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环艺毕业论文案例:北宋东京街市建筑外檐“檐下空间”探讨——以《清明上河图》为图示参考

发布时间:2023-04-23 18:31:51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环艺毕业论文,笔者认为檐下空间作为一种中介空间(空间中的空间),其存在的目本就是用于揭露真实的生活。建筑的目的是为了使人能“定居”于世界境遇之中,是为了人从此能够和平的生存下去。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背景

1.1.1选择宋代东京

为什么研究选择宋代东京,首先,从城市建设角度来讨论,在《中国建筑史》中记载,汴梁城地处江南和洛阳之间,是水路交通的要冲之地,其易调配南方的粮食和物资前来。所以早在唐代时就逐渐成为繁华的商业都市。五代时,后梁、后汉、后晋、后周都在此建立都城。后周时,汴梁城因为人多地窄,其改建工程迫在眉睫。后周世宗显德二年,当权者将汴梁城在原先的地域基础上向外扩建了数里。并且将城内街道拓宽至50步、30步以下和25步以下数种。街道两边5步内可以种树、掘井、修建凉棚。到宋朝时,当权者仍选择汴梁城建立国都。宋代的东京城是根据各朝代城市实际情况逐步改建而来,其建筑密度大,土地利用率高。街道与唐代长安城相比,不那么砥直,显现了旧城改建的特色。城中商业繁华,临街的店铺业态非常丰富,酒楼、医铺、饭店、浴室、各色店铺等应有尽有。

其次,从商业街市来说,宋代将传统的里坊制度彻底的废除,取而代之的是繁华兴旺的夜市和通宵达旦的不夜城,这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一步。因为制度的突破,宋朝时期由唐代单一业态的“坊市”变换到多业态融合的商业综合市场——“街市”。宋代将“坊市”界限打破之后,“街市”已是集商品买卖、餐饮、住宿、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商业市场,并且商业活动已不再局限于纯粹的商品交易,而着眼于人们的消费体验与参与感的提升。此后,各朝代商业街市多与住宅混合使用。空间形态上,主要将建筑临街的一面当作店铺,后院当作住宅。人们的生活常态开始依托于大大小小的商业街市。到近代以后,西方的商业建筑思想涌入,一些百货公司的出现使人们不再单一的去热闹拥挤的传统街市中娱乐消遣。建国初期,我国还是依然惯用西方的商业建筑思想组织商业空间形式。直到改革开放后,商业步行街出现,同时百货商场也渐趋成熟。到了当下发展阶段,人们开始回顾历史文脉,怀念其传统商业街市的生活情怀,感悟传统商业街市的经济效应与文化价值。经过对传统商业街市文化的传承研究,各种传统商业街市再次出现或由老旧街道更新改造得来。不仅如此,在当代大型单体建筑中,我们也能看到其内部平面运用了传统商业街市的空间组织形式。传统商业街市对当下我国商业建筑空间的影响与帮助是十分显著的。许多乡村也重新整理或建回原本的传统的商业街市,在人们生活常态的回归下,经济效益也得到了明显提高。因此宋代商业街市的启始性、典型性对于当代商业街市空间的发展是有巨大价值的。在当代商业街市中,经济效益的背后,人们市井生活如何回归?也是我们应该研究去探讨的问题。

1.2研究对象

1.2.1研究的时代及地理范围

本文研究的时代就是北宋(960-1127年)。地理上,东京城为今天河南开封市,据考证,河南开封市的城市中心轴自古没有更变过。

1.2.2研究对象限定

“街市”在宋代之后才出现。宋代之前称为“坊市”。其为古代的商业市场,由街道与集市组成商业场所。

外檐“檐下空间”中的“檐”,其在中国传统建筑构造分类中,檐可分为外檐与内檐。其构成要素,前者在室外,其构成要素如承托系统、檐下走廊的栏杆、檐下的挂落和对外的门窗等。后者在室内,其构成要素如各种隔断、天花、藻井等。外檐可以视为屋面依室外界面延伸出的挑檐,“檐下空间”就是屋面挑檐覆盖下的空间。另外挑檐类型还有披檐、腰檐、山檐、门檐、窗檐等。另外特殊的还有檐廊与廊棚中的空间。

此外,本文将画面中出现的临时性摊棚也同样纳入檐下空间的探讨中。

第二章空间提炼

2.1空间的分布与类型

2.1.1空间的分布

环艺毕业论文怎么写

如图2.1,沿宋本的下卷至上卷观览,其场景路线是由城内—城外—郊野。繁华的街市并没有因城门的阻隔而消匿,而是继续延伸至虹桥河岸的转折处。从这一特征上我们可以应验赵广超先生对于宋本中街市所在位置的辨识(图2.2)。

宋本的下卷是位于东京城城内人流密度较高靠近东水门的地方,在城市的开口处必将集结人们出城前紧张的准备活动和返程后放松的休闲活动。所以此处街市的檐下空间形态最丰富,分布的最密集,就连支巷中也是店铺林立,车水马龙。经笔者计算,在宋本下卷中,位于檐下空间活动范围内的人数约占画面中总人数的67%。正是因为如此大的商贸活动量,店铺室内空间的容纳度显得远远不足,所以檐下空间作为商贸活动的扩展载体被分布在各条街巷的边界上,甚至可以说占据在街道之上。宋本中卷内沿河岸而设的店铺建筑突显出了东京城街市店铺带状排列的图示特征,各个店铺的挑檐衔接在一起构成了延绵的檐廊。除了由店铺屋檐构成的檐下空间之外,宋本街市中还出现了许多由阳伞和浮棚构成的檐下空间。宋本上卷中的虹桥上就摆置了不少的阳伞和浮棚,它们之间独立的组合排列,形成了纯户外的灰色空间。

2.2空间的存在方式

2.2.1固定式

宋本中固定式的檐下空间有两种:①由房屋本身的举架结构形成的挑檐覆盖下的空间②由居民在房屋建筑外檐附加构筑的引檐或棚顶覆盖下的空间。因为商贸活动量较大的缘故,宋本街市中的店铺建筑很少有不扩展檐下空间的行为。如图2.5,宋本街市中店铺固定附加构筑的檐下空间共有47处,其中有30处位于支巷当中。固定式檐下空间占据了街道一定的面积,尤其是孙羊正店酒楼外设的彩楼欢门,它使得酒肆内部的商贸秩序与氛围明显的向街道中心递进。

类型4被运用的最多且最广泛,无论是官吏的府邸,高级的酒肆还是民间的茶坊和食肆都有出现这类引檐的形式。其以竹竿成框与架,加以竹篾成面,轻巧且易与建筑挑檐搭配。所以类型4的引檐形式更加适于日常居住的空间。其余的几种扩展类型多用于民间的茶坊、酒肆和作坊。因为它们可以提供跨度较大的檐下空间以用于工作区域和商贸区域的拓展。

在东京城内,大型的酒肆沿袭五代末期的沿街立面在门首架起华丽的彩楼欢门,彩旗招展,栀灯高挂,构成了东京城在垂直方向上的立体空间形态。这种夸张而巧妙的构筑装置大大提升了酒肆临街檐下空间的活动容纳度,并且招徕了不少的人气。久住王员外家的后宅二楼屋檐四周支起了轻巧的竹篷,喧嚣和风沙被遮挡在外,为正在屋内读书的书生提供了清幽的环境。

在东京城外,各处茶坊与食肆在街道转角处架起了大跨度的浮棚,使军阵式排列的桌椅从室内延伸至了街道上。过渡空间层次的增加使得街道的公共性大大提升,人们在其周围下轿上马显得此处更为容身之地。在檐下喝茶谈天的人有不少,对于东京城居民来说,能找到这种遮阴敞亮的喝茶地并不是很难的事情。

第三章构成要素....................................44

3.1挑檐屋面...........................................44

3.1.1整体式.....................................44

3.1.2衔接式.........................................45

第四章功能分析..................................60

4.1建筑的防护...................................60

4.1.1气候.........................................60

4.1.2生物..............................60

第五章人的居行.......................................70

5.1空间陈设....................................70

5.1.1灵活移动....................................70

5.1.2融于结构.....................................70

第五章人的居行

5.1空间陈设

5.1.1灵活移动

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内的陈设是极其讲究的,大多都有一定的格局布置。比如房屋厅堂内的家具陈设一般采取对称的方式摆置。桌、椅、几、案组合成一个具有礼制观念的整体形式。

家具具有这种根据个人观念和需求灵活组合的潜力,在宋本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商家利用这一点,在檐下空间中用家具组合出了符合自己需求的形式。

见图5.1,画面中的商家将一把长凳叠放在一张桌子上,构成了一个两层的陈列展台。其右侧又横放了一张长凳,上面叠放了一个食案。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具有多层次多方位的商品展示台。还有就是纯粹将几张桌子横竖拼合形成一个围合式的商品展台。

环艺毕业论文参考

此外由两处酒店二楼的檐下界面中可以看到,当时建筑界面上的门扇是可以拆卸的,这样就可以随着使用者的需要撤除室内外的空间界限。

第六章总结

6.1总结

(1)关于空间提炼的分析

北宋东京城街市建筑外檐“檐下空间”的存在方式与分布的具体情况对街道的影响:①影响街道空间尺度及人在空间中的心理状况。②影响街道的人流量与空间活力(需与区域业态结构一起考虑)。北宋东京城街市建筑外檐“檐下空间”其在东京城内以多种方式广泛存在的原因:①自然地理对于其母体空间——街市空间的孕育。②城市格局的变迁为其创造了大量过渡空间的容身之处③巨大商贸活动量的需求。④政策允许与支持。⑤居民的日常行为需求。⑥居民生活意识的选择。

(2)关于构成要素的分析

北宋东京城街市建筑外檐“檐下空间”的构成要素及其特征能为我们当下的设计实践提供借鉴:

①北宋的建筑屋顶坡度较陡,古人利用连檐将其檐角起翘的方法弥补了原本建筑的美感,使得宋代建筑拥有挺拔秀丽的外观。

②民间建筑的引檐方式与选材十分的直朴简易但却都有其特性之处,竹篾的引檐因其竹制材料韧性较强、不易变形且质地光泽。此外,因其轻薄的体量,外观看上去非常的生动和谐、淡雅大方。布料质地的引檐十分轻柔,覆盖面积大,其垂落的波浪体态拥有一种浪漫主义的形式美。每种材料其原本的特性都应该被我们所挖掘,当它们出现在同一个场所时会发挥出精彩的效果。

③北宋檐下空间的承托系统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比如其柱式,梭柱形式能够有效的减小立柱的体量感,并且拥有一种特别的姿态。六瓣柱是宋代工匠们在实践过程中为了节省木料创造的一种拼合柱的形式,不但节省材料也能带给建筑不一样的特性。民居建筑屋檐的承托系统构筑形式多样,多是一些非常实用性的构筑手段,比如用斜撑的方式将引檐支撑在房屋的立柱上,这种利用房屋立柱的方式还能用在大跨度的引檐上,根据材料的特性选择巧妙的衔接的方式就是古人的智慧。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