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环艺毕业论文范本:基于自然骨骼与公共景观改造融合的设计推广探讨——以江苏东台“条子泥”湿地公园的景观改造设计为例

发布时间:2024-11-17 12:08:47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环艺毕业论文,笔者认为随着现代社会对精神文化追求的日益增长,自然与艺术更为广泛而深入的融合成为一种必然。自然骨骼与公共景观融合的装饰艺术可以成为体现精神文化、构筑城市地域文化特色风貌的重要表达方式。

1绪论

1.1研究背景

湿地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发挥着蕴养水源、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被誉为“地球之肾”。在我国,关于湿地保护与建设的事业正蓬勃发展。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以来,我国的湿地科学研究获得显著发展,湿地学科理论体系初步形成。在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我国在湿地领域国际科技论文数量已居世界第二位。在“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期间,中央财政投入98.7亿元,完成退化湿地修复38.31万公顷,新增湿地20.26万公顷。2020年与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湿地公园考察湿地保护利用情况时强调,要坚定不移把保护摆在第一位,尽最大努力保持湿地生态和水环境。

环艺毕业论文怎么写

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最新数据,我国湿地的总面积约为5634.93万公顷。在全国范围内,已成功建立了64处国际重要湿地、29处国家级重要湿地,以及超过600处湿地自然保护区和1600多个湿地公园,促成了我国湿地保护率超过50%的成就。随后在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的出台,确立了湿地保护的五大原则:“保护优先、严格管理、系统治理、科学修复、合理利用”,为湿地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促进了全国范围内对湿地保护工作的重视。

1.2研究内容

本文通过对文献检索、实地调查研究、归纳总结等方法的运用,将理论研究与大量实际案例相结合,对自然骨骼和景观装饰艺术的定义和相关理论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将东台“条子泥”湿地公园作为实践载体,结合现状,选取适宜地块提出景观装饰设计方案。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研究:

(1)绪论部分概述了选题依据,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目的与意义,以及采用的研究方法和论文创新点。

(2)阐述自然骨骼与景观装饰艺术融合的理论基础和概念框架,对融合下的呈现类型与相关特性进行分析与研究。

(3)通过梳理和分析景观装饰艺术在自然骨骼中的应用案例,归纳出总结出了一套适用于湿地公园景观装饰的具体应用场景、效益和设计策略。同时,研究还探讨了自然骨骼与公共景观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从而提炼出在融合自然骨骼与公共景观时应遵循的设计准则。

(4)调查与分析东台“条子泥”湿地公园及其周边环境,提出设计愿景、目标和构思。

(5)基于前述研究,制定东台“条子泥”湿地公园的景观装饰改造方案,并将理论成果和设计原则带入方案,评估方案营造的湿地景观效果,论证其可行性,为自然骨骼与公共景观融合在公共空间中的景观装饰艺术设计研究提供可靠的实践案例支持。

2自然骨骼的概念释读

2.1自然骨骼的定义

作为名词的“自然”,一般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称。作为本源的自然,就其广义而言是指自然万物。作为环境的自然通常被表达为“自然环境”或“荒野”。自然环境通常是相对于人工环境而言,指未经过人的加工改造而天然存在的环境,包括岩石、森林、沙滩、土壤及本质上未受人类介入的集合体等。作为生态的自然通常被表达为“自然生态”。一是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以及不同生物之间和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二是指生态系统,即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作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自然基于上述三重维度而生成。其一,作为本源的自然不仅孕育万物,也孕育了人类。其二,作为环境的自然即与人密切相关的地球环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保障。其三,作为生态的自然中的生命生生不息,为人类的生存与繁衍及人工生态系统的建构提供了基础。自然的三重维度表明,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的生存、繁衍、发展都离不开自然。

自然比作人体,帮助我们以直观和生动的方式理解自然界的复杂性和其部分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地势地貌、平原山川即是“自然骨骼”,它们构成了地球的“骨架”,为地表提供了结构的支持与稳定。就像人体的骨骼支撑身体并保护内部器官一样,自然骨骼支撑着其他生命形式的存在和发展,同时也对气候和水文循环等自然现象产生重要的影响。自然骨骼在分布上具有完整性和连续性,也就是说,它们不是孤立的片段,而是相互联系的网络。河流和湖泊可以被视为自然界的“血液”,它们在地球表面和地下流动,携带着养分和生命之水,如血液在人体中循环,为细胞输送氧气和营养。这些水域是生命的源泉,滋养着地球上繁荣的生物。动植物则是自然界的“细胞”,它们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单元,通过各种生物过程和相互作用,维持着整个系统的活力和健康。就像人体的细胞执行特定的功能,动植物在自然界中扮演着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角色,共同构成了地球上复杂的食物网和生态链。

2.2自然骨骼的特点

2.2.1自然骨骼的相对稳定性

地势地貌在自然界中展现出的相对稳定性是指,在漫长的地质时间尺度上,地表形态和景观特征能够在一定时期内保持较为恒定的状态。这种稳定性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地质时间尺度的缓慢变化、侵蚀与沉积过程之间的动态平衡、地形对内部区域的保护作用、气候条件的稳定性以及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①。在地质时间尺度上,地貌的变化通常是缓慢且持续的,使得在人类历史甚至更短的时间跨度内,地貌特征看似不变或变化微小。然而,这种稳定性是相对的,因为地貌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无论是自然力量的长期作用还是人类活动的干预,都可能导致地貌的进一步演变。因此,理解地势地貌的稳定性需要将其放置在更广阔的地质和生态背景下进行考量。

2.2.2自然骨骼的动态变化性

地势地貌的动态变化性是自然界中地表形态和景观特征随时间演变的固有特性。这一变化性是由地壳运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气候变化、生物作用以及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地壳运动,包括板块的碰撞、俯冲和滑移,是形成山脉、地震和地形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水流、风力、冰川和海浪等自然力量不断地侵蚀地表,塑造出峡谷、河谷和海岸线等地貌特征。同时,侵蚀物质的搬运和沉积在新位置形成如三角洲和沙丘等地貌。气候的变化通过影响降水和温度等环境因素,进而改变侵蚀和沉积的模式。生物,尤其是植物和动物的活动,也在稳定土壤和改变地形方面发挥着作用。此外,人类活动,如城市扩张、农业耕作、采矿和土地管理,对地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过程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发生,从季节性的短期变化到长达数百万年的长期演变,共同推动着地表形态的不断演化,形成了地球上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

3自然崇拜与文化精神的体现........................................15

3.1“天人合一”的思想............................................15

3.1.1“天人相应”.................................................15

3.1.2“天人感应”.................................................15

4公共景观改造与自然骨骼融合的案例分析............................22

4.1因势就形的景观改造............................................22

4.2模拟自然骨骼的人造景观........................................24

4.3融合地域文化内涵的景观........................................27

5自然骨骼与公共景观改造融合的设计思路............................29

5.1视觉链接......................................................29

5.1.1利用中心广场特色构筑物进行视觉聚焦..........................29

5.1.2利用绿化带进行视觉引导......................................31

7“条子泥”湿地公园的改造设计与实践

7.1项目背景

7.1.1区位优势分析

条子泥湿地位于江苏省东台市沿海,因其港汊形状似条状而得名,是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的核心区域之一,也是我国第14处世界自然遗产。“在华东经济发展如此快的情况下,还有这一方净土,很不容易。”这是2018年10月世界遗产专家考察后发出的感慨。

环艺毕业论文参考

“条子泥”湿地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在生态方面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潮间带湿地(300万公顷),是全球最重要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之一,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关键区域。它孕育了数百种底栖生物,是经济生物的自然产卵场、繁殖场、索饵场,为超过200种、近5000万只候鸟提供了栖息地、停歇地、换羽地和越冬地,其中包括极危的勺嘴鹬、濒危的黑脸琵鹭、东方白鹳、丹顶鹤等珍稀鸟类①。

总结与展望

展望未来,条子泥湿地公园在改造后将成为一个生态与人文和谐共存的地域,成为连接人与自然、传承文化,促进教育与科普的平台,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确保湿地保护工作得到持续的支持提供条件。

基于自然骨骼与公共景观改造融合的设计,是一种深刻体现生态智慧与人文关怀的创新实践。它的核心价值在于尊重自然地形、水文、植被等原生要素,将其作为设计的基础和灵感来源,从而创造出既美观又生态的公共空间。通过提供多功能的公共空间,为教育和文化交流提供了平台,提升了公众的环境意识和文化素养。经济上,它通过提升地区形象和吸引力,带动了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基于自然骨骼与公共景观融合的设计,不仅是一种美学和生态的创新,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文化传承的体现,它为构建和谐共生的未来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