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景观毕业论文,本文以生态修复理论为基础,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实地调研法、归纳总结法等,对废弃地修复的相关研究进展、理论研究及国内外废弃地修复案例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归纳出城市采石废弃地景观规划设计原则、方法以及修复治理措施。
第1章综述
1.1研究背景
我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独特的地形地貌使中国成为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伴随着工业进程的加快呈现快速增长趋势,采石场的数量和规模也有所增加,且分布范围广泛。城市的建设也促进了城市周边采石场的出现,这些采石场给城市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建设资源,带动了新时代的到来[1]。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城市产业结构改变,大量的采石场关闭,变成了半荒芜、荒芜的采石废弃地[2]。这些废弃地成为了不可磨灭的城市“伤疤”,使原本美丽的山体和环境遭到了破坏,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会受到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水土流失、粉尘造成的空气污染以及其他后续环境问题的影响[3]。因此,解决因过度开采造成的各种城市环境等相关的问题,对城市采石废弃地实施无害化生态修复,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1.1.1城市采石废弃地的产生
人类社会文明的建设一直伴随着石材的开采和使用。随着中国城市化建设的加快,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城市建设的需求导致建筑石材的需求量也大大提高,而为了节省成本,会选择在城市内部或周围建设采石场,因此部分废弃的采石场都存在于城市周围[4]。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产业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成为主导。国家严格控制矿产的开采,对不可再生资源石材的需求也逐渐减少。同时,由于各种生态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国家和政府对环境的关注度提高,城市采石场逐渐关闭,大量城市采石废弃地产生[5]。
1.2城市采石废弃地生态修复治理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废弃地关注度的提高,被修复的废弃地的数量也逐渐增多,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但由于对废弃地修复研究尚浅,被修复的废弃地也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
1.2.1生态修复治理现状
2018年,国家在国务院下设立了自然资源部,开始加强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同时,生态修复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需要关注的重点解决的战略问题之一。
(1)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关注度逐渐提高。政府开始制定环境治理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并解决治理经济来源等问题。相关专业团队也在积极实施修复工程,并且对生态修复技术进创新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治理效果[14]。
(2)废弃地的治理面积提高。政府等机构越来越关注矿山废弃地的环境整治与修复,截止到2017年,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完成了对废弃土地的恢复和处理,面积达到92万公顷,处理率约为28.8%。全国矿场的恢复和治理面积约为42000公顷,废弃采石场的治理面积约为16000公顷。由此看出,我国矿业废弃地的生态修复规模日益扩大。
(3)治理机制和治理意识欠缺。我国的矿山生态修复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废弃地治理资金的来源单一,企业的投资和治理意识较差[15]。因此,应该加强矿山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的完善,并且提高对于矿产资源的补偿费征收标准,以此提高企业的生态修复治理意识,应引起更多的社会关注,这样才能够不断促进矿山生态修复的速度和修复技术的不断完善。
近几年来,我国对废弃地的生态修复不仅是恢复其植被等,更加注重生态的综合性修复,结合生态修复技术,有效的促进了我国矿业废弃地景观恢复和再利用。
第2章相关概念与理论研究
2.1相关概念解析
2.1.1城市采石废弃地
城市采石废弃地是指以开采石材为主要活动,现已被废弃或是由于不合理开采失去生态价值的,且位于城市内部或是边缘的土地。该区域中遗留了由于不合理的开采方法而形成的矿井和洞穴等自然要素,以及生产、加工和运输等采石工业设施。这些废弃地的生态环境已经不能够自我维持和自我调节,生态退化严重,进行恢复和人工处理,否则会对环境和人口产生负面影响[27]。
城市采石废弃地内主要包括:
(1)废弃地石块石渣堆以及剥离的表土堆和杂物堆等。(2)采石过程中形成的荒地、矿坑和因不合规定开采而形成的破损面。(3)采石工业设施如废弃的建筑物、构筑物、加工和运输设施等。
2.1.2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由奥姆斯特德在1858年提出,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定义景观设计。广义上的含义:景观设计就是利用大规模和大尺度的手段,对景观进行分析、设计、管理和保护,他的核心就是对人类的生存环境的建设。狭义上的含义:景观设计是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对景观各要素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组合,在特定的区域创建一个具有某一形态或是形式的、且较为独立的、具有一定社会内涵和审美价值的景物[28]。
根据对相关概念内涵的分析,本文将景观设计的概念界定为:通过对环境的设计达到人和自然相互协调、和谐共存的状态。
2.2城市采石废弃地的类型和特征
2.2.1城市采石废弃地类型
城市采石废弃地的按照采掘区与地表水平面的关系来划分,可分为两种:
(1)山坡形露天矿:采掘区比地表最低水平面高。
(2)凹陷形露天矿:采掘区比地表最低水平面低。若按照采石废弃地的地理位置区分:
本文研究的采石废弃地由于位于城市内且采掘区比地表最低水平面高,因此属于城市山坡形露天矿。
第3章国内外采石废弃地案例研究..........................17
3.1国外采石废弃地案例研究...........................17
3.1.1法国Biville采石场....................................17
3.1.2日本国营明石海峡公园(淡路)....................................18
第4章城市采石废弃地景观规划设计策略与方法研究.............................29
4.1设计原则..........................................29
4.1.1因地制宜原则...............................29
4.1.2景观整体性原则...................................29
第5章淄博四宝山采石废弃地景观规划设计............................47
5.1项目概况....................................47
5.1.1自然地理...........................47
5.1.2社会经济.................................47
第5章淄博四宝山采石废弃地景观规划设计
5.1项目概况
5.1.1自然地理
四宝山地区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张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淄博总面积5965平方公里,地处中国华东地区,山东省中部,是一座现代工业城市。东距青岛200km,西与山东省会城市济南接壤,是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中心城市。
淄博市位于北纬35°56分-37°18分,东经117°32分-118°31分之间,属于暖温带季风区,四季分明,雨量集中,气候温和。该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为14.2℃,年总降雨量为671.9毫米。
淄博由于地理位置适中,多条交通干线贯穿,交通发达,且是山东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
张店区境内地貌,由于地质结构、岩性、气候等内外因素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地势由南向北逐渐放缓。该地区有两类地貌:剥蚀丘陵区、冲积湖积平原区[64]。
5.1.2社会经济
淄博是在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老工业城市,矿产资源丰富,由于矿石含量高,工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发展相对粗放。直至2006年1月30日,矿山企业相继关停,淄博四宝山地区延续了近半个世纪的矿山开采业彻底成为历史。
丰富的自然资源促进了张店区矿业的发展,但其过度开采也制约了经济的发展,随着国家退耕还林和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的工作的实施,张店区开始实施加强对四宝山区域开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重点打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加速淄博产业转型升级[65]。
第6章结论
本文以生态修复理论为基础,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实地调研法、归纳总结法等,对废弃地修复的相关研究进展、理论研究及国内外废弃地修复案例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归纳出城市采石废弃地景观规划设计原则、方法以及修复治理措施。并对淄博四宝山矿山公园的充分调研,将以上研究成果与实践相结合,对淄博市四宝山公园进行生态修复性景观规划设计改造实践。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1)通过进行相关的理论研究,对采石废弃地的相关背景、类型和特征,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此为基础,对国内外优秀的废弃采石场景观设计的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总结归纳每个案例的的可借鉴之处,得出结论:矿山景观的生态修复是需要综合多方面并进行相互协调。应根据废弃地所在城市的具体情况具体并进行分析,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以便找到适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景观修复模式。
(2)在这些相关研究基础之上,把城市采石废弃地研究和恢复生态学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相结合,提出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设计途径和方法。同时应意识到生态修复技术在矿区景观重塑中是极为重要的,在地貌重塑、基质改良和植被修复等技术的依托之上展开景观重塑,实现景观效果。有针对性的指导采石废弃地的生态修复与景观设计,使更多的采石废弃地恢复生机,促进废弃地的环境、经济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通过四宝山矿山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设计实践项目,系统论述了在生态修复理念指导下如何进行了采石废弃地景观设计的问题,完成了四宝山矿山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方案。经过前期的调研与分析,提出本方案的设计原则与方法;结合生态景观设计方法,完成对山体、植被、地形及水体的生态修复,对部分采石遗迹予以保留,体现场地采石气息;最终实现四宝山自然景观和采石历史文化景观相互衬托的目标。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