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景观毕业论文范本:场所记忆视角下的工业遗产社区活化设计思考——以沈阳和睦路工人村204地块为例

发布时间:2024-02-28 16:32:18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景观毕业论文,本文旨在通过对工业遗产社区现状问题的分析,探讨在当前新时期下,如何合理有效地对其进行保护与更新,并实现对其合理有效地利用,使之重新发挥出它的价值。

第一章相关概念阐述及问题探研

第一节场所记忆概念解析

一、场所与场所文脉

(一)场所

“场所”一词从狭义上来讲,可以被定义为“真实存在的场地”;从广义上来讲,是为人类行为提供空间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共同体。这个概念最初是被用于探讨人和物理空间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对人与空间关系的思考上。今天人们使用的“场所”一般指建筑物或者空间所构成的环境,具有一定边界、一定等级的空间区域。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提出“空间即是我”这一概念,他认为“人在物理意义上所处的一切空间(或物质)都成为了场所”,并将其作为人类活动的根本。场所与人之间存在着一种“情境”关系,这也是其特质所在。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特定人群之间由于共同生活或交往而形成一种特定氛围。总而言之,场所是一种具有精神文化意蕴的空间,它承载着人们的功能活动[9],可以让人与环境之间产生交互;它依赖于人们的某种情感,有着某种回忆,让人们感受到强烈的场所感。

(二)场所文脉

“文脉”这一概念是在场所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10],它是指一个城市的文化和历史发展演变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的特色,可以使我们从过去到现在的发展中获取灵感,并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这个城市所带来的独特体验,也有助于我们从过去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为未来城市规划提供有效指引,有“城市记忆”的含义。从狭义上来讲,它是指由设计者或使用者共同营造出一种具有某种特征或风格,并与之相联系或有传承渊源,能使人们对其产生情感上和精神上认同与依赖的文化环境状态;从广义上讲,它包括地域历史、区域经济文化、传统风俗、城市风貌、地理气候等诸多方面。

第二节工业遗产社区概述

一、工业遗产社区的发展历程

工业遗产社区的“形成”到“发展”前期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社区形成期、转型发展期和繁荣发展期。(附表1-4)从十九世纪末期至二十世纪初期,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在工业革命后,逐渐形成了一批新的工业城市和工业区。这些新建成的工业区往往处于交通便利、人口稠密的中心地带,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定的规模和类型,成为一种具有不同功能特点的城市区域。随着这一时期工业城市数量和规模的增加以及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原有工业区经过大规模改造后逐渐丧失其特有的功能和地位,但是这些工业区仍然保留了相对完整的工业生产体系。早期的西方典型工人村,从封闭的工人居住区发展到开放式的混合型居住区,体现了三个层次的社会关系变迁,即由个别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改良,到少数大企业主的私人慈善,再到引入以家庭为单位的利益共享等,是二十世纪初期近代“集合型居住区”的雏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也开始了大规模的工人居住区的建设[15]。工人阶级在城市中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城市中也开始关注他们的住房及日常生活问题,因此,附属于大型工厂企业的配套工人居住区就成了城市中最重要的社区形态。

景观毕业论文怎么写

第二章工业遗产社区中场所记忆的构建与表达

第一节场所记忆在工业遗产社区活化中的必要性

工业遗产社区作为工业文化历史遗存和载体,具有典型的价值识别性、功能特殊性、结构整体性和文化传承性等特征,在城市文化空间重构与城市空间结构整合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活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城市更新与区域复兴过程中形成的一条漫长而厚重的历史性社区发展之路。在工业遗产社区中,场所记忆包括对于工业生产、工人生活和社区发展等方面的记忆。这些记忆不仅是社区居民的个人经历和感受,也是社区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遗产社区的活化包括物质空间层面的更新与历史记忆层面的延续:物质空间层面的更新可以通过对场地进行保护性开发(包括建筑、设施和人文景观等);而历史记忆层面的延续则需要通过共同体意识的生成产生与场地的链接。工业遗产社区的场地中包含了物质空间与历史记忆这两个维度,场所记忆作为物质空间与历史记忆之间联系的纽带,是维系场所之间关系的重要因素;是保护和延续城市文脉的需要;是发展现代社区生活需求的基础;为创造新的人文风貌、增进社会交往与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是促进社区发展繁荣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全民共享的关键。场所记忆为社区的发展和活化提供重要的支持和帮助,促进社区的转型和升级,因此,其对于工业遗产社区的活化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第二节场所记忆在工业遗产社区活化中的可行性

一、场所记忆的特征显现

在不同环境中与特定场域有关的场所记忆具有双重特征:一方面是物质环境和空间要素,另一方面是人在场域中的感受和体验。前者可以通过“场景再造”这一方法得到体现,而后者则需要以“记忆再现”这一新功能加以实现。对于工业遗产社区来说,场所记忆作为一种对场地特征的感知、描述和解读,有利于构建具有场所精神的历史意识、文化认同和社区凝聚力。基于其工业生产空间中物质、结构和情感要素的丰富与活跃程度与场所记忆所承载的记忆要素相一致,通过对场域中记忆要素进行发掘和利用,便可使之在场地历史记忆保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场所记忆的价值实现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中,并未带给工业遗产社区太多正面的回馈。年久失修、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利用,使往往处于荒废状态的工业遗产被大量拆除,造成了许多“空心”社区,因此,如何活化工业遗产社区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基于这种背景下,以工业遗产为基础的文化产业成为了一种有效、可行、且不会增加社会成本的城市更新模式,即利用场所记忆作为历史记忆承载和延续工业遗产社区价值来实现社会、经济、文化效益三者之间协调统一。

第三章 场所记忆视角下的工业遗产社区活化设计策略 .................... 29

第一节 工业遗产社区活化设计原则 ............................. 29

一、主体性——以“基于社区”为出发点 ......................... 29

二、公共性——以“公共领域营造”为落脚点 ...................... 29

第四章 场所记忆视角下沈阳和睦路工人村 204 地块活化设计研究 .......................... 45

第一节 沈阳和睦路工人村 204 地块项目概况 ............................... 45

一、历史沿革 ......................... 45

二、区位条件 ................................. 46

结论 ...................... 68

第四章场所记忆视角下沈阳和睦路工人村204地块活化设计研究

第一节沈阳和睦路工人村204地块项目概况

一、历史沿革

沈阳是我国东北地区近代工业发源地之一,它的发展为我国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现代工业的发展。丰富的历史建筑遗产使其发展成为一个优秀的现代化城市,不仅有着独特的地域特征,还保留着持续的工业文化相关性,如工业遗产类历史风貌区及历史文化街区等。(附图4-1)然而,技术进步、全球化和世界变化经济加速了艰难的工业进程重组。沈阳市区内快速的重建步伐对建筑遗产造成了沉重的损失。在工业遗产社区的形成过程中,那些具有特色的建筑、赋予“地方感”的建筑以及可重复使用的成本效益高的建筑被严重虐待,或者更常见的是干脆被拆除。

景观毕业论文参考

结论

工业遗产社区展现出了不同的内涵性价值、工具性价值和制度性价值,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地区表达和反思自身工业化过程的重要途径。许多历史建筑在全面的城市更新、粗糙的维护和忽视间被拆除。从那以后,市场经济的发展更是助长了更具破坏性的趋势,通过再开发来实现利润最大化以创造更高回报的经济用途,这意味着对工业遗产社区保护的侵蚀将继续迅速增长。这些趋势对城市环境和城市的社会文化生活都是灾难性的。工业遗产社区的活化不仅仅是为了增加人们对城市工业遗址景观的兴趣,而是提供了与过去事件的直接联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有意义的地方事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工业遗产社区面临着很多新挑战和新问题。如何在不影响工业遗产真实性与完整性的前提下,使其在新时代继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价值,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必须结合时代特点与实际情况,才能做出有效应对。

本文在对当前工业遗产社区规划与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成因进行了剖析的基础上,对工业遗产地社区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具体内容主要有:强化对其的开发与利用,完善相关政策支持力度;明确区域功能定位,重视对文化的发掘与创新;注重不同人群的参与,为工业遗产社区建设提供参考。本文旨在通过对工业遗产社区现状问题的分析,探讨在当前新时期下,如何合理有效地对其进行保护与更新,并实现对其合理有效地利用,使之重新发挥出它的价值。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代写景观毕业论文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