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艺毕业论文范文代写:天全寨防御性村落遗存特色景观保护开发设计推广

发布时间:2023-10-14 21:49:33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环艺毕业论文,本研究通过对村落遗存特色景观的保护更新、村落人居环境的改善和村落历史文化的传承发扬三大开发策略去解决村落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借助铜鼓山现有的自然生态优势,为村落增添生机、活力与创新,打造出生态文化旅游区,实现天全寨的可持续发展。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传统村落发展

环艺毕业论文怎么写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我国城乡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城乡差距逐渐拉大。2012年我国将“古村落”提名改为“传统村落”,同年开启传统村落的入选工作,使得建筑风貌较完整、自然景观较好、民风完好且具有保护价值的村落入选为传统村落。据统计,截至2021年,我国传统村落的数量为6819处。但由于我国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和研究起步稍晚,因此我国传统村落仍面临衰败、景观消亡、民俗文化流失和治理不足等现实困境,但自2013年后我国每年都提出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的政策,这些现实问题正在逐渐被改善[1]。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是延续我国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2017年,习近平同志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基于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背景,是基于我国国情基础之上,总结和吸取了国外优秀乡村建设经验,提出的乡村发展战略及路径[2]。自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全面推进,传统村落改变了原有的治理思维,迎来了新的机遇,这为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和传统文化延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2巴蜀防御性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及当代价值

防御性村落在古时通常以堡寨的形式存在,最初是百姓为自保、抵御战争和外敌而建立的具有防御性的堡寨聚落,因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使得古时的传统堡寨均有着极强的防御性功能。明清时期,巴蜀地区战乱不断,也因此是当时修建堡寨最多的地区之一,随着和平年代的到来,部分近代堡寨以宗教场所、旅游景点、学校或仓库的形式存在着;而如今现存的堡寨则多以普通村落的形式存在,部分堡寨因时间流逝和保护不善等原因已破败或消亡。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堡寨也早已摆脱其防御机能与防御特色,加之目前国内对于传统堡寨和村落的防御性研究相对较少,寨堡作为现代人眼中的一种较久远的建筑正逐渐被遗忘。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目的

(1)本选题拟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遵循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和尊重自然的设计原则,对重庆具有防御性特点的传统村落天全寨进行防御性精神、防御性空间设计和防御性景观建筑的分析与研究。

(2)通过对传统村落天全寨的历史背景、建成原因、文化内涵、遗存特色及景观现状等进行综合分析与探讨,从而对天全寨及周边区域的遗存景观特色进行整体保护并提出开发设计策略与设计方案。

(3)本文拟以防御性传统村落为载体,对天全寨的遗存特色景观进行开发设计与应用,以期改变村落的现状,提升村落活力,留住乡愁与乡土文化,将传统村落、堡寨聚落的历史文化价值有效地进行传承与发扬。

1.2.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①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设计有助于提升文化自信。

我国是农耕文明国家,国土上遍布着各具特色且历史悠久的传统村落,它是乡土文化滋生的重要根源,是村民的生活区、建筑的集合体和文明的传承者。特基于当地人文特色,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乡村振兴时代背景,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与开发设计研究,旨在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华文化之根、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提高传统村落的社会衍生价值和文化保护价值。

②传统村落的开发设计是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共生的必经之路。

传统村落见证了历史和文明的进步,对推进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价值意义。通过对传统村落中的项目打造和景观要素提升,以此提高传统村落的创新性和审美性,通过现代乡村美学的升级来体现“乡愁”,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传统村落的魅力,关注传统村落的存在价值,改变人们对传统村落老旧的固有观念。

第2章清中期川楚白莲教农民起义与天全寨的形成

2.1清中期川楚白莲教农民起义

2.1.1白莲教的渊源与发展

白莲教,一种大型民间宗教组织,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起起伏伏约五百年,历经元明清三代,有一定的历史地位与历史意义。但关于白莲教的由来,至今仍有不同的说法,主要分歧为白莲教是来源于摩尼教还是佛教[34]。从马西沙和韩秉方共同撰写的《中国民间宗教史》一书来看,在《宗教史》章节内容里,马西沙叙述白莲教是由弥陀佛和三身佛混合的世俗化佛教教派,在南宋时期由茅子元创立首称其为白莲宗,后逐渐分化为白莲教,到元末时期则出现了一批信仰弥勒的摩尼教组织,他们成立了香会,以“明王出世”“弥勒下生”等为口号,发起了元末农民起义,吸引了大批白莲教教徒加入。到了明朝中叶,再次出现一系列宗教团体,如罗教、三一教、黄崖教等,此时的白莲教早已受到其他宗教的影响,糅杂了弥勒的信仰,以烧香聚众为特点,被朝廷视为邪教。因此,在明清时期一般认为白莲教是旧白莲教与摩尼教的总称,多以弥勒救世为信仰[36]。清朝时期,白莲教发展得更是如火如荼,号召广大被封建主义压迫和剥削的劳动人民加入其中,主张入教者不仅可获得物质利益,还可均分物资,吸引了大批被生活所逼迫的百姓加入其中。从乾隆中叶到乾隆六十年的近二十年时间里,白莲教的队伍不断壮大,加之教团历来遵循尊卑戒律,训练有素,因此形成了一支有纪律有组织的大型宗教团队,这为嘉庆元年发起的川楚白莲教农民起义活动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2.2天全寨的形成

2.2.1坚壁清野与团练守堡

嘉庆元年至嘉庆十年间的白莲教战争可谓是清中期社会最为动荡的时期,数千万百姓被卷入这场战争,清军面对灵活作战的白莲教军束手无策,嘉庆皇帝上位后为肃清白莲教,在嘉庆四年听取了龚景瀚的意见并实施“坚壁清野、团练守堡”,事实证明此政策对于打击白莲教有重要作用和显著效果[40],并在川楚陕等地迅速得到推广。

“坚壁清野”与“团练守堡”两者对于击败白莲教是同等至关重要的。嘉庆初年发起的“坚壁清野”是嘉庆皇帝专门针对白莲教起义军在深山老林作战和其灵活的游击策略而设立的政策,在此次动乱中,“坚壁清野”政策的实施得到了出色的成效,其政策内容主要为建立堡寨和团练壮丁。通过“坚壁”以“清野”,即通过修建堡寨,牢固壁垒以提示自身的防御效果,断绝百姓与起义军之间的联系,在两方交战前,百姓们提前转移物资至堡寨中以取得安全,同时断绝义军的一切物资来源。“团练守堡”即团练壮丁,训练出一批可保护堡寨的乡勇,乡勇又名乡兵或团练,是地主官僚们为维护自身利益而专门训练的一批武装力量,先以保护地主阶级为主,可不受其剥削与压迫;后清朝宣布重用乡勇的政策后,乡勇以跟随军营作兵打仗为主,专门与起义军进行对抗,即有起义军的地方均有乡勇,成了义军的劲敌。加之嘉庆时期的清朝军营中的八旗与绿营早已腐败不堪,嘉庆皇帝下令重用并改善乡勇,起义军多次败于乡勇,其作用远大于清军,成为了镇压白莲教起义的主要力量。最终,在嘉庆皇帝宣布“坚壁清野”与“团练守堡”的政策并鼓励各地百姓实施后,直至嘉庆九年,白莲教被平定。

第3章 天全寨的村落遗存特色及景观现状 ........................ 22

3.1 天全寨的防御特色 .......................... 22

3.2 天全寨的摩崖石刻 .................................. 24

第4章 相关案例分析与应用指导 ........................................ 29

4.1 四川隆昌云顶寨 ................................. 29

4.2 河北蔚县郑家庄军事堡寨 ....................... 32

第5章 天全寨遗存特色景观保护开发设计策略及方案 .................... 41

5.1 乡村振兴与天全寨的整体保护 .................................................... 41

5.2 天全寨遗存特色景观保护开发策略分析 .................................... 42 

第5章天全寨遗存特色景观保护开发设计策略及方案

5.1乡村振兴与天全寨的整体保护

5.1.1乡村振兴与传统村落发展

传统村落是维系中华文明的根基,它承载着中华农耕文明和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文明车轮驶向未来的“发动机”,更是新时代乡村振兴全面发展的重大课题,乡村振兴的全面发展和推进离不开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传承,其中保护、管理、开发设计和持续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发展和治理的关键因素。在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上,就刚性需求和长效机制来看,传统村落中的整体风貌、空间格局、人居环境、历史建筑、民俗风情、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产业等内容应被整体涵盖;在对传统村落的管理上,构建以人文本的管理观念,建立综合部门,提升村落整体管理效能;在对传统村落的开发设计上,整体统筹规划和实践是重点,系统整合设计资源,解决村落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加强设计的合理性与现实性,使得设计整体协调、统一和可操作,以乡村生态宜居为准则进行执行;在持续发展上,政府与相关部门的支持和保障是基础,可大力发展乡村本土特色产业,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培植当地特色产业,挖掘乡村的更多可能性,加强对专业人才的保护和培养,全面推动乡村振兴与传统村落的发展。

5.1.2天全寨的整体保护

近年来,随着国家建立起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名录制度,传统村落的保护工程被大力实施,使得我国在经过多年的努力后逐渐使得大部分传统村落和农村地区的历史文物、民居建筑和非遗文化得到了保护和传承,扭转了传统村落曾面临消亡的局面,且在保护的基础上,不断使其活态化,重新焕发了传统村落的生机与活力。

环艺毕业论文参考

第6章总结与展望

6.1总结

本次开发设计选取传统村落天全寨为研究对象,结合文献分析法、个案比较法、跨学科研究法以及实地调研法等研究方法,在乡村振兴的现实背景下,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遵循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和尊重自然的设计原则,从天全寨的历史建成背景及原因、村落遗存景观特色和景观现状等角度切入,分别从村落的设计条件、区域现状、设计优劣势、设计前期定位对天全寨的保护开发策略进行了分析,凝练出村落的本土文化资源与堡寨防御性特色,以活态更新对村落的总体布局规划、景观节点表达、区域环境活化和生态环境修缮四方面提出了本次开发设计方案。总体围绕天全寨的防御性特色和文化特色进行开发和设计,拟以此为村落的特色与创新,将堡寨文化与其他文化融合于一体,从而开发设计出新的标志性特色景观。通过对村落遗存特色景观的保护更新、村落人居环境的改善和村落历史文化的传承发扬三大开发策略去解决村落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借助铜鼓山现有的自然生态优势,为村落增添生机、活力与创新,打造出生态文化旅游区,实现天全寨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此次对天全寨防御性村落的遗存特色景观保护开发设计应用的研究,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

(1)传统村落应坚持活态化保护与更新,静态发展已成为过去式。

我国传统村落规模宏大,过去相关部门对多数传统村落均以综合整治为主,但仅停留在基础修缮和基础整治的静态保护上,并没有对其进行深入地挖掘与分析,村落仍面临空心化、老龄化和缺乏活力等现实问题。因此,对于传统村落的未来发展应坚持活态化保护与更新,传统村落是我国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只有将传统村落活化起来,传统村落才会有活力、生机和发展契机。

(2)深入挖掘村落自身特色是传统村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法宝。

我国传统村落数量巨大,但其衰败速度也很明显,众多具有本土特色和文化资源的传统村落被人们所忽视,对其无合理规划,导致传统村落逐渐消亡。如何保障每个传统村落的持续性发展,笔者认为只有对传统村落进行自身特色的挖掘与探索,制定出符合本村落的发展规划,拒绝“千村一面”,传统村落的发展前景才会更广阔。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