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环艺毕业论文范文:中国当代艺术环境下“意”的嬗变

发布时间:2023-09-17 21:13:25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环艺毕业论文,笔者通过对“意”概念的研究,我从自身实践的角度梳理我在创作过程中对“意”的思考和作品中对“意”的表现。

一、“意”的审美特殊性

1、民族特性的哲学思想

古代中国哲学思想的内容涵盖十分广泛,在这里我选择与“意”相关的哲学思想加以论述。中国意境论是一个强调情景交融的理论,感性的视觉形象、虚实结合的表现方式以及艺术家的思想情感三者融合为一的思想,强调客观与主观、景与情的交融统一,而在中国哲学思想中也有相似的理念。

中国古代哲学中有“天人合一”的说法,后世对于这句话有“中庸”思想的解释,并且这个解释得到普遍的认同。意境论与“天人合一”的思想有契合的地方,都强调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主张中庸融合的观念,如太极图中的两仪生八卦,八卦又可以组合衍生多种象,而万象又归于这一个太极图的整体之中。由此可见意境论的产生是受到这样的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哲学理论中道家、儒家、禅学都有关于“一”的论述。中国道家理论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万物由一而起。这个一不是数字概念的一,是“整体”的意思,而这个整体没有明确的界限,是可大可小可实可虚的。譬如“道生一”这个一是虚指,它可以指任何事物,范围广大。禅学中永嘉玄觉禅师写过:“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黄檗断际禅师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等理论,都传达的一个核心的哲学思想—统一。

这样哲学思想具有中国特点。西方哲学理论强调的是理性地探索世界与宇宙间的规律,西方哲学思想将客观存在与主观意识彻底地区分开去研究,正如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对立。

2、民族特性的美学观念

“意境”这样的艺术理论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的,与西方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作对比,西方的理、识、形的元素互相排斥、割裂开来形成了互相独立的艺术类型,抽象艺术、观念艺术、写实艺术。而中国传统美学所追求的“意”或说“意境”都是通过形来传神,不会极端地表现理、识、形中的任何一种,而是介于三者之间,通过形来表现理来传达识。综合来说西方的艺术是割裂的独立的艺术,而中国艺术在中国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与西方艺术相异的一种互相亲叠的具有整一性的动态平衡的艺术。这样的艺术理论则是受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

中国中庸的哲学思想影响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庸之道的哲学思想与艺术作品形神论的对立统一异曲同工。中国传统的美学作品不是像西方现代主义以后的艺术一样极端的表现物象、情景或者理性的某一方面,而是在表现基于情和物之上的一种统一、协调的、交融的、意味微妙的艺术空间。中国的艺术作品中具有具体的形或者情感的作品十分常见,但表现形和情都并非艺术作品的追求。恽寿平说的“过于刻画,未免伤韵。观其随笔率略处,则有一种贵秀逸宕之韵,不可掩者”则证实了中国传统艺术作品都重韵而轻形,重在表现对象的气韵,对于对象极致地描写刻画则容易失去韵味。从《画品》中就可以看出,中国艺术作品的目的在于能够表现气韵,而传神、气韵、意境则是一脉相传的艺术追求。

二、“意”在当代的表现与延伸

1、当代“意”的艺术观念

面对西方哲学思想与艺术理念的冲击,解构分析的理性思维受到当代艺术家的推崇。而“意”这样的中国传统美学概念面临着不能适应当代艺术思想和艺术创作的困境,面临着当代性转化的问题。这不仅仅是一个古代概念转化为当代概念的问题,而是一个审美体系与评价体系的问题,以西方美学的评价体系来分析中国的艺术作品显然是行不通的。高名潞教授的《意派论》中分析了“意”的概念和构成,尝试建立了一个“意派”的结构性理论体系。

“意派”理论实际上是对中国传统美学概念继承、整合、分析的一个当代的理论,不是单纯的古代概念转化为当代概念,意派理论在传统“意境”论的基础上整合成了一个结构性的理论体系,意派论不仅仅是艺术创作的方法论,在当代概念里它还是艺术批评与艺术史研究的方法论。

意派论的观点则相对于传统的意境论更具包容性和统一性。意派论认为构成意的元素有三个—理、识、形,正好对应西方抽象、观念和写实三个范畴。在构成的元素上相对于传统意境论的情与景作出了更为清晰精确的构成元素的划分,使得原本意境论里“情”这样相对含糊的概念更为清晰。传统意境论提出了一种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论,在传统美学著作中也有许多精辟的论述,但始终是“言不尽意”。意派论以当代的视角继承了传统意境论的内容并拓展了意境理论。

环艺毕业论文怎么写

2、当代“意”的艺术表现

当代信息技术与科学材料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艺术家的创作形式,衍生了许多新的艺术门类。电影学、摄影学、借助新的材料与技术成为当下社会极为重要的艺术门类,立体的影像与装置在空间上丰富了艺术的类型。平面绘画具有的局限性同样也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局限性,在信息与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而平面的绘画艺术已经不再是艺术创作唯一手段,我们不应继续揪着材料不放,“意”是一种艺术理念,在创作中应当是以理念指导创作而不是本末倒置,受材料的局限。材料的拓展使用并非对中国艺术的反叛,而是顺应艺术发展规律的前进。

中国当代艺术家徐冰的创作中运用到的媒介非常多,从相对早一些的作品《析世鉴》运用版画艺术的复数性雕刻印制了许多汉字形式的自创文字,同时构建了一个立体的展示空间,当观者进入这个展示空间时首先会被布满空间的文字震撼,整个空间里交织着单纯的白与黑,配合柔和的灯光首先给人一种宏大又宁静的氛围。在场景里的墙壁上整齐又紧密地排列着满墙壁的文字,空间中心的地上摆放着由这些“汉字”印成的书籍,上方悬挂着印着这样文字的长条幅。在第一次观看这样的作品时首先是感觉到整个空间氛围给人的感觉,当我们仔细去看这件作品的细节,想看清艺术家这些文字写了些什么的时候,才发现这些文字,这些我们以为的“汉字”我们却没办法读取它的信息。我们首先感觉到疑惑。艺术家运用书籍、纸张、印刷、墨、以及方正的汉字样式等等形象和手段,让我们产生了这些是文字的印象,然而当你习惯性地将它当成汉字或者其它语言文字去解读时,依然行不通,它不是现存的任何一种文字。然后意识艺术家通过这样的艺术形式使我们思考和联想,当我们通过《天书》来产生联想时,这种联想和作者想通过《天书》传达的意思产生了互动和分歧。

三、个人创作中的思考与诠释................................13

1、对“意”的思考.........................................13

2、对“意”的表现..........................................13

结论......................................................18

三、个人创作中的思考与诠释

1、对“意”的思考

我在我的第一套作品《云•山》创作完成以后,回头来审视它才发现一些我原本并没有发现但一直存在于我的意识里的东西。当时并没有刻意地去追求意境或具有某种理念目的去创作,而是像一种本能、一种创作热情试图将我对于我所见见到的景象,我从小生活的环境给人的一种美好的感觉传达给观看的人。

在创作这一套作品之前去了一趟张家界旅行,张家界的山和风景给我一种奇峻秀美又熟悉的印象。之所以熟悉并不是因为看过它相关的影视资料,而是因为我的家乡沅陵是一个山城,它位于湖南西部,和张家界的地理距离不远。山城顾名思义城市位于群山之中,山势虽然不奇,但数量十分多,层层叠叠山外又包着山,山间淌着沅江,自小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我对于山间四时的变化非常熟悉,对于山与水也有着一种莫名的情感。

环艺毕业论文参考

结论:

通过对传统意境论和当代意派论的分析,确定了当代“意”概念是在继承传统意境论的基础上形成的更具包容性的整一性的艺术理论,它来源于中国哲学和美学理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并且在时代的发展中又被不断的丰富和扩充它的内涵。传统的艺术和观念是我们当代仍然不能一味抛弃的,而如果我们忽略时代的精神而一味守住传统,回到传统的语境去创作,同样是非常错误的。在信息充沛物质丰富的当下,理念也在不断的发展,梳理与思考仍然是作为一名创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