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企业股权融资与公司控制权配置探讨——以阿里巴巴为例

发布时间:2022-07-02 10:53:36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财务管理论文代写,本文从治理模式、股东利益保护以及公司管理效率三个方面入手,分别分析了控制权配置下阿里巴巴“董事会中心主义”的构建以及在“董事会中心主义”下公司通过内外部监督及约束机制使得股东利益与公司利益趋于一致,对于外部投资者利益保护起到重要作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各种经营和管理活动,而这些活动的进行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尤其是互联网企业更是如此。可以说,充足的资金是一家企业能够不断发展的基础。然而,融资难问题一直困扰着发展初期的互联网企业。对于一家互联网企业来说,轻资产属性使得其没有足够的抵押物去向商业银行获取信用贷款。因此,互联网企业往往会选择股权融资。而经历多轮股权融资后企业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创始股东股权稀释的问题,稀释到一定程度后将失去对企业发展的控制,对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不利影响。除此之外,互联网企业创始股东与外部投资者在对控制权进行博弈的过程中会导致公司控制权不稳定,对企业日常经营以及战略制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如何有效化解行业天然属性所决定的股权融资偏好与创始人股东控制权维持的两难困境是我国目前公司治理的一大热门话题。

财务管理论文怎么写

本文拟通过研读互联网企业股权融资以及公司控制权配置的书籍文献,并结合案例分析,讨论互联网企业是如何破解股权融资后创始股东股权稀释与控制权维持困境,以及运用的控制权配置过程中相应制度作用机理,希望能为互联网企业有效化解股权融资与公司控制权战略选择的两难困境提供决策参考。

1.1.2 研究意义

我国当前虽然有较多对互联网企业股权融资以及控制权配置的研究,但是对于创始股东如何在多轮股权融资下持续拥有公司控制权的研究仍不够深入。因此,本文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文献,结合相关案例,分析互联网企业创始股东在多轮股权融资后控制权的变化,以及为了维护手中控制权创始股东所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权配置和制度设计,对于研究互联网企业公司治理中控制权配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框架

本文按照“文献综述—理论分析(提出命题)—案例分析(验证命题)”的逻辑开展论述,首先基于现有关于互联网股权融资与公司控制权配置的理论基础,提出三个有待验证的命题,并结合案例对所提命题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得出研究结论及建议。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框架如下文所示:

第一部分为引言。本节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思路与框架和创新点。

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本节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其一,对互联网企业股权融资以及控制权配置相关概念进行文献梳理;其二,综述了控制权配置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其三,探讨了现有文献的不足以形成本文研究的切入点。另外,从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不完全契约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四个理论进行理论基础的阐述。

第三部分为理论分析与命题提出。主要是从互联网企业股权融资概述、控制权概述、股权融资对公司控制权的影响以及股权融资后控制权配置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共四个部分展开论述。

第四部分为案例背景与案例选择。这一部分主要是对阿里巴巴基本情况做出介绍,主要包括集团简介、股权结构及组织结构、业务概况以及基本财务状况四个方面,另外阐述案例公司选择原因。

第五部分为案例的分析部分。首先罗列阿里巴巴七轮股权融资历程并对数轮融资后控制权的变化展开分析,其次对阿里巴巴创始股东控制权维护策略进行分析,之后从公司治理模式、股东利益保护、管理效率三个方面对阿里巴巴控制权配置后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展开深入分析,最后从财务绩效和非财务绩效进行控制权配置对企业绩效水平影响分析。

第六部分为研究结论和建议。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关于互联网企业股权融资的研究

MM 理论认为,在公司经营风险相同且不考虑企业所得税的前提下,公司的价值与其资本结构无关(Modigliani F and Miller M H,1958)[1]。而当仅考虑公司所得税时,相比于股权融资而言,债权融资由于带有的节税性质使得其更能够提高企业价值(Modigliani F and Miller M H,1963)[2]。在放宽 MM 理论的完全信息假设后提出了著名的优序融资理论(Myers S C and Majluf N S,1984)[3],即从企业价值与资本成本的角度出发,企业的融资应以内源融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的顺序进行为主。

与优序融资理论不同,互联网企业股权融资偏好明显,而这一偏好很大程度上与其企业特点有关。彭真明和曹晓路(2016)[4]认为中国目前大量正处于成长阶段的互联网企业存在融资难问题,由于其具有轻资产行业属性使得他们缺乏必要的抵押物,因此互联网企业一般不能从商业银行获取信用贷款,因而股权融资成为这类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除了轻资产行业属性之外,何瑛等(2016)[5]认为互联网企业发展不稳定,发展初期资金需求量极大且风险较高,而一旦成功则会呈现爆发增长。因此互联网企业这种不稳定性致使其很难从传统债权融资渠道获取资金,往往会通过 VC(风险投资)和 PE(私募基金)来解决融资难问题。

股权融资为互联网企业提供了一定程度的融资便利性。黄少安和钟卫东(2012)[6]认为从融资成本的角度出发,认为股权融资的股利发放较债权融资利息更低,另外新股发行门槛较低,站在融资成本的角度上来看互联网企业会更加偏向于股权融资。吴汉洪和王申(2019)[7]认为对于中小型互联网企业来说,融资便利性是其在融资模式选择时的首要考虑因素。然而对于规模较大的互联网企业来说,他们考虑更多的是私募基金以及资产证券化的便利性。马会鹏(2020)[8]认为互联网企业在成长过程中融资模式选择更加偏向于外部渠道融资且债务融资占比低,偏好于股权融资。

2.2 理论基础

2.2.1 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由伯利和米恩斯在 20 世纪 30 年代创立。相比于实际参与公司日常经营的管理者,企业的所有者更像是一个委托人,雇佣业内具备专业管理技能的人士经营公司,并授予后者一定决策权利。在委托代理理论下,企业所有者虽然通过代理关系使得公司管理更偏向专业化和精细化,但是也带来一些负面问题,主要有两类。

第一类代理问题存在于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管理者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会掌握公司更多的具体情况和内部信息,从而其更容易成为信息优势一方。因此,公司管理者倘若利用这种信息优势满足自身利益而不惜损害股东的利益是不容易被发现的。比如,管理者可能会作出支付自身过多的报酬、享受更高的在职消费等行为。

第二类代理问题存在于大小股东之间。当股权集中度较高时,处于优势地位的大股东与弱势地位的小股东经常会出现严重的利益冲突。比如,公司大股东及其代理人控制董事会和公司的经营管理,导致公司治理结构严重失衡,缺少监督,损害中小股东利益。

委托代理问题与控制权配置及制度设计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公司通过运用一系列制度调节企业内部不同要素所有者的关系,使得所有权和控制权达到最优配置,从而确定经营者和所有者之间的关系。不同权利主体之间的监督、激励和利益分配问题得到顺利解决,实现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平衡,减少委托代理成本。

3 理论分析与命题提出......................... 12

3.1 互联网企业股权融资偏好的理论机理.................................12

3.1.1 互联网企业的界定.................................. 12

3.1.2 互联网企业股权融资偏好分析............................. 12

4 案例背景与案例选择...................... 23

4.1 阿里巴巴集团简介.................................. 23

4.2 阿里巴巴股权结构及组织架构.............................. 23

5 案例分析.......................................... 28

5.1 阿里巴巴股权融资历程及控制权变化..................................... 28

5.1.1 阿里巴巴集团股权融资历程....................................... 28

5.1.2 阿里巴巴数轮股权融资后创始股东控制权变化情况...................... 35

5 案例分析

5.1 阿里巴巴股权融资历程及控制权变化

5.1.1 阿里巴巴集团股权融资历程

从 1999 年创立之初的 50 万人民币到现在市值超过 4000 亿美元,阿里巴巴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共 7 轮股权融资。

(1)第一轮股权融资

1999 年,马云及其创始团队出资 50 万元成立阿里巴巴。由于初期的互联网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消耗,50 万元的初始资金很快被耗尽。因此,马云开始向外界寻求资金支持。当时的互联网行业只是一个新兴产业,许多融资机构并不看好阿里巴巴。同年 10 月,作为创始人之一的蔡崇信帮忙引入 500 万美元的天使投资,主要投资者为高盛、INVESTOR AB、汇亚资金和新加坡政府科技发展基金[59]。在 18 位创始人中蔡崇信对阿里巴巴起势、后续融资以及资本运作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拥有华尔街背景的蔡崇信曾任职于香港一家欧洲著名投资公司——INVESTOR AB 的副总裁。除了帮忙引入投资之外,蔡崇信还帮助阿里巴巴注册公司,建立规范制度,给每一位创始人制定股权协议,使其从创始人身份转变为创始股东身份。第一轮股权融资使得阿里巴巴在资金困难解决的同时还顺势进入了海外资本市场,为日后全球化发展做了铺垫。

财务管理论文参考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1)轻资产行业属性的互联网企业具有天然的股权融资偏好

与其他传统行业不同的是,互联网企业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不大,具有明显的轻资产特征。一方面,轻资产的属性使得互联网企业没有必要的抵押物去向商业银行获取信用贷款,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在发展初期往往需要不断的资金投入用于扩大用户人数和抢占市场份额,而这个过程也是一个伴随着风险与收益的过程。因为一旦成功,企业将会呈现爆发式增长。但另一方面,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高标准的技术要求使得互联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风险极大。这种高风险高收益特征使得互联网企业成为私募股权投资公司青睐的对象,许多互联网企业也会通过私募股权融资的方式获取资金。因此,具有轻资产行业属性又具备高风险高成长内在属性的互联网企业往往具有股权融资偏好。

(2)股权融资使创始股东股权稀释,可能无法通过股权结构持续保持公司控制权

1999 年阿里巴巴集团成立至今一共经历了七轮股权融资,前四次通过引入私募股权基金及雅虎、软银两大战略投资者,后三次则是通过股票公开发行的方式解决公司不断扩张的资金需求。在引入第三次股权融资时马云及其创始团队拥有 47%的持股比例,到第七轮股权融资结束创始团队持股比例只剩 9%,可见创始股东的股权遭遇极大程度的稀释。因此,创始股东失去了股权层面的控制权,已经无法通过股权结构持续保持对公司的控制权。

(3)股权层面控制权失效后创始人股东可以通过董事会层面或管理者层面控制权配置与制度设计持续拥有公司控制权

在失去股权层面控制权的情况下,马云及其创始团队及时有效通过签订一致行动协议以及运行合伙人制度对公司控制权进行合理配置,破解了股权稀释与控制权维持的困境。合伙人拥有对董事的提名权和直接任命权实际上直接架空了股东大会的否决权,打破了公司治理结构下的“股东会中心主义”,转而由代表创始人意志的合伙人组建董事会及管理层。另外,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能够顺利实施的基础性前提在于人,也在于公司的人力资源建设,其作为互联网企业的关键性资源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阿里巴巴通过全员持股计划使得公司员工受到正向激励,再者运用合伙人分红、资本投资计划以及高管激励使得董事会与管理层利益、外部投资者利益和公司利益三者保持一致。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