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环艺毕业论文,本论文针对天府绿道体系建设中传承地域特色文化,打造与周边文化资源有效对话的创意性绿道文化景观,便于市民们感受天府文化的历史厚重感和现代生命力,回味乡愁提升城市归属感和幸福感,提出天府绿道文化景观创意设计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实践。
1 绪论
1.1 研究的起源
1.1.1 研究背景
新发展理念引领之下,成都成为我国首个公园城市示范区,折射出从“城市中的公园”升级为“公园中的城市”的城市形态逐步清晰,引导着未来城市升级、建造方向。“公园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引导着成都市“一轴两山三环七道”的天府绿道体系建设,由空间建造转向场所营造,对其赋予了全新的理念内核与建设目标。成都天府绿道还担负着传承天府文化的重要角色,依托创新创造、文脉传承、绿满蓉城以及人文荟萃等文化理念的植入,未来呈现给市民一幅具有国际水准、浓郁地域特色的新时代“蜀传胜概图”。
绿道是都市景观文化的一部分,亦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有益于彰显城市的地域风貌、强化人文氛围,构建适应现代城市发展,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人文绿道已提上议事日程。2016年住建部制定出台《绿道规划设计导则》,基于搭建城市绿道系统来改善城市绿地布局、发挥绿道的综合功能,并针对塑造城市景观风貌方面提出了提高保护历史文化风貌;2017年出炉颁布《天府绿道文化建设策划方案》,在天府绿道建设开启了深挖历史文脉,将天府绿道体系与现有历史文化遗产相融合,每条道路都应彰显出各具特色的文化元素;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中强调通过创意性、创造性的方式实现天府文化的活化转化与成都表达,指明成都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向;2021年成都市颁布《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条例》,结合成都市实际情况,打造公园城市的示范区,坚持从现代人们的行为需求和日常需要为导向,以绿色生态筑底色,促进绿色可持续的良性发展,着力提质生活宜居地,积极助推天府文化创造性活化表达,彰显成都人文魅力,提高市民文化自信,深入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在这样优良的大环境下,成都天府绿道将会被更加注重文化内涵的塑造并且快速发展。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完善天府绿道文化景观创意设计理念,理论指导实践,通过成都市锦江绿道(送仙桥至浣花溪公园段)文化景观设计,串联城市历史人文资源、重要景观节点、城乡居民点和城市开放空间,整合生态人文资源,保留自然本底与文脉复归,助推文化创意、旅游休闲、体育运动等相关业态融合互动,促进天府绿道功能复合多元,完善城市人文、经济、社会、生态等多重功能,全面促进城市焕新提质。
功能主义和生态主义策略引导下,大量涌现城市绿道景观特色文化的凋零、趋同化现象严重,淡化了城市绿道文化博览功能。为此,通过打造富有天府自然人文特色的绿色展廊,进一步改善城市绿道网络体系和城市公共空间格局,提高城乡人居生活质量,增强绿道的文化可识别性,助力城市文化品位提升,积极推进天府文化转化为成都绿道景观的表达策略与实践路径,为将来完善城市绿道网络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1.2.2 研究意义
伴随时代的高度信息化,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建设趋同化现象愈发严重。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涌现出大量城市绿道景观开发的实例,但我国对城市绿道景观中地域文化的理论研究相对偏少,且设计理论还未形成系统化,可实践性较弱。因此,我国城市绿道建设在面对多元化、碎片化的城市文化,缺乏文化导向的合理科学指导,表达形式陈旧落后及文化核心不清晰等实际问题下,大量的绿道景观设计出现强烈的设计师主观意识的个性表达或无批判精神的借鉴国外成功案例的现象,忽视了地方特色的个性化表达,导致绿道景观趋同化现象严重,悠久且丰富的地域文化日渐流失。
2 天府绿道文化景观创意设计相关概念阐释
2.1 城市绿道
2.1.1 绿道的概念
绿道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国外城市绿道起步较早。1867年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规划设计的波士顿“翡翠项链”公园系统作为美国首条集户外游憩、文化遗产、旅游于一体的城市绿道,其被公认为世界城市史上首条真正意义上的绿道规划,创造了显著的生态、文化、社会与经济效益。
“绿道”(Greenway)泛指对各类带状公共开放空间进行串联的总称。在差异性环境因素作用下,对绿道的定义有所不同。在此,参照我国住建部编制的《绿道规划设计导则》(2016年),将绿道定义为:“绿道以生态要素为依托,以绿色生态为本底,整合城乡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等绿色公共空间,以户外活动、有氧健身为首,兼具文化科普、环保出行、生物栖息与生态修复等功能的廊道。”而城市绿道指依托和连接主要的城市功能组团、防护绿地、公园、广场、历史文化遗产等,给以人们休闲娱乐、户外活动、科普教育等多重功能的绿色空间。
2.1.2 城市绿道的分类及主要功能
基于绿道所在区域及环境景观条件,其类型有郊野型、城镇型两类。城镇型绿道又可细分为:区域级、城市级和社区。区域级在一定范围内的横跨组团范围最广,具有两个及以上城市的组团范围。城市绿道通常链接城市各个公共区域,提供城市市民们便利的公共游乐场所。社区级绿道能够有效串联住宅区与周边绿色开敞空间,满足附近居民就近使用的需求(如图2.1)。其中,城市绿道作为连接的纽带,保护和依托沿线生态环境、自然景观、文化景观和风土人情,串联并整合成为线性绿色廊道,良好地覆盖城市绿道网络。再根据串联空间的不同属性,绿道所处环境的不同,可再将城市绿道进一步分类(如图2.2)。
2.2 天府文化
2.2.1 天府文化概述
从早期古蜀国的青铜文明,到“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温润春夜,再到如今万物共生的超级都市——天府成都,坐拥4500多年的文明史,2300多年的建城史,保持着原有的风貌韵味,却又不断发生着细微的变化。历经千年,天府文化是以成都平原为核心而发展起来的区域性文化,具有友善公益、创新创造、乐观包容、优雅时尚的品质内涵。天府文化与华夏文化存在源流关系,涵育于巴蜀文明,曾历经了四次“高峰”,初生于先秦、茁长于秦汉、全盛于唐宋、复兴于当代,呈露出时代性、人文性、世界性、创新性、包容性的文化特质,亦成为成都古今永葆活力和个性优越的不竭源泉。
2.2.2 天府文化的内容溯源
天府文化包罗万象,我们溯本求源可以发现天府文化的内容源点可分为自然环境要素与人文环境要素两大类(如图2.7):
(1)生态环境要素。一定区域内的自然环境是呈现该区域文化特性的最直接方式。所处环境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动植物、水源、土壤等都是构成其特定地域文化的自然环境要素,具有稳定性、直观性、独特性。天府成都气候温润,地势平坦又称为川西平原,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先天条件基础,也是景观打造形成地域特色的条件基础。受地形、气候影响,成都本土植物种类丰富,可根据场地的原有基础上进行合理选择与搭配,比如蜀葵、银杏、菱叶凤仙花、川茶花、芙蓉、规划、小报春、皂角树等等,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植物景观。成都独特的生物生态文化体系,文明海内外的熊猫、可爱的金丝猴、金钱豹、华南虎等。自然环境要素是地域文化中直观反映该地区特色的要素之一,也是城市景观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2)人文环境要素。在特定区域中,在人类的行为需求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催生出包括历史文脉、民俗风情、传统艺术、地域美食、建筑风格等地域文化要素,具有时代特征、人文特征。自然宗教文化体系,包含昭觉寺禅文化、都江堰水文化和青城山道文化;历史文学文化体系,是以诗歌文化、三国文化以及古蜀文化构成;城市发展文化体系,由都江灌区和成都平原为代表的农耕文化、以茶马古道和南丝绸之路为首的贸易文化、移民文化组成;此外还有,以火锅、川菜为代表的饮食文化、潮流购物文化、川剧变脸文化、盖碗茶文化、体育文化、工匠文化、开放文化、创新文化等等。天府文化是整个成都地区辐射内的种种文化的总和,既包罗了古代天府之国历史悠久的古蜀文明的总括,又囊括了现代成都繁茂多元的市域文化的特征。
3 国内外优秀案例及成都锦江绿道实地调研分析..............................27
3.1 地域文化突出的优秀案例研究.....................................27
3.1.1 北京三山五园绿道................................27
3.1.2 松江河滨水绿道....................28
4 天府绿道文化景观创意设计营造策略...........................54
4.1 锦江绿道送仙桥至浣花溪公园段构建优势..........................54
4.1.1 规模可塑性较强................................54
4.1.2 自然生态环境优良................................54
5 天府锦江绿道送仙桥至浣花溪公园段文化景观创意设计实践......74
5.1 项目概况.......................................74
5.1.1 研究范围.............................74
5.1.2 区位分析及周边环境概况......................74
5 天府锦江绿道送仙桥至浣花溪公园段文化景观创意设计实践
5.1 项目概况
5.1.1 研究范围
通过前期的研究成果及对实地得考察调研,最终选择以成都锦江绿道送仙桥至浣花溪公园段为本次研究实践对象进行绿道的文化景观创意设计与方案研究。该区域西起青羊上街,与送仙桥、四川博物馆、锦绣工场相接,东至青华路风雨廊桥,毗邻浣花溪公园、杜甫草堂,长约1.7公里,总面积约7.9万平方米(如图5.1)。
结论
基于近年来公园城市建设发展方向和成都“三城三都”世界文化名城打造的背景下,以传承与创新天府文化,打造地域性城市绿道景观和高品质生态文化环境助推成都天府文化高质量发展,探索城市未来建设中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意性转化的新路径。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地域的人文历史是城市文化性景观建设的素材库,深入挖掘,提炼成地域文化符号,改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匮乏文化属性造成的雷同现象的现状的同时,让地域文化的传承更具趣味性。
本论文研究在现有理论及实际应用研究基础上,通过大量查阅相关理论分析、实地走访调研项目所在地的、收集整理数据资料以及运用相关专业设计软件等多种科学方法的应用,针对天府绿道体系建设中传承地域特色文化,打造与周边文化资源有效对话的创意性绿道文化景观,便于市民们感受天府文化的历史厚重感和现代生命力,回味乡愁提升城市归属感和幸福感,提出天府绿道文化景观创意设计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实践,取得了以下结论:
(1)丰富天府文化与天府绿道创意性结合的理论。现阶段,我国对天府文化创意性转化为城市绿道景观的研究较为匮乏,城市绿道理论研究略显广泛。本文以天府文化创新性发展和创意性转化为切入点,将天府绿道景观设计与天府文化有机结合进行研究,创新地对地域文化与城市绿道之间关系进行梳理分析,填补理论研究领域空白,并将天府绿道文化景观创意设计的理论研究应用到实践中。
(2)归纳梳理成都天府绿道文化景观创意性设计中天府文化的转化原则和地域性绿道景观设计策略。通过分析绿道沿线天府文化资源,城市绿道景观要素及构成逻辑,进一步归纳出天府文化的转化原则及绿道文化景观的营造策略,即:内涵的可理解性、地域的可识别性、感情的可体验性、视觉的可审美性四个文化转化原则和文化元素符号化支撑天府锦江绿道景观呈现条件、表现手法多元化引导天府锦江绿道景观创意设计、定向体验主题化指引天府锦江绿道景观节点结构、景观载体多样化塑造天府锦江绿道景观体验氛围、空间结构网络化促进天府锦江绿道景观绿色互通五个营造策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