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滨水地区是孕育生命的摇篮,地球上四大文明古国也均建立在滨水地区,可以说滨水环境孕育了人类璀璨的文明。自古以来,人们便对丰富多彩的滨水景观情有独钟,滨水景观也是最有吸引力的景观。
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和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滨水城市均己经开始重视对城市滨水区的开发与再开发设。目前,我国仍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时期,城市开发建设己开始加强对水体的利用,并形成了聚集于沿江和沿海的倾向。在此过程中,便出现了东西方城市人文景观的交汇与碰撞推动文化的统一化和单一化,同时,人类文化多样化也开始面临一定的挑战。
保护和传承我们人类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应注重城市人文景观的设计。民族性或地域性比较强的人文景观,对于提高城市的对外形象是有帮助的,如何设计并建设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成为现代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在全球化的推动下,我国城市文化景观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趋同现象和个性化的自我迷失问题,这就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反思。一些学者认为在当前一味追求发展速度的盲目开发建设中,中国当代城市文化景观设计不但缺乏前期系统的理论研究,而且没有仔细对引进的西方设计理论进行探讨和验证,更忽视了对我国传统环境美学观念梳理与挖掘。其实,全球化是允许地域性、民族性的文化景观存在的,并不是一些人所认为的一律同质化发展,多样化的人文景观对世界的发展是具有特殊意义。
因此,探索与研究如何进行滨河地区人文景观的设计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从人文景观设计的角度入手,对国内外滨河景观设计进行了理论分析,接着,选取了国内三个滨河景观设计实例(湘江风光带、苏州金鸡湖、苏州古运河枫桥景区)进行实地调研,重点针对具有人文特色的空间进行了评价分析,总结出人文景观在滨河景观中的空间类型、设计元素以及设计手法,并将其应用于湖南湘乡涟水河风光带的设计之中。
1.2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国外滨河景观设计研究概况
环境问题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全球化问题,而水资源是地球上各种生命体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物质条件,并被认为是人类的第二生命。国际水资源协会在1973年至1988年的16年时间里先后召开六次以水资源为主题的国际会议,这六次大会的议题分别是:水对环境的影响、人类对水的需求、人类生存与水、人类对水的消耗、农村水资源和为世界发展的水。水资源,不仅仅是一种基础自然资源,还是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一种战略性经济资源,也是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源。这种资源长期从物质和精神层面上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影响。
国外城市对滨水景观的开发分为萌芽、发展、繁荣、衰退和再开发五个阶段,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带动了社会的迅猛发展,自然资源不断减少、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开始出现恶化,传统的城市空间文化及审美价值开始得到人们的重视,滨水景观在城市景观中的作用也被人们所关注,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采取相应的整治措施来改善滨水地区的环境,许多的河流和湖泊也开始被再开发,城市风貌焕然一新。上世纪70年代,美国通过对滨水区进行改造与再开发,取得一些复兴历史滨水地区的成果:在滨水区中出现了公园、餐厅、游乐场以及多功能空间等许多新空间;直至上世纪80年代,欧洲才出现了像道克兰地区和维约港等具有代表性的滨水区景观,这些景观都是以保护历史文化环境为核心,突出了水环境相关的历史文化要素,有效地起到了维持水与城市良好关系的作用.
在欧美国家开始兴起城市滨水区景观改造与再开发的时期,邻国日本也掀起了再开发滨水区的热潮。但是,与欧美国家不同的是,日本主要因为其国土面积狭小,需要开发城市滨水区以建设多处港口,所以日本的许多滨水区开发与建设属于填海造地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日本的一些城市多次召开了关于城市和水为议题的会议,其中影响力比较大的有横滨滨水区国际会议和大阪国际水都会议。由二十余名专家共同创作的《滨水景观设计》于1988年出版,该书是此类会议研究的成果之一,它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如何对城市滨水区域进行规划、设计与施工.
1988年,Hoyle等人在《滨水区更新》一书中第一次对滨水区在全球再开发现象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1993年,威尼斯“全球水上城市中心”根据滨水开发项目中若干参与者对世界各个城市滨水区开发的言论,然后编著了《城市滨水区一水上城市开发的全新领域》。1994年,Waterfront Center 在《滨水地区—城市边缘再开发》一书中首次详细地述说了欧美国家对城市滨水区进行再开发的历史发展状况。1995年,日本土木学会编撰了《滨水景观设计》一书,书中主要对滨水景观各种要素的构成关系和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与分析。19%年,在美国“滨水区中心”(总部在华盛顿)编写的《全球城市滨水区开发的成功实例》一书中,介绍了全世界滨水区开发建设的概况,并对滨水开发进行了分类,针对一些著名的案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1997年,“滨水区中心”又出版了《城市滨水区开发》一书,该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介绍了北美地区滨水区规划设计中的许多典型案例。((Park and Site Planning》一书,以美国水岸公园的设计案例为研究对象,探讨和研究了如何将亲水理念应用于该案例的设计手法之中.
随着人类社会高度现代化的发展,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形式、风格和功能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开放化、大众化、多元化、简洁化、人性化和生态化开始成为滨水景观发展的主要趋势。可持续发展是当代城市发展的主流和必然趋势,滨水景观作为城市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始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滨河景观设计也已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
1.2.2国内滨河景观设计研究概况
由于我国城市发展滞后于欧美国家,城市化程度还不高,所以国内许多城市的滨水区还被工业用地所占用或包围着,所以并没有出现明显的衰退期。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粗放型的生产模式,使得过度开发利用水资源,水污染现象日趋严重,致使许多城市滨水区的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水域面积的日益减少、河道堵塞现象变得普遍、人类的过度干预等因素,导致了滨水区生态结构出现失衡,滨水景观也遭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许多城市开始采用人工减少河流和湖泊面积的形式,为城市谋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7-11
1.3 相关理论的研究..................... 11-19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9-20
1.5 研究方法............. 20-21
1.6 技术线路.......... 21-22
第2章 人文景观在滨河风光带中的表现.................... 22-32
2.1 滨河空间类型与人文景观............ 22-25
2.2 其他滨河景观元素与人文景观.......... 25-30
2.3 人文景观表达的设计手法........... 30-31
2.4 小结........... 31-32
第3章 湖南湘乡涟水河风光带景观设计实践.......... 32-44
3.1 滨河南路读书长廊景观设计实践........... 32-38
3.2 滨河北路情缘堤景观设.............. 38-43
3.3 小结............. 43-44
第4章结论
4.1研究结论
本文以滨河风光带设计作为研究的对象,着重分析了其中的人文景观。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滨河景观进行过研究,但是,从人文景观角度进行研究的并不多,并且研究面较窄、不够系统。目前,人们对人文景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城市发展的作用与存在的问题两方面,而且多数学者只注重人文景观的保护和传承,而缺乏对创新概念的研究;有关滨水区人文景观设计研究不够深入,可操作性不强,需进一步提高。
本文根据人文景观设计的相关理论,探讨了人文景观在滨河风光带中的设计与体现。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长沙湘江风光带、苏州金鸡湖和苏州古运河枫桥景区三个典型的滨河风光带人文景观进行实地调研,归纳出滨河风光带人文景观设计的主要构成元素和设计手法,并将这些构成元素和设计手法应用于湖南湘江滨河风光带人文景观的具体设计之中,以求达到突出人文特征和耐人寻味的目的。以下为木文通过理论分析、实地调研和实例验证得出的二点结论:
(1)本文通过相关理论研究,并结合长沙湘江风光带、苏州金鸡湖和苏州古运河枫桥景区三个典型案例的实地调研,总结出人文景观的空间类型、构成元素,以及三种主要设计手法(隐喻与象征、引用与重构和对比与融合)。
(2)将以上结论运用于湖南湘乡涟水河风光带景观设计实践,总结得出,在人文景观设计中,隐喻与象征表现为将某些人文要素应用于设计中,从而突出景观的人文特色并增强空间的可识别性;引用与重构表现为先对人文要素进行分析,利用其中一些典型的人文要素,重构出代表性较强的人文景观;对比与融合表现为将差异明显、对比强烈的双方通过使用相似景观元素将空间串联起来,使双方融合在统一的艺术整体之中,达到相互呼应的效果。提高人文景观的感染力。
4.2存在的问题
滨河风光带景观空间的布局及设施对于景观的人文性表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滨河风光带的景观营造不仅涉及到景观设计,还与建筑、规划等领域相关,因此需要综各个领域来营造滨河风光带的人文景观氛围。
滨河风光带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是集多功能为一体的空间,因此其人文景观设es还与人、社会、环境等有关。只有将各方面协调好,才一能提高滨河风光带景观人文思〕表达的水平和质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滨河风光带开发建设多带有盲目性,大量的外来设:涌现到我们面前。西方现代主义的标准化建筑与景观屡见不鲜,滨水区环境本身的特和独特吸引力开始逐渐减弱。所以,在今后滨河景观的设计过程中,首先要重点分析滨河地区的历史人文、民俗民风、生态环境等因素,然后从空间结构、构成元素等方来体现滨河风光带人文景观特色。
4.3讨论
本文从人文景观在滨河风光带设计中表现与塑造的角度进行研究,提出了滨河风二带人文景观的构成元素与设计手法,并将其运用于设计实践中。
一个人文景观突出的滨河风光带设计,就其基本作用来讲,可以增加城市滨水景之的多样性,起到改善城市环境,美化城市形象的作用;从深层层面上讲,富有人文景乏的滨河风光带设计具有满足人们亲近自然、审美等心理方面需求,以及对历史文化的1承。这些优势特征同时也必将会有利于提升城市滨水区域的经济活力。
参考文献
[1]刘滨谊.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2]陈伟.城市经营中的滨水区开发与经营[J].规划师,2004, 20 (8): 10-12.
[3]梁梅.中国当代城市环境设计的美学分析与批判[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陈六汀.艺术之水[M].重庆:重庆人民出版社,2003.
[5]北京水文化宣言草案[J].给水排水动态,2006, 6: 19-20.
[6〕梁梅.中国当代城市环境设计的美学分析与批判[D].中央美术学院,2005.
[7」陈曦.历史滨水区更新中的旅游开发与城市设计[J].新建筑,2004, 6: 72-75.
[8] Gordon, David. Finan Cing Urban Waterfront Redevelopment.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1997, 2: 244-265.
[9] Gordon, David. Planning. Design and Manage Changes in Urban Water front Redevelopment. Town Planning Review, 1996, 3:261-290. http://www.1daixie.com/jglwdx/
[ 10] Hoyle B·S, Pinder D. A, Husain M S. Revitalizing the waterfront: international dimensions o dockland development. London: Belhaven,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