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环艺毕业论文,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梳理了纪念性主题公园的基本概念和文化背景,介绍了场景理论的发展动态及主要内容,探寻到纪念性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和场景理论两者之间的交叉属性和逻辑点。从理论层面上总结出场景理论有助于纪念性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实践提供有益的坐标参考,推动景观设计的改革创新。
第一章场景理论与纪念性主题公园关联性研究
1.1纪念性主题公园研究概述
1.1.1纪念性主题公园的基本概念
“记忆”是指一个人对某一客观存在体的印象能够在他的大脑中存留一段时间。[1]记忆是生物体的本能,是纪念得以完成的基本立足点。“回忆”是对记忆中的事物提取的过程,这也是记忆的最后一个阶段。[2]对于人类而言,回忆可以是通过外界刺激引起的间接回忆,也可以是自主地将记忆中的事物在大脑中再现的直接回忆。通过回忆反映出的城市纪念性行为,则是城市价值观和城市文化发展的动态体现。“主题公园”(Themepark)是指定位与某个特定的主题,采用现代技术手段,集休闲、娱乐、游憩、接待设施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游憩空间。
《园林基本术语标准》定义“纪念性主题公园”是为纪念当地历史名人、革命活动发生地或重大历史事件而设置,是以革命活动遗址、烈士陵园、历史名人活动旧址、墓地等为中心,供人们瞻仰、凭吊及游览的园林。“纪念性”是纪念性主题公园的重要特征,因此其也是纪念性景观中的一部分,不仅如此,作为纪念载体的“公园”,又使之成为城市绿地的一个分支。所以,这种双重属性造就了纪念性主题公园的双重意义。一方面,具有城市公园的休闲性与参与性;另一方面具有某种特定的精神内涵和纪念意义,承载着延续城市历史,唤醒公众某种特殊记忆。由此传播地域文化的精神内涵,是某一群体特殊记忆的凝结和象征。[3]此外,这种“特殊记忆”应该是被全体社会公众共有且认可的,而不是被某个人或者少数团体所特有的。被以建造者的名字命名或者以建造地点命名的,但其本身并不存在承载大众集体记忆的公共空间范围界定的,不被称之为纪念性主题公园。例如,帕雷公园作为纽约第一个袖珍公园,它的落成仅仅出于公司董事威廉帕雷对自己父亲的纪念,因此这种私人性质的公园并不承载着大众的感知和情感寄托。
1.2场景理论研究概述
1.2.1场景理论的起源和发展形态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伊始,美国城市人口增长停滞,城市中心区人口结构人数减少,导致城市中心区人口呈现负增长,市中心区不再繁荣(图1-1)。此外,社会生产组织方式及产业结构变化,导致城市人文理念变革,社会就业面倾向于第三产业。传统的工业制造业由集约、集体、单一用工形式转向分散、个性、弹性的用工形式,也进一步坚定了文化的作用、文化对消费的拉动作用、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功能。不仅如此,信息技术进入家庭、融入个人生活中的速度和深度得到迅猛发展,拓展着文化创意产业空间。产品对于人们的情感、理念施加着影响,滋生出思想,导引着行为,消费在GDP中所占比重日渐加大。
第二章南京纪念性主题公园景观发展的现状分析
景观根植于人与场景的联系之中,是人们生活的场景,不仅是在原有历史地域上形成的具有教育性质的设施,并且是具有对历史文化传达意义的载体。[1]某种意义上,景观属于沟通工具的一部分,它提供了人们与世界思想交流的更大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景观不但丰富了这片土地自然的风景,点缀了锦绣河山,更促使人们在场景的文化层面酝酿情感,达到文化精神的共情。因此,打造理想的文化场景的前提,就必须阅读当前南京纪念性主题公园景观,并对此现状进行分析。
2.1南京纪念性主题公园景观发展的典型案例
2.1.1南京纪念性主题公园概况
从古老的“六朝胜地”再到“十朝都会”,南京拥有6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建都史,是历史上著名的龙盘虎踞之地,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2020年12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关于15个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中包括江苏省南京市[1]。此外,南京在2021年全国主要城市旅游收入排行榜排名第10(图2-1),旅游收入占总收入比重19.85%。这体现出旅游收入在推动南京经济增长方面占据重要位置,南京的旅游产业在全国具有较强消费辐射力和较高知名度。纪念性主题公园不仅是南京城市旅游消费的一个重要类型,更是体现着全国人民对这座古老城市文化价值的认可,很好地塑造了南京城市的品格和形象。它折射出这座城市最优雅的气质和最高贵的品德,并树立了一座文化的丰碑。
2.2典型案例的简介
2.2.1为纪念重大历史事件类
(1)郑和宝船遗址公园
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年,南京市投资开发了郑和宝船遗址公园,进一步提升了南京城市景观的文化氛围。这是一座融旅游休闲、纪念追忆、文化展览为一体的大型遗址性公园(图2-3)。郑和宝船遗址公园所处地是龙江宝船厂遗址的前身,是历史重大事件的重要见证,积淀着数不尽的故事与传说。内有原样复制的郑和宝船模型;全长10米多长的历史遗物大舵杆;描绘《航海图》的百米碑廊;外国公使朝拜明王朝故事的使节墙等。区域内展示了宝船厂的科学管理、郑和大事年表、郑和七次下西洋航海路线图等信息。郑和宝船遗址公园的文化氛围浓厚,能带领观者在观赏和体验中感悟到当年宝船厂的恢弘气势和繁忙盛况。
(2)石头城遗址公园
作为南京悠久历史的见证,石头城遗址公园是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石头城遗址公园也被称之为南京国防园,位于南京城西虎踞路87号(图2-4)。以“石城怀古”为主题的石头城遗址公园,将石头城悠久的历史与自然山水有机结合,充分体现其历史文化内涵,不断演绎着和见证着南京城悠久的历史和沧桑。
石头城始建于三国东吴时代,最主要的功能是作为军事要塞,成为古代地势险要的战场,是孙权利用清凉山的天然石壁建立而成。如今的石头城集中体现了历史教育和文化熏陶的双重功能。在历史教育方面,石头城被称之为现代国防园,侧重于深层次地展现古代人民在战场谋略中的智慧,赓续红色精神基因,提升现代人民的国防意识。目前,石头城已成为开展一系列特色国防教育活动的重要阵地。在文化熏陶方面,石头城遗址公园将景区分为三大板块:国防春晓景区、石城霁雪景区、山居秋暝景区。以蜿蜒于南京山水城林之间的城墙为依托,栽植了百余种植物,以此展现特色石头城悠美的自然风光,渲染了静谧且雅致的气氛。
第三章 场景视角下纪念性主题公园景观创作手法和设计原则 ........ 51
3.1 纪念性主题公园景观场景空间需求分析 ........................... 51
3.1.1 空间布局的秩序性 ................................. 51
3.1.2 对自然生态观的透射 ............................. 51
第四章 基于场景理论的南京纪念性主题公园景观设计策略 ............ 61
4.1 营造多点同构的空间布局场景 ................................. 61
4.1.1 打造城市适宜环境场域 ............................ 62
4.1.2 整合织补景观空间秩序 ..................................... 63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87
结论 ....................................... 87
展望 ........................................... 88
第四章基于场景理论的南京纪念性主题公园景观设计策略
4.1营造多点同构的空间布局场景
南京地处长江之滨,位于中国南北交界之处,是一个异质文化的容纳地,南京文化具有南北交融、过渡、兼容的特性。在宏观层面上,对南京城市地域环境进行合理规划“并起来”,是纪念性主题公园景观实现文化价值的首要步骤,也是当前景观情境营造的必要路径。历经岁月沉淀的地理文化空间环境,反映着千百年来南京城市的自然特质。
4.1.1打造城市适宜环境场域
在宏观的层面上,地理场域为政府的规划决策提供了导向性的信息支持,社会公众又对地理规划提出了新的愿景。南京纪念性主题公园景观场景空间的打造,应当借助地理位置环境的优势,切实与城市地理场域相匹配,确定适宜的纪念性主题和定位。
(1)完善交通体系建设
南京是一个江滨城市,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为其与周边地区的紧密联系带来可能(图4-1)。[1]除此之外,人们在加强沟通交流和学习过程中,也为南京纪念性主题公园景观文化的提升创造了条件。在城市适宜地理环境场域框架下,建立纪念性主题公园景观,不仅为探寻该公园存在的意义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为景观文化价值与纪念性主题公园两者之间搭建了联系的桥梁。由此,需借助于多样化便捷的交通手段,促使纪念性主题公园成为可达性高的场所,才能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南京文化、了解南京文化。此外,需最大程度地利用城市周边环境中既有资源,发挥文化场景最大效益,在学习周边城市纪念性景观打造的同时,提升了本地纪念性主题公园景观环境的品质。由此可见,在充分认识南京城市地理环境的基础上,实现景观利益最大化的前提是完善交通体系建设。
第五章结论和展望
结论
纪念性主题公园作为人类社会历史的文化积淀,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并建立纪念性主题公园,成为各地促进经济发展和诠释地区文化特质的一种手段。但纪念性主题公园景观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人文关怀缺失的问题。本文以场景理论为基础,对南京纪念性主题公园景观作为研究样本,目的在于推动构建南京新型城市景观,促进城市文化发展。本文主要结论如下:
(1)总结了纪念性主题公园景观设计与场景理论的契合点,明确利用场景营造的方法构建纪念性景观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梳理了纪念性主题公园的基本概念和文化背景,介绍了场景理论的发展动态及主要内容,探寻到纪念性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和场景理论两者之间的交叉属性和逻辑点。从理论层面上总结出场景理论有助于纪念性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实践提供有益的坐标参考,推动景观设计的改革创新。
(2)构建出纪念性主题公园的场景化研究框架。
场景理论实际上揭示了客观结构和主观认识体系两大部分的内在联系和统一,本文对主观认识体系三个主维度即真实性、戏剧性、合法性等进一步细化。将居民精神文化真实需求作为自变量,基于场景理论的解释框架,试图将纪念性主题公园的文化场景三个层次归纳为文化场景空间、文化特色的表达和文化精神的共情。
(3)探讨了关于场景视角下纪念性主题公园景观的创作手法和设计原则。
本文通过对南京市12个典型纪念性主题公园景观进行现状调研,对其景观场景空间需求分析、创作手法和设计原则展开了综合性研究。首先,需求分析主要体现在空间布局的秩序性、对自然生态观的透射、景观设施的艺术性和多元交互的共融性。其次,在创作手法中需探寻文化元素转化与契入的路径,表现为叙述组织有效空间序列、再现描绘客观对象、象征转换情感表达、隐喻演绎移情转换四个方面相互补充、相互依存。最后,基于以上分析,提出纪念性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原则,即空间连续性原则、生态可持续性原则、参与互动性原则和文脉延续性原则。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