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环艺毕业论文,本文只针对大多数学龄前儿童群体的日常活动进行研究,而忽略了对一些特殊儿童群体(例如残障儿童等)的身心特征的研究。
第一章 学龄前儿童身心特征理论综述
第一节 学龄前儿童生理发育特征
儿童喜欢用自己的身体和视觉去丈量和感受世界,在可触及的空间中他们用手触摸四周墙壁来丈量所在空间的尺度,在不可触及得空间中,他们就通过视觉来获取空间的尺度感,然后对空间关系产生他们自己的想法。所以要了解儿童的生理特征,并在幼教空间设计时考虑并满足学龄前儿童的生理需求。
一、 儿童身体尺度
儿童的身体尺度包括儿童身体尺寸与建筑空间、室内设施与家具三者间的关系,是在进行幼教空间设计时应该首要考虑的基本依据。建筑空间中涉及到儿童身体尺度因素包含空间布局与尺度、建筑构件、教学设施和室内家具等,均应该考虑儿童身体尺度与设计规范进行设计。
儿童的体型数据是通过对一些儿童样本的测量得出的,但数据会有一定的偏差,因此其身体发育情况受年龄、地域环境与种族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而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进行幼教空间设计时应该考虑到儿童群体中所存在的差异性。在对我国学龄前儿童体型与身体尺寸的数据统计中可以发现不同性别的儿童在3-6岁这一成长阶段的身体尺寸差别并不明显,因此男孩和女孩的身体尺度和相对空间尺度的差异可以暂时忽略不计(附图2-1)。以下身高和体重数据数据采用平均值作为3-6岁学龄前儿童的参考数据(附表2-1)。
第二节 学龄前儿童行为特征
3-6岁的学龄前儿童已有简单的行为能力,他们的行为特征部分源于天性使然,也有受生活环境及所接触到的人影响。他们通常是在游戏活动中或是日常生活里模仿大人的行为来成长。其行为特征主要受身体尺度的影响,加上儿童的活动行为具有随意性,因此在没有成人看护的时候是容易存在部分安全隐患。所以进行幼教空间设计的前提是要了解学龄前儿童的行为特征,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释放他们的好动天性,去发现去探索,从而促进他们多方位的认知发展。学龄前儿童的行为特征可分为肢体行为、学习行为和交际行为三种特征。
一、 肢体行为
随着儿童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的肢体行为特征也会发生一定的转变,运动技能不断地拓展和精细化。他们会在在相应的年龄段学习并加强自身的身体机能,使肢体动作更加稳定。
肢体行为可分为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由于动作发展通常遵循从近端到远端的顺序,所以精细动作的发展要远远晚于粗大动作的控制与协调。经过粗大动作逐渐熟练与协调,肢端的精细肌肉逐渐被锻炼,儿童进行精细动作的能力才能逐渐提升。因此他们在3-4岁可以单腿站立或跳跃,但不能在此年龄段用剪刀剪纸。虽然在这个阶段他们的身体技能和肢体行为技巧有很大的提升,但仍缺乏安全意识(附表2-2)。
第二章 国内外优秀幼教空间设计实例分析及比较
第一节 幼教空间要素组成
为适应现代学龄前儿童教育的全面发展趋势,幼教空间中通常按教学内容将空间划分为多个学习区域,并在各自区域内完成教学活动。而且不同幼教空间中的教学重点与针对性不同且不同地区幼教内容具有不同的地域性,这使幼教空间类型无法一一例举。因此本文以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方面的教育发展要求,将幼教空间分为游戏空间、自主学习空间、生活教育空间、科学探索空间、艺术教育空间五种空间类型。
一、 儿童游戏活动空间
游戏活动有益于培养学龄前儿童自我意识、提高语言和认知能力,是学龄前儿童在幼教空间中的重要活动之一。与其他幼教空间相比,游戏空间可以不用限定在特定区域,可以灵活运用半围合空间或是过渡空间等区域,甚至是边角和缝隙空间来设计成小型游戏活动空间,丰富学龄前儿童的游戏活动体验。以福建金棕榈幼儿园为例,将一楼接待大厅中的圆柱设计为大树的抽象造型修饰,并在周围加入滑梯等娱乐设施使上下楼层进行连通与互动,将大厅同时变成良好的游戏环境。
二、 儿童自主学习空间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自主学习是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活动,其中阅读就是儿童自主学习的重要一环。图书室是儿童在幼教空间中自主的场所,因为学龄前儿童认字量较少,因此他们通常看文字较少的图册,所以要考虑儿童翻看画册的方式有其独特性。儿童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所处的空间环境有较为密切的关系。自主学习空间主要是要通过空间设计来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和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也有一些幼教空间将阅读空间设置在开放空间中相对安静的区域,与其他活动区域组合,这样孩子们可以自主选择参与游戏或者是学习,以此提高儿童参与各类活动的兴趣。以深圳科发幼儿园为例(附图3-2),将图书馆中庭和楼梯变为开放式的自主阅读空间,在充满光与影的森林中孩子与光影好像空间中动态的艺术品,为空间带来无限生机。
第二节 国内外优秀幼教空间设计案例
一、 舟山绿城育华幼儿园
(一) 项目概况
该幼教建筑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长峙岛,共有三层。从2013年开始,goa大象设计公司在舟山市先后设计建立了四所教育建筑,其中舟山绿城育华就是其中的一所面向2-6岁儿童的幼儿园(附图3-4)。
(二) 设计定位与理念
教育家马拉古奇曾说过:“儿童是具有无限潜力的,而成人应该给他们创造机遇。在他们试图建构、沟通和理解时,便开始学习了。”舟山育华幼儿园秉承着这一设计理念营造出让孩子全面探索的生成性空间,去守护每个儿童心中美丽与创造并存的天地。设计师意识到幼教空间的教育作用更多是教会孩子如何玩耍,在玩耍过程中让他们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所以他将舟山绿城育华幼儿园设计成一个大型的淘气堡装置,小朋友在里面每天都能发现很多可以玩的地方,让他们在这所幼儿园的三年中每天都有新发现。
第三章 基于学龄前儿童身心特征的幼教空间研究 .................................... 38
第一节 基于学龄前儿童身心特征的幼教空间设计原则 ............................. 38
一、 以儿童特质为核心原则....................... 38
二、 安全性原则............................... 38
第四章 基于学龄前儿童身心特征的幼教空间设计策略.................... 51
第一节 学龄前儿童身心特征的幼教空间设计要点 .................... 51
一、 满足儿童好奇心....................... 51
二、 满足儿童归属感.................... 51
结论........................ 66
第四章 基于学龄前儿童身心特征的幼教空间设计策略
第一节 学龄前儿童身心特征的幼教空间设计要点
一、 满足儿童好奇心
好奇心是产生兴趣的基本,是儿童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与动力。儿童在幼教空间进行区域活动时,尤其是自主学习空间,应该让他们独立自主地感知空间与事物。幼教空间正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空间,在其中儿童在自由探索地过程中总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既能激发孩子们自主学习和发现的好奇心,又可以提高他们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欲,从而实现启发思维的目的。
二、 满足儿童归属感
一个好的幼教空间设计可以为儿童带来一定的归属感。孩子在离开家和父母之后进入到新的环境中与陌生的人相处时自然会产生一些不安情绪,因此要通过合理有趣的设计让儿童在幼教空间中能够自主学习和自由活动,就像在自己的小世界中获得安全感与归属感。例如在自主学习空间中设置一定的私密空间,让儿童有自己的独处的小天地以取得安全感,同时也能让孩子更加专注于阅读;在美术教育空间中,留有足够的空间和墙面用于展示孩子们创作的美术及美工作品,让他们感觉到自豪和骄傲,从而获得一定的归属感。
结论
学龄前儿童作为现代幼教空间最主要的使用者,其身心特性与需求却常常被忽略。空间体现的是成人的意志,空间形式也是为了更好地帮助成人管理和维持秩序。而随着现代幼教理念的进步,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充分发挥儿童的能动性成为新时期儿童教育的趋势。
本文研究对象为学龄前儿童,根据对学龄前儿童特殊的生理、行为以及心理特征为理论基础对幼教空间进行了在观察与思考,并根据中国教育部发行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总结出目前针对儿童的教育和发展要求。按照教学内容将幼教空间分为五个区域,通过对比分析了国内外优秀幼教空间设计的实际案例来总结出国内外幼教空间设计的共性与差异性,并基于学龄前儿童的身心特征对影响幼教各区域空间设计的空间布局、尺度、色彩以及材质四个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理论研究,并对动态空间与静态空间提出相应的幼教空间设计策略。
本文只针对大多数学龄前儿童群体的日常活动进行研究,而忽略了对一些特殊儿童群体(例如残障儿童等)的身心特征的研究。而且幼教空间作为学龄前儿童生活娱乐的载体,其空间设计的这一研究课题是较为复杂的。由于本人学识有限,分析归纳出的幼教空间设计策略尚不完备,期望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继续深入研讨并加以改正。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