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景观毕业论文,笔者通过对城市负面性空间的转化,实现对周边地区的带动,基于“城市双修”理念的指导推动,从而为工业废弃地的景观改造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城市双修和工业废弃地的相关理论
第一节城市双修的概述
一、城市双修的起因
在历经改革后的四十余载以来,中国城市化迅速发展,城市规模也不断扩大,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促使我国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然而,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因为没有合理的规划致使“城市病”问题层出不穷。主要表现在:城市拥挤、交通不便、土地利用紧张以及资源短缺;由于传统产业的发展导致了城市生态系统的退化;城市建设缺少独特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提出了“城市双修”的城市发展新战略。
二、城市双修的内涵与发展
(一)城市双修的内涵
“城市双修”是在城市更新进程基础上,总结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建设新理念。2015年,住建部首次提出“城市双修”理念并将三亚选为首个“试点”。2017年3月住建部在《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行动,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足城市短板的客观需要,是城市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1]。具体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附图1-1)。
(1)生态修复:旨在有计划、有步骤地修复被破坏的山体、河流、植被,重点是通过一系列手段恢复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2]。
(2)城市修补:重点是不断改善城市公共服务质量,改进市政基础设施条件,发掘和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和社会网络,使城市功能体系及其承载的空间场所得到全面系统的修复、弥补和完善[3]。
第二节工业废弃地的概述
一、工业废弃地的定义
工业废弃地指曾被工业生产用地及相关利用而被废弃的土地。据联合国统计署表明,工业废弃地指有关工业遭受破坏后被荒废的地块;美国环境保护局将废弃地界定为:“废弃的、闲置或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工业或商业用地及设施[5];”英国政府对其界定为:“凡是工业或其他方面原因而受到损害,非经治理而无法利用的土地,其中不包括那些需经计划批准才能进行复原的土地,也不包括那些仍在使用的土地以及市区等待开发建设的用地[6]。”
国内相关研究将废弃地的界定为:“工业废弃场地是指受工业生产活动直接影响失去原来功能而废弃闲置的用地及用地上的设施,在外延范畴上,工业废弃场地包括废弃工业用地、废弃的专为工业生产服务的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和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以及沿用资源生产技术方法所形成的采掘沉陷区用地、废弃露天采场用地、工业废弃物堆场用地等[7]。”
结合英、欧美国家及我国相关定义,将工业废弃地的概念界定为:“曾经作为工业生产用地,或者与工业生产相关的交通、运输、仓储用地,后经废置不用的地段,如废弃的矿山、采石场、采煤塌陷地、工厂、铁路站场、码头、工业废料倾倒场等[8]。
第二章工业废弃地景观改造案例分析
第一节张家口工业文化主题公园
一、项目概况
该公园位于张家口市桥东区的南部,占地面积约为11.2公顷,是由废弃的京张铁路南口段轨道和周边的废弃工厂改造而成。为纪念京张铁路修建110周年,并传承工业文化和工业遗产,为了贯彻“城市双修”方针,市政府对这个具有悠远工业历史的京张铁路废弃地实行了生态改造的工作。在2019年6月,张家口工业文化主题公园正式开园。张家口作为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火炬传递的城市之一,以崭新的视角构建集生态、文化与休闲于一体的综合型公园,向全世界展现出张家口的工业文化与历史记忆。
二、改造设计分析
(一)“人”字形场地架构
该公园与传统的公园设计有所不同,具有独特性景观与道路特征。整体是以人字形的场地架构建设而成,总共有三个入口,每个入口都和市政的街道相对应(附图2-2)。南北朝向的道路是以冬奥会精神为导向,与废弃的京张铁路段相围绕从而构成封闭式的智慧运动轨道,打造以体育运动公园作为主要的功能形式;而东西朝向的道路则以工业文化为主题进行铺设,一路上展现出张家口地区的文化历史脉络。这两条道路都以火车头文化广场为交汇,这也预示着从头驶来,向美好未来出发的预兆。
第二节德国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
一、项目概况
德国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的原旧址为蒂森梅德里希钢铁厂,面积约为230公顷(附图2-7)。1989年,北威州政府制定了“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计划,北杜伊斯堡公园的改造为该计划其中对埃姆舍景观公园绿色规划的一部分。它既非传统的普通公园又非人们日常所感受的景观,而是通过对原场地功能的肌理进行整合与重塑、开发与串联,旧工业肌理与新设计的交织,寻求一种全新景观设计方法。
二、改造设计分析
(一)最小干预的治理修复
北杜伊斯堡公园强调了最小干预理念,现存的野草已与工业生态环境相适应,以此保留野草任由野蛮生长。利用种植异域的种子在具有特殊性的土地与环境中逐渐衍生成各种颜色的斑块,多种演替植被类型呈并置状态,充分尊重场地生境的自然演替[10],极大的减轻人工修复与传统种植的成本。天然的栖息地也吸引了大批鸟类,稳定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这也彰显出工业与自然结合的独特韵味(附图2-8)。
水体设计方面,将水渠自东向西贯穿全厂,水渠两旁都种植着天然植物,渠上建立小桥和人行道路,雨水会直接收集其中。利用水循环系统并将废水通过沉淀过滤排入埃姆舍河,整个过程符合生态演化的法则,只是由科技进行驱动与维护。旨在使受损和扭曲的环境得以自我再生。
第三章 城市双修理念下工业废弃地景观改造的研究 ........................ 32
第一节 工业废弃地景观改造的设计原则 ............................. 32
一、生态优先原则 ................................ 32
二、整体把控原则 .................................. 32
第四章 阜新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景观改造设计 ................................ 40
第一节 项目概况 ......................... 40
一、项目背景 ...................................... 40
二、区域分析 ............................................... 40
第五章 结论............................ 59
第四章阜新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景观改造设计
第一节项目概况
一、项目背景
阜新市露天矿位于辽宁省阜新市太平区境内,距市中心3公里,名为海州露天煤矿。矿区东西长4公里,南北宽2公里,矿深为350米,矿区占地约30多平方公里。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首个大规模现代露天煤矿,为中国的发展付出众多力量(附图4-1)。虽然该矿坑给人民群众创造了巨大的财产,但也转化成了该区域最严重的污染来源。干旱时灰尘乌烟瘴气,雨季时污水漫溢横流,周围数十里都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由于环境问题和资源的越发匮乏,阜新露天煤矿在2005年宣布停产。2009年,露天矿的旁边地块被改造为国家矿山公园,成为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改革创新示范项目的里程碑。
二、区域分析
(一)地理区位
阜新市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地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整个矿山公园主要包括露天矿坑、主题广场、博物馆、环坑公路四大板块。露天矿坑因面积过大、地陷严重等原因仍未进行开发(附图4-2);主题广场内展示了蒸汽机车、推土犁等各种采矿机械;博物馆分A、B两个馆;还在建设中的环坑公路旨把工业遗址、矿坑场地及大型器材等其它具有科普意义的旅游景区串联起来。该公园的建设作为世界型工业遗产旅游项目,属于后工业景观类型中的郊野后工业景观。
第五章结论
本文旨在“城市双修”理念下对工业废弃地进行改造再设计的研究,提出适合工业废弃地的改造策略与方法,并且以阜新市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作为实例研究,文章的主要总结如下:
1.通过文献与资料的查阅发现随着地质灾害的日益严峻,工业废弃地对周围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困扰,可见工业废弃地的生态破败不仅对地貌造成摧毁,还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由此可以看出对于我国很多资源型城市而言,将工业废弃地进行相应的景观改造设计是必要的环节。
2.本文选取工业废弃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概况、特征以及再利用的模式的分析与归纳,摸索出工业废弃地在改造时所存在的局限性:忽视景观价值、功能选择单一、艺术设计不足、工业文化保护不力、忽略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废弃资源有效整合和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使工业废弃地转化为有价值用地是主要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将“城市双修”这一理念中生态修复及城市修补的起因、内涵与发展进行总结,分析城市双修的主要内容与原则,为论文研究做指导作用。
3.工业废弃地的改造设计应该接收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比如国外德国和意大利等国家在工业改造方面具有丰富的阅历。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优秀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各自的优点及借鉴之处,为后文的研究做价值参考。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