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山区城镇滨水区的范围界定
在许多研究和设计中对于滨水区的界限范围并无明确的规定,一般只是根据研究的需要进行一些主观的划分。江、河、湖、海、库、渠等这些不同的水体构成的水域,他的质(海水、河水等)和量(水的流量、流速、水域大小、形状、深浅等)直接影响滨水区域中各功能要素的配置,空间结构的组织以及滨水区域中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山区城镇滨水区中陆域范围的界定,往往根据自然条件,并结合现状条件而定,也可用法规的形式加以确认。因此,美国规划师道格拉斯也指出:“滨水区一侧的范围界限,是与地形条件,铁路、公路等物理障碍相一致的。另外,陆域的界定取决于场所与水域的关联程度,他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人们可以通过规划设计使滨水区环境的范围和结构产生变化。”
1.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在具体研究中,本文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文献收集法:根据研究的需要,通过学校图书馆、资料室以及互联网和报刊杂志等,获取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的信息和资料,并对这些文献资料加以分析,抽取他们研究的主要观点和结论,构成本文的研究基础。
2、实例研究法:选取论题范围所涉及的山区城镇滨水景观设计建设中的一些典型案例,把这些案例作为本文研究的实践基础,采取实地调研的方式,收集相关的图文资料进行具体分析,为本文研究结论的形成提供依据。
3、观察分析法:通过对汉中山区城镇滨水环境景观建设现状的观察分析,指出滨水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总结分析山区城镇滨水景观设计的一般方法,为科学合理的设计山区城镇滨水景观提供依据。
4、系统分析法:山区城镇滨水环境是一个在人为干预下的自然生态系统,其景观由这一系统中的多个元素组成,分析系统中各元素的景观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总结出山区城镇滨水景观设计的依据和一般方法。
第二章 汉中山区城镇滨水环境
2.1 山区城镇滨水环境组成要素
1、水体。山区城镇中,水体的主要形式是河流。滨水环境从狭义的概念上来讲应指水体以外的近水环境区域,这一区域中的环境构成元素都受到河流的制约或影响。包含水体的广义的滨水环境概念,是本次研究滨水环境景观设计所把握的概念内涵。按照这一界定,在山区城镇滨水环境景观设计中,应把水体作为环境中的一个构成元素统筹考虑,而不应该把它放在环境之外。在汉中山区城镇滨水环境景观设计中,一些成功的设计案例都是把河流水体作为整体环境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实际实施的建设效果来看,这种做法是应该肯定的。
2、建筑。山区城镇滨水环境中的建筑,主要是各种民居以及其他的一些商用房屋,民居是城镇建筑中的主要建筑类型,它是山区城镇景观风貌的主要构成元素,不同民居的建筑特色是地域文化的反映,民居更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民居建筑的景观特色是滨水环境整体景观效果的重要决定因素。在城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除民居这种主要的建筑类型外,一些山区城镇对城镇地段的滨水环境进行了大力改造,在新改造的区域中出现了一些园林建筑及小品,如仿古亭、廊、景桥、堤岸栏杆、座椅等,这些建筑分布在滨水广场、堤岸、道路桥梁等处,它们极大地丰富了整体滨水环境的景观内容,为山区城镇滨水环境增添了新的色彩。
3、驳岸、道路及广场。山区城镇滨水环境中驳岸、道路和广场是滨水环境中的主要构成元素之一。驳岸是水域与陆域的分界线,也是两者的过渡区和连接带。一般的驳岸建设都是以加固堤岸为目的,以利于安全防洪,其景观效果一般。在山区城镇中,一般仅有以交通为主要目的道路,也很少有广场绿地。但在一些新改造的山区城镇滨水区,已经非常重视道路景观和以游憩娱乐为主要目的的广场建设。这些新建的广场、道路绿地,使城镇的滨水区景观面貌有了极大地改观。
2.2 山区城镇滨水环境特征
山区城镇滨水环境,由于其特有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从而形成了每一个山区城镇滨水环境的特色性。山区城镇滨水环境景观特色性,主要表现在建筑、民俗文化、地域植被等几个方面。在建筑方面,传统的山区城镇建筑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内涵形式,如同处秦岭山地的留坝和太白两地,由于民俗文化的差异,即使同处一河而距离不远的两个城镇,建筑的外观形式也有很大的不同,太白城镇民居则具有明显的关中民居形式,而留坝城镇民居则表现出川渝民居的特点,从而给人以截然不同的感受。但现在许多山区城镇的建设中,城镇建筑表现出了明显的趋同性,单凭建筑外观形式已经不能再对城镇加以识别了。此外,城镇的历史沿革、人物典故、民俗风情、特色方言等都是地域文化的重要内容。另外,植被也是一个地域环境特色性的表现,每一个城镇及城镇滨水环境都有与其相适应的环境综合立地条件和植被类型,他们共同构成了地域特色性的城镇滨水环境。
第三章 河流水体对山区城镇滨水环境的影响……………………………13
3.1 城镇与水的关系 ……………………………13
3.2 汉中山区城镇水体的保护利用现状……………………………13
3.3 河流对山区城镇滨水环境的影响……………………………15
3.3.1 河流对滨水环境生态的影响……………………………15
3.3.2 河流历史演绎滨水环境文化……………………………16
3.3.3 河流水体对城镇滨水环境的景观影响……………………………16
第四章 山区城镇滨水环境景观设计理念探析……………………………18
4.1 以营造利于城镇居民日常游憩和人际交往的空间环境为基本设计理念18
4.2 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18
4.3 生态化的设计理念……………………………19
4.4 体现地域文化的设计理念 ……………………………19
第五章 汉中山区城镇滨水环境景观设计……………………………20
5.1 汉中山区城镇滨水环境景观设计模式分析……………………………20
5.1.1 汉中山区城镇滨水景观现状模式……………………………20
5.1.2 现状滨水景观模式分析……………………………21
5.2 山区城镇滨水环境空间组织……………………………22
5.2.1 滨水环境中几种主要的子空间类型……………………………22
5.2.2 山区城镇滨水环境中的空间组织……………………………22
5.3 山区城镇滨水环境景观主要构成元素的设计……………………………25
5.3.1 驳岸的设计……………………………25
5.3.2 驳岸栏杆的设计……………………………25
结论
1、汉中山区城镇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怎样利用好这些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是山区城镇滨水环境景观设计建设的关键。在城镇发展演变的历史长河中,水作为与城镇发展最为密切的自然因素,它制约和影响着城镇的发展,山区城镇环境是一个城镇与水密切关联的滨水环境,山区城镇景观实质上是一个城镇与水相互依存的滨水环境景观。因此,山区城镇滨水环境景观的设计,首先必须把水作为一个重要的环境条件和构成元素来考虑,重视水的设计利用就能创造出特色鲜明的山区城镇滨水景观。
2、山区城镇滨水环境具有居民对水体的依赖性、功能多样性、地域特色性以及局部生态的破坏性等特征,结合滨水环境特征和山区城镇滨水景观设计的现实要求,提出了山区城镇滨水环境景观设计必须遵循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生态化设计和体现地域文化的设计理念。
3、 通过对汉中山区城镇滨水景观现状模式和构成元素的设计探讨,分析了山区城镇滨水景观在空间组织、驳岸栏杆设计、道路场地、建筑和植物等构成元素设计中存在的一些主要不足,提出了这些不同元素在设计中的改进建议,并结合滨水环境中广场和植物这两个主要构成元素在设计中应把握的原则,论述了在设计中的相关要点,即准确把握广场各功能景观空间的联系与过渡;丰富滨水环境植物栽植种类,以生态化设计理念为指导,营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滨水植物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