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员工实习经历、职业认同和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7 20:50:07 论文编辑:vicky
本研究将新员工的实习经历和工作绩效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实习经历、职业认同和工作绩效之间的作用机理,总结后整理出以下重要结论:(1)新员工实习经历与工作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实习经历与职业认同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同时,职业认同在实习经历和工作绩效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正在经历从互联网经济到共享经济、再到数字经济的飞速变革,人力资源成为企业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关键性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展望未来,我国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90 后与 00 后不断进入职场,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新生力量。这些新生代呈现出新的代际特征:他们有个性、敢想敢为,希望做有意义、不无聊的任务。然而首次进入职场的新员工常常发现所处的真实情况与自己预想的不同,他们不能快速进入工作状态、融入组织,这些都会导致新员工出现较低的工作绩效和很高的离职率。同时,组织也对这些新员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待他们在进入职场前就做好准备,具备实习经验和工作技能,能够主动学习并快速融入组织,有最佳的绩效表现。基于此,如何引导新员工尽快融入组织,协助新员工完成校园到职场的角色转变,进而促进新员工工作绩效的提升已成为组织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术界对“新员工”的界定范围并不统一,本研究将新员工界定为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刚毕业且工作时间不超过 2 年,处于职业生涯初期的员工。
职业生涯管理一直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议题。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个体职业生涯发展与管理所依赖的市场背景和组织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对人们的职业观念和选择产生了深刻影响。职业生涯探索是职业生涯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已有研究表明,职业生涯探索会对个体工作后的工作效能感、工作满意度等产生积极影响。实习能够帮助个体在正式进入职场之前,实现从接受教育到实际工作的转变,将课堂所学知识技能运用到工作实践中,感受到真实的职场和工作环境,对于个体在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中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实习经历也逐渐成为企业筛选和招聘潜在雇员的重要标准。企业不再将学历作为评价高校毕业生的唯一指标,而更加看重综合素质。智联招聘网的一项调查显示,57%的企业在招聘毕业生时十分看重其实习经历。美国国家高校与雇主联合会(NationalAssociation of Colleges and Employers)发布的一项教育调查显示,58%的实习生在实习结束后得到了实习雇主的全职工作,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新员工也大多是以前的实习生(Hart,Kremin&Pasewark,2017)[1]。
.........................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本文对当前学术界关于实习经历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发现我国对实习经历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实习经历缺乏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研究对象多局限于教师和医护人员等特定职业群体,且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实习经历对就业能力、就业结果的影响研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实习已经变成了非常普遍的职业活动。因此,本研究将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实习经历采用更加具体详细的测量手段,希望可以通过实证调研探讨实习经历对工作绩效的关系及作用机制,为国内在实习经历这一主题上的理论研究做出一点贡献。
其次,已有研究表明实习经历对职业认同有所影响,也有研究证明职业认同对工作绩效有所影响,那么,职业认同在实习经历对工作绩效的作用机制中间是否会起到部分或完全的中介作用呢?本研究引入职业认同作为中介变量,以期能够丰富实习经历与工作绩效之间作用机理的理论基础。
1.2.2 实践意义
实习热潮兴起,毕业生希望通过实习将学校教育转化为实际的工作技能,完成职业生涯中从学生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学校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习,让学生摆脱纸上谈兵,更好地为真实职场做准备。企业则希望通过实习经历甄别员工,为企业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血液。因此研究实习经历对工作绩效的影响机制对员工、学校和企业三方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新员工的角度看,实习作为职业生涯探索的关键环节,应当与整体的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联,制定明确的实习目标和实习规划,在实习的过程中注重实习与个人资源的匹配,有策略地进行实习。高质量的实习能够有效提升新员工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增强其知识转化的能力,提升工作绩效。
从学校的角度看,实习作为学生对职场和职业的最初体验,强化了他们在课堂中获得的理论知识,帮助他们建立起课堂与工作世界之间的桥梁,对职业生涯探索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希望能为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提供一些理论参考,使学校的实习指导和安排能更加有效、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展开。
图 1.1 研究路线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实习经历的研究现状
2.1.1 实习经历的概念界定
“实习(internship)”一词最早来源于西方的大学教育和学术研究。最初,学校通过在课堂上进行练习与模拟,帮助学生建立起课堂知识与现实工作环境之间的联系(Miles,Biggs& Schubert,1986)[3]。但是这些课堂活动并不能完美复制现实工作环境的复杂多变,于是,学校开始将活动的场所由课堂拓展至真实的工作环境,迫使学生们将所学的理论和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以获得更深入、实用的职业技能(Gabris&Mitchell,1989),实习的概念由此产生[4]。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实习的功能从单一的知识互补转变为就业体验。现在,国外学者更多地将实习视为一种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手段,其次才是增加教育体验的工具(Cannon&Arnold,1998)[5]。学生通过实习缩小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巨大差距,而且可以获得和未来职业相关的工作体验,为日后职业生涯的成功奠定基础。
我国大学中的实习,也经历了学校根据课程要求统一安排向学生自主安排的转变,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学者也对实习经历这一概念做了本土化的界定,如表 2.1 所示。
表 2.1 中国学者对实习经历的定义
...........................

2.2 工作绩效的研究现
状2.2.1 工作绩效的概念界定
对工作绩效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但是时至今日,研究者们仍未对工作绩效这个概念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他们的分歧主要是:工作绩效究竟是行为导向还是结果导向。目前学术界对工作绩效的界定有三种主流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绩效是结果,把工作绩效看作是一种特定的产出变量;另一种观点认为,绩效是行为,是指员工所做的与组织目标相关的行为活动;第三种则是前两种观点的综合,认为工作绩效是行为和结果的综合体,也包括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
(1)结果导向的工作绩效理论
结果导向的工作绩效理论认为组织目标和员工的工作结果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主张把绩效和组织的目标、任务、责任等可以衡量的因素联系起来,代表观点如表 2.3 所示。
表 2.3 结果导向的工作绩效理论
然而这种建立在结果导向基础之上的绩效定义也受到了一些学者的怀疑,Organ(1988)等人认为结果导向的工作绩效定义是狭义的,只能代表一些和核心技术或角色内行为相关的客观工作绩效,而一些角色外的行为,如组织公民行为等也应当被纳入绩效的概念范畴。
.............................

第三章 研究模型与假设....................................... 19
3.1 实习经历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 19
3.2 职业认同和实习经历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 ....................... 20
第四章 研究设计.......................... 23
4.1 实习经历量表编制 ................................ 23
4.1.1 量表编制步骤与思路 .......................... 23
4.1.2 初始项目的形成 ........................ 24
第五章 实证分析.......................... 33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33
5.2 同源误差检验 ............................. 34

第五章 实证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从前文中可知,本研究运用网络问卷软件,通过网络在线发放回收问卷 370 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共获得有效问卷 308 份。首先,对有效样本人口统计学特征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 5.1 所示。
表 5.1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从性别上看,样本中女性人数为 173 人,占总数的 56.2%;男性人数略少于女性,共 135人,占到了总数的 43.8%。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启示和展望

6.1 研究结论
本研究将新员工的实习经历和工作绩效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实习经历、职业认同和工作绩效之间的作用机理,总结后整理出以下重要结论:(1)新员工实习经历与工作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实习经历与职业认同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同时,职业认同在实习经历和工作绩效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6.1.1 实习经历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首先,本文对工作绩效中任务绩效维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后发现,在实习经历的两个维度中,实习环境特征(β=0.313)对任务绩效的正向影响最强,实习工作特征(β=0.190)次之。然后,对关系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后发现,实习环境特征(β=0.368)对关系绩效的正向影响最强,实习工作特征(β=0.309)对关系绩效的正向影响程度稍弱于实习环境特征。最后,对适应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实习工作特征(β=0.310)对适应绩效的正向影响最强,实习环境特征(β=0.295)对适应绩效的影响次之。
由以上数据分析可知,实习环境特征维度对任务绩效和关系绩效的影响均强于实习工作特征维度对任务绩效和关系绩效的影响,但实习环境特征维度对适应绩效的影响弱于实习工作特征维度对适应绩效的影响。实习环境特征维度反映了新员工实习的行业、公司和岗位情况,可以帮助新员工提升人际技能、维持良好的工作关系,为组织目标做出更多的贡献,提升其任务绩效和关系绩效。而实习工作特征维度则体现了实习期间的具体工作,新员工在处理日常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新的技术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不断适应新的工作要求,获得更高的适应绩效。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