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颅内血肿是一种脑损伤后出现的常见继发性病变,临床表现为头痛、喷射性呕吐、意识障碍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和体征,颅脑CT/MRI扫描可见颅内血性占位性病变,病情严重时可以出现脑庙导致呼吸心跳骤停,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有研究表明,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对于外伤性颅内血肿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对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加强临床观察和强化护理措施并观察临床价值,以期为改进临床护理质量、提高临床疗效提供理论基础。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4年10月~2015年6月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12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共54例,其中男33例,女21例,年龄18~68岁,病程0.5~23h,血肿量15~40mL,GCS评分:<8分者15例,9~12分者25例,13~15分者14例。观察组共68例,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16~62岁,病程1~19h,血肿量18~40mL,GCS评分:<8分者20例,9~12分者33例,13~13分者15例。2组患者男女比例、年龄、病程、病因、血肿部位、血肿量、GCS评分及治疗方式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方法,包括常规进行健康宣教、定期巡视病房、监测生命体征、用药指导、术前准备、术后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加强临床观察和强化护理措施。具体要点如下。
1.2.1术前
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包括巡视的次数和观察的内容。按照1次/30 min的频率进行巡视,必要时随时巡视。密切观察的内容包括呼吸、脉搏、血压、体温和意识状况等生命体征的动态情况,观察瞳孔的大小、形状、对光反射及活动等情况,观察头痛、呕吐、烦躁不安、肢体活动不灵和大小便失禁等临床症状的动态演变。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给负责医生。与患者家属保持密切互动,嘱咐家属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告知。
1.2.2术后
增加巡视的次数,强化护理措施。密切监测呼吸、脉搏、血压、体温和意识等生命体征情况,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动态演变,尤其是瞳孔的状况,根据观察到的情况及时准确判断病情的演变,及时有效地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翻身、叩背1次/1~211,头侧转避免呕吐时误吸,注意受压局部的皮肤是否存在皮肤破损、感染,翻身时对受压局部进行按摩,避免出现褥疮。术后3~4d指导并协助患者早期进行语言锻炼和在床上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加强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心理动态后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鼓励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最大程度地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
1.3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出院时的护理满意度等指标。
1.3.1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疗效具体评估标准为,(1)痊愈: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等级为I级;(2)有效: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等级为Ⅱ一Ⅲ级;(3)无效: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无改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等级为IV级。
1.3.2并发症情况
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包括颅内再出血、脑积水、脑血管痉挛、褥疮、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率一并发症例数/总例数×100%。
1.3.3护理满意度
通过自制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3级。
总护理满意度=(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对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对2组性别比、病因、颅内血肿部位、主要治疗方式、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等资料的比较采用x}检验,对2组年龄、病程、颅内血肿量和cGs评分等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对等级资料(包括临床疗效3个等级的例数和护理不同满意程度的例数)等采用秩和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68例患者中出现并发症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41%(3/68);对照组54例例者中出现并发症8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4.81%(8/54),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46)。
2.2临床疗效
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59%(65/68),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3.33%(45/84),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24)。
2.3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53%(67/68);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90.74%(49/54),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48)。
3讨论
外伤性颅内血肿具有病情复杂、容易变化、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命安全具有一定的威胁性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对外伤性颅内血肿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有研究认为,在围手术期进行科学的护理可有效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可有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以明显降低致死致残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疾病转归。
本次研究中,对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患者加强临床观察和探索护理对策,结果发现,观察组68例患者中获得满意疗效者45例,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5.59%)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果提示,通过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强化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疾病恢复,降低疾病的致残程度,提高患者的身体健康程度和生存质量。
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68例患者中出现颅内感染、脑血管痉挛和电解质平衡紊乱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41%,均在护理工作中得到及时发现并及时处理,临床疗效达到痊愈,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
结果提示,通过加强临床观察和探索护理对策可以及时观察到患者的病情变化,对病情恶化的征象可以及时发现,保证疾病及时得到有效的干预.避免了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本次研究还发现,观察组68例患者中出院时对护理不满意者s例,护理满意度(98.53%)显著高于对照组(9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结果提示,通过加强临床观察和探索护理对策可以促进疾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让患者觉得护理质量高,对护理工作满意,从而进一步改善了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对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患者加强临床观察和探索护理对策,可以降低外伤性颅内血肿的并发症发生率,可以有效改进护理质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疗效满意。不足之处:本次研究纳人的病例少,临床观察的时间短,可能导致结论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倚。应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增加观察的样本量,延长临床随访时间。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