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毕业论文范文代写:运河文化公园景观设计探讨---以京杭运河济宁凤大段为例

发布时间:2022-12-11 10:02:44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景观毕业论文,文章通过对运河文化历史的简述来概述研究相关的文化背景,通过运河相关建筑文化、漕运文化、民俗文化和历史人文来提取可用的运河文化元素,并通过景观地形、建筑、铺装材料、植物、水体、小品等相关的景观设计要素来进行景观的设计表达的探索与研究。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人历经长久辛勤打造出的一条自然奇迹,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大运河经过朝代的更迭、时间的洗礼凝结了丰厚的文化宝藏。运河水流的溯源、存留的河道、古老的码头、石桥、纤道等以及兴建的水利工程无一不展示着文化底蕴深厚的运河风貌。运河自北向南连接了六省十八个城市,运河沿线的风土人情、民间曲艺和传说故事也是不可多得的文化财富。2014年,中国大运河正式通过评审成为了世界遗产项目,使大运河的申遗之路画上圆满的句号,由此,大运河的复苏之路也徐徐展开[1]。

景观毕业论文怎么写

各地运河城市相继开始对运河进行复建、修缮,开始重视运河的环境、遗产保护及文旅价值。作为运河沿线城市之一的济宁也在近几年开始进行对运河区域复建及整合规划。2018年,济宁市政府提出了运河新城发展规划《济宁中心城区近期重点建设任务(2018-2021年)》报告书,报告中提出了“一核引领、两环支撑、三带协同、四城驱动”的中心城区重点建设任务。其中,三带协同(运河文化经济带、洸府河生态休闲带、泗河绿色发展带)中的运河文化经济带的重点建设任务是要求发挥本地区运河文化资源的优势,实现大运河、老运河在内的一系列城市河道和周边地区的景观提升,集中建设运河之都的核心风貌区。运河文化经济带建设中指出要针对城区中现存河道路线及周边环境进行进一步的规划与景观提升,因此,笔者就这一项目背景要求下,对济宁运河滨水景观设计问题展开研究,并选择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济宁凤凰台遗址——大悲庵遗址段为具体设计研究对象。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研究目的

运河文化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当下运河城市的发展中,运河沿线的复苏离不开文旅产业的带动与发展。本文通过案例研究运河文化的景观设计表达方式,保护、利用并赋予运河新的职能,促使运河文化传播影响力、凝聚吸引力。寻找居民对京杭运河传统生活方式与民俗习惯的记忆,使之成为连接城市印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线,展现更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新名片,促进城市景观环境的提升。

1.2.2研究意义

通过对济宁运河文化、当地居民生活现状的了解、实地调研后归纳总结并有针对性的对所选运河区域的现场情况、文化习俗、神话传说、历史名人、景观遗产进行了解与梳理,发现所选择范围河段中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找到可以运用的文化设计点。由此运河文化滨水景观的设计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意义:

①合理利用城市地域文化特色条件,寻找景观设计的新形式,保护与传播运河文化,提高运河文化的影响力与吸引力,美化城市环境,打造有自身特点的城市特色景观明信片。

②重视运河沿线及周边景观环境的提升,促进城市文旅发展;利用好自然的景观线,为市民提供一个更自然、多样的休闲娱乐环境,满足居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③对济宁市的运河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开发和再利用,将基地周边具有文化、历史价值的古遗迹、遗存点合理串联,重拾对家乡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提升城市文化形象。

第二章研究基础与理论构建

2.1研究基础

2.1.1运河文化历史

运河,是指人工建造的运输河道。古代时期,运河的建造和通行主要是为了满足运输物资的需要,而至现代,社会的变化发展使得运河的价值体现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除了原本的运输作用外,它本身亦兼备了一定的文旅价值。

据学者考证,“运河”一词最早出现是在北宋年间,早期的运河是春秋时期各国首领为运输战争物需而命人挖造的分段的人工河道[1]。到秦汉时期,运河开凿的目的逐渐的多样化,开始有战争、制衡、巡游、漕运等多种需要。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运河的开凿动机则兼顾了军事需要与政治需要,像东晋时期修筑的頔塘运河,其主要功能是灌溉和航运,目的是为了促进当地的农业生产,与战争基本无关。这一时期的运河大都只是各国由需独自开凿的区域性的区间运河,各河道之间相对独立。

至隋朝,开凿的河道才逐渐被疏通连接,并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太湖、钱塘江六大水系,成为贯通我国水上交通的大动脉,也成就了世界上开凿最早、航程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唐朝时期,社会经济水平提高,继续对运河进行了相关的开凿与治理,方便了其漕运与灌溉之能,也促进了运河沿岸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这一时期,运河也成为一些有情怀的诗人出行游历、寻找创作灵感的黄金水道。此后至明清时期,运河的开凿疏通与发展都相对稳定,漕运也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1]。直到1885年黄河改道,运河浅梗不便再行船,并且随着社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漕运已不是必要的运输方式,清政府遂于1901年下令停止了漕运。这条拥有古老历史的运河在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了萧条和荒废。

2.2设计原则

2.2.1生态发展原则

设计应遵循生态发展的理念,以维护场地当下良好的生态环境为设计前提,改善、提高场地环境质量及景观水平,使运河沿岸的景观环境得到充分利用与可持续性的发展。

2.2.2文脉延续原则

设计把握运河文化的主题,以运河文化的表达为场地景观设计的主线,将运河城市文化融入场地的景观设计中,达到宣传教育与文脉延续的作用。

2.2.3整体统一原则

设计应遵循整体统一的原则,在场地设计中应把握好场地布局的整体性与设计风格的统一性,使设计场地与城市的整体环境基调相契合,能够自然地协调好场地的内外部环境。

2.2.4美观实用原则

对场地中的景观设计应遵循美观实用的原则,景观构筑物的设计也应以大方美观的外形和功能实用的属性为基本设计原则。

第三章项目背景与设计分析··············25

3.1济宁自然与人文概况····································25

3.1.1济宁自然资源概况····································25

3.1.2济宁历史人文概况··························25

第四章设计实践—济宁运河文化公园景观设计············32

4.1项目基本概况···························32

4.1.1项目研究范围及区位分析·························32

4.1.2项目基地及周边环境概况··························32

第五章结论及展望·····································48

5.1研究成果总结··································48

5.2未来研究展望··········································49

第四章.设计实践—济宁运河文化公园景观设计

4.1项目基本概况

4.1.1项目研究范围及区位分析

通过前期的研究成果及对实地的考察调研,最终选择以济宁京杭运河凤凰台——大悲庵路段中较有代表性的一段区域:车站西路与老运河之间的滨水地块区域为最终的案例研究样本对象进行场地的景观提升设计与方案研究。该地块北有大悲庵遗址,南与济宁港相接,且与城市主要道路车站西路相交,南北总长度约为1.93公里,总面积约为49万平方米(图4-1)。

景观毕业论文参考

第五章.结论及展望

5.1研究成果总结

本文通过对济宁京杭运河滨水景观的提升设计进行研究,通过文献收集、对比分析、实地调研、归纳演绎等方法进行研究,对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及意义进行思考、了解、调查学习与归纳整理。以国内外的系列研究为样本,学习、参考同类型研究的成果及经验,并找到符合本选题的研究方法与思路。文章通过对运河文化历史的简述来概述研究相关的文化背景,通过运河相关建筑文化、漕运文化、民俗文化和历史人文来提取可用的运河文化元素,并通过景观地形、建筑、铺装材料、植物、水体、小品等相关的景观设计要素来进行景观的设计表达的探索与研究。通过都江堰水文化广场、大运河通州森林公园及对杭州拱墅区运河实地调研的相关案例来学习、研究、概述运河滨水景观的具体表现方法。

通过对研究区域所属城市文化、经济、民俗、自然概况等方面的研究,深入的了解场地的历史发展与景观建设的现状,发现现存问题,找到景观设计的切入方向。针对所研究区块附近的具体概况,深入实地调研,与附近居民了解场地发展意向,通过附近资源概况分析、交通及环境分析、文化分析等确定区块的最终设计表现形式。并在研究设计中找到运河滨水景观的文化设计表现方法,通过文化元素的提取、分析,运用抽象、再现、象征、隐喻、保留、利用、融合、创新等设计手法具化到场地中的每个功能区的实用与表现设计之中,将场地的实用功能与文化表现相结合。针对功能区中景观节点的设置,通过不同的材料、景观小品、建筑、水体设计,植物层次搭配与艺术形态的处理,以及对空间的尺度和界面的处理来形成不同的空间类型,设计出不同的特色文化景观空间。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代写景观毕业论文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