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毕业论文模板代写:伏羲山风景名胜区乡村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探讨

发布时间:2023-10-26 10:32:38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景观毕业论文,本研究基于风景区旅游商业化发展与风景区中乡村景观风貌建设相冲突的现实需求,引入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原理,从基本要素景观动态变化出发,明确风景区中乡村各景观要素的发展规律,激发乡村内生发展动力,与风景区旅游业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1 绪论

1.1研究背景

伏羲山风景名胜区作为国家4A级景区,自然与人文历史景观风貌均有较高的观赏及研究价值[1]。近年来,风景区借助优势自然景观资源发展旅游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且潜力巨大,风景区内部服务设施逐渐完善,乡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2]。但风景区前期发展受资源认知限制,自然景观资源与无限制的人类活动相冲突,未能使资源高效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形成风景区景点周边基础服务设施完备、乡村景观风貌突出,其他区域房屋破旧、人居环境较差、基础服务设施匮乏的局部繁荣现象。与此同时,风景区旅游业的发展加剧了内部乡村房屋乱改乱建、加盖加建、建筑风格混乱且占用农林用地以及农田撂荒等现象。在经济发展与新农村景观建设的需求下,风景区内的乡村开展了一系列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绿化活动,但收效甚微,未能形成完整的乡村景观建设体系。

景观毕业论文怎么写

1.2相关概念及理论研究

1.2.1 相关概念

1.2.1.1风景名胜区的含义和景观特点

“风景”在《辞海》中有两个解释:一是风光、景色,二是风望的意思。《晋书·刘毅传》中写到:“正身率道,崇公望私,行高义明,出处同揆;故能令义士纵其风景,闾归其清流[5]”。“风景”所指显然是第一种解释[6]。“名胜”是指“著名的风景地”,《北史·韩晋明传》中提到:“朝廷欲处之贵要地,必以疾辞,告人云:‘废人饮美酒,对名胜,安能作刀笔吏,披反故纸乎?’”。

《风景名胜区条例》指出风景名胜区是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和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且可供人们游览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7],分为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三类。我国的风景名胜区体系与国外的国家公园体系在资源、制度、建设、管理等方面有着较大差异[8],最大区别在于风景名胜区内自然与人文景观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绝大多数的风景名胜区同时具有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功能[9],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资源的保护体系[10]。

结合风景名胜区的含义分析,参照1974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 )制定的风景名胜区认定标准,将风景区景观特点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风景区面积广阔,范围明确。中国地大物博,风土人情各具特色,1987年以来,随着经济发展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风景名胜区事业迅速发展,景区范围不断扩大。截止2017年,我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量为244处[11]。国家级、省级、市(县)级风景名胜区层级分明、审批严格,由当地政府部门统一管理,严格划定景观范围,管理制度明确,为保障风景名胜区发展奠定基础。

地形地貌多样,自然环境突出。国内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地质地貌类型丰富,形成了颇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自然风景名胜区,如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等。按照风景名胜区的典型景观属性可划分为山岳型、峡谷型、岩洞型、江河型、湖泊型、海滨型、森林型、草原型、史迹型和综合型风景区十类[12],其中山岳型风景区主要指以高、中、低山和各种山景为主题景观特点的风景区,如泰山、嵩山、峨眉山、五指山等。

2 风景名胜区中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原理解读

2.1风景名胜区中景观资源特质分析

景观资源是指能够激发人们感官审美,吸引观赏者进行游览活动并开发利用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要素的总称,包含构成环境的基本要素,是风景名胜区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物质基础[77]。风景名胜区中的乡村景观依托于独特的生态环境,具备较多观赏研究价值的景观资源,可详细划分为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这是景区中乡村区别与城市、一般乡村和纯粹自然景观的特质所在。

2.1.1自然景观资源特质

风景名胜区中的景观资源是生态环境中最原生态化的部分,虽然在历史演变过程中会受到一定人为活动的影响,但总体自然景观环境良好。自然景观资源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文土壤、动植物等。将其按照观赏价值可分为山水格局、天气现象、地质景观及动植物生境特质。

(1)山水格局

大部分风景名胜区都少不了名山大川,或是由地质活动形成的高山屋脊、低峰峡谷,或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水帘瀑布,或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的小石潭水,都是自然环境在时间的演化中形成的。中国古代对蓬莱、瀛洲等仙境的描述和众多山水画的意境,充分说明了我们对奇特山水格局的向往,并从中衍生出“背山面水”的理想人居环境,由此可以看出在风景名胜区中的乡村格局不仅受优美山水环境的影响,并且有自身的发展特质。山水格局对风景名胜区和景区中的乡村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天气现象

太阳公转与地球自转形成绮丽变换多样的天气现象,如四季景观、日出云海,雨雪风霜等天气现象。风景名胜区也因为所处纬度的不同形成多样的奇特景观,东北雾凇、五岳云海等,其中的乡村小气候宜居度也各有千秋,景观的异质性需要亲身体验才能体会。总的来说,天气现象形成的独特景观是独一无二的,具有较强的景观资源开发潜质。

2.2风景名胜区及景区中乡村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构成要素

2.2.1要素提取的原则

因地制宜的规划设计方案在规划设计之初必定要经过完善且充足的前期调查,从中提取体现场地景观特质、富有地域特色、体现景观资源独特性的生态规划设计要素,通过简单描述清晰表达景观特色。生态规划设计要素作为风景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因此,选择要素时应着重关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便于预测生态环境变化与控制人类活动。同时,规划设计要素应涉及生态环境与人类活动、经济社会发展等多维角度,综合考量,编制全面且适用性强的景观规划设计方案。

2.2.2要素提取的依据

要素提取应主要参考风景区中乡村的景观资源特质以及乡村景观建设对风景区的影响,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风景名胜区景观特点

风景名胜区内景观资源丰富且脆弱度较高,要素提取应控制在风景区景观资源保护与开发的限度之内,以尊重自然和顺应自然为前提的生态规划是不能忽视风景区自身景观特点和发展需求的。并且风景区内的人类活动对自然景观要素的影响较大,这就要求人类活动在景观建设中注重保护风景区的生态保护红线,保障优良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景区中乡村景观特点

风景区中的乡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要素提取应体现风景区乡村景观的独特性。根据风景区中乡村景观的资源特质判断其对乡村景观建设的利用和保护的影响程度,促使乡村景观生态设计选取适宜的景观要素。

(3)人类活动中开发与利用形成的影响

风景名胜区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要素相结合的综合体[79],长期的人类开发与利用为风景区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不可磨灭的损害。自然景观要素的人为开发与利用既与政策法规和上位规划相关,也涉及到各级利益主体的建设活动,在提取规划设计要素时应着重关注。

3 伏羲山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调查研究 ...................................... 22

3.1 伏羲山风景名胜区的景观本底条件 ........................... 22

3.1.1 自然地理概况 ....................................... 22

3.1.2 人文景观概况 ......................... 25

4 伏羲山风景名胜区和景区中乡村景观生态规划设计 ...................... 37

4.1 风景区总体规划 ............................. 37

4.1.1 总体规划目标 ................................... 37

4.1.2 总体规划定位 ................................... 37

5 结论与讨论..................................... 72

5.1 结论与讨论 .............................. 72

5.2 不足和展望 ....................... 73

4 伏羲山风景名胜区和景区中乡村景观生态规划设计

4.1风景区总体规划

4.1.1总体规划目标

伏羲山风景名胜区是新密市西北部山区重要的生态空间[86],是衔接登封嵩山风景名胜区、巩义雪花洞风景区和荥阳环翠峪风景区的重要纽带,承担着生态防护的重要任务,规划以风景区现有旅游业为基础,以旅游促进乡村景观建设,以乡村自生活力反向带动旅游发展,使自然旅游景点与人文乡村研学相融合,以游促乡,以乡带游,乡游融合,实现自然景观资源与人文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4.1.2总体规划定位

本研究基于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原理对伏羲山风景名胜区进行生态规划设计,以景观生态学、乡村地理学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在遵循自然景观资源发展规律、人文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系统整体性、资源高效利用等原则下,从体现风景区旅游业与乡村内生发展动力相统一的思想出发,运用生态规划设计方法,打造“一轴、两带、三心、四片区”的风景区发展结构,建设“突出风景区生态空间特色、内生发展活力、农业生态研学、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人文与生态景观共融”的大风景区景观格局和城市后花园。

景观毕业论文参考

5 结论与讨论

5.1结论与讨论

近年来风景区旅游商业化发展较为迅速,风景区旅游景点的繁荣与落后的乡村景观风貌形成鲜明对比,如何在风景区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时代激活风景区中乡村内生发展活力,推动乡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景观风貌提质改进,是当前规划设计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21]。风景区中的乡村本质是一个特殊的空间概念,依托于风景区优越的自然景观资源,景观发展停留在对自然资源的初级利用上,景观资源利用效率较低[32]。本研究基于风景区旅游商业化发展与风景区中乡村景观风貌建设相冲突的现实需求,引入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原理,从基本要素景观动态变化出发,明确风景区中乡村各景观要素的发展规律,激发乡村内生发展动力,与风景区旅游业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理论研究方面,通过对比分析我国风景名胜区体系及景区中乡村发展特点与国外国家公园体系及国家公园内原住民生存特点[93],明确我国风景名胜区中乡村景观的资源特质,引入受景观生态学思想影响形成的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方法,对伏羲山风景区内的自然及人文景观要素进行现状分析,总结风景名胜区和景区中乡村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基本思路,为风景区宏观规划定位、中观规划结构及微观生态设计奠定理论基础。同时通过分析乡村地理学中的乡村聚落与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探讨伏羲山风景区近20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总结地类变化与地形因子的响应规律,为风景区未来总体规划提出现实依据。

实践研究方面,通过多次场地调研,深入了解研学基地场地现状,总结分析现状问题,并通过考察周边景区中乡村的发展模式,避免同一风景区内出现同质化景观,明确研学基地的规划目标为“研学互动、文旅融合、启迪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引申出研学基地核心发展区域的场地革命场所精神、农业机械化普及和农机创新精神。规划设计中引入无人机航测、GIS空间分析等地理信息方法,提高对场地规划设计要素的数字化处理,增强方案的科学性,并且利用UAV航测获取勘测资料的方法能够高效汇总场地现状信息,辅助内业工作者做出适用于场地特征的优化方案,有利于建设数字化乡村景观,提高智慧乡村景观建设管理能力[94]。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代写景观毕业论文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