中其他企业决策行为的影响与控制。谢永平等(2014)将网络权力定义为网络中处于核心位置的企业因掌握关键性资源而拥有的对非核心企业的控制力与影响力。
已有研究中,较多学者以二分法来划分网络权力的不同表现形式,如直接权力与间接权力(Brown,1995),其判定依据是能否对其余权力承受者产生直接影响作为判定依据,直接权力是以法定的奖惩要素为主,而间接权力是以感召能力等为主;培养式权力与命令式权力(Johnson,1993),这一分类是通过对日本企业网络进行案例研究而得出的一种比较现实的分类,培养式权力包括奖惩、法定、感召等能力要素,而命令式权力包括专家与信息要素;经济权和非经济权(Lusch,1982),其判断依据是有无涉及经济因素,经济权力主要是奖惩要素,除此之外的要素为非经济权力;强制性权力和非强制性权力(Hunt,1974),通过是否具有强制性作为判断依据,强制性权力是以奖惩与法定要素为主,而非强制性权力以情感与专家领导力要素为主。以上分类中强制性权力与非强制性权力影响最大,随后 Visser(2000)将强制性、法定性、奖赏性、专家性及参照性这五种网络权力从含义到具体表现到引发的问题做了归纳总结。详见表 2.1。
表 2.1 Visser 等学者对于五种权力类型的归纳
............................

2.2 文献综述
2.2.1 网络权力的源起
网络组织以信任与合作为基础产生协同,网络权力是个体嵌入网络之中所形成的优势资源与知识技术的耦合,并以个体在网络中的位置为表象的影响力(Emerson,1962)。根据已有国内外研究,从如下 5 方面展开梳理。
(1)网络权力的来源:社会网络
社会网络研究可回溯至二战后英国的社会学者,他们从结构主义视角出发,将网络结构用于描述分析社会结构,并归纳和总结社会中人类行为背后的客观规律。权力是日常生活经常接触的概念,一切有序的组织群体活动都存在权力的作用。网络权力这一术语由 Emerson(1962)率先提出,并较早在社会学和政治学领域开展应用。Grewal(2008)在研究全球化与多样化间的关系时把网络权力称为标准权力,同时认为网络权力正是全球协调的标准,可分为两大要素:一是多人践行的标准更有价值,二是这种权力会导致替代性选择逐渐消逝。随后 Castells(2011)总结出 4 种网络权力:网络中主体对网络外主体行使的权力、网络中进行社会互动协调所含规则的权力、网络中主体对其他主体产生的权力、依据引领者的利益与价值划定网络中的权力范畴以及视关键主体间联盟关系状况改变网络的权力。综上,网络权力来源于社会学中人际网络相关研究,换言之,嵌入于社会网络中的个体或组织能够获得现实中影响他人的权力。
(2)网络权力的拓展:企业网络的应用
随着学术界对企业网络非均衡性特征的广泛关注,社会网络权力逐渐发展演变到企业网络权力,并逐步开展深入研究。20 世纪 80 年代,经济学家将网络分析方法引入经济研究领域,并逐渐聚合形成企业网络理论。
当一个企业掌握着其他网络主体发展所依附的关键性资源时,这个企业就掌握并具有支配网络中资源流动的权力,而进一步探讨这类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产生的深远作用便显得尤为重要(Wasserman,1994)。资源依赖理论与社会网络理论两者间的结合为企业网络权力的出现创造了前提条件,Gereffi(1996)在企业网络分析中引入权力的概念,主要分析权力在网络演化发展过程中关于治理层面的作用。Mudambi et al.(2014)通过收集分布在 7 个欧洲国家包括 2107 个外资子公司的数据,深入剖析跨国公司网络中子公司权力的来源。其结果表明,相互依赖与依赖失衡能够揭示子公司网络权力的来源,子公司通过核心功能获得权力,经由技术权力而强化子公司所处母公司网络中的决策权和话语权。Finne et al(2015)以服务业的 6 个嵌入式企业为案例展开研究,并从集成商、供应商与顾客 3 个层面探究复杂网络中的企业如果获得话语权,提升自身在网络中的权力。
.......................

第 3 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21
3.1 中国“关系”对网络权力的作用............................21
3.2 网络结构的中介作用.....................................23
第 4 章 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30
4.1 问卷设计与变量测量.........................30
4.1.1 问卷设计..........................30
4.1.2 变量测量.............................30
第 5 章 实证分析与假设验证.........................38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与相关分析.............38
5.1.1 描述性统计分析...........................38
5.1.2 相关分析.............................39

第 5 章 实证分析与假设验证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与相关分析
5.1.1 描述性统计分析
从样本企业所属行业、所有制性质、企业规模、企业年龄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描述统计样本企业的基本情况。
表 5.1 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

第 6 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对中国“关系”、制度环境、网络结构与网络权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得到以下 3 点结论:
(1)中国“关系”对本土企业网络权力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说明长久以来深入人心的中国“关系”嵌入在企业网络的中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通过中国“关系”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以在网络中获得竞争优势,从而逐渐提升其网络权力。这正是中国情景特色所在之处,中国“关系”有利于提高企业绩效,本研究结果更加深入验证中国“关系”在企业网络中的积极作用。
(2)网络结构的中心度与结构洞两个维度均在中国“关系”对网络权力的影响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这一结果揭示了中国“关系”对本土企业网络权力的作用机理。中国企业发展运用“关系”获得资源与信息,但是这些资源和信息并不一定能导致网络权力的提高,由于企业网络错综复杂,而只有这些资源与信息使得本企业在网络中获得竞争优势时,企业会越加靠近中心位置并占据结构洞的有利位置,这时才会发生网络权力的提高。因而企业需要中国“关系”连接资源与信息提高自身的资源优势与信息优势,从而在网络中占据有利位置,提高网络权力。
(3)制度环境更加完善的情况下,“关系”对网络结构中心度的正向作用并未受到显著影响,但中国“关系”对网络结构结构洞的正向作用逐渐弱化。即随着制度环境逐渐趋于完善,由市场配置资源,同时市场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且信息逐渐公开透明,企业通过中国“关系”获取关键信息的作用逐渐减小,结构洞的位置优势逐步弱化。这一点与已有学者观点一致,中国“关系”的所获得的信息优势会随着企业所处制度环境的趋于完善而逐渐削弱。而对于中心度而言,由于处于网络结构中心位置的企业除有形资源外,还有声誉、信任等无形资源,因而虽然制度环境逐渐完善,市场配置资源,企业仍通过中国“关系”靠近网络中心位置,因此中国“关系”对网络结构中心度的正向作用并未明显弱化。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