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环艺毕业论文,本论文阐释了“行为场”的结构,提出以“在场”知觉与“运动”作为体验“意义”的具体形式,以及能够作为“认同”内容的五种“行为”特征。探讨了当代浙江精品度假酒店中“认同”、“体验”、“意义”的内容。
第一章 当代浙江精品度假酒店室内“场所精神”的理论基础
1.1 精品度假酒店发展概述
1.1.1 精品度假酒店起源
精品度假酒店是西方国家酒店业做出的一项颠覆性创新,它旨在满足非商务出行酒店住宿客人个性化消费需求。上世纪80年代伦敦肯辛顿区布雷克斯酒店(Blakes Hotel, 1981)和旧金山联合广场贝德福德酒店(Clarion Bedford Hotel,1981)由于设计上注重当地历史文化表达,被认为是精品酒店雏形。纽约摩根斯酒店(Morgans Boutique Hotel,1984)被认为是精品酒店开端,其开发商伊恩施拉格以“家外之家”为理念将曼哈顿地区一栋楼房改建成高档酒店,为商旅客人提供了与以往标准化商务酒店不同的个性化住宿选择,这被视作对传统酒店模式的颠覆。[1]精品酒店关注到人们对生活方式的需求,为“在旅行中生活”提供了充满文化与艺术氛围的个性化室内环境,吸引许多中高收入群体,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因此,精品概念随后也被引入度假酒店,不少国际连锁酒店集团建立了自身精品度假产品线,例如洲际集团就持有英迪格、六善、金普顿三个精品度假酒店品牌。
1.1.2 当代浙江精品度假酒店发展现状
浙江作为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经济强省,交通便利、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丰富。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2003年提出并持续推进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塑造了优美的城乡环境;得益于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以及较为平衡的城乡二元结构差异,休闲度假旅游需求和消费能力日益旺盛;得益于浙江较早开放的出境游,居民体验了较多境外精品度假酒店产品;得益于浙江有活跃的民间资本,浓厚的创业氛围,以及勇于创新实践、有情怀、致力回报家乡的爱国华侨投资者和经营者。因此,省内在2007年以后便陆续迎来了诸如安缦、富春山居、阿丽拉、罗莱夏朵等旗下具有较高行业和市场美誉度的精品度假酒店,并产生如裸心、飞茑集、原舍、大乐之野等一批专注精品度假酒店业务的本土酒店集团。
1.2 “场所精神”理论概述
1.2.1 “场所精神”理论溯源
“场所精神”理论最早由挪威建筑理论家克里斯蒂安诺伯格-舒尔茨(Christian Norberg-Schulz)提出,他在《存在语言建筑》、《西方建筑》、《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等著作中对拉丁词语“土地神”进行了发展,提出“场所精神”概念,即建筑中蕴含的唤醒人们的情感和与之共鸣的情绪空间特性。他提出“场所精神”概念并非偶然,而是有一定历史背景。
首先是现象学哲学为其提供了形而上学基础。埃德蒙德胡塞尔(Edmund Gustav Albrecht Husserl)创立现象学以研究意识本质,一般的理解就是一门反映客观事物外观、表面现象的学科,“现象学所倡导的直接直观的审视可以避免在哲学研究中出现过大而空乏的概念逻辑。”[1]不过,此时现象学还是“纯粹逻辑学”,真正能对空间存在认识产生影响的是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建立的“存在主义”现象学。海德格尔把现象学规定为关于存在的现象学,使现象学由“纯粹逻辑学”变为“本体论”现象学。他继承并发展胡塞尔晚年提出的“生活世界”概念,指出“生活世界”由知觉实际被给予的、被经验且能被经验到的日常生活世界。“存在主义”哲学以“生活世界”为基础,探讨“此在”和“存在于世”问题。海德格尔把定居升华为“此在”的具体方式,房屋为“天地神人”集结提供场所,房屋也因此获得意义而“存在于世”。海德格尔“定居”观念为舒尔茨把建筑空间视作“存在空间”的具体空间提供了哲学思想基础。
第二章 当代浙江精品度假酒店室内“场所精神”的表现形式
2.1 浙江精品度假酒店室内“场所精神”的千姿百态
2.1.1 向往生活情境的“天人相融”
宁海安岚酒店位于浙江宁波南部小城宁海,这里“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山连着水,城靠着海”,境内群峰叠翠,山青水绿。安岚酒店就坐落在其中一片林海中。正如酒店“备受自然馈赠的乐园”的设计理念所述,夏季临湖观山,冬季泡汤赏雪,拥有稀缺的森林温泉资源,占尽天时地利。人们选择该“行为场”,表明“行为”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是生活日常性:住酒店主要是为了体验融于自然的居住环境,泡温泉更是体现了对舒适、放松的追求。
其次是心理倾向性:渴望自然亲切的氛围体验。
(一)“场” 运动空间
宁海安岚酒店室内空间以简洁的表现手法塑造出了丰富的空间形态。通过消解内外空间边界,呈现了空间体量;通过空间的穿插,丰富了空间动感;最终塑造出一个安定但不平淡的空间。首先,斜坡顶棚形塑出浓郁度假感的公共空间(图2-2)。其次,虽然公共空间的建筑构件由于其不近人的尺度,造成了空旷感,但同时又能通过人与家具间近人的相对尺度恢复了人与空间的联系,让人们在空旷得以找回亲切感受。最后,客房空间采用大开间以及方正形态,保留一面与室外互相流动,所以能给人一种安静但并不沉闷的感受。
2.2 “场所精神”表现形式的契合与启示
2.2.1 “场所精神”表现形式的契合
用“行为场”作为“场所精神”的表现形式解读存在于当代浙江精品度假酒店室内场所当中的“场所精神”,相较“场所精神”理论能够更好地抓住原先游离在地域主义之外的酒店室内“场所精神”。“场所精神”表现为“行为”和“场”的协同作用,对“认同”、“体验”、“意义”的解释也更加清楚。“场所精神”在当代浙江优秀精品度假酒店中的表现形式表明,若要较为充分地表达酒店室内环境中人与场所间的交互现象,首先离不开基于特定“行为”的主题提炼,其次离不开“场”与身处其中的人们的运动活动、行为活动、情感活动与意义活动的契合。
2.2.2 “场所精神”表现形式的启示
虽然不同浙江精品度假酒店因为针对消费者“行为”特征的不同,所以在表现“场所精神”的具体“场”的表达上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但也存在共同之处,能够给予我们启示。
首先,主题应与行为的契合。较为优秀的当代浙江精品度假酒店在室内设计上通常都具备明晰的主题,主题的提炼一方面离不开设计项目前期对使用者行为所进行的研究,另一方面也离不开设计师个人的文化资本积累。因此,这些酒店能够透过主题向消费者传递集合“在场”现象的“行为场”是可以让他们所期待的理想生活情境得以实现的栖居场所。同时,由于主题是由“行为”提炼的,而非地方主义,所以主题能够呈现多元的特征,相较“场所精神”理论有较高的自由度。
其次,空间应与活动的契合。虽然各家酒店在具体空间表达上呈现不同方式。但它们都是围绕“行为”主要特征展开的,塑造出的空间给予人们的感受与人们最想要发生在此刻的情景是高度契合的。例如,莫干山裸心谷夯土小屋,它以闭合性、向心性的圆形空间给予人们趋向中心感知暗示,与人们来此处是为了身心能够彻底放松的动机是高度契合的。再如,湖边邨酒店轻盈、动态的公共空间则是为了快速将住客带回他们所向往的那个被小说和影视作品描绘浪漫、优雅、带有文艺气息的年代。所以,这个由婀娜曲线构成的空间,是人们嘴唇最先触及的小玛德莱娜点心外沿最柔美的那条曲线。
第三章 当代浙江精品度假酒店室内“场所精神”的表达机制............. 50
3.1 “场所精神”表达机制的目标 ........................ 50
3.1.1 克服空间视觉表现机制弊端 ........................... 50
3.1.2 实现旅居中人与场所的“在场” ....................... 52
第四章 当代浙江精品度假酒店室内“场所精神”的表达策略............. 73
4.1 传递互动与动态性的空间表达策略 ....................... 73
4.1.1 体现身体的互动与动态特性 ............................... 74
4.1.2 构造互动的空间形态 ......................... 75
结论与展望 ................................ 95
一、结论 .............................. 95
二、展望 ................................... 96
第四章 当代浙江精品度假酒店室内“场所精神”的表达策略
4.1 传递互动与动态性的空间表达策略
塑造人与场所的“在场”离不开对身体与空间两个方面的重视。因为“在场”是身体与运动无时无刻与环境相互交互的体验,“在场”是世界和自身不断地影响和重新审视对方的体验,“在场”是对身体与世界图像的认知合为一种连续存在着的体验,“在场”是身体无法从栖居环境抽离的、必须有一个空间与有感知的身体相连的体验。[1]“在”“场”中的身体主体可以察觉到暗示,一是因为我们身体与生俱来的知觉能力,正常的身体都具备“身体知觉”的能力,它是抽象化感性和知性的原初母体,“这是在我们的身体与外部世界之间形成的一个相互蕴涵的时间系统,不仅是我的身体在当前实际情境中所采取的位置和姿态的系统,而且还能作为同一系统无限变化的等价系统而应用到其它可能的情境中”。[2]二是因为我们身体与空间、时间是一种内在融合的关系,梅洛-庞蒂认为:“不应该说我们的身体是在空间里,也不应该说我们的身体是在时间里。我们的身体寓于空间和时间中”[3]。在前文论述中(3.2.2),论文提出在当代浙江精品度假酒店室内“场所精神”表达的结构中,空间作为活动空间而非视觉空间,其价值体现在为人们与场所间的具体交互活动提供容纳身体的空间与圈定活动范围的场域。因此,提升当代浙江精品度假酒店室内“场所精神”表达的效度,首先应该抓住身体与空间相联的感知特性,结合具体活动,向人们表达具有明显身体活动意向的空间,强化人们在空间中的“在场”感知。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跨越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随着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度假旅游经济发展,我国度假酒店设计领域呈现出一派前所未有的丰富图景。尽管在跨越本世纪第二个十年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犹如挥舞着翅膀的黑天鹅,极大地改变了人们之前的生活模式。往日触手可及的长途跨境跨省出行也时不时被按下暂停,旅游行业也受到了一定的重创。但是,也正是因为这场黑天鹅事件,以省域、市域、县域为半径的出游新模式开始异军突起,为原本就依托周边市场的浙江精品度假酒店今后发展积蓄了发展势能。同时,一时低潮也为精品度假酒店发展提供了静心思考的机遇期:潮水汹涌时,客人纷至沓来,似乎精品度假酒店只要凭借良好的位置、精致的装修、优良的设施便可以回应人们对日常生活世界的向往以及对心灵归属的诉求;潮水退去之时,一部分酒店仍旧门庭若市,而另一部分却已是门可罗雀,将部分酒店尽管条件优越却缺乏精神特性与人文关怀的问题暴露在人们面前。在这样的背景下,重提浙江精品度假酒店室内“场所精神”显得既必要也颇具挑战。
“场所精神”作为建筑精神范畴中的内容,它的功能是使“此在”的人们在居住中获得一种“有意义”的感觉,不论将“意义”理解为诗意栖居、文脉认同,抑或更为抽象的“存在方式”[1]。对于精品度假酒店的室内场所来说,“场所精神”即是酒店室内环境的精神特性,一种能够吸引人们认同、方便人们体验、给予人们归属的精神特性,并且是一种能够说明自身可以具体展现的“在场”。具有“场所精神”的精品度假酒店将空间转化为具有自明性和人文关怀的场所,这也正是精品度假酒店区别于其他酒店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场所精神”理论关注了屋檐之下人们的精神世界,并以地域主义为切入为设计师和人们提供了理解空间精神的方式。然而,作为当代浙江才出现的一种酒店新现象,在当代浙江精品度假酒店设计的研究和实践中原封不动地搬用“场所精神”理论仍不足够。我们所处的时代同诺伯格-舒尔茨代表的那批学者相比已经截然不同,他们站在批判国际主义的立场,歌颂传统并致力在地方主义中寻找居住环境的场所精神;脱离我们生活的时代背景,当代浙江精度度假酒店室内“场所精神”的表达沿着既有的“地理-文化-形式”道路继续向前,只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单向度场所。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