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文化产业园景观情境空间设计模式探讨

发布时间:2022-01-13 19:49:48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环艺毕业论文,本文最终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拼贴模式最具有普适性,任何景观要素都能运用此种方法。拼贴模式又是基于“透彻了解”,符合景观情境空间设计的原则和需求。其次,叙事模式的应用是有前提的它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但是其构建情境的效果也是最出色的,通过景观空间叙事性的组织,使人在空间中的自主能动心最大化的体现,完全贴合了对“对话性和本身在场的互动”的设定。再者,互动模式强调的以人为本的观念,让人在空间情境中五感都得到满足。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课题背景

1.1.1  创意时代的来临

1980 前后,保罗·罗默提出,创意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道路上的人们关注的焦点,好的创意会带来更多创造的价值的机遇。而“创意产业”一词的定义的明确是来源于英国政府建立的“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而今,创意产业成为了英国第二大产业,为英国提供了近 190 万个的就业岗位。影响了以美、德、法、澳大利亚等的众多国家,引发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的兴起(图 1-1)。而根据文化与创意产业最新的调查报告显示: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创造产值高比电信业还要多 6800 亿美元。其从业人数近 3000 万,占世界总人口的 1%,由此可见其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

环艺毕业论文

创意文化产业同样受到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先后在十一到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都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的号召。如“十二五”强调“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相关支持创意文化产业政策在全国各地相继落实,创意文化产业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迅速发展(如图 1-2),已形成东部沿海集聚发展的总体格局并成为了促进城市经济转型与发展的新能源。创意文化产业的热火朝天的发展势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使得作为硬件条件园区建设变尤为重要,这关系到创意文化产业的能否可持续发展。因此,作为景观设计师的我们肩负重任。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国家的实践成果多于理论研究成果。文化产业在有些国家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承担着对外贸易主导产业这一角色。对园区的景观规划设计也非常看重,因此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编撰了文化产业园建设与规划的指导性理论,例如卡斯特思和霍尔的著作《世界上的科技园区--构筑  21  世纪的产业群》等[2],但诸如此类的著作与产业园区的景观空间设计系统理论还是牵涉甚微。

不管是市场主导型和政府主导型创意文化产业园,国外比较注重文化氛围的提升、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不单纯局限于园区规划设计。这一点是值得我国学习借鉴的。根据政府和产业园出现时间的先后的不同,我国先有是政府的参与和指导,后有自发形成的产业园;而国外恰恰相反,自发形成的产业园占总体的一半以上。这是由于国外相对自由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往往使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设更富有人性化,因此在园区的空间布局、景观设置、氛围营造等方面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包括其园区景观空间设计思想和具体处理手法等。如德国鲁尔工业区注重生态的后工业景观改造,以及韩国数字影视城数字城体现现代科技的园区建设。

1.2.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创意文化产业园研究现状的特点是:发展起步晚、研究实践落后、理论著作少。设计类的著作主要有:牛维麟编著的《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研究报告》[3](2007)对园区发展具有专业指导意义,报告中对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耿虹与鲁赛编著的《理想空间:现代产业园规划 No.23》(2007)依据当前产业园发展的前景,立足于当下产业园规划编制的新要求与新特点,对现代农业园、创意产业园等大量各类的产业区规划案例进行详细阐述,研究和总结新形势下的产业区规划策略[4]。王齐国与张凌云编著的《文化产业园理论与实践》(2011)在产业集群理论和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园区方面进行研究。根据作者在国内相关方面的实践,创意文化产业园在建设条件和发展模式方面提出的自己的观点与意见。除此之外还有石水国际编著的《城市主题产业园设计与开发》(2011),该论著针对主题产业园分类、创意地产运营、产业园设计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李季与范玉刚编著的《中国文化产业园》(2012)收集了北京 798 等 15 个文化产业园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第 2 章  论文相关理论阐述


2.1  相关概念的定义

2.1.1  创意文化产业

当下对于“创意文化产业”的理解国际上尚未达成共识,各个国家对其命名也有所不同,本节以将不同名称的概念提出时间为脉络分别进行阐述。

首先,文化产业。使用范围的主要是以中、韩为主的亚洲国家,1948 年德国学者藿柯海姆和阿朵诺提出的该理论,随后一些学者将此概念进一步发展与延伸。一些人认为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下大众文化商品化和标准化的批判,认为该产业的发展造成了消费者思想遭到禁锢,个性缺失负面影响。还有认为其可以使艺术从一直以来的宗教模式中脱离出来,使原本的“精英文化”转向“大众文化”,有助于人们对艺术审美能力的提升。此外还有认为该产业是文化与经济的共同发展。20 世纪末《文化产业最终报告》认为因“文化产业”主要强调了具有文化内涵的经济生产,其包含范围之广,涵盖了文化的方方面面。我国对“文化产业”使用不算早,按产业类别关联度可大致分为三个级别。

其次,创意产业。这个词最先作为英国政府的政策概念提出,他们认为创意产业是把个人的才华、创意变成产业。国际对于“创意产业”定义与使用范围仍存在不同观点,但大体还是与英国趋同。约翰·霍金斯等也针对“创意产业”的定义与内涵进行了探讨,有些学者以相关法律的范围来界定,如版权等;有些则以是否具有艺术、文娱的性质来界定。厉无畏则认为由于创意产业的核心是创意或创新,所以但凡具有创意性或者创新性的产业就可以被归纳为“创意产业”;一个因为缺乏创新无法发展下去的产业也属于“创意产业”[5]。更广义的看法则认为“创意产业”不仅仅只存在经济领域范畴,如媒体在新技术发展的条件下产生的交互就有可能因为产业的投入与产出而引发新的创意产业的产生。

最后,创意文化或文化创意产业。这个词的来源是因为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异同的争论,之后在双方的妥协之下而产生的称呼。20 世纪初,约翰·霍金斯把“创意产业”划分为两种类型,“科技类”与“文化类”。我国专家则根据其创新性异同把“创意文化产业”分为:创意类(包括电视、新闻、广播、设计等产业),传统文化类(包括戏剧表演、民间工艺美术、饮食等)。此后,“创意文化产业”代替了“文化产业”的使用,它是一个集合,成为一种既包含文化,又使文化创意化,且能够生产创造出知识产权的经济活动。各个国家以此为标准再立足本国国情对创意文化产业产业进行界定并划分。


2.2  相关理论的阐述

2.2.1  场所精神

“场所精神”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古罗马人相信,在自然界生存的法则中人在心理和生理两个层面和环境完美切合。诺伯特·舒尔茨(Norberg  Sehulz)认为场所具有清晰特定的空间,是生活发生的地方;是由具体物质的本质、形态、质感及颜色的具体的物体所组成的一个整体[11]。把场所精神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导向感,一个是认同感。前者强调了认知性,通过确定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来取得安全感。后者是通过认识与把握自己与地方的文化关联性所承接的基因,是一种归属感的获得。

场地有了人的参与就成了场所。其精神是一种氛围的营造,它突出和展现了人类与自然的一种不可分隔的关系,与人的空体验感紧密相连,是文明兴衰的见证,是将文脉融入已存在的空间。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将场所理论应用到创意文化产业园景观情境空间设计中,使人造景观空间融入精神层面的意义。

场所,就是自然环境和人造景观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整体。它不仅反映了人们所处的实地的自然环境,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人们的生活方式[12]。风、土地、树木等自然元素在大自然的作用下成共同组成我们所说的自然环境,它们彼此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世界的基础。要使一个人对场所产生归属感和共鸣,就要对所在环境慢慢熟悉了之后,才会有想继续下去的欲望。可以说城市景观规划师的工作就是在全面理解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模仿和发展,这也是对自然现象的一种崇拜和具体表达。

环艺毕业论文怎么写


第 3 章  创意文化产业园景观空间构成特殊性 ............................ 15

3.1  国内外改造型创意文化产业园景观空间设计案例分析 ................. 15

3.1.1  北京 798 艺术区 ........................................ 15

3.1.2  广州 TIT 创意园 .......................................... 19

第 4 章  创意文化产业园景观情境空间构建基础探究 ............................. 30

4.1  创意文化产业园景观空间述求的多样性 ......................................... 30

4.1.1  使用人群结构分析 ....................................... 30

4.1.2  使用人群需求分析 ...................................... 30

第五章  创意文化产业园景观情境空间设计模式 .......................................... 36

5.1  拼贴 ............................ 36

5.1.1  艺术设计领域对拼贴的解读 .................................................. 36

5.1.2  创意文化产业园景观情境空间拼贴策略探究 ....................... 37 


第五章  创意文化产业园景观情境空间设计模式


5.1  拼贴

5.1.1  艺术设计领域对拼贴的解读

“拼贴”在艺术设计领域的运用历史悠久。最初是巴勃罗·毕加索与杰克逊·波洛克对立体主义的探索做出的实验,其实验过程就是使物体“直观印象”形象抽象化,将物体分割成各种几何形状。毕加索 1912 年的拼贴作品《藤椅上的静物》(如图 4-1)就是其成功的实验成果,这是一幅以印染图案代替绘画图样的作品,它模糊了艺术之中真实与幻想的界限,这类作品还有杰克逊·波洛克《单簧管》。达达主义艺术家们用随意取自街头的碎物创造出具有政治与鼓动意味的拼贴作品,电影艺术中蒙太奇手法也是源于照片碎片的拼贴实践。超现实主义的拼贴作品则着重反应艺术家心理感悟。随后拼贴艺术逐渐由平面迈向了立体,如斯威特的作品《取》运用了钉子、铁皮、鞋底等相对具有厚度的原材料叠放在画框中。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出现的结构主义艺术被当作拼贴艺术的理性发展,而拼贴艺术科学与技术方面的运用产生了建筑与工业设计的模型。

环艺毕业论文参考


第六章  结语

本文基于情境主义者对现代生活的看法/观点的这一切入点出发,对创意文化产业园景观情境空间设计进行研究,通过景观空间内情境的构建做出具有吸引力的,能引发人自身在场的真实互动的景观设计,来消除社会冷漠感和孤寂感,让更多的人聚集到创意文化产业园来以此推动其发展,这是极具探索与研究意义的目的。在“创意文化产业园景观情境空间构建基础探究”的环节上,首先对国内外创意文化产业园景观空间构成与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创意文化产业园景观空间构成特点,然后剖析了创意文化产业园景观空间使用人员的构成与需求,最后阐述了创意文化产业园景观空间情境构建的基础,为随后的设计模式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国内外的创意文化产业园景观研究中,通过对创新型与改造型两种不同模式的创意文化产业园景观设计的探究,总结出国内外创意文化产业园景观空间结构的特点,创意文化产业园景观空间结构根据园区范围的大小,组成形式的不同,呈现自然分布和规则性分布的特点。园区景观空间的特色体现主要通过建筑立面和公共艺术的设置。然后通过对园区景观空间使用人员结构和对园区景观空间的需求,对拼贴、叙事、互动三个景观情境空间设计模式进行探讨。

本文最终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拼贴模式最具有普适性,任何景观要素都能运用此种方法。拼贴模式又是基于“透彻了解”,符合景观情境空间设计的原则和需求。其次,叙事模式的应用是有前提的它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但是其构建情境的效果也是最出色的,通过景观空间叙事性的组织,使人在空间中的自主能动心最大化的体现,完全贴合了对“对话性和本身在场的互动”的设定。再者,互动模式强调的以人为本的观念,让人在空间情境中五感都得到满足。最后,这三种模式的运用不是相互独立的,他们体现的一种互补的特征。总而言之希望通过这三种设计模式的运用可以人在创意文化产业园景观空间内的行动无限精彩,心灵的到无限的满足。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