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毕业论文范文代写:传统风貌区景观保护与活化设计探讨——以重庆市山城巷为例

发布时间:2023-09-23 11:53:38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景观毕业论文,本文基于相关理论研究和现场调研分析,提出重庆山城巷的景观保护和活化设计方案,期望对重庆市传统风貌区的更新改造设计有所启发与帮助,希望对重庆市传统风貌区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相关政策支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意识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从1982年公布我国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开始,多层次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传统风貌区保护体系逐渐建立。经过三十多年的实践和探索,作为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的重庆已建立了从被动到主动的可持续发展保护体系,逐步走上了名城保护与城市开发建设有机结合、传统风貌特色与现代城市文明交相辉映的发展道路。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传统风貌区作为城市历史文化和地域风貌的主要载体,各个城市对其关注度日益提高。例如广州和青岛等城市已经制定并实施了相关法规以保护城市风貌或传统风貌。具体来说,广州市在2013年颁布并执行了《广州市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保护办法》,而青岛市则在2014年制定了《青岛市城市风貌保护条例》。重庆市规划局在2015年制定并通过了《重庆市主城区传统风貌保护与利用规划》,其中确定了28个传统风貌片区、4个历史文化名镇、4个历史文化街区以及20个传统风貌区。对传统风貌区相关管理保护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扎实推进,并为该领域的保护工作打下了较好的政策基础。2017年1月,重庆市政府网发布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主城区传统风貌街区保护修缮利用的实施意见》。该意见要求快速、科学地推进重庆主城区传统风貌街区的保护与修缮工作。2022年7月,重庆市政府印发了《重庆市关于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要聚焦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传统风貌区,并为其整体保护指出了大致方向。全国政协委员高琳(2023)对传统风貌区保护工作提出建议:对纳入国家层面划定传统风貌区的,加大中央专项资金支持力度;鼓励各地对承担历史文化街区及传统风貌区改造的单位给予补贴政策。她还建议完善机制提高精细建设水平,照历史文化街区模式,出台方案、消防等审查标准;科学确定建设模式,根据发展定位灵活选取政府投资、政府+市场、市场投资等建设模式;尽量保留原有建筑、街巷肌理、建筑材料,避免“假古董”现象,适当增加公共空间;加大保护工匠工艺技术传承支持力度。

1.2研究目的

本文选取重庆市山城巷传统风貌区作为研究对象,并针对其进行景观保护和活化设计探索研究,只为实现以下两个目标:

(1)基于重庆公布的20个传统风貌区,着眼于不同类型的传统风貌区,总结和提取各类型风貌区基本特征,分析概括重庆传统风貌区目前存在的问题。

(2)对上述问题加以总结,以山城巷传统风貌区为例,提出景观保护与活化利用的设计策略与原则,并展开进一步设计,使其结构更加合理,突出重庆传统风貌区的文化特色,提升重庆传统风貌区现实利用价值。

景观毕业论文参考

第2章相关概念研究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传统风貌区概念界定

1990年,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形式主要分为了“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区”以及“历史文化名城”三个层次。其中,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体系又分为历史城区、历史地段、文物古迹三个部分。随着工作的深入,上海提出了保护“历史文化风貌区”概念、南京、广州提出了保护“历史风貌区”概念、武汉提出了保护“历史文化风貌街区”概念、重庆也根据自身文化特色提出了保护“传统风貌区”概念。传统风貌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风貌区都属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中的历史地段。“传统风貌区”“历史文化风貌区”是为某些历史文化地段有较多改动、难以采取严格保护方式的地区所设立的,这些地区仍然保留一定的历史痕迹,唤起人们对历史的回忆,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较于“历史文化街区”,这些地区的保护要求更为宽松,在保护和整治方面投入较少,在改建和重建方面则更加频繁,但在风格和形式上依然重现了历史时期的特征。相比较国内外学者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对传统风貌区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成果较少,一定程度上缺乏系统性和学理性。在全国范围内,关于传统风貌区的明确定义尚未形成,多由地方性相关法规提出。例如,《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第十九条提出,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应当保护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传统风貌,保护具有历史意义、革命纪念意义、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风景名胜、建筑和建筑群,并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又如,广州市《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第十四条将历史风貌区定义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历史性建筑的集中和连续分布;空间形态、景观形式和建筑风格更充分地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区域文化特征。在《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第九条中,上海市指出历史建筑集中、成片,体现上海某一时期地域文化特色的地区可以被确定为历史文化风貌区。另外在2015年1月,重庆市在《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中正式提出了传统风貌区的概念,并在主城范围内划分了28个传统风貌片区,其中包括4个历史文化名镇、4个历史文化街区和20个传统风貌区。

2.2相关理论研究

2.2.1传统风貌区理论研究

国外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研究较早,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最早开始关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19世纪之后,各国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逐渐形成了专业学派,但国外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多在历史街区、城市风貌等方面,因文化性质不同,国外没有传统风貌区的概念和研究。

因地域文化原因,国内对传统风貌区与历史文化风貌区有很大的相似性,本研究将二者理论研究搜集汇总。从21世纪开始,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进入了发展完善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历史街区和历史地段的传统文化、社会生活和公共空间的非物质部分已经开始受到各种专家和学者的更多关注,历史文化保护开始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规划师、建筑师和景观设计师等专业人士也开始协同合作,对传统风貌区、历史文化风貌区以及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设计、保护利用等方面进行多方面的研究。陆明、吴松涛等(2005)以《哈尔滨道外区传统风貌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探讨了四种策略——现状分析、延续、更新和整合,研究了如何在彻底控制规划的层面上保障和振兴传统景观区域[9]。吴国栋、韩冬辰等(2022)在研究中指出,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由于基础设施不足和低容积率,许多传统风貌区面临着被拆除的危险。尽管少数有特色的传统风貌区被保留下来,但大容积率的高层建筑已经在这些地方的大多数地方取而代之。该研究以苏泰州柴墟水景街区更新设计为例,该类型学被用作一种操作工具,为传统街区的再生提供了一些设计方法,这些方法可以保持传统形象并满足当前的需求,从传统城区的整体再生的角度来看[10]。黄婧婧、张兵华、吴昊等(2023)在《福州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的空间形态认知》中,提出整体性和主体性认知角度探索历史文化风貌区空间形态的认知路径,研究其空间形态特质与认知差异,提出针对性空间优化策略[11]。

第3章 相关案例分析 ............................ 16

3.1 南京小西湖传统风貌区............................... 16

3.2 武汉市汉口历史文化风貌区 ............................ 19

3.3 重庆市十八梯传统风貌区 ........................... 21

第4章 重庆山城巷传统风貌区现状调研 ............................... 28

4.1 重庆市传统风貌区概况与特征 ............................. 28

4.1.1 重庆市传统风貌区概况 ............................ 28

4.1.2 重庆市传统风貌区数量及风貌类型..................... 28 

第5章 重庆山城巷传统风貌区设计原则与策略 ................................ 53

5.1 设计定位 ........................................ 53

5.1.1 满足保护需要 ................................ 53

5.1.2 满足活化需要 .................................. 53 

第6章重庆山城巷传统风貌区景观保护与活化设计实践

6.1荒野剧场:打造网红景点

景观毕业论文怎么写

荒野剧场位于山城巷仁爱堂后面,是山城巷公共空间中最大的一块场地,在该场地本文将分为三个功能进行分区设计。

第一,是对剧场的设计,剧场主要是以中心区域的舞台体现,通过舞台的搭建与下面长条形的小广场相搭配,在搞活动或者表演时能够使游客可以与工作人员进行互动,加大舞台效果和与游客联系的紧密性。

第二,是对荒野的塑造。原本山城巷中仁爱堂的荒废和破败使大家对仁爱堂有刻板印象,设计“以荒造荒”,体现仁爱堂主题。原仁爱堂是由法国技术人员绘图设计的,融合了传统中式和西方建筑风格,具有法国文化色彩,本设计打破中式景观刻板印象,借鉴法国巴黎“街头玫瑰”案例,打造仁爱堂多情特色,利用花卉植物和禾本科植物,打造随意随心的花镜景观,呼应荒野主题。

第三是对景观廊架的设计,设计景观廊架的初衷是想打造类似于1851年世博会的水晶宫玻璃花房,廊架的材质采用的是钢铁为骨架、玻璃为主,上半部分是笔直的钢材,下半部分是国外著名的圆弧形钢架拱门,笔直与圆弧相结合,体现出不一样的美感和工业气息。

第7章总结与展望

7.1研究结论

传统风貌区是当今城市建设发展的核心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传统风貌区的发展与城市的环境、社会结构、文化特色、自然景观以及街区内的居民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传统风貌区进行活化设计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

本文基于相关理论研究和现场调研分析,提出重庆山城巷的景观保护和活化设计方案,期望对重庆市传统风貌区的更新改造设计有所启发与帮助,希望对重庆市传统风貌区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本次研究成果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对景观保护及传统风貌区活化设计等相关政策、理论和文献的收集整理,证明了对传统风貌区进行保护活化设计的重要性和价值意义,梳理了国内外传统风貌区保护更新改造的原则和方法。

(2)根据优秀案例的改造设计,总结了值得借鉴学习的设计原则与设计手法:要尊重历史文化背景与民众需求、注重保护为主、加强新旧融合、合理配置空间功能等。

(3)通过资料收集分析与现场实地调研,总结分析了重庆市传统风貌区的现状及类型特征,并结合访谈与问卷调查对重庆市山城巷传统风貌区的现状进行了进一步调查,分析总结了山城巷传统风貌区目前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山城巷传统风貌区景观保护与活化设计的设计要求。

(4)针对山城巷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庆市山城巷景观保护与活化设计的具体设计策略:坚持修旧如旧、保护创新、以人为本、坚持特色文化的原则,从建筑保护、植物保护入手进行山城巷的景观保护;通过打造荒野剧场、打造商业文化一体化创意空间、新建游客中心对山城巷的公共活动空间进行了活化设计;通过增加花镜设计、优化街道节点对山城巷的内部道路进行了活化设计,打造特色崖壁廊道对山地进行了活化设计;并通过增加夜景景点设计,打造了不夜山城巷的特色景观,大力提升了游览者对山城巷传统风貌区的整体感知。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代写景观毕业论文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