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毕业论文案例代写:茶旅融合视角下江苏吴中碧螺春茶果 复合系统旅游廊道景观构建思考

发布时间:2023-03-27 23:50:47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景观毕业论文,本研究采用Envi遥感以及ArcGIS技术,分析了研究区茶果景观的时空演变特征,同时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构建了研究区茶果景观的旅游廊道,并根据茶果景观的时空演变特征筛选了最适合研究区茶果景观发展的旅游廊道。

1 文献综述

1.1国内外农业文化遗产研究进展

“农业文化遗产”来自于Prentice RC的研究,他认为具有悠久历史并且拥有复杂结构的农业景观,以及其相关联的耕作方式,可以称为农业文化遗产[1];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于2002年在发起GIAHS项目的同时,也界定了农业文化遗产,认为农村与农村环境长期互相适应所形成的一种特色的农业景观为农业文化遗产[2]。

目前国外学者主要从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3-4]、旅游开发[5]、保护发展规划[6]、旅游发展潜力评价[7]等方面对其进行研究;而国内学者主要从农业文化遗产的历史[8]、保护与发展[9-10]、乡村旅游[11]、旅游潜力评价[12]、景观演变特征[13]等方面对农业文化遗产地进行研究。

景观毕业论文怎么写

1.2国内外旅游廊道研究进展

旅游廊道是由范围内的旅游资源、要素、产业等而组成的拥有地方特色的带状或者线性游览空间,不仅是融合了当地自然和文化景观的线性景观带,还是一种新的地域空间形式,可以对当地旅资源进行串联和整合,带动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14]。 国外学者研究旅游廊道的历史较国内早,从最初研究公园路、绿道,到之后对风景道、遗产廊道的讨论,再到对文化线路进行探讨,最终演化为本研究探讨的旅游廊道[15]。目前国外学者对旅游廊道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廊道的生态保护[16]、游客体验[17]、旅游发展潜力评估[18]、景观规划设计[19]、可持续发展[20]等方面。

2007年之后,国内学者才刚刚开始对“遗产廊道”有关的研究进行探讨,较国外起步较晚;之后王志芳等学者对遗产廊道的概念以及特点进行了阐释,陶犁提出了“文化廊道(cultural corridor)”这一概念;才逐渐发展为如今的旅游廊道[21]。如今,随着我国学者对旅游廊道研究的不断深入,其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扩张,主要集中在旅游廊道的概念体系以及研究进展[22]、生态保护[23]、廊道旅游一体化[24]、廊道景观规划[25]、旅游资源评价[26]等方面。

2 引言 2.1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2.1.1研究背景

(1)国际农业文化遗产发展背景

在追求品质生活的过程中,休闲旅游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对具备悠久历史及丰富资源的农业文化遗产地合理的进行旅游发展,不仅能给当地带来经济、生态等方面的收益,还能通过经济收益提升、居民收入提高等促进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开发与保护,从而实现农业文化遗产地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永续发展[38]。

2002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开始了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的保护,保护目标包含全球的农业遗产及其景观、文化等,使之能可持续[39-40]。并且自2005年,FAO还发起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与适应性管理”项目,挑选独具代表的6个地区作为试点,积极引导农业文化遗产的发展与延续。

(2)国内农业文化遗产发展背景

我国拥有1万余年的农耕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遗留下来的精神文明以及物质财富,具有不可再生、价值突出、动态发展等特点[39-41]。但伴随我国由1978年城镇化率17.92%,发展为2020年的63.89%,粗放外延式的城镇化发展,致使了环境恶化、生态失衡、文化断续、人口流失等问题;尤其是在农业领域,一方面农村年轻劳动力的流失使传统的农业种植技术以及农业文化的传承遭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另一方面人们只关注农业生产过程中工业产能的提高以及其带来的经济价值,忽略了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导致农业生态景观以及农村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了现代化发展的威胁与破坏,致使其特有的农业生产系统及其生态环境、物种多样性均遭遇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农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也遇到了传承断裂的现象,这一现象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42]。

2.2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格局与过程关系理论

格局与过程关系理论是景观生态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其中的“格局”指的是景观格局,它与空间中资源的分布及生态环境的变化均有着密切的关联,对生态过程中物质的活动和能量的流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物质空间的演变过程也反过来影响着整体空间格局,因此,二者具备一种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的关系。依据格局与过程关系理论,可以探究景观格局与物质空间变化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明确总体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过程与方向,进而针对存在的问题实施精准措施[55-56]。

本研究依据格局与过程关系理论,对江苏吴中碧螺春茶果复合系统的景观格局进行研究,分析研究区范围内生态景观斑块在2002年至2020年期间的时空演变情况,探寻茶果景观斑块与其他类型景观斑块之间存在关系,分析各类景观斑块在时间与空间上存在的生态格局演变方向,进而根据茶果景观演变趋势与实地调查情况,构建并选取最适合当地茶果文化发展及旅游开发的廊道系统,促进当地茶果自然景观与碧螺春炒茶制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延续。

2.2.2源汇理论

源汇理论是为了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而诞生的一个概念,其中“源”指的是大气污染物的来源,“汇”指的是能够吸收大气污染物的生态系统[57]。当源汇理论应用于景观生态学时,其中的“源”为对生态进展友好的景观类别,“汇”为能使生态进展变得迟缓甚至停滞的景观类别,“源”与“汇”在景观生态过程中是相互关联的,并且二者之间也有可能发生转变,需要结合实际进行分析,才能确定“源”景观与“汇”景观[57]。

本研究将源汇理论应用于研究区旅游廊道的构建等方面,通过将源汇理论与ArcGIS技术相结合,识别出研究区范围内多个生态源地,接着根据源汇理论在研究区空间范围内构建多条适合生态景观发展的路线,并结合研究区景观斑块时空演变特征以及研究区实地调研情况进行分析,选取最适合研究区景观发展的旅游廊道。

3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处理 ............................. 14

3.1研究区概况 ..................... 14

3.1.1地理区位 .................................. 14

3.1.2自然环境与气候 ................ 14 

4 研究区旅游廊道构建与选取 .................................. 30

4.1旅游廊道构建的方法 ....................................... 30

4.2生态源地的识别 ........................... 30

5 基于茶旅融合视角的旅游廊道景观构建策略 .............................. 41

5.1研究区现状分析 .................................. 41

5.1.1研究区茶果景观现状分析 .................................. 41

5.1.2研究区廊道沿线景观现状分析 ................................ 41

5 基于茶旅融合视角的旅游廊道景观构建策略

5.1研究区现状分析

5.1.1研究区茶果景观现状分析

研究区茶果景观包括围合的茶园景观以及结合现状地形进行规模种植的茶树、果树。其中茶园景观缺乏开阔性,与外界的交流较少;规模种植的茶树、果树形成的茶果景观总体上较为连续,能够与旅游廊道形成较好的呼应与联系,利于旅游廊道景观的构建(图5-1)。

景观毕业论文参考

5.1.2研究区廊道沿线景观现状分析 研究区旅游廊道沿线景观主要有滨水景观、村落景观、茶果景观等。现状沿太湖的滨水景观与旅游廊道相互呼应,利于旅游廊道景观的构建,但是也存在有滨水沿岸植物较为杂乱、植物种类不够丰富以及空间层次不够分明等问题。对于旅游廊道沿线村落,存在茶文化氛围不够浓厚等问题,未形成村落景观与旅游廊道茶果景观的相互渗透、协调统一的景观格局。

6 总结

6.1研究结论

本研究以江苏吴中碧螺春茶果复合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在格局与过程关系理论、源汇理论、商业生态系统理论、文化遗产经济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Envi5.3软件、ArcGIS10.8软件以及文献查阅、实地勘察等方法,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对研究区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成果有:

(1)针对研究区茶果景观的时空演变特征展开定量研究

本文从地理空间数据云、全国地理信息系统等网站获取研究区2002年、2011年、2020年三期遥感影像、研究区行政边界、30m分辨率DEM等研究数据,运用Envi 5.3软件对研究区遥感影像数据完成波段组合、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图像裁剪操作,并参考中国土地利用/覆盖遥感监测分类系统(LUCC)、《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17)及研究区实际境况,将其景观类型分成耕地、林地、园地、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共6类;选取支持向量机(SVM)方法,在Envi5.3软件中对研究区遥感影像数据分类,并验证其分类精度Kappa系数;之后对研究区2002年、2011年、2020年茶果景观进行提取并计算其茶果景观转移矩阵,取得研究区茶果景观斑块数目在2002年、2011年、2020年不同年份间的转换及变化数据,并绘制相应的斑块数量变化转移矩阵对其进行定量分析。

(2)针对研究区茶果景观旅游廊道的路线展开定量研究

首先采用粒度反推法并结合景观连通性指标,筛选出研究区最适合的生态源地斑块,共计18块生态源地;其次结合国内外学者有关旅游廊道现有的研究成果以及研究区实地勘察结果确定坡度、高程、起伏度、城市公路、交通枢纽、景观类型、距景点最小距离共计7个阻力因子,参考10位相关领域专家的问卷,并结合已有研究及研究区现状,判定各阻力因子的权重;接着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计算出多条廊道,并根据研究区2002年、2011年、2020年茶果景观时空演变特征进行筛选,最后得到最适合研究区茶果景观发展的旅游廊道。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代写景观毕业论文

热词

代写景观毕业论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