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环艺毕业论文,本论文从园林美学的角度出发,通过研究鼓山书院现存园林的建筑、花木、人文艺术等各项要素,总结了鼓山书院造园的手法以及园林特征,继而运用这些分析的结论复原设计书院的损毁部分。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越王勾践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绍兴地区的教育发展甚早,可以追溯到古代越王勾践时期,说明那时就已经有了积物育人、开展教育的举措。从唐代设立绍兴丽正书院开始,绍兴地区的书院开始蓬勃兴起,飞速发展,到了清代,绍兴地区共有书院45所。
到了清朝末期,由于科举的废除、学堂的兴起,很多地方的书院先后都改设为小学堂或中学堂。目前绍兴地区传统书院保存完好的已经屈指可数了。
鼓山书院,位于绍兴地区的新昌县鼓山西南坡,北倚鼓山,南眺旗山。现保存下来的建筑及园林是明、清时期修复的,现存的建筑群从规模山来讲应该是绍兴地区现存最大的书院建筑,而且是江南地区形制布局较为规整的书院。
1.2研究目的
国内对知名书院的园林研究者较多,但对绍兴地区传统书院研究并不多见,对书院园林的设计,如园林选址、园林布局、景观元素等园林艺术特征进行研究的就更加少了。因此本论题研究的目的主要是尝试以绍兴地区鼓山书院园林艺术为例进行书院园林的研究,对其现存部分的园林艺术进行深入的研究。研究目的主要包括:
(一)通过对鼓山书院现存部分园林艺术的分析,总结鼓山书院的选址、空间布局、景观元素等园林要素及特征;
(二)运用现存部分园林艺术研究的成果应用于鼓山书院损毁部分的修复设计。
第二章书院与书院园林
2.1书院与书院园林概念
2.1.1书院的概念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肇始于中唐,雏形于晚唐、五代,鼎盛于宋元,普及于明清,至今已有千年之久,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光辉的一页,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教育组织模式。
书院的基本功能是教学、藏书、祭祀,因此讲堂、藏书楼、祭祀建筑、学舍等主要建筑以及由建筑围合而成的庭院空间等构成了书院的基本场所。
2.1.2书院的历史
书院历史悠久,在唐代开始逐渐形成,历时千余年的发展,逐渐普及全国,是我国古代后期的一种重要教育机构。书院开始的时候只是地方的教育组织,最早出现在唐朝末年。唐朝末年由于战乱频繁,官学衰败,于是许多读书人隐居于山林之中,创立不同于官学的书院。正式的教育制度则是由朱熹创立,在宋代得到蓬勃发展。书院始建于唐朝末年,主要是一些读书之人为潜心修学而隐居于山林之中创立的书院,这些书院不同于官学,成为了中国书院史上的开端。到了北宋时期,书院大力发展,而且大部分都是私立书院,这些私立书院并不以应试获取功名为目的。而是为了教育、培养人的学问和德性。书院发展到明代时,官办书院也逐渐发展,这个时期中国官办书院和名办书院已经有一千两百多所书院了。
到了清代,中国的书院已达2000余所,但多为官办的书院。光绪二十七年,诏改,全国的书院为学堂,历唐宋元明清数朝九百多年的中国书院制度,逐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印记。2
2.2书院文化对书院园林的影响
2.2.1书院的文化
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精神所在,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做一个真正有人格、有修养的人,是儒家文化的教育核心。中国传统书院以理学教育为主,由于儒家文化是理学的主体,因此书院文化的核心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中国书院的文化同时也是儒家、佛家和道家三者相融的文化。理学是以儒学为主体,吸收佛、道两家文化的某些长处的新儒学,理学的产生是儒、佛、道三家文化相互融合的结果。理学在不断吸收佛道思想的同时,把佛道的传授方法以及佛道组织形式,都结合到对儒学的革新上。由于儒、佛、道三者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从而使书院的教育更加健全与充实。
2.2.2书院文化对书院园林的影响
由于书院文化融合了儒、佛、道三家文化,因此中国传统书院在书院选址、讲学和修学方式、教规等方面都曾深受佛教禅林的影响。
书院是中国古代文人讲学、学习的地方,因此书院的建造多数由文人主持或者参与建造,传统书院园林从书院的选址、建筑的布局到空间意境的营造无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境界。
第三章鼓山书院园林研究......................10
3.1绍兴地区书院概览...........................10
3.1.1绍兴地区的山水文化........................10
3.1.2绍兴地区的书院文化......................10
第四章鼓山书院园林复原研究...................23
4.1复原设计原则........................................23
4.1.1与史料遗迹相符合.....................................23
4.1.2与现存园林相统一.....................................24
第五章传统书院园林对现代校园建设的启示与演绎....................28
5.1书院园林对现代校园的启示............................28
5.1.1校园建设与自然环境相融合............................28
5.1.2校园建设与人文环境相融合............................28
第五章传统书院园林对现代大学校园的启示与演绎
5.1传统书院园林对现代大学校园的启示
5.1.1校园建设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鼓山书院的建设遵循中国传统造园设计理念,强调“道法自然”,讲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礼乐相成的设计理念,同时追求诗情画意,体现出儒家的人文主义和道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也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现代校园园林建设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也同样需要因地制宜融入自然环境。现代校园的布局应尊重自然环境,这是中国古代书院仍对现代校园建设具有指导意义的启发。将校园的建设融入到自然环境中,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实现真正的“天人合一”。
5.1.2校园建设与人文环境相融合
现代校园建设同样需要尊重地域的历史文化及人文环境。任何一个地方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所以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当地文化的因素。
对于新规划的校园,在整体规划中就需要融入当地的人文因素。空间布局、建筑风格等在设计之初就应该从地域文化出发,充分融合当地的文化元素于设计之中。对于传统的校园,由于每个学校都由自己的历史文化背景,校园景观建设应该以自身的文化为背景,尊重历史、尊重文化,运用雕塑、植物等合适的景观元素来营造人文环境。
第六章研究结论与展望
书院历经千载,从唐代开始产生、发展到清代末期达到高峰。然而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历代学者研究较多的是书院的功能性、精神性、文化性等方面。书院园林作为中国传统园林的一部分,学术界对其而研究并不多见。书院园林作为文人园林,有其自身许多特殊性质。它既不同于寺院园林的庄重肃穆,也不同于江南私家庭院园林的闲情雅致。书院园林在其选址、空间营造、园林特色等各方面均流露出其作为文人园林的艺术特征。
鼓山书院园林作为古代文人学习与文化交流的场所,是集儒、释、道三家文化于一体的文人园林,受到释、道两家名山胜水的思想以及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选址于新昌的鼓山。鼓山书院创建之初,石亚之弃官归隐,读书于鼓山,表现出书院选址“近市远嚣”的特征。新昌县城八大景观之首“旗鼓争雄”的鼓指的便是鼓山,鼓山书院选址于鼓山,其选址表现出“择胜而居”的佛道思想。鼓山书院的空间营造注重“礼乐相成“的布局特征,中轴线上整体布局力求等级序别,布局严谨,分区明确,排列有序,层层递进的空间序列。中轴线两侧规划形成院落曲房别院、纵横有序的空间格局,用天井来相互分隔,同时天井还可以用来采光排水,各个建筑之间用廊相互连接,结构紧凑而且联系方便。
本论文从园林美学的角度出发,通过研究鼓山书院现存园林的建筑、花木、人文艺术等各项要素,总结了鼓山书院造园的手法以及园林特征,继而运用这些分析的结论复原设计书院的损毁部分。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