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毕业论文范文代写:景观基因视角下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路径探讨

发布时间:2023-09-04 23:18:11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景观毕业论文,本文基于景观基因理论视角探讨在数字信息化和数字乡村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识别与提取传统村落景观基因,并进行村落景观基因数据库的构建和数字信息平台设计的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的理论探索。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的时代背景

数字化保护是传统村落转型与发展的时代所需和必然趋势。自2012年《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项目启动以来,全国各地对传统村落保护与转型发展路径开展了全面探索,形成了以徽派村落为代表的“行政体系保护”模式、以云南哈尼梯田区传统村落为代表的“以改促保”模式以及以贵州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村落“活态传承”保护模式[1]等。这些模式有效探索了政府、市场、社会“三结合”的保护路径,改善了村落人居环境,建立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形态。我国著名学者刘沛林长期聚焦传统村落保护以及与地理学、建筑学和规划学等综合研究,将生物学中“基因”的概念引入到传统村落的研究,提出“传统村落景观基因”这一重要概念[2]。传统村落景观基因是识别村落文化景观的重要因子,是解决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问题的关键所在。尽管如此,目前传统村落农耕文明及其精神基因等内在属性仍面临日渐衰落乃至消亡的发展桎梏。在数字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探索和开发有效路径和手段实现传统村落的整体性与科学性保护,越发成为政府与学界关注的热点。基于数字化技术的传统村落保护具有突出的技术优势以及强大的科学研究和应用价值。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文件明确指出了“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加快地理信息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的全面深度融合”的重要性;2019年5月,《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提出“数字乡村”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因此构建数字乡村建设新体系,统筹推进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也是我国乡村治理的客观规律的必然选择。景观基因视角下的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是实现传统村落科学性保护的新途径,是有效传承与弘扬传统村落的精神基因与传统文化的新手段。

景观毕业论文怎么写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围绕研究目标,本文拟开展三方面的研究工作,整体研究框架如图1.1所示。首先,在全面梳理前人理论研究现状基础上,以景观基因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提出如何识别、采集和提取传统村落的景观基因;其次,从传统村落景观基因数据库的构建到传统村落数字信息平台的设计,对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进行理论探索;最后,选取湖南省板梁村和干岩头村两个典型传统村落作为应用案例地,全面探讨基于景观基因理论的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路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基于景观基因理论的传统村落属性信息提取

结合景观基因理论,可按照基因属性对传统村落属性数据进行分类。按照解构分类方法将传统村落景观基因划分成布局基因、建筑基因和文化基因等主要类型,进而全面识别和提取传统村落的景观基因,以期全面梳理和挖掘传统村落的属性信息,为后续传统村落地理空间数据库的建立奠定基础。

(2)基于景观基因理论的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路径理论探索

基于传统村落各类型的基因属性信息的提取结果,进一步构建传统村落景观基因数据库。利用GIS多元数据一体化管理的优势,将村落基因属性数据转换成GIS方便处理与接收的数据格式,并进行系列的验证、修改和编辑等处理。在具体的构建过程中,首先基于地理数据的属性及表达要素特征对数据库分层设计。然后,基于开放性的面向服务的架构体系设计理念,开发传统村落的数字化数字信息平台;最后设计具体的特色系统功能,将数字信息转化为具体的应用优势,通过推动地理信息技术在传统村落文化、旅游、规划等方面的数字化应用,最终服务于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

(3)基于景观基因理论的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路径应用与实践

基于开发的景观基因理论视角下的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路径,围绕湖南省板梁村和干岩头村两个具有不同典型特征的传统村落开展路径案例实践研究。通过开展两地的案例实践研究,测试本文基于景观基因理论的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路径的可行性及可推广性,以期给我国传统村落的数字化保护提供应用指导。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传统村落保护研究进展

2.1.1 国外传统村落保护相关研究进展

国际上关于传统村落保护的研究大多是随着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脉络而发展起来的[7],研究包括对古村镇、历史文化街区及文化遗产地等的保护。研究涉及的方面主要涵盖传统村落保护主体、保护方法以及参与对象等[8]。就保护主体而言,有学者认为政府是传统村落保护的主体核心力量,例如Tas Murat等人通过介绍了土耳其布尔萨采用的参与式治理模式,认为政府对传统村落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充当重要角色[9]。另有学者认为乡村自我治理才是村落和谐发展的关键,如Coggins Chris等在研究中国亚热带阔叶林地区“风水林”保护历史的基础上,提出村落的自我治理是保护景观生态、提高“风水林”多样性的稳定力量[10]。传统村落保护方法多样,其中,B. Sluman等认为旅游发展可以为村落的保护提供经济基础,能够有效支持遗产保护[11];此外,不管是建立村落静态博物馆[12]或是发展动态民宿产业[13],最终都是依托村落的资源发展旅游带动村落发展。然而,过度的旅游开发也会对村落保护带来不利影响,譬如纽约库珀斯顿由于棒球名人堂效应带来的旅游发展,导致了当地村落景观的损坏以及交通堵塞、商业区转移等负面影响[14]。此外,研究发现多利益主体参与进传统村落保护可以最大程度地提升和保存传统村落的魅力[8]。Nakamura Naohiro通过将文化可持续影响评估方法应用于日本萨鲁江地区文化评估研究,一定程度上验证原住民参与文化可持续影响评估工作可提高村落规划建设地积极性,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15]。Shahrul Yani Said等认为通过提高公众保护意识,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益相关者的潜力,同时结合政府制定的如创新筹资机制等政策是保护遗产的有效措施[16]。

2.2 景观基因理论研究进展

2.2.1 国外景观基因理论相关研究进展

针对文化地理学领域的景观基因理论的剖析需从文化基因和文化景观两方面进行深入理解。基因源自生物学概念,它存在于生物细胞的染色体之上,是指携带遗传信息的基本遗传单位。20世纪末,西方学者们受到遗传学的启发,在文化领域创建文化基因的概念,通过与生物基因的对比分析,探索文化传承的基本单位及其变化规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最初针对文化基因研究,是由牛津大学查德道金斯[28]、哈佛大学爱德华威尔逊、查尔斯卢姆斯[29]等学者率先开展,创造了模因(Meme)、文化基因(Culturge)等系列概念,用于表征文化传播的基本单位。模因在《牛津英语词典》被定义为是以非遗传性的方法,尤其是以模仿的形式传播的最基本的文化单元[30]。拉克兰认为一种文化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被它自己所融合的基因[31]。针对文化基因所涉及到的多个方面的特征,学者们提出了许多深刻的洞见以及文化应用价值,使得文化基因在文化的传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是通过文化基因的复制和传播,各地域不同的文化模式才得以完整地维系和保存[32]。

文化景观(Cultural landscape)的概念从提出并延伸到遗产性文化景观基因理念大致经历了半个世纪。美国地理学家索尔首次提出文化景观这一观念,他把文化景观看作是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经济要素相融合的产物,并随着人类活动作用而发生改变[33]。文化景观基因从根本上决定了不同地域的文化景观的内涵和外部特征,因此不同的文化景观,就应存在着不同的文化景观基因来证明其区域文化的独特性。美国学者泰勒提出用基因分析法探寻景观空间布局的规律的观点,即对区域内的空间结构进行对比分析[34]。英国学者康泽恩则认为,历史市镇景观具有某种可提炼出的特定的形态基因[35]。但上述研究主要从聚落平面二维形态上考量,而缺乏对三维立体空间和其深层次文化内涵基因的研究。可见随着文化研究的深入,西方学者陆续提出了文化基因和文化景观等重要概念,并对此开展了广泛讨论和应用探讨。尽管针对这两类概念的研究和探讨仍较为初步,但为后续研究开展(如景观基因理论的提出)奠定了深厚理论基础。

3 景观基因理论与传统村落数字化的耦合关系 .................................. 13

3.1 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解读 ................................... 13

3.1.1 传统村落及数字化保护的概念界定........................... 13

3.1.2 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的体系与方法............................. 13

4 基于景观基因理论的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理论探索 ...................... 19

4.1 传统村落景观基因数据库构建 ........................... 19

4.1.1 传统村落景观基因的识别与提取 .......................... 19

4.1.2 传统村落景观基因的采集与处理 ............................. 19

5 基于景观基因理论的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路径实践 ...................... 27

5.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27

5.1.1 板梁村概况 .................................... 27

5.1.2 干岩头村概况 .............................. 28

5 基于景观基因理论的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路径实践

5.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5.1.1 板梁村概况

板梁村坐落于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高亭乡,面积72.3hm2,下辖 19 个村民小组,距离郴州市区45km。板梁村建于元朝至正十八年(1358年),明盛于清代,水路贸易兴盛,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全村为汉高祖刘邦后裔,同姓同宗,是典型的汉民族单姓宗族村落(图5.1)。板梁村背靠象岭,傍倚板溪,村内三百六十多多幢明清古民居随坡就势,分成三大房系在沿板溪河河岸线东西向连片延展,各房系以本房系的宗祠堂为空间发展轴线,垂直于板溪纵向扩张,自然形成上、中、下村三个部分,这样的布局充分体现了崇尚天人合一的风水理念(图5.2)。除了风水观念,古村还蕴藏着古老的宗法仪式、儒学思想、建筑智慧等,村落内传统建筑栋栋雕梁画凤,飞檐翘角,充分体现了湘南建筑的特色;木雕、砖雕、石雕工艺精湛,令人称奇;民俗活动多样,“周礼古宴”古风遗存。板梁村在村落选址、建筑、街巷布局及其他聚落结构因素上具有独特性,以其原始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展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生活景象,被誉为保存最好,规模最大,文化底蕴厚重的“湘南第一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村宗祠)”、“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于2012 年被列入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景观毕业论文参考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传统村落作为乡村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兼具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活态遗产,对其开展全面保护和建设对我国的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的发展与保护面临着较大的困境,农耕文明及精神基因也日渐衰落乃至消亡。数字乡村政策提出以后,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景观基因理论视角探讨在数字信息化和数字乡村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识别与提取传统村落景观基因,并进行村落景观基因数据库的构建和数字信息平台设计的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的理论探索。基于此,以湖南省板梁村和干岩头村为实证研究案例村,探索和开发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的有效路径。研究结论如下:

(1)按照基因解构法对传统村落属性数据进行分类,识别与提取传统村落布局、建筑、文化景观基因。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多种采集方法对物质载体和非物质载体的景观基因进行数字化采集与处理,构建包括三级目录框架的传统村落景观基因数据库,设计了属性数据层、矢量数据层以及栅格数据层的传统村落数据库分层模式。

(2)基于传统村落景观基因数据库和地理信息技术,整合多种传统村落地理信息数据,并采用网络GIS服务方式向用户提供各类数据及功能服务。自下而上构建了包括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平台服务层、智慧应用层、表现层等多层结构的传统村落数字信息平台;并设计了地理数据管理、地理信息服务、用户管理和门户网站等平台功能子系统及若干模块。

(3)以湖南省板梁村和干岩头村为研究案例地,识别并提取了板梁村和干岩头村的景观基因。包括板梁村依山临水的布局基因、简约鲜明的建筑基因,以及干岩头村为山环水抱的布局基因、风格各异的建筑基因及理学传承的文化基因。在此基础上,对板梁村和干岩头村景观三维模型、数字信息平台功能与视觉呈现进行了展示。

(4)结合村落特色及发展规划,提出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传统村落数字化重建与修复、基于网络虚拟平台的传统村落数字化旅游与发展、基于文化创意产品的传统村落数字化设计与传播”的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路径,助力未来传统村落的发展与更新。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代写景观毕业论文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