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环艺毕业论文,笔者得出对中国室内空间设计中“留白”艺术的反思与思考,关于中式空间精神,从价值取向、发展之路方面进行论述,得出中国室内空间设计只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与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审美观,生活观切实贴合,才能发展出本民族的设计,在艺术设计全球化的趋势下屹立不倒。
第一章 中国“留白”艺术的解析
第一节 “留白”艺术的理念溯源
一、 “留白”艺术的涵
留白定义主要分为词语留白和艺术留白。词语留白中“留”始见于战国金文,写作“畱”。本义解释为停留、停止、流动的意思。而“白”最早被作为颜色使用,由此引申出“明亮”、“纯洁”、“清楚”;又引申出“空无所有”、“告语”等意思。在早期历史文献记载中,留白一词鲜少连缀成词出现,其修辞意向多侧重于“留”作为动词对“白”所指代事物的动作描写,如《晋书·庾亮传》中“亮噉薤,因留白”,这里的白指薤的根部,即藠头,留白意为食薤留下藠头。近代文学中“白”也指代白话,留白同留言,如郭沫若在《北伐途次》中描写到:“车站外面的壁上四处都是用粉笔写的留白,是某某团部、某某营部或某某政治部叫所属的人员在某处集合或者前进。”[19]等,真正将留白两字连接成词且作为技法使用的主要源于画论,如明代唐志契《绘事微言》雪景篇中“凡高平处即便留白为妙”,[20]清代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论景篇中“树身上边留白,下边少皴”,[21]大多数是关于最典型白色对象——雪的画法探讨。
艺术留白是词语留白的延伸和扩展,用以表达对作品空白处的经营之意。据《周易·系辞上》记载,“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22]万物都包含有形和无形两部分,道指其内在运动规律,器指其外在形体表现。留白艺术也被分为形而上的哲学讨论和形而下的实际运用两种。形而上的留白艺术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美学意境相结合,认为精神上的思想追求对审美创作具有从上而下的指导性作用,艺术创作中的实境是完整的显态形象,虚境则反映着人们的生活态度,虚实相统一,就能达到超越本体物限,融入宇宙无限的效果。受这种文化思想的感染,许多艺术家们都给艺术创作增添了一层主观色彩。
第二节 “留白”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表现
一、 国画与留白
“书画同源”,要想讨论中国绘画必然离不开中国书法。正如黄宾虹先生所言:“画源书法,先学论书。笔力上纸,能透纸背,以此作画,必不肤浅”。“留白”由笔墨而产生,笔墨则是书法的主要工具,书法的用笔是中国画造型的语言,离开了书法的用笔,就很难言中国画。
书法的留白美学体现在对章法虚实的理解和把握上。
首先,书法间的点画结构是汉字章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点画间的留白关系也体现了书法家对虚实关系的处理。如书法中“下三点”的侧峰用笔方法,便是点画间实处的体现。这样的用笔方式要求作者下笔要实,收笔要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最考验作者的笔力和腕力,是书法作品中“骨气”的呈现。典型的代表作品是褚遂良《阴符经》中的“经”字(图1-1),每个点的收笔都好似行至力极之处而被折断了一样,以此来达到笔收而意未收的效果。而点画间笔意牵连的地方,则表现为虚处。在书法作品中常常被称为“游丝”或“牵丝”(图1-2),其用笔方式表现为在收笔时,由笔锋带出一缕墨痕,以便能与下一笔或者下一个字之间遥相呼应,从而达到若粘若脱,若即若离的视觉感受。这种字体通常出现在行书作品中,用来强调笔势韵律的流动之感,也是书法作品中“神气”的体现。此外,书法家还会借助对笔墨多少的控制,达到字迹干枯与盈润的墨色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受了绘画理论中“计白当黑”技法的影响。书法家一般根据枯笔的对比来调节笔画与笔画间密度,从而达到一种无形留白的透气作用。总之,书法点画间的虚实关系通过用笔方式的不同结合统一在一个汉字结构当中,为章法营造出了三维空间的立体感。
第二章 日本“留白”艺术的解析
第一节 “留白”艺术在日本的嬗变
一、 “留白”艺术在日本传播
“留白”艺术在日本传播的集大成者是日本禅的建立。中国禅宗于唐代时便与“留白”思想相互结合发展,对唐代诗人和艺术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葛兆光先生指出:“从佛教与老庄思想、魏晋玄学的结合开始,到中国式的佛教——禅宗正式建立,宗教与哲学合力更新,不仅建立了一个新的、适合士大夫口味的宗教,而且也日益在士大夫心中确立了以自然、适意、清净、澹泊为特征的人生哲学和生活情趣。”可见,中国禅宗是儒道释精神和“留白”思想的集中体现。
禅宗佛教在1192年从印度经由中国传到日本后,与日本本土宗教神道教产生了融合与发展。神道教源于对原始自然精灵和祖先的崇拜,与其它文明的区别在于,神道教是一种没有具体教义的宗教。一开始日本或通过佛教教义来解释神道教的理论,或直接把佛教归属于神道教中去,将诸佛视为神道教里的众神灵,其文化本质都是神道教与佛教进行的自我文化整合。但后期随着佛教与神道教孰轻孰重主要矛盾的深化,产生了“神主佛从”的处理方法,即以日本神国主义为世界的中心,其他理论思想作为神道主义的补充,起辅助作用,这在当时受到了统治阶级的大力拥护。江户时期,日本神道学派出现了与儒学相融合的趋势,以一种“神儒一体”的方式将中国儒学与本土神道交会、结合在一起。比如大量引入了朱子学说理论,把伦理纲常纳入神道教的理论体系之中,将“孝”扩大化、本体化,强调孝神、孝君,孝天。这不仅为日本天皇制起到了很大的“正名”作用,还强化了国民对天皇绝对效忠的观念。镰仓时代,佛儒融合的禅法受到幕府武士的钟爱,进一步激发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乃至发展成为“武士的宗教”,在日本本地广泛流传。从此,日本禅宗思想被神道教作为统治阶级有力的统治工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义体系,在日本国民中,根深蒂固的发展开来。
第二节 “留白”艺术在日本传统文化中的表现
一、 日本绘画与留白
日本绘画对于时空的探索,充分体现了其对“间”艺术的理解。
首先,绘画中的时间表现有两种,第一种是异时同图,即在同一个画面描绘不同时间发生的事情。这种绘画手法在日本比较少见。《吉备大臣入唐画卷》中(图2-2),安倍仲麻吕之鬼现身的场景就是其中之一。画面主要描述了自称是安倍仲麻吕的恶鬼在吉备真备与唐朝棋手下棋时现身,并为其解答难题的场面。整幅图像从右侧至左侧排列,清晰地再现了吉备真备入唐到达高楼内并解决唐朝皇帝给他出的三道难题时的先后时间顺序。第二种是异时图并列。将在不同时间地点发生的事情按照同一时间的顺序来并列。与第一种只有一个叙事主线按时间顺序从头到尾的画法相比,第二种画法是多个叙事角度同时发生的,描绘的侧重点也更加注重表现不同时间、地点、人物发生的多个事情。画面表现为相互独立,并不连续的整体构成。因此有时还会在各个场景之间加以文字进行解释说明。这种绘画手法多出现在壁画、隔扇画以及日本画卷上。其中以《源氏物语》最具代表性,其“吹拔屋台”的独特画法,将观看者置身于一个45度的“上帝视角”,并故意把屋顶隐去,使人们可以没有任何障碍的观看到室内各个空间内的场景,同时画卷中还运用了房屋内部的直线结构,将各个空间发生的事情独立完整的切割开来,具有将时间和空间同时并列在一幅长卷中的强烈意向,也体现出了比起整体更加注重局部细节完美呈现的绘画表达。
第三章 “留白”艺术在中日室内空间设计中的比较研究.................. 57
第一节 中日“留白”室内空间设计的形成因素比较 .................. 57
一、 儒释道与神道教......................................... 57
二、 地理环境与民族个性..................................... 58
第四章 “留白”艺术在中式茶室空间中的设计实践...................... 85
第一节 中式茶室空间项目概述 .................................... 85
一、 设计选址分析........................................... 85
二、 设计定位分析........................................... 86
结论............. 98
第四章 “留白”艺术在中式茶室空间中的设计实践
第一节 中式茶室空间项目概述
一、 设计选址分析
本项目基地位于苏州市吴中区横泾镇东林渡村内(图4-1)。2014年,东林渡引入企业,合力打造中国首个“乡根生活”体验地——“乡根东林渡”(图4-2)。以“生态田园休憩、农耕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养生”为主题共同探索特色田园乡村发展新模式。纵观整个东林渡村,生态环境优越,南临东太湖,北依尧峰山。盛产富硒稻米、“四大家鱼”和太湖蟹等水产品以及茶叶、林果等作物,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有着“十里稻花香,百亩油菜黄,万顷太湖美”的田园风光。此外吴中区是洞庭山碧螺春茶的原产地,民间工艺发达,形成了刺绣、雕刻、缂丝等中国独树一帜的苏派杰出之作,素有“中国名茶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称号。综上,东林渡村是茶馆选址的绝佳位置。本案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前提进行项目选址(图4-3)。
结论
中日两国传统艺术中都存在“留白”思想,但由于历史文化的差异,导致“留白”艺术犹如花开并蒂,各表一枝的在中日两国艺术设计中各放异彩。本文主要介绍了中日“留白”艺术的理念溯源,比较了两国不同的民族文化和个性特征对待传统文化和室内空间设计中的不同“留白”表现,及由此采取的手法,最后得出结论:
第一,在中日“留白”室内空间设计的形成因素比较上,由于儒释道与神道教这两种文化结构的不同,直接表现出中日两国对情感和理性的态度也有所不同,中国表现为理为外,情为内的和谐统一的处理方式。日本则保留着更多的自然情欲、本能冲动的原始状态和非理性的因素。其次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也导致了中日两国在面对多元文化同时呈现时,分别采用“分用”和“兼收并蓄”的方式处理问题。最后,在面对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上,也形成了“中体西用”与“和魂洋才”的不同基本对策和战略。
第二,在中日“留白”室内空间设计的美学原则比较上,在传统文化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认知方式影响下,中国传统室内空间往往表现出“情景交融”“阴阳中和”“虚实相生”的美学原则。日本在神道教神秘主义与经验论的影响下,则形成了“物哀”“侘寂”“幽玄”的美学特点。
第三,在中日“留白”室内空间设计的表现方式比较上,在空间造型上,中国室内空间具有很强的隔离性、私密性,强调空间序列上抑扬顿挫。而日本更强调的是家庭的集体性和自然的融合性,对居住空间私密性的要求较弱,更具灵活趣味;在色彩提取上,中国文化极其重视色彩的伦理象征和哲学价值,日本人则没有在哲学层面形成对色彩的认识,其色彩观具有某种神性崇拜;在材料选择上,日本人喜欢用单一的材质营造空间意境,中国则表现出重视室内文化元素应用与建筑母体相和谐的特点。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