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6 22:05:31 论文编辑:vicky
分别从各行业上市公司研发人员投入与研发经费投入两方面对企业综合绩效和代表企业绩效的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 21 世纪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的孕育兴起,科技创新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与支撑作用日益显著,创新战略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国家对提升国家创新能力、企业创新能力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加快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作为 “十三五”期间五大发展理念的重中之重,创新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路径和重要手段。对于企业来说,创新是维持企业健康发展的根基,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所从事的研发活动贯穿于创新的各个阶段,是创新的源泉,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必须重视研发活动,加大研发投入,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在 2018 年已达到 19677.9 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了 2071.8 亿元,增长比高达 11.8%;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再创历史新高,达到(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2.19%,比上年增长 0.04 个百分点。可以看出,我国 R&D 经费投入总量与美国的差距正逐年缩小,投入水平也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从各项数据来看,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相比整体研发水平仍处于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境况,譬如,基础研究占比与发达国家占比水平(15%~20%)差距显著,研发投入强度与创新型国家(2.5%以上)相比还存在悬殊,且在企业研发投入的行业分布方面,相比于美国不尽合理,装备制造业企业的研发投入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更是相差甚远。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力愈加激烈。装备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迫切需要持续、高效地推出新产品来维持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地位。但对基础研究阶段的重视不足、盲目扩大研发人员投入、研发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存在于我国大多数装备制造业企业中,从而限制企业的发展。此外,加大研发投入是否一定能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绩效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否会由于行业性质不同而产生差异?我国装备制造业各行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会对企业绩效的哪些方面产生影响,以及企业未来应从哪些方面调整研发策略?本文将以 2015 年-2018 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展开研究,以期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1)从研发人员投入与研发经费投入两个维度出发探究研发投入对装备制造业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为企业展开研发活动提供对策建议。
(2)探索研发投入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不同行业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从行业性质出发,为装备制造业企业绩效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3)探索研发投入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综合绩效与企业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的不同水平的影响,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研发策略。
1.2.2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企业的研发活动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关注,越来越多的研发资金和研发人员在不断的投入其中。他们逐渐意识到,企业研发能力的强弱是他们在未来发展中竞争力的一个决定性因素。近些年,学术界研究的一个关键重点和难点问题就是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两者之间的关系。中国资本市场与国外相比发展的较晚,因此国内关于企业 R&D 投资与企业绩效关系方面的研究处于早期起步阶段。国内学者的研究重点偏向于较大的宏观层面,而对企业微观层面的研究仍然存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盲区。本文以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对象,不仅研究了研发投入和企业综合绩效两者的关系,还进一步探讨了企业 R&D 投入和反映企业绩效的盈利与发展能力指标等其它指标之间的关系,是一次从微观层面出发的研究,研究成果可丰富装备制造业企业绩效、研发投入的研究内容,弥补现有实证研究的不足。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装备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这一概念最早在 1998 年由中国提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 “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1]。从社会学普遍角度来看,装备制造业指的是为满足国家安全需要与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各种技术装备产业制造的总称。蒋基路,王卫红等(2009)指出装备制造业作为关键的为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基础产业,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简单与扩大再生产提供技术装备[2]。张丹宁,陈阳(2014)认为装备制造业是基础性产业,为国防建设与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技术装备支持,其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集中体现了国家的综合实力,从而为我国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提供重要保障[3]。简晓彬等(2017)认为装备制造业是为国家或地区各行业经济提供生产和技术装备并保障国家安全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其发展质量和水平往往成为衡量一国或地区先进制造技术、工业水平、科技水平及产业结构层次的重要标志,进而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和对外竞争力[4]。根据国家统计局 2017 年最新公布的装备制造业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其范围涉及到 8 个行业大类中的重工业,具体包括:金属制品业( 不含塘瓷和不锈钢及类似日用金属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不含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不含摩托车和自行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不含电池、家用电力及非电力家用器具和照明器具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不含家用视听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不含眼镜和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邹十践(2001)认为装备制造业主要包括重大先进的基础机械、重要的机械、电子基础件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所需的科学技术、军工生产重大成套技术装备等[5]。本文参考已有学者的研究,将装备制造业定义为以机械工业为基础,将电子、材料、冶金等产业融合为一体,涵盖金属制品、资本品与相关零部件制造的全部企业,是为满足国家安全需要与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各种技术装备产业制造的总称。
.......................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创新理论创新理论
由熊彼特 1912 年在其《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随后又在《经济周期》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等著作中进一步运用和发挥,形成了以“创新理论”为基础的独特的理论体系。熊彼特认为 “企业创新就是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将其界定为“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或供应函数”,并且表明,创新概念隶属于经济范畴而不是技术范畴。他将创新具体分为了五个层面:开发新产品、采用新工艺、控制原材料或半成品新的供应来源、 开拓新市场和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方式[13]。该概念未局限于某一特定领域,覆盖了企业生产、技术与管理的全过程,包括了技术、产品、工艺、市场和组织制度的创新等广泛范围的内容。彭纪生,刘伯军(2002)认为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具有四个特征:第一,创新概念的范围较为宽泛,包括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各种新活动,不一定与技术直接相关。第二,创新并非是从旧组合中通过渐进、不断调整而产生的,而是间断地出现,“创新性破坏”旧组合,实现经济发展(非增长)。第三,创新可以被其它企业模仿,纷纷效仿而一时风起云涌,形成高潮,由此推动整个经济周期性发展,但随着仿效者增多,创新者的垄断利润逐渐消失。第四,创新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至高无上的作用,没有创新,资本主义既不能产生,更不能发展[14]。
继熊彼特提出了创新理论之后,学术界几乎形成了以技术变革与推广为研究对象的技术创新理论、以制度变革与推进为研究对象的制度创新理论两条相对较为独立的研究路线,随着 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的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技术创新理论得到了不断发展,
形成了以索洛、罗默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以曼斯非尔德、卡罗为代表的新熊彼特学派、以戴维斯与诺斯等人为代表的制度创新学派、以及以弗里曼和纳尔逊为代表的国家创新系统学派。其中,新古典学派表明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与基本因素;与其他商品一样,技术也存在公共品、创新收益、非排他性和外部性等市场失灵表现,适当的政府干预将最大限度地促进技术创新。新熊彼特学派强调核心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企业家是推动创新的主体,侧重于研究组织行为的影响,市场结构和其他因素对技术创新,并提出了技术创新的扩散。着重研究组织行为、市场结构等因素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提出技术创新扩散、企业家创新和创新周期等模型。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的一般静态均衡和比较静态均衡方法,制度创新学派分析了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认为由于个人收益和社会收益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只有建立起能够支撑人们创新和提高个人收益的产权制度,才能实现技术创新的不断进步。国家创新系统学派认为,创新是由国家创新系统推动的而不单独是企业家的功劳,该系统是一个由参与和影响创新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的行为体、关系网络和运行机制组成的综合系统[15]。
表 3-1 假设汇总
..................................

第三章 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16
3.1 研究假设的提出.....................................16
3.1.1研发投入与企业盈利能力...................................16
3.1.2 研发投入与企业发展能力.............................17
第四章 研究设计.................................................20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20
4.2 变量选择.....................................20
第五章 实证检验与分析.....................................26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26
5.1.1 研发投入描述性统计分析.......................................26
5.1.2 各项企业绩效指标的描述性统计分析.................................26

第五章 实证检验与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为了对装备制造业各行业企业 2015-2018 年的现状与基本情况进行量化了解,本文对研究所涉及到的解释变量、控制变量和被解释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
5.1.1 研发投入描述性统计分析
(1)研发人员投入强度描述性统计分析
由表 5-1 可以看出,从样本企业整体来看,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各年度研发人员投入的最大值高达 65.6442%,与最小值 0.8417%存在较大悬殊,说明部分企业的研发水平较低,存在投入不足现象。从均值来看,研发人员投入在 2015 年至 2018 年间持续增加,但各年年增加的幅度相对较小;从最值方面来看,研发人员投入最大值在样本期间呈波动减少的趋势,而最小值在样本期间呈总体增加的趋势;标准差也呈逐年增大趋势,这表明不同企业之间研发人员数量差别较大。研发人员投入差距最大的一年出现在 2016年,研发人员投入最多的中国中车(证券代码:601766.SH)有 34671 人,而研发人员投入最少的萃华珠宝(证券代码:002731.SZ)仅有 12 人,与最大值差了 2889.25 倍,本文认为,这种差距主要是由于企业规模的差异造成的。
表 5-1 研发人员投入强度描述性统计
.........................
 
第六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本文在归纳已有文献成果和总结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选取了 407 家装备制造业 2015年-2018 年的数据,分别从各行业上市公司研发人员投入与研发经费投入两方面对企业综合绩效和代表企业绩效的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回顾全文内容,本文得到如下结论:
(1)从描述性统计来看,研究期间金属制品业(C34)研发人员投入强度 10%以上的企业占比达到了 80%以上,且研发人员投入强度最大值达到了 66.5783%,超过了企业员工总数的一半,而研发经费投入强度 5%以上的企业也呈波动上升趋势,表明该行业对研发活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从回归结果来看,研发人员投入强度与当期企业综合绩效显著负相关,在滞后三期呈现显著正相关;与当期企业盈利能力显著负相关,在滞后二期与滞后三期呈显著正相关;与当期企业发展能力显著正相关,且对企业发展能力的滞后效应在滞后二期达到最大。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与当期企业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对滞后期企业绩效影响程度逐渐减弱,与滞后三期企业绩效呈负相关但不显著;与当期企业盈利能力呈显著负相关,但在滞后期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并且对滞后三期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程度达到最大;与当期企业发展能力呈较高程度正相关关系,但对滞后期企业发展能力影响较弱。
(2)从描述性统计来看,通用设备制造业(C35)研发人员投入强度在研究期间呈逐年递增趋势,但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却呈递减趋势,表明部分企业的经营状况发生恶化。从回归结果来看,研发人员投入强度与当期企业综合绩效呈显著负相关,与滞后期的企业绩效的均呈正相关,其中对滞后二期企业绩效影响较为显著;与当期企业盈利能力显著正相关,在滞后二期呈较高水平的显著正相关;与当期企业发展能力显著正相关,并对企业发展能力的滞后效应在滞后二期达到最大。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与当期企业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对滞后三期企业绩效呈显著正向影响;与当期企业盈利能力呈显著负相关,直到滞后三期与企业盈利能力呈显著正相关;与当期企业发展能力呈较高程度正相关关系,但只对滞后二期、滞后三期企业发展能力产生正向影响。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