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思考——以成都大学为例

发布时间:2022-07-16 13:57:56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景观毕业论文代写,本文阐述相关基本概念,从公园城市的内涵研究入手,以艺术设计角度探讨公园城市的美学和设计策略,通过对大学校园景观的类型、功能、面临问题、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深入探讨公园城市与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相联系的可行性。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对象

1.1.1  研究背景

(1)城市发展层面的契机

创建生态宜居的公园城市示范区。2018年由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成都天府新区时强调在城市建设中要把生态效益考虑也进去。 新时代背景下,人类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和安全卫生问题。全球变暖、冰川融化等自然灾害挑战,还面临世界性新冠疫情的巨大影响。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生存空间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刻不容缓。公园城市发展理念强调保护好自然山水,人与自然共生,城市中的高楼大厦与自然的绿水青山也可共存,其理念与城市建设不谋而合。

大学校园景观作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在城市景观人文内涵丰富方面,城市景观公共空间拓展方面,城市景观审美特色强化方面,城市景观育人环境育丰富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学校发展层面的契机

在成都加快建设公园城市的背景下,成都大学的校园建设应该对标最新的发展理念,借鉴公园城市建设的经验,主动将校园建设与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建设联系在一起,抓住公园城市建设大背景带来的红利,将公园城市所倡导的城市发展理念注入到校园景观建设上来,与成都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相结合进行实践,探索丰富和完善公园城市理论的应用领域。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公园城市的研究是目前以及将来城市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和发展模式,其丰富的内涵和科学的发展理念对城市规划、社区改造、街道的设计规划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笔者对公园城市理论中适合应用于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内容进行总结,探究性地应用于成都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实践当中,将公园城市所倡导的理念和设计原则来指导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总结更加丰富的设计策略,改善和提升大学校园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促进校园环境的优化升级,并为公园城市相关实践作补充。

1.2.2  研究意义

探索公园城市理念更广阔的空间。公园城市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汲取田园城市、山水城市、花园城市、生态城市等理论成果,提出更适合解决当下城市问题的新思路,实现这些理论所倡导的美好城市愿景。本文以成都大学校园景观改造设计为切入点,探索在建设公园城市背景下,非城市规划领域的学科如何与公园城市的内涵相结合,充分发挥公园城市理论的科学理论优势,探索公园城市理念更广阔的空间。

运用公园城市相关理论成果指导大学校园规划和景观设计在现有条件提档升级,留住城市特有的自然风貌和历史文脉,保证城市自然生态,贯彻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在提升大学校园环境的同时为师生和市民提供集文化学习交流、游园休憩、休闲交往的校园空间,体现大学校园作为城市空间承载着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景观毕业论文参考

2  公园城市相关理论概述

2.1  公园城市概念的界定

2.1.1  专家学者关于公园城市内涵的阐释

(1)通过对专家学者观点的解读、文献的梳理,得出了以下共识。

①公园+城市≠公园城市,公园城市不是二者简单组合,是多维融合。 ②强调“公”,公平、以人为本。 ③强调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自然和城市共生。 ④强调生态宜居。

2.1.2  笔者对公园城市的理解

以吴志强的相关论述来协助理解什么是公园城市。“公”,所有人的,普遍的,此处解释为全民共享;“园”,对应整个生态系统;“城”,对应人居环境,目标是生态宜居;“市”,交易、市场,是产业的创新。公园城市不是“公”“园”“城”“市”四字的简单拆分解释,是一个最优处理环境、城市、业态、资源的科学城市发展理论。 笔者对公园城市的理解:生态的、公平的、人人共享社会公共环境的发展形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如世外桃源一般,有青山绿水,有蓝天白云的自然环境,也有完善的公共设施,公园绿道,还有发达的商业形态,人们的衣食住行、工作、休闲都达到一种高质量的发展状态。

2.2  公园城市发展源流

2.2.1  探索城市发展的进程

公园城市理念的出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公平价值和生态价值的考虑是其根本原因,其汲取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古希腊卫城发展模式、田园城市、山水城市、花园城市等城市发展理论,历经长期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分析找到的一种生态绿色、高效集约、美丽和谐的城市发展模式。

2.2.2  公园城市发展理念的提出

“公园城市”发展理念自2018年提出,一经提出就掀起了相关行业的研究热潮,现在已经取得长足的发展。其根源的源远流长,其内涵的博大精深,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已经延续了几千年,中国古代管子的“天人合一”思想,古代希腊雅典城邦的发展模式,都可以看到公园城市的影子。笔者认为其发展经历大概可以分为发端、发展、多元化探索三个阶段。

(1)发端:十九世纪后半叶,随着工业文明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大量进入城市谋生,造成了城市环境的污染、交通问题、人口问题、就业问题等,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理论,希望在城市和乡村找到平衡点,解决城市问题。

(2)发展:社会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导致土壤的破坏、空气的污染、气候的变化,我们不得寻求一种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模式。全世界对生态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20世纪70年代,“生态城市”理论提出,为生态宜居环境的发展和追求提供了新的方法论。

(3)多元化探索:自21世纪以来,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公园城市在人们追求更好的生活需求和探索更理想的城市形态中应运而生(图2.2)。公园城市与之前提出的城市发展理论相比,体现出更突出的优势,注重对公平性的关注,对人这个主体的关怀,在改善人居环境、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方面,拉开了人人平等享有生活空间的序章。

3  大学校园景观概述 ................................ 20

3.1  大学校园景观空间的类型 ........................... 20

3.2  大学校园景观的功能 ............................................ 22

4  公园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策略 ...................................... 28

4.1  公园城市与大学校园景观之间的内在关联 ..................... 28

4.1.1  城市景观与校园景观的关系 ...................................... 28

4.1.2  公园城市与大学校园景观的关系 ............................... 28

5  公园城市建设背景下的成都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实证研究 .......................... 42

5.1  项目背景 ........................................... 42

5.2  项目基本情况 ...................................... 43

5  公园城市建设背景下的成都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实证研究

5.1  项目背景

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的背景下,成都作为2021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主办方,将成都大学作为本届大运会的“大运村”,为运动员提供生活和训练的环境。现有建筑20余栋,校舍建筑面积70多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33.54万平方米。20余万平方米的第31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运动员村项目,18万平方米的中国—东盟艺术学院新园区。

以十陵河为界限,将成都大学划分为大运核心区域和非核心区域。此次设计方案主要针对非核心区的老校区进行。区域范围包括1-7教学楼的主要学习区、1-10栋宿舍生活区、嘤鸣湖畔、鹤鸣湖周边等。(图5.1)

景观毕业论文怎么写

结论

本文基于公园城市的理念探究对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策略研究为核心思路,探索在公园城市的科学内涵、美学理念指导下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实践。阐述相关基本概念,从公园城市的内涵研究入手,以艺术设计角度探讨公园城市的美学和设计策略,通过对大学校园景观的类型、功能、面临问题、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深入探讨公园城市与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相联系的可行性后,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公园城市发展理念与其他城市发展理论相比,强调的人本价值、生态价值、人文价值是其他城市发展理念不具备的优势,其内涵更丰富,理念更科学,应用范围更广。

二是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要以城市发展为背景,将校园设计与城市发展结合,坚持公园城市倡导的以人为本的原则、突出校园文化特色原则、绿色生态原则、参与性原则、协调性原则。

三是大学校园以它独特的、人文的、生态的、包容的校园景观,不仅在丰富城市景观的人文内涵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拓展城市景观的公共空间、强化城市景观的审美特色、丰富城市景观的育人环境、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也有深远的价值。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是一套内容复杂且综合性较强的设计系统,其理念和方法同样包罗万象。鉴于本人的理论研究水平和实践经验,本文研究难免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总结的设计理论和设计实践还需完善和改进,对公园城市科学理念的理解和应用也只是冰山一角,公园城市理念的丰富内涵还需要继续研究、深入挖掘,今后从更多新颖的角度,对其进行理论研究及设计实践。希望本文所呈现的阶段性研究,对公园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以及相关类型空间设计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