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1.1 研究的主要内容
课题的研究内容分五个部分展开。第一章“绪论”。即论文的背景论部分。探讨了现代城市化进程中,以环境美学的视野研究城市开放空间的目的和意义,然后对当前国内外有关城市开放空间研究的相关理论与成果作了简要的回顾与整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此课题研究的价值。最后,在明确了课题的相关理论、研究重点与方法的基础上,对论文总框架进行了说明。第二章“城市开放空间的概念及发展现状”。以郑州、洛阳市为例,对现阶段城市居民对城市开放空间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总结了现阶段我国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三章“环境美学理论的导入”。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理论不足以指导开放空间的景观设计,树立正确的环境美的审美观是景观设计所必须的,也就需要建立环境美学的理论基础,以此来指导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建立一种系统、整体的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设计体系。在这部分中,首先分析了环境美学兴起的历史背景,审视当代环境美学发展的走势与趋向,分析了环境美学与其他相近学科相比的独特性与超前性。谈城市开放空间,就离不开与之密切相关的城市空间环境,城市环境是环境美学关注的主要内容,建立一种新的符合自然审美观的城市环境美,继而应用于城市开放空间的景观设计研究之中。第四章“环境美学对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设计的导向”。属于应用部分,在以上章节对环境美学及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设计作了理论分析之后,针对各个不同的开放空间类型,结合具体的设计案例进行环境美学基础理论的实践性探索与互证。第五章“环境美学视野下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设计系统建构”从规划设计的角度,探讨了建立整体的环境观,自然生态景观、人文景观格局,建立一种参与美学。提出了当前环境美学视域下,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设计的具体应用手法。最后,对全文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今后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1.1.2 研究的基本方法
前期采取实地调查法,对城市开放空间的现状进行第一手信息的调研与分析;结合既成的理论研究成果与城市实证,整理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理论分析、演绎、归纳与综合,选择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利用综合与重点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强调城市、城市开放空间的系统性与整体性原则,撰写课题调研报告书与阶段性课题论文。具体地讲,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 系统分析法:城市开放空间是一个开放的、公共的、复杂的、动态的系统,与城市其他空间与功能交叉、渗透,采用系统科学的分析方法,从宏观整体入手,解决问题,探索城市开放空间的规划途径。
2. 学科交叉法:城市开放空间属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领域,具有跨学科性,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城市规划学、城市设计学、建筑学、景观建筑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生态学、地理学、哲学、美学、系统科学等多种相关学科,研究过程中必须采取多学科交叉、融贯的方法。
3.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理论只有联系实际,并付诸于实践才具有意义。
4.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规划研究难以量化,课题在对开放空间的品质评价,开放空间使用情况调查等方面,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1.2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课题试图在以下三点形成理论创新:
1. 课题基于当前美学理论的最新发展,结合环境美学研究的相关成果,在综合考察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设计思想与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力争建构一个符合环境美学审美模式的城市开放空间美学研究理论框架。
2. 目前,城市规划与设计思想在由“空间论”逐渐转向“环境论”的趋势,进而影响到城市开放空间的景观设计的“环境转向”,对美的关注转向“人”与“环境”关系的趋势。这种思想动向与环境美学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同时也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提升。因此,论文的研究重点以环境美学为视点,审视现代城市开放空间设计思想,进而为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提供一些的思想指导与理论依据,补充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学科内容。
3. 作为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设计的应用性探索,力图寻找到环境美学观念与当前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实践结合的有效途径。初步认为,当前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设计理论上应注重环境美学观念的有机融入,促进城市开放空间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设计方法上应以环境美学理论为出发点,宏观把握、从整体出发、理论联系实践等,力求“小中见大”,统筹兼顾,促进城市与人、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二章 城市开放空间的发展历程
2.1 西方城市开放空间的发展
可以说,城市开放空间的建设史就是城市空间的发展史,其中隐藏着丰富的规划思想与理论研究。但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的休闲方式以及对城市开放空间的认识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工业革命以前,西方国家城市开放空间主要集中在城市广场、体育场地、神庙等场地,休闲活动的形式较为单一,休闲设施较少,注重空间形态、视觉处理等美学特征以及理想化的静态结构。古希腊作为西方文化的发源地,城市的开放空间主要以神庙、竞技场、会堂、敞廊等建筑物的中心和周围。中世纪的欧洲城市建设充分使地形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城市景观十分优美,城市居民休闲活动丰富,有射击场、球场、狩猎场等。文艺复兴时期,在城市建设上,主要精力集中在城市中心广场的建设上,创造理性的、有秩序的新空间。工业革命以后,社会的变革引起了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对城市开放空间的规划、研究进行了系统化、理论化的探索。进入 20 世纪,随着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传统的公园已不能适应休想活动的需要,还出现了体育中心、野餐地、主题公园等其他开放空间,城市开放空间逐渐出现了系统化的倾向,已出现了关于休闲生活与生活质量相关的量化研究,刘易斯 芒福德(LewisMurnford) 提出了开放空间的设计要“创造性的利用景观,使城市环境变得自然而适于居住”。 开放空间开始向有组织、有引导的方向发展,城市规划者在城郊规划建设开放空间,例如在滨水开放空间的规划中,纽约南湾码头的改建、伦敦的泰晤士河、巴黎的塞纳河和新加坡河的景观整治等。人们已经开始关心开放空间配置的理想模式。总之,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开放空间建设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00 年前的城市美化运动;1900-1980 年的自然与环境保护运动;以及 1980 年以来的“人文化”、“社会化”思潮的影响。
2.2 中国城市开放空间的发展
我国古代城市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中对城市开放空间建设影响最大的是市井文化、园林文化、儒、道、佛等诸家思想。由此形成了古代的开放空间,其中以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为主,平民百姓只能在开放的街市上从事一些市井活动。如清明上河图中的开放街市空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城市形态有租界城市、独占城市与独立城市,在这种城市类型下,主要开放空间集中在:各类体育活动场所和城市公园;多集中在城市繁华地段;图书馆、博物馆、教堂以及各种风格的建筑空间,丰富了城市的开放空间结构。但这些开放空间大多为外国人服务,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城市开放空间特征。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中国进入了洋溢着红色激情的广场公众活动时代,全民健身运动成为大众活动的主要模式。这个时期的城市开放空间建设以人民广场为主,成为人们散步、聚会、扭秧歌、晨练的主要场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休闲需求的增加,城市开放空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的开放空间形式为广场、公园、街道绿地、城郊自然风景区等。
第三章 环境美学理论的导入.........................................................19
3.1 生态危机与环境美学的源起...............................................19
3.2 环境美学的学科性质...............................................................19
3.2.1 环境美学的研究内容.............................................................19
3.2.2 环境美学的研究领域与范围........................................................20
3.3 环境美学与相关美学的异同..........................................................20
3.3.1 环境美学与传统美学..........................................................20
3.3.2 环境美学与景观美学.....................................................21
3.3.3 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 .................................................................... 21
3.4 环境美学与城市环境 ................................................................... 22
第四章 环境美学对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设计的导向....................................25
4.1 城市广场开放空间景观设计 ............................................................... 25
4.1.1 城市广场建设的误区 ..........................................................25
4.1.2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 .................................................................. 26
4.1.3 美国洛杉矶珀欣广场设计 ...................................................... 28
4.2 城市公园开放空间景观设计 ....................................................... 29
4.2.1 城市公园发展中的问题 ............................................................ 30
4.2.2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 32
4.2.3 上海后滩公园景观设计 ............................................................34
4.3 城市街道绿地开放空间景观设计 ................................................ 40
4.3.1 现状分析 .......................................................................41
4.3.2 街道绿地的景观设计 ...................................................... 42
第五章 环境美学视野下的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设计系统建构...........................45
5.1 建立开放空间整体的环境观 ..................................................... 45
5.2 建立开放空间自然景观格局 .................................................... 45
5.2.1 生态自然景观基础的确立 .......................................................... 45
5.2.2 地域人文景观的关注 ................................................................ 46
5.3 建立开放空间景观的参与性和体验性 ......................................... 47
结论
分析了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类型的开放空间具有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并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在现阶段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设计中主要存在的问题,结合环境美学的研究视角,提出了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设计的方法与策略,探讨环境美学视野下开放空间的系统构建。主要从三个方面出发:①建立整体的环境观,这是基于城市开放空间作为城市环境而存在,主要包括与周围建筑、城市交通、以及城市自然环境之间的整体关系。②建立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格局,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结合自然生态的原则进行景观设计,同时保留城市的历史文化遗迹,建立起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融合的城市开放空间景观。③强调开放空间景观设计的参与性和体验性,让人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公共空间中来,营造多感官互动的开放性体验空间,享受其间的乐趣,使身心得到放松。
城市开放空间的研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发展的时间也比较短,因此,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不够全面。但城市开放空间研究不仅有开阔的学术前景,而且有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理论基础是任何一门学科或研究得以持续的灵魂,然而目前城市开放空间研究的理论基础还十分薄弱,理论体系还不够完善,其理论体系应当包括:哲学美学基础,系统论基础,城市规划相关理论,经济学理论,社会学理论,环境行为相关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实证研究,形成独特的,富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开放空间理论体系,构建基础理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