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场所特征的都市道路景观提质整改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05 09:27:32 论文编辑:lgg

1引言


1.1研究背景
城市道路景观是反映城市面貌、城市精神和城市文脉的重要因素,也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丰富城市景观的重要角色,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⑴。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城市绿地系统总体规划与布局也在发生改变,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道路景观受到一定的影响和调整,将会出现绿地杂小、交通混乱、植物死坏等诸多问题,导致人们对城市的交通环境和生态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重视城市道路景观如何使其场所体现绿化风貌和景观特色,从而更好的丰富场所景观,美化环境成为必然趋势[2]。然而,面对城市化发展加快的需求,原有道路景观已经无法再保持旧格局的基础上容纳新的功能,如何运用合理、科学的改造模式和改造方法,完善城市道路景观功能,提升城市道路景观的完整性、兼容性、诱导性、参与性、统一性的城市道路景观提质改造势在必行[3]。


1.1.1城市道路景观其自身重要地位
如果城市道路是城市交通运输的通道,那么城市道路景观就是联系城市各区域的绿色纽带。《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划》中提出,道路规划红线范围大于50m,那么道路绿地率不能少于30%,城市道路绿地占城市总用地的1%-5%,城市道路绿地率不能低于20%,城市道路景观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城市绿地系统的功能与框架凯文.林奇将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并列为构建一个场所的5大要素[6]。综合可见,城市道路景观不仅有助于构筑便捷的交通运输和美化环境,而且有利于平衡生态机制[7]。


1.1.2城市道路景观与人的关系
城市道路是人们除了用来出行这一功能之外另一个生活游憩的重要场所。每个城市的地理环境不同相对应的也形成了不同的场所风貌与人文风情?。在人们日常衣食住行中,行离不开道路,它联系着交通活动、商业活动、娱乐活动、观赏活动和节庆活动都等等。人们的出行活动都会参与道路景观场所进行体验与感受,仅括短暂的休憩与娱乐、视觉审美、听觉享受等活动。因此营造和谐、舒适、有序、安全的道路景观成为人们所期待[9]。


1.1.3城市道路景观与社会的关系
一个城市的性质、规模、形态和发展史往往与城市道路的发展紧密相连,人们在活动过程中,往往给人印象最深的却是城市道路景观与建筑未来居住环境的发展取决于景观,这也导致提升道路景观,场所入口景观的不断升温的原因。从目前的“园林城市” “宜居城市” “幸福感城市”等不同的城市生存环境质量评比来看,城市道路景观成为生态建设的首要评选问题,也成为社会生态、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1.2研究意义


1.2.1城市的视窗得到重视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各城市为招商引资,寻求发展,改善城市面貌和投资环境,均在城市道路建设上投入越来越高。城市道路景观将作为进入城市入口通道和魚点而被要求的越来越高,因此道路景观提质改造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受到日益重视,而慢慢发展成为一个较为专门的领域。


1.2.2城市土地増值的主导因素之一
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的价值也迅猛增长,这最终归结于城市道路的建设,城市道路建设从以前的“畅通”到“优通”,不仅仅只是局限于道路的交通运输,更多的足考虑到道路的景观效果、人们参与和场所特征:"]。这样不仅有利于城市土地增值与保值,而且对人们生活品质的改善与生态环境的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2.3增强城市道路识别性,丰富城乡景观,延续城乡文脉
随着城市范围的扩大和城市道路网的完善,城市道路景观的个性与区域化的识别性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只有将其与每个场所特有的文化和精神相结合,营造属于其自己的标识与印记,达到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结合,从而构建独有的场所领域与精神,这样不仅增加城市的识别性与独特性,而且有利于丰富城乡景观,延续城乡文脉。


2城市道路景观与场所特征


2.1城市道路景观的特征
城市道路的自然形态与山形、地势、江河等自然景物紧密相连,如桂林的略斯特地貌、哈尔滨的松花江畔等等。但城市道路是人工手段改造自然环境的最直接的表现。在城市用地迅速扩展,工业化生产的急剧发展,环境日益恶化,使得自然景观在道路景观的表现上显得不协调,不合理。因此,在道路景观提质改造时,应该充分结合自然,最大限度保护自然。城市道路景观的组成要素包括基本要素、附属设施和基本修饰三大部分,这也是城市道路景观改造的核心与重点部分,是生态、经济、低碳、文化等原则渗入并体现的最重要部分。


3基于场所特征的城市道路景观提质改造......... 23
3.1道路场所特征提质改造的内容......... 23
3.2道路场所特征提质改造的意义......... 25
3.3道路场所特征提质改造的原则......... 26
3.4道路场所特征提质改造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30
3.5道路场所特征提质改造的模式特征分析......... 34
3.6本章小结......... 38
4基于场所特征的鹰潭市梅园大道景观......... 39
4.1项目概况......... 39
4.2指导思想......... 41
4.3改造目标......... 41
4.4改造原则......... 41
4.5改造方法......... 42
4.6设计主题......... 43
4.7方案设计......... 44
4.8植物配置......... 49
4.9提质改造评价 .........51
4.10本章小结 .........55
5结论与讨论......... 57
5.1结论.........57
5.2讨论.........58


结论


城市道路景观及场所景观不仅是城市交通运输的通道,也是贯穿城市各个场所的纽带,是联系城市生活场所的重要骨架。城市道路景观及周边场所是以道路为基础,利用植物、小品、建筑、铺装等元素组合起来的带状空间,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休息、游憩、交流场所,同时也是反映城市风貌和形象的重要指标。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道路景观改造慢慢涉及的场所元素越来越多,人们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道路及周边场所景观改造也因此会有了更多的要求,不仅只是植物配置,材料铺装,小品布局,更多的应该是怎样将道路与场所景观衔接好,使其两个元素的使用功能与景观功能相互协调,相互融合。本次研究希望为我国城市道路景观的场所特征提质改造与城市道路景观机制的完善开辟一条全新的思路,提出相应的改造内容,改造原则,改造方法与步骤,以及度量指标与评价模式,并以“梅园大道景观提质改造”为例,具体分析基于场所特征的提质改造的过程,体现研究理论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研究结论如下:
(1)基于场所特征的城市道路景观提质改造要对城市道路的类型、城市道路景观的自然特征、城市道路的构成要素、城市道路的空间特性、城市道路周边场所特征的类别以及城市道路景观与周边场所对环境、绿地、生态系统的作用等角度综合来考虑。
(2)基于场所特征的城市道路景观提质改造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方法、改造原则、改造步骤、评价与分析模式,最终达到低碳、经济、节约、绿色相统一的城市道路景观。
(3)基于场所特征的城市道路景观提质改造的研究提出了场所特征的场所关系,处理好城市道路景观本身的场所特征的改造之外,更多的是应该处理好与周边场所的关系。在城市道路景观提质改造的时,要做到与周边建筑、场所、景观想协调,相互融合,相互协调。
(4)基于场所特征的城市道路景观提质改造的研究提出了场所文化,通过环境小品或植物营造出文化元素的表达,使得场所在具备其本身的特征之外,与其周边的地域、环境的氛围和人们心灵感受产生了共鸣,使人们形成了场所的归属感、安全感和认同感。


参考文献
[1]叶志勇.面向生态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5,1-89.
[2]李翔.城市道路景观设计[J]. 2010,1 (1) : 15-22.
[3]李伟,杨萃娜.我国旧城改造道路景观设计的新思路[J].山西建筑,2011,(1)132-133.
[4]李科.城市道路交通流量设计及景观美化浅谈[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6)102-103.
[5]郭瑞军,李凤清,徐强.道路景观设计方法初探[A].见:吴孝东主编.交通与物流.第六届(2006)交通运输领域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606-611.
[6]凯文.林奇主编.城市意向[M].项秉仁译.波士顿: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弗大学联合出版社,1960.
[7]王少洁,刘晓冲.浅谈城市道路景观与环境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 10):121-122.
[8]葛文玻.城市道路和城市环境关系的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4,1-57.
[9]单虎.城市景观道路空间形态设计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1,1-78.
[10]盛建样,劳卫华.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城市道路交通设计[J].科技论坛,2011,106.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代写景观毕业论文

热词

代写景观毕业论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