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景观毕业论文,本文从定量结构特征与定性特征因子的角度挖掘影响景观美学质量的全面因素,研究对象为呼和浩特市的大青山南麓的区域绿地,具有地理环境和绿地类型的限制性,研究结论也仅表明该区域地理环境下的绿地群落审美偏好和整体恢复评价,其结论是否适用于其他城市区域绿地的绿地空间,有待进一步法验证。
1引言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研究目的
本文研究目的是通过实地调查呼市大青山南麓区域绿地植物群落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更了解其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物种多样性等;运用SBE法对研究地的照片进行美景度评价,形成呼市区域绿地景观评价模型。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对不同类型绿地的植物群落的评价因子进行比较后能够得出影响群落构建的因子,从而解释评价模型,对今后呼市区域绿地植物群落景观营造和优化提出建议。
1.1.2研究意义
植物群落直接影响环境的好坏程度,环境是群落中植物、动物、微生物的载体,两者关系紧密相互作用[2]。植物群落中生物相互竞争得以延续,会不断适应环境变化,从而维持生态环境平衡并改善所处环境[3]。通过调查呼市大青山南麓区域绿地植物群落的基本结构特征和配置方式,根据景观评价模型展开分析,用实测数据和得出的模型来分析存在的不足,为完善景观优化提出理论意见。
1.2相关概念
1.2.1区域绿地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17)于2018年6月开始实施,提出了“区域绿地”的概念,代替了“其他绿地”,同时算进城乡绿地率中[4]。其中把位于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具有城乡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保护、游憩健身、安全防护隔离、园林苗木生产等功能的绿地称为区域绿地(EG),并依据功能划分为风景游憩绿地(EG1)、生态保育绿地(EG2)、区域设施防护绿地(EG3)和生产绿地(EG4)4个中类,区域绿地在规划时要与国土空间规划和城乡绿地规划的建设相衔接,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5]。
2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区概括
2.1.1研究区位置及行政区划
呼和浩特市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下出现“呼市”为其简称)。呼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位于东经110°46′~112°10′,北纬40°51′~41°8′之间。全市总面积17186.1 km2,其中市区面积2065.1 km2,建成区面积261.0 km2。全市共辖4个市辖区、1个旗、4个县,分别是:新城区、回民区、玉泉区、赛罕区、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武川县[48]。本文以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前坡生态治理区为研究区,具体范围为:阴山山脉大青山南坡中段,呈东西走向。南临G6京藏高速公路,北至大青山自然保护区,东至新城区界,西至回民区界。东西长约20 km,南北平均宽约2.6 km。
2.1.2自然地理概况
呼市北靠阴山山脉,南抵山西省,西与包头市、鄂尔多斯市接壤,东邻乌兰察布市。地势相对平缓,总体呈现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高度1050m,北部大青山为山地地形。气候为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温差和日温差大。大青山区无霜期为75天。年平均气温3.5℃—8℃,冬季最冷月气温-12.7℃~-16.1℃,夏季最热月气温17℃~22.9℃,大青山区年平均气温约2℃。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60%,年平均降水量335 mm~535 mm,大青山区在430 mm~500mm。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与植物群落美景度评价相关文献。走访呼和浩特市自然资源局及相关部门,了解呼和浩特市城市规划、绿地系统规划、植物种类分布等相关信息,做好前期理论工作。
2.2.2群落结构特征调查
实地测量为区域绿地中3个中类的绿地植物群落。对植物群落采用典型取样法,设置20 m×20 m的样方,当样方边界不为绿地时,也可以将道路、驳岸等包含进去[53]。应选择能够反映植物基本特征和景观类型的样地[54],最终选择样地50个(图7-9)。
实地调研取样时间在2019年5月6日—2019年10月28日。过程中详细记录每个样地的所在位置和调研时间,并对样地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角进行拍照[55]。使用全站仪、胸径尺、激光测距仪、视高仪等工具调查林分结构数据。使用全站仪测定样方内每一株植物的地理坐标。对样地中灌木和乔木进行每木检尺,记录以下内容:
(1)乔木层:树种名、数量(株)、高度(m)、冠幅(m)、胸径(cm)。(2)灌木层:种名、数量(株)、高度(m)、冠幅(m)。(3)草本层:种名、高度(m)、盖度(%)。
数据通过Winklemass软件处理获得植物群落部分结构指标[56]。
3大青山南麓区域绿地植物群落特征.....................................22
3.1植物群落生活型构成..........................22
3.2植物群落类型...........................................28
3.3植物群落结构...................................29
4大青山南侧区域绿地植物景观审美偏好与心理恢复研究...............................37
4.1评价结果.....................................37
4.1.1评价人员信息.................................37
4.1.2问卷信度检验..............................................37
5大青山南麓区域绿地植物群落景观优化建议......................................67
5.1大青山南麓区域绿地植物景观优缺点分析................................67
5.2大青山南麓区域绿地植物景观构建原则.........................................68
5大青山南麓区域绿地植物群落景观优化建议
5.1大青山南麓区域绿地植物景观优缺点分析
(1)风景游憩绿地
郊野公园小类中包含大青山红色文化公园和野马图大庆主会场。郊野公园与城市建设用地内的公园绿地在功能作用上一致,本就承载着游憩观赏的作用,在景观设计、景观质量、植物配置等方面整体上比较优秀。
大青山红色文化公园内绿地分区合理,景观质量较优,功能作用完善。在公园外侧规则成行种植外貌塔型且笔直的樟子松,形成防护、隔音作用;入口处绿地开阔种植低矮草本植物,两侧行道树为修剪整齐的成型的国槐,表达公园庄严素质的性质,园区道路两侧绿地在植物选择上多采用具有挺拔外貌的常绿针叶乔木以及作为行道树的落叶阔叶树。常绿针叶树种主要为白杄,其生长势良好,树冠底部圆润而饱满,树冠顶部呈现金字塔三角形,圆锥植物的集中种植形成了庄严的垂直空间;景观节点上,如纪念碑、休闲活动区、邻水处的绿地视野开阔,草本植物选择的种类很多马蔺、八宝景天、萱草等形成丰富地表增加特色感;广场周围绿地以落叶阔叶树,主要树种为国槐,绿地内部伴有修剪精良、种植合理的灌木,同时辅以常绿针叶乔木,生长势较优,层次丰富,景观效果极佳。同时结合四周环绕且修剪精良的灌木以及平坦整洁的草地,形成了私密、安静的封闭空间,为植物观赏、心理恢复在绿地中的活动提供了良好条件。不足之处为在景观节点少和人流少的的区域不注重搭配和养护,仅用灌木形成绿篱在道路边种植,后方规则种植乔木,且枯死的植株明显。
6结论与讨论
6.1结论
本文以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南麓的区域绿地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选择代表性群落50个,通过实地调研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运用SBE法,以内蒙古农业大学园林专业和其它专业各60名学生为评价者,对研究样地照片进行评价。对同一类型空间形态中的最优与最差景观群落进行对比分析,后选取可能影响植物群落美景度的要素,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各自建立了审美偏好、整体恢复和综合评价模型,共6个。最后结合绿地营建基本原则和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大青山南麓区域绿地植物群落改进提出了建议。详细的研究结论可分为以下几点。
(1)大青山南麓区域绿地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大青山南麓区域绿地植物群落的植物种类共63种,其中乔木31种,常绿乔木6种,落叶乔木25种;灌木19种,常绿灌木1种,落叶灌木18种;草本植物13种。植物群落种类中,落叶阔叶林13个,常绿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35个,灌木花卉丛2个。植被大部分为人工林,个别区域保留显现植物自然生长的状态。植物群落结构中,大部分群落层次为乔-灌-草型,平均密度为786,平均覆盖度为0.41,平均相对高度为0.32,平均叶面积指数为1.96,多样性、均匀度、丰富度、单调度的平均值分别为1.33、0.73、1.56、0.37,角尺度、混交度、大小比的平均值分别为0.50、0.42、0.50,植物群落整体呈现随机分布状态,呈中度混交,大小差异居中。空间形态有半开敞型空间23个,覆盖空间10个,垂直空间8个,封闭空间5个,开敞空间4个。总体来看,植物群落空间类型丰富,植物生长势较好,但植物群落类型较为单一,灌木和草本植物种类不够丰富,常绿植物较为单一。
(2)大青山南麓区域绿地植物群落的景观评价
区域设施防护的景观综合质量较差,风景游憩绿地的景观综合质量表现较好。同时,审美偏好与整体恢复有着较高的关联性,群落的整体恢复水平受到景观美学质量的影响。通过同种空间形态内的群落对比研究来看,树木健康度较高、乔灌搭配合理、季相变化相对丰富、富有一定的自然性、林下灌草覆盖程度高并整洁干净的群落的综合评价较好。以定量因子和定性因子为划分依据,分别从审美偏好、整体恢复和综合评价3个方面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