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景观毕业论文范文,笔者经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大明湖风景区的造景艺术体现了当地的地景文化的完整性。大明湖风景区是济南地景文化展现的载体,造景艺术方法是济南地景文化特征的体现手段。大明湖是济南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景区扩建之前,大明湖只能是是围墙之内的景观,这样无异于把大明湖与城市水系进行隔绝,使得大明湖风景区景观格局也受到了限制。
1引言
1.1研究背景
城市自身有着独特的地景文化。由于城市所处的地方和社会环境不同,衍生出的地景文化也各有特点。我们一直在探索的事情就是如何将地景文化融合于风景园林的造景艺术中,塑造出具有特点的城市景观。
大明湖位于济南市中心,自古以来是济南城市山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济南市建设山水圣人风貌带和泉城特色标志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大明湖风景区是风景园林和地景文化成功融合的案例,从2008年之前封闭的景点到如今开放的公共园林,大明湖风景区做到了景区和城市环境的融合。本文尝试以地景文化理论为基础,以风景园林设计中的造景艺术为切入点,分析大明湖风景区的造景艺术。通过深入研究新八景的造景艺术特点,进一步探寻风景园林与地景文化之间的关系,为城市园林的保护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1.2研究的作用和意义
本文通过对济南地景文化和大明湖风景名胜区的景区造景手法的分析,论证了济南城市的地景文化和大明湖的关系,总结出造景特点,为大明湖风景区的发展增加一些理论参考。其意义在于:
(1)促进对城市地景文化的保护与发展。通过对城市的地景文化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对地方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的明确,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地方文脉。
(2)发掘从地景文化出发设计的新思路。本文通过对济南地景文化的特征进行分析和提炼,将地景文化对比大明湖风景区的造景艺术手法,寻找地景文化与风景园林的关系,探寻基于地景文化造景的手法。
(3)寻找大明湖风景区的园林价值。古时人们挖湖筑堤是为了满足防涝蓄水的作用,今日建设成风景名胜区是为了满足人的游赏休憩的作用。千百年来大明湖的发展都是围绕人的需要进行,我们可以在园林中感受大明湖的沉淀了千年的历史的美丽,让人在城市中仍然可以找到一处自然与人文兼具的美景,这就是大明湖风景区存在的意义。
(4)对现代城市公园发展的价值和启示:一是风景区的艺术造景应注意保护当地的地景文化的完整性。二是造景艺术设计要注重地方人文情感的体验。三是造景艺术设计要注重空间的变化,重视人与空间的互动体验。
2地景文化的研究内容
2.1中国地景文化基本理念
中国地景文化是以“天人合一”为思想底蕴、视觉感知空间格局为核心的“因借”自然山水的中国传统风景营建智慧[11]。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孕育了中国地景文化,起源于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发展成熟,有了系统的理论,出现了“形胜”、“因借自然”、“因藉山水相地”的概念。其发展过程可以说是人对自然的认识、对自然地貌加以利用的过程。
(1)形胜
“形胜”一词可以溯源到战国时期。《荀子·强国》中记载:“入秦何见?”孙卿子曰:“顾其塞险,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意思是这里地形优越,自然资源丰富,风景优美,是处好地方。这里的形胜更多的是指军事要地,强调的是地形的险峻,便于防守。随着时代的发展,形胜中的军事要地的因素逐渐不那么重要了,现如今的形胜是顺应环境的特点,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资源,这与如今的风景园林的的核心思想是相一致的,可以发现这时的形胜有了景观的含义。形胜除了有景观要素地理位置优越的物质层面之外还有精神层面上的含义[12]。诗人柳永的《望海潮》中提到的“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重湖叠岳清嘉”等诗中所说的地理环境、桥、柳、人家、湖、山等等景观元素都属于形胜的概念,体现出了作者心中理想的美景[12]。
(2)因藉自然
隋唐时期,帝王工程开始广泛采用“形胜”理念,开始使用“笼山为苑”、“冠山抗殿”、“包山通苑、疏泉抗殿”、“因山借水”、“因山为陵”等设计方式。明清两代的帝王工程、宫观寺院工程又延续了“依山为陵”,以及“冠山抗宫”、“前城后园”等设计方式,并且开始利用“因藉自然”的借景手法把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结合,把人居环境与地景文化、风水与美学融为一体[2]。
(3)因藉山水相地
因藉山水相地学是《易经》中的一个分支,是以伏羲八卦、文王八卦为基础发展而来的[2]。因藉山水相地学又称堪舆学,是堪天舆地的一种文化知识,据早期的文献记录的例子,分析表明风水相地选址对文化人类对自然、天文地理、景观、环境等起到了启蒙作用。主要内容对砂势、龙脉、穴位、水流的研究。而这些要素正是优秀的天然山水景观构成所必需的要素。
2.2中国地景文化的内涵
中国地景文化的主要内涵是指建筑群体、城池等人工工程的选址、布局和营建怎样因借自然地景环境的[13]。主要内容是“笼山水为苑”、“《易经》相地数理”和“君子与山水比德”三方面。
“笼山水为苑”是说相地选址与人工建筑的布局。它包含两层意义:在选址过程中对山、水、林、草地等景观因素的界定,为人工建造的布局埋下伏笔;建筑和建筑之间的分布、体量大小和地景要素的空间比例的关系,塑造景观时应利用自然景观,然后经过人为加工成为景观,避免只有人工的痕迹[13]。
山形变化和《易经》中的相地数理。农业文明时期的人们为了祈求风雨,会进行山岳崇拜。除了道德中的“德高如山”之外,《易经》的相地学中提到以山形地气是最重要的。“山谷异性,平原一气”“山乘秀气,平乘脊气”发展到“龙为地气”以龙喻山,山形气脉的论说。并将人工工程营造和自然山体融合为一体的营造手法[13]。
君子以山水比德思想。这是儒家对自然的理解。“比德”思想是儒家思想中重要的观点之一。它把人的精神与自然联系,寓情于物,将物拟人化拥有人的品格和情感。“比德”思想使人们对于自然地欣赏不再只是限制于对自然景物本身,而是将其赋予品德,寄托情怀,使自然景象和人文精神得以融合。“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是儒家“山水比德”观的核心,这也间接使山、水成为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重要因素。秦始皇的兰池宫、“一池三山”模式的建章宫、“山环水抱”的艮岳等等,都可以看出山水元素的重要地位。
3济南市地景文化的分析.....................................8
3.1济南市地形地貌..................................................8
3.2济南市地理位置分析.......................................8
4大明湖风景区造景艺术研究.....................12
4.1大明湖的历史沿革.............................12
4.2大明湖风景区总体布局分析...............................12
5大明湖风景区文化内涵探析...........................23
6基于地景文化的大明湖风景区造景探析
6.1超然致远景区
(1)历史沿革
据《历城县志》记载,超然楼始建于元代,距今已有百年历史。超然楼是李泂在大明湖边建造的别墅,建成后吸引众多名家前来观赏。李泂,字溉之,滕州人,是位饱学之士,参与了《经世大典》的修编工作。修编结束以后他就辞官退隐,来到济南大明湖的超然楼居住,后来因为战乱导致此楼坍塌[34]。现如今的超然楼是根据历史记载进行的复建。超然楼重建后是一座仿木楼阁式建筑,高大的台基采用花岗岩制成。建筑面积5673m2,楼高51.7m,共7层,被称为“江北第一楼”。超然楼以木雕、壁画、图片、文字等形式,对外展示着济南泉文化、城市园林文化及老济南的民俗文化特色[34]。
(2)景区布局
超然致远景区东临小东湖,位于大明湖东部。景区占地共32200m2,由超然楼、博艺堂、贺胜戏台等景点组成。(见图24)景区总体建筑风格是典型的北方建筑风格,细节处理上精巧细致,整体风格简洁明大气(见图25)。
超然楼在景观布局中作为核心,串联起各个景区及景点。鸟啼绿荫-超然楼-环波岛形成东西轴线,串联起“明湖秋月”、“历下秋风”两处旧八景的景点。南北以“东南门-鹊华桥-超然楼-竹港清风-北渚桥”主轴线贯穿景区南北。超然楼作为大明湖风景区的制高点,起着统领全局的作用。超然楼完善了景区的天际线,增加视觉层次。超然楼共七层楼,每层都有不同的风景(见图26)。一楼为泉水电子体验展馆,二楼可以欣赏木雕、陶艺。三楼是艺术茶室。四楼是泰山玉雕的陈列展示。五楼是奇石展。六楼以观光为主,可俯瞰大明湖。超然楼可以说是在文化方面的展台,向各地游客描绘着济南的地景样貌和历史文化故事。
7结论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济南的地景文化和大明湖风景区造景艺术之间的关系。地景文化是指在空间格局中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体现在风景园林中就是因地制宜,在尊重场地自然环境特征的情况下又能够体现场地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特征。济南城市四周有山,城中有湖,依据独特的山水结构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形成以泉文化为主线,与其衍生的儒家文化、名士文化和民俗文化形成济南的文脉,并且与城市建设紧密结合,彰显着济南的泉城特点。大明湖是在济南独特的山水架构下形成的产物,由众多泉水汇流而成。古代的大明湖是济南古城结构中重要的空间组成结构,承担着蓄水防洪的功能。同时因为大明湖的风景优美,吸引着众多的名士文人前来游赏居住,并且在“君子比德山水”的思想影响下文人们喜欢把大明湖作为情感的载体,满足精神上的需求。因此留下了诸多关于大明湖的珍贵资料,也为济南留下了底蕴深厚的名士文化。
大明湖风景区作为公共园林是济南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在大明湖风景区的建设过程中还原大明湖原本的样貌,保留了原有的自然岸线。由此可以看出在大明湖风景区的扩建尊重原有的自然结构。新扩建的八处景区多以名士文化为内涵。如纪念曾巩功绩的曾堤萦水景区,纪念辛弃疾英雄事迹的辛稼轩纪念祠等,这些景区都体现了名士文化内涵,实现了济南地景文化的传承、保护、发展。新八景的景区在造景艺术方面注重贴合园林的主题。例如超然致远景区的风格是大气恢宏,园林建筑以对称形式布置,园林植物以矩阵列植为主,突出中正的风格。秋柳园是纪念诗人王士祯,造景则以他的秋柳诗为主题,沿湖种植垂柳白杨等乡土植物,在突出诗人的故乡情怀的同时也能使游人发生情感共鸣。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