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景观毕业论文,文章中将通江县传统村落平面形态根据其地势地貌,布局特征等将这些村落分为组团型村落、离散型村落、带状村落、散点状村落和复合型村落五种空间结构,这五类空间结构能大概概括通江县的传统村落在平面布局的空间形态上的差异,并同时探究其形成原因。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传统村落空间特征的研究基础
近年来,我国现代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导致传统村落的数量快速下降,在2012年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启动了传统村落的调查与评定。2012年12月19日,首批646个传统村落的录入由此开启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制度,旨在传统村落逐渐消失的状况下对现存较完整并具有一定价值的村落予以保护。我国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愈加重视,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指示,全面落实“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部署。2022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召开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会议,研究部署以县域为单位的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统筹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四川省地处长江上游,地貌东西差异大,地形复杂,省内有大量的传统村落,本文所涵盖的传统村落建村年代大部分为元、明、清时代,存在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川的川东北地区内也有大量的传统村落,住建部公布的前五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里,川东北地区一共有77个传统村落入选,通江县共16个,但由于这些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川东北山区、交通不发达之地,受社会、经济发展落后、非人为因素破坏等影响,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村落正在面临消亡。2021年《四川省传统村落保护条例正式施行》,从法律层面对传统村落的认定、修缮、规划利用等做了详细规定。同年,巴中市通江县也被评为首批四川省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区)。
1.2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传统村落相关研究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传统村落的研究起步较早,可分为四个研究时期[1],在国外并没有传统村落的提法,对村落冠以传统一词的界定是我国对村落文化与历史的厚重性与延续性的鲜明呈现,国外称传统村落为乡村聚落、村庄等。在19世纪到20世纪20年代的初步探索阶段[2],开展关于乡村聚落较为系统性探讨研究的是科尔(Johann GeorgKohl),德国地理学家,于1841年发表《人类交通居住与地形的关系》一书中已经开始对不同种类的聚落房屋进行比较研究[3],后续学者以此为基础对乡村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例如法国学者白吕纳(J.Brunhes)在其著作《人地学原理》中对乡村聚落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研究[4],创立了聚落地理学的许多基本原理。20世纪初到60年代乡村聚落研究逐步兴盛,进入了深入研究阶段,多国开展了关于乡村聚落形态、分类、规划以及职能等方面的研究。1933年,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W Christaller)通过对德国南部城市的数量和空间分布规律,提出了不同规模城市的数量和空间分布规律,建立了著名的中心地学说[5],使得这一时期乡村聚落研究的理论取得进一步发展[6-8]。20世纪中期,受到“计量革命”的影响,使人文地理从定性分析走向定量分析,揭示了人文现象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空间规律性。这一时期出版了大量的研究著作如大卫·哈维(David·Harvey)的《地理学中的解释》[9]、查德·哈特向(R·Hartshorne)的《地理学的性质》[10]、邦斯(Burce)的《都市世界的乡村聚落》等。1996年由日本作者茂木計一郎编著的《中国民居研究》中以徽州民居、江南水乡民居、客家民居为调查对象按其建筑材料分类、平面形式分类、元素分类等展开对不同民居的研究[11]。
第二章通江县传统村落调查与分析
2.1环境背景分析
通江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米仓山东段南麓大巴山缺口处,通江县地处北纬31°39′~32°33′,东经106°59′~107°46′之间,县境南与平昌县接壤,西与南江县接壤,东与万源县接壤,北连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西乡县、镇巴县。
通江县境内设置镇30个、乡2个,324个行政村。县境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项,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王坪景区、诺水河风景名胜区、空山天盆、唱歌石林景区等4个AAAA级旅游景区,文物保护单位数903个。2019年年底,巴万高速作为通江县城的第一条贯穿全境的高速公路正式通车,十年间,通江县完成了综合立体交通网的建设,使城乡之间的双向流动愈加频繁,城乡边界逐渐融合。
2.2研究样本的选择
2.2.1样本选择原则
通江县历史悠久,传统村落分布数量较多,县域内有大量保存完好的传统村落,为了增加研究样本的可供参考性和价值,在进行传统村落样本的选取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应包含所有通江县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
(2)研究的村落应包含各种类型的地形、水系、自然禀赋等环境要素以及历史、风俗习惯、日常生活,血缘关系群体、地缘关系群体等各方面的因素,并且这些物质因素应保留较好的原有物质形态。
(3)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并且保存相较完整。主要体现在本土文化的传承、物质遗产的留存以及建筑的品质等,每个村落都应该有较为清晰的历史沿革、建制沿革。
2.2.2样本选择的方法和途径
(1)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12至2022年间,住建部及财政厅等相关部门公布了六批传统村落的名录的公示,经专家评审,全国共10183个传统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其中四川省共396个村落,在巴中市通江县中有16个村落入选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以此作为本文研究的样本之一。
(2)文献、地方志、年鉴等资料的查询
为了本文补充更多具有研究意义的通江县传统村落,笔者查阅通江县志、古籍、以及入选省级传统村落的村落等,查询的主要内容包括村落概况、沿革、传统建筑仍在使用的比例、传统建筑结构形式等来确定除入选国家传统村落名录的相关传统村落。
(3)地方相关部门的咨询以及实地勘察
通过对通江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及相关政务部门的走访,获取通江县传统村落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并对研究样本进行实地的勘察与走访,确定样本资料的真实性。
第三章 通江县传统村落整体空间特征 ................................ 24
3.1 传统村落的演变发展 .......................... 24
3.2 通江县传统村落整体空间特征 .................................. 26
第四章 通江县传统村落内部空间特征 ...................... 57
4.1 建筑群空间特征 ..................................... 57
4.1.1 建筑群布局方式 ................................ 57
4.1.2 建筑群密度 ..................................... 58
第五章 通江县传统村落活化更新策略研究 .................... 75
5.1 宏观层面——村落布局空间更新保护策略 ................................ 75
5.1.1 保护“山、水、村”一体的独特空间格局 ............................... 76
5.1.2 区域产业融合发展 ......................... 77
第五章通江县传统村落活化更新策略研究
5.1宏观层面——村落布局空间更新保护策略
张焕提出的群岛人居单元聚落体系中提到,村落的布局应综合考虑其环境容量、生态系统、经济产业、文化继承等系统因素,对村落进行新的布局规划时,应从生产、生态、生活等多维度进行。
从前文对村落布局形态的研究分为组团型村落、离散型村落、带状村落、散点状村落和复合型村落五种类型中各选中一个村落用类型学的方法来进行深入的探讨,对通江县传统村落的布局形态从自然环境、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等要素影响进行分析,从三者中判断出最为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进行提取,可以得到如下表5-2的布局形态及影响要素分析,对于乡村旅游开发而言,对于村落的集群特征,应当充分探究其逻辑性价值并加以利用。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6.1本文的研究结论
本文以26个通江县的传统村落为研究样本,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从宏观-中观-微观来建立研究体系,分析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传统村落的空间特征,而后总结其空间特征,针对通江县的传统村落提出空间活化更新策略。相关结论如下:
(1)通江县传统村落的主要分布是在山区,平均海拔在500米~1000米之间,较为集中的分布在通江县东北部,虽同在一个区域内具有一定的统一性,但又各有其差异性,对于传统村落的选址来说,影响因素主要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影响因素,其中影响较大的自然因素为其地形高差、靠河流建村、气候适应性等条件,其中河流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2)总的来说,通江县的传统村落受山地地形的条件影响,村落布局形态顺应自然布局,既包括在地形平缓处较大规模的组团型村落、复合型村落,也有沿着河流分布的带状村落,以及较小规模的散点状、离散型村落。在山势起伏较大的山区,村落的布局都是比较随机灵活的,但有小部分的村落位置处于交通不便的山体之间,可达性差。在村落的演变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外部要素的影响,根据这些影响,将传统村落分为了封建时期随朝代变迁成型、沿地势、河流方向组团生长型、靠东部县城发展型。依照村落坐落的位置,又可以按照不同的山势、朝向得到三种不同类型的村落:“面俯江河、背倚群山”、“阳坡阴坡各半”、“地势宜平”,根据其不同的位置,各有其特征。
(3)从村落的空间结构组成来看,村落生成与发展的外部因素和村落营建与扩建的内部因素共同推进了传统村落的发展,外部因素主要是包括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因素如山体、河流、气候等,外部因素主要指的是村落本身存在的村民、民俗文化习惯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影响形成了具有通江县地域特色的传统村落空间形态。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