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景观毕业论文范文:苏州震泽古镇运河文化景观规划策略探讨

发布时间:2023-06-24 22:39:25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景观毕业论文,本文研究针对震泽古镇运河文化景观存在问题,初步提出了一些规划发展策略,探讨了如何通过规划运河文化景观突出古镇自身优势,进而为实现古镇差异化发展创造条件,但是由于自己学术理论以及可获取相关资料有限,只是提出了一些较为宽泛的规划策略,对于进一步细化策略还需深入研究。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景观毕业论文怎么写

大运河不仅是我国古代先人们建造的一项雄伟工程,而且还是流动的、活着的世界级人类文化遗产。几千年来,生动记录着世代文脉的赓续,延续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明,是流淌在华夏大地上宏伟诗篇。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纲要指出:“要深入挖掘和丰富大运河文化内涵,充分展现大运河遗存承载的文化,活化大运河流淌伴生的文化,弘扬大运河历史凝练的文化,打造大运河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和缤纷旅游带”[1]。同年,通过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方案强调:“一方面要高质量的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同时还要高水平的利用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即在不影响文化保护前提下,通过发展各种运河文化相关活动、运河文化的景观,从而实现大运河文化的传承、传播与发扬”[2]。这些无一不反映出党中央对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视,也是它成为国家发展重要战略标志。

大运河文化是全国各民族各地区交融互动的产物,是伴随着古代农业文明和商业文明逐渐发展形成的城市群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记忆、勤劳智慧与文化基因,而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对于展示中华文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民众文化认同感以及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等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以及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国家战略的深入发展,为发挥大运河串联互通、交流融合的重要作用,借势借力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契机。同时,大运河文化内涵深厚,相关遗产资源丰富,运河部分功能持续发挥,沿线发展水平较高。但一直以来,大运河都面临着遗产保护压力较大、文化传承利用品质较低、资源环境保护形式严峻等突出问题和困难。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目的

(1)梳理与总结运河文化、运河沿岸古镇的相关文献成果。对涉及本研究的景观美学理论、文化生态学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相关理论进行解读和导入;对涉及运河文化、运河沿岸城镇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归纳。总结和评述本研究已有相关成果的经验和不足。

(2)归纳与分析苏州震泽古镇运河文化景观历史构成及其发展演变。依据实地踏勘与相关古志文献,归纳震泽古镇运河文化景观历史构成、特征与形成背景,在此基础上分析运河文化景观发展演变,明晰运河文化景观发展情况。

(3)解析与明确苏州震泽古镇运河文化景观现状存在问题及其成因。根据震泽古镇运河文化景观发展演化,明确运河文化景观现状存在问题,深入解析问题形成原因。

(4)比较与概括苏州震泽古镇与其他一般古镇发展差异。研究中对震泽古镇与其他一般古镇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古镇自身具有的特殊优势,阐明与一般古镇发展的差异性特征。

(5)研究与探寻苏州震泽古镇运河文化景观规划策略。在震泽古镇运河文化景观现状存在问题基础上,从再现运河运输景观,展示航运码头繁忙场景、重现运河贸易景观,反映贸易街市繁荣景象、延续运河城镇景观,绘就古镇特有繁华图景等方面提出运河文化的景观规划策略,以期提升震泽古镇景观品质,形成自身发展竞争优势并脱颖而出。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运河古镇

古镇,亦被称为“历史城镇”,而“城镇”一词,是“城”和“市”的组合词,包含着两个意思,“城”本意为城垣,主要为了防御,指用城墙等围起来的地域;“市”是人们进行商品交换活动场所,可以“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城镇位置的选择,并不是人为的,它具有一定客观规律。马克思在研究古代社会史时表明:“城市……只有在对外贸易特别有利地方,或者国家元首及其权臣需要用自己的收入(剩余价值)换取劳动而把它作为基金支付出去地方才能形成”[4]。

运河古镇符合马克思所言的城市位置选择规律,大运河的开凿并逐渐成为全国经济大动脉促进了运河城镇兴起[5],加快了城镇内部以及城镇与城镇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运河古镇命运与运河紧密联系,可谓是“河通则城兴,河塞则城衰”。然而,当前对于运河古镇概念尚没有形成统一定论,但从已有的国家层面相关文件和学者相关研究中可以获取较多借鉴与参考。其中,国家层面,国家文物局2008年发布的《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第一阶段编制要求》(试用稿)中,明确提出了运河聚落定义,即建成、发展或变迁与运河建设、交通、商业、贸易、生产生活高度相关的沿运河城镇或者村落,这些聚落不仅具有较高历史价值,而且还留存有运河文化。

研究层面,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运河古镇概念进行阐释:其中,杨正泰(1989)教授认为,运河城镇是指在大运河疏通以及漕运贸易兴盛影响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城镇,其职能和变迁具有一定特殊性,交通条件是运河城镇发展支撑条件[6];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孙莉坤(2016)认为运河城镇是指那些因河而生,发展历程与大运河兴衰密切相关,依附于运河强大区域交流功能而逐渐发展形成的经济型城镇[7];李光旭(2019)认为运河城市指运河流经区域内因运河漕运交通便利使经济得以繁荣发展的沿岸城市[8];吕婉玥等(2021)认为运河古镇是指在空间上沿运河平行布置,承担着区域内主要经济、运输功能,自身具有完整的祭祀、商业等公共配套的城镇[9]。

2.2相关理论综述

2.2.1景观美学理论

美学概念源于西方的人文学科,最早由德国美学家鲍姆嘉通在十八世纪五十年代提出,认为美学对象就是“美”,是对感性认知完善。景观美学理论是美学在景观方面实践应用,是分析人和景观具有何种审美关系的理论,其研究范围包括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涵盖了景观的统一、均衡、韵律、比例及尺度等方面[19],是对景观美学普遍规律揭示。景观美学具有感性哲学色彩,展现的是人们如何看待世界的审美观念,而且人们一般会本能的通过感受事物之美来引发自己在情感上的交流与共鸣,继而满足自己精神层面需求。景观美学在生活中可以说随处可见,体现在方方面面,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在震泽古镇运河文化景观规划中,景观美学理论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视觉层面,美感带给视觉上的感受最为直接,也最具有冲击性,通过规划、复现能直接反映运河文化内涵的外在美的实体景观,如繁忙的航道运输场景、热闹的贸易街市场景等,给游走在古镇的人们以视觉上的直观享受;第二,生理层面,在视觉层面基础上,以恢复古镇的河网环境、河街关系、格局形态等为切入点再现运河文化景观形成环境,形成宜人的景观环境体系,从而进一步让人们产生舒畅的生理感受;第三,精神层面,通过一定方法、手段、路径,在视觉冲击、生理满足基础上,引导人们在精神上与运河文化景观产生共鸣,如通过真实的拉纤体验、码头的搬运体验等,让人们感受运河文化的精神内涵,从而产生精神上的美感。

第三章 震泽古镇运河文化景观历史构成及其发展演变 .......................... 23

3.1江南运河及其古镇发展的基本情况 .................................. 23

3.1.1江南运河发展变迁 ............................... 23

3.1.2江南运河古镇发展情况 ................. 27

第四章 震泽古镇运河文化景观现状存在问题及其成因 .......................... 63

4.1震泽古镇运河文化景观现状存在问题 ................................ 63

4.1.1运输景观:运河航运功能消逝,码头场景单调普通 ................. 63

4.1.2贸易景观:特色产品贸易衰落,街市固有构成湮灭 ................. 66

第五章 震泽古镇运河文化景观规划策略 ............................ 76

5.1再现运河运输景观,展示航运码头繁忙场景 ...................... 76

5.1.1恢复:运河航运功能 ........................ 76

5.1.2还原:码头热闹景象 ....................... 81

第五章 震泽古镇运河文化景观规划策略

5.1再现运河运输景观,展示航运码头繁忙场景

运河运输景观既是运河文化景观形成基础,同样也直观表达着运河文化内涵,当前震泽古镇古頔塘运河运输功能已经消失,旧时繁忙运输景观也已经消散,运河文化基本内涵特征无从感知,再现古镇运河运输景观,展示航运码头繁忙场景,对于古镇差异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根据现状运输景观存在问题,在恢复运河通航基础上,修复运河水系,活态化再现运河航道场景和运河码头装卸堆场景象,并通过真实纤夫表演、体验以及小型运输博物馆构建展示运河运输文化,从而达到凸显震泽古镇运河文化内涵目的。

5.1.1恢复:运河航运功能

頔塘运河的航运功能是震泽古镇产生、发展与繁荣基础,也是古镇运河文化形成基础,旧时航道上来往南北的各种贸易运输船只川流不息,络绎不绝,并逐渐成为京杭大运河重要支线航道。然而,面对古镇运河文化内涵特征不显现状,恢复运河航运功能,让运河遗产活化起来才是展示运河文化关键。首先,要修复被破坏的运河水系,使其再次满足通航要求;其次,在恢复通航基础上,再现运河航道场景,如航道上通行的运输特色贸易产品船只、航道上停靠的装卸贸易货物船只。

(1)运河运输功能恢复

震泽古镇頔塘运河及其附属河道共同构成的运河水网体系是古镇旧时联系内外“神经网络”,主要承担着地域与区域货物运输功能,地域方面表现在古镇腹地范围内村庄通过运河附属河道将贸易货物运输至镇上进行集中;区域方面表现在古镇通过与京杭运河连接的頔塘运河将贸易货物运输至南北各地,并利用运河航运带回南北地区货物。由于当前运河水网体系固有的运输功能已经消散,运河文化的景观本质内涵也随之消失,而恢复运河水网固有的航运运输功能则是活化展示航道运输场景、运输码头场景先决条件,也是关键所在。

景观毕业论文参考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研究结论

(1)运输景观、贸易景观和城镇景观是震泽古镇运河文化景观核心组成

震泽古镇是坐落在江南运河西线頔塘运河沿岸的典型运河古镇,古镇在依托运河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众多运河文化内涵丰富的景观。从震泽古镇运河文化景观所具有功能出发,研究认为运输景观、贸易景观和城镇景观是古镇运河文化的景观核心组成,这些景观均为古镇运河文化外在表征。其中,运输景观伴随着运河运输功能这一“灵魂”而产生,凸显的是运河河道上各类船舫首尾相接,来往穿梭,千帆竞渡的航运繁忙场景;贸易景观依托于运河便捷的航运运输功能而产生,体现的是带动古镇各类产业发展,街市贸易繁荣的场景;城镇景观是在运河便捷运输功能和繁荣繁荣贸易产业共同作用下形成,体现的是空间上夹着运河进行发展,功能上满足运河贸易活动的需要。

(2)运河文化景观是震泽古镇区别于传统水乡古镇差异化发展关键前提

江南地区不仅水乡古镇众多,而且这些古镇在资源构成、要素特点、风貌特征上具有很大相似性,震泽古镇也是众多水乡古镇中的一员。在水乡古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背景下,震泽古镇也开始以江南水乡文化为依托谋求自身发展,但是由于起步时间晚、资源相对其他古镇较弱,古镇发展过程中“同质化”的现象明显,古镇发展也因此受到较大限制,自身无法产生更大“引力”,古镇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困难。而运河文化作为震泽古镇区别于传统水乡古镇的文化要素,一直以来没有被得到足够重视,也很少把震泽古镇作为“运河古镇”来进行深入研究。因此,在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文化公园建设背景下,抢占先机,从运河文化入手,深入挖掘同运河文化相伴相生的景观,将成为震泽古镇区别于传统水乡差异化发展的关键前提。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代写景观毕业论文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