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景观毕业论文,本文从文化景观遗产4要素“时间、物质、文化与价值”出发,对传统村落空间进行了演进规律的探索、影响因素的梳理、文化机制的凝练与核心价值的提炼;归纳了3个案例在各个阶段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及造成差异的文化机制;基于以上,提出了南宁沿江传统村落空间传承与更新刍议。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1.1 探寻空间的意义
三十辐共一毂 (gū),当其无,有车之用。埏(shān)埴(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1。
中华古人很早就发现了空间的形成方式与其中内涵,就是用实体界定空间,使用的则是围合物之间空的部分(图 1-1)。人类创造建筑,为的是使用它的空间,从而使建筑产生意义。因此,空间是建筑的核心,其包括了物质实体和人类活动,是物质元素和文化内涵共同构成的系统。今天,城乡空间不仅是社会生活所要关注的对象,它还影响着人地和谐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因此其逐渐受到关注。由此可见,探寻空间的意义就是寻找自我与外界的关系、人类与环境的联系、物质与文化的关联。
1.1.2 解决城乡建设存在的问题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过数十年的高速建设,我们的人居环境有了显著的改善。据统计,我国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到2021年末已达64.72%2,逐渐步入城镇快速发展阶段的尾声。据报道,2019年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达到39.8㎡和48.9㎡,已经完全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综上,我国城镇建设在“量”上取得了佳绩,并逐步迈入城乡空间演进的成熟阶段。
1.2 选题的研究意义与目的
1.2.1 研究目的
我国是唯一传承至今的文明古国,然而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空间通过快速地机械复制,逐渐失去地域文化和空间特色。也因此失去了城乡空间建设的依据根基,以至于我们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时间和不可再生资源,却换来了价值单一、成效短暂的新式建筑。因此,中国城乡空间不断遭受建设性破坏。
传统村落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是城乡空间不可或缺的部分,应该被重点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探寻一种传统村落可持续演变与发展的方法与策略,避免我国人居环境一直遭受破坏性建设。
1.2.2 理论意义
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传承与更新越发受到人们的关注,迫切需要系统的理论作为技术支撑。因此,本研究基于文化景观理论,通过研究南宁沿江国家级传统村落,探索出传统村落空间的演进规律、影响因素、文化机制与核心价值,将其转化为南宁沿江传统村落空间传承与更新的理论依据。
1.2.3 现实意义
目前城乡空间的发展模式缺少对文化内涵与空间特色的传承与更新,所营造的城乡空间品质较一般,所承载的本土文化较少,缺乏人文关怀与意义营造。同时,这种发展模式不注重人地整体环境的营建,存在着空间形式过于单一、空间缺乏有机性和多样性、地域特色不突出、相似性太大等问题。
面对如此窘境,我们的城乡空间急需得到改善,如何营建更为理想和可持续发展的城乡空间呢?本研究将从传统村落空间入手,打破城镇的局限,挖掘古人积累的空间营建智慧,帮助改善现有和未来的人居环境空间。
第二章 文化景观视角下传统村落空间的研究方法
2.1 传统村落空间的呈现特征与研究框架
南宁沿江传统村落作为一种文化景观,其空间的呈现特征是怎样的?应该以怎样的研究框架对其进行分解,并以怎样的方法切入分析才更实用、有效率呢?村落的文化内涵以怎样的形式、特点体现在空间载体中呢?解决这些问题是本文能否完整、真实地对文化景观展开研究的前提。在此,本节结合传统村落空间的呈现特征,并参考肖竞的研究——基于类型学分组归类方法体系[23],提出一套传统村落“时间-空间-文化-价值”序列分析的研究框架,并以“文化动因”切入分析;再结合空间特征与文化内涵,进一步提炼空间的核心价值。以此为后面章节的具体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切入方法与分析方法。
2.1.1 时间与空间的并进
作为文化景观遗产的传统村落,其因历史底蕴深厚而极具历史价值。因此必须挖掘传统村落的历史信息,才能对其深入研究,获得真正有价值的文化内涵。所以必须以历史脉络去动态分析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其在顺应时代潮流下,基于社会文化的发展与引导,为了满足自身需求而创造空间价值,从而生成并不断改变村落空间(图 2-2)。因此村落空间的格局和形态会因为时代潮流和社会文化的发展而变化,经过初生、发展、成熟、衰败4大演进阶段,直至形成今天的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结合肖竞的观点,可以发现在这个动态演进过程中,如果村落的发展背景发生变化,则会带来新的需求;为了满足新的需求,就会调整社会文化对村落空间作用的主次侧重和强度大小,进而导致村落空间产生明显变化;也因此村落空间的价值在历史阶段发生转变后会逐渐下降,需要调整或重构[23]。
2.2 文化景观视角下传统村落空间的类型划分及案例选取
南宁地区的自然环境具有山地、丘陵、平原与河流洼塘多种类型,社会人文又有原始土著与汉族各个民系的不同类别,所以造就的村落空间类型也是多样的。截止2022年,南宁地区已有10个国家级传统村落。
南宁作为华南地区连接中南半岛的交通节点,交通功能和节点作用是其核心价值所在。其中,南宁古道从西乡塘出发,经石埠、圣岭(最高台)到三江口镇江楼,绕过宋村村边到村背的大鼓湾,在大哥潭渡河后上扬美,然后出太平府(今崇左市)接安南,沿着邕江和左江行进7。古道沿线形成众多历史悠久的汉族移民村落8,造就了桂中汉文化传播走廊。所以,南宁古道沿线的传统村落最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其中不乏最具价值的国家级传统村落。
因此,本研究旨在以南宁古道所在水系——邕江和左江沿岸的南宁国家级汉族移民村落为研究案例,以文化景观为视角,解析村落空间的演进过程、文化动因与核心价值。首先以村落的代表性文化来确定村落类型。
参考马宇钢的分类方法,本研究的村落空间形成方式分类主要借鉴沙里宁的相关方法[24],结合南宁的自然地理背景和社会人文背景,顺应“文化为动因”的研究思路,以村落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文化为分类依据。依据以上分类标准,将南宁地区10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分为3个类型:商贸村落、军事村落、农耕村落。
第三章 南宁沿江国家级传统村落空间的发展背景 ........................... 50
3.1 南宁沿江国家级传统村落空间生成的历史沿革背景 ................................. 50
3.1.1 先秦至秦汉:统一融合 .................................... 50
3.1.2 隋唐至宋元:乱中发展 ............................. 50
第四章 南宁沿江国家级传统村落空间的演进过程 ...................... 69
4.1 商贸村落:杨美村 .......................................... 70
4.1.1 初生阶段:因水而兴,空间展露 ............................. 70
4.1.2 发展阶段:安定发展,空间扩张 ......................... 73
第五章 南宁沿江国家级传统村落空间的演进总结及传承与更新刍议 ..................... 144
5.1 三个传统村落空间的演进规律 ............................. 144
5.1.1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演进规律 .................................. 145
5.1.2 传统村落民居空间的演进规律 ................................ 150
第五章 南宁沿江国家级传统村落空间的演进总结及传承与更新刍议
5.1 三个传统村落空间的演进规律
通过演进分析图可以看出,3类传统村落空间的演进规律,总体呈现出“初生水边、发展扩张、盛世高潮、更迭兴衰”的发展趋势,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表 5–1)。对南宁沿江国家级传统村落空间的演进规律进行总结,是全面掌握其内在影响因素的前提。南宁沿江国家级传统村落是南宁地区传统村落的核心所在,其演进规律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南宁其它沿江传统村落的演进趋势,因此需要重点对其总结、记录,并运用于判断当下村落发展的趋势,有助于引导村落下一步的发展。
第六章 结论
6.1 主要结论
(一)南宁沿江国家级传统村落空间呈现出“初生水边、发展扩张、盛世高潮、更迭兴衰”的发展趋势。其中,(1)公共空间的演进规律可以概括为——初生阶段:迎合自然、因地制宜;发展阶段:主道引领、分支扩展;成熟阶段:体系完备、结构清晰;衰败阶段:人去冷清、空间破败。(2)民居空间的演进规律可以概括为——初生阶段:大家统领、抱团聚核;发展阶段:小家引领、分化扩展;成熟阶段:装饰精美、豪族兴旺;衰败阶段:文化多元、空间多样。(3)景观空间的演进规律可以概括为——初生阶段:自然基底、原始风貌;发展阶段:聚落簇群、农田水塘;成熟阶段:寓意景观、江船帆灯;衰败阶段:农田广布、江船平淡。
在村落的发展过程中,受到自然地理、思想观念、经济贸易、政策制度和文化习俗的影响,其中广西和南宁地区的交通结构关系和水路交通使用频率是南宁沿江传统村落兴衰的关键影响因素。这些影响因素凝练成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其中最主要为自然生态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组织、防御规制、价值信仰6个方面的文化机制。
其中,自然生态观念的特征为天人合一的人地关系;生产方式的特征为以农耕为生存基础,以商贸为兴旺动力,以旅游为延续方式;生活方式的特征为“对外-本村-宗族-家庭”4个维度的集体生活;社会组织的特征为“宗族-房族-家庭”的宗族结构,以祠堂为核心的村落管理机构,以“尊卑等级”为生产生活秩序;防御规制的特征为全村高墙围合、多重闸门;价值信仰的特征突出体现在祖先崇拜与鬼神信仰、金融商贸与育才兴学、形意审美5方面。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