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中医治疗的同时给予良好的护理是至关重要的。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生活及工作压力的不断加大,导致近年来颈椎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最为普通的病变,由于患者单侧或双侧脊神经受到压迫或刺激后,出现运动及反射障碍。临床上针对该病症采用中医治疗效果最为显著,且预后较好,不会给患者的生活造成影响。因此,本研究探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根据医嘱按时提醒患者服药,并给予日常生活护理。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男17例,女18例;年龄30~67岁,平均年龄(4228±2.37)岁;对照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31~69岁,平均年龄(43.18±2.0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观察组采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模式,措施如下:
(1)情志护理:鼓励患者坚持治疗,向患者讲解治疗成功的案例,帮助患者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逐步讲解治疗方法,疏导患者消极的情绪。
(2)饮食及生活护理:告知患者饮食需以清淡食物为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对于体质较寒的患者主张食用生姜、大蒜、香菜等,对于体质较热的患者则需告知严禁饮酒及食用辛辣热性食物。此外,保证就医环境干净整洁,保持安静,建议患者注意休息并做好保暖措施,避免风寒侵入。
(3)中医护理临床路径中包括外敷和内服,中药包括甘草、荃草、当归、川芍、秦芫、鸡血藤等,若患者出现脑供血不足等症状,可在中药组方中添加丹参,并早晚饭后lh温服。此外,可将上述组方通过研磨成细粉后放入药包中蒸热后,放置于后颈部位移动热敷30mm。
(4)对该病症患者可采用牵引治疗,使患者保持仰卧并进行牵引,颈部向前倾斜150~200,牵引力量为2~3kg,根据患者的耐受力进行调整,1出次,30ml可次,10d为1个疗程,在牵引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患者反应,若出现不良反应,可暂停牵引,建议卧床休息。
1.3评价标准
(1)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颈部功能与上肢功能均恢复正常。
(2)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颈部和上肢伴随疼痛。
(3)无效:临床症状均未消失,颈部及上肢功能均未恢复,且伴随严重疼痛。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痊愈26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为33例(94.29%);对照组痊愈16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总有效为26例(74.29%)。由此可见,观察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5,p<0.05)。探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神经根型颈推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选取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推病患者7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三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有效率。观察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可有效提高护理有效率,且操作简单,有利于患者预后恢复,不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负面影响,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3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时主要表现为头部、颈部、手臂及前胸部位出现麻痹、疼痛,同时伴随进行性肢体功能障碍,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群,近年来,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该病症通过X光检查可见脊柱出现生理曲度改变,采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中医护理中采用内服外敷两种方式,根据患者不同的病变部位调整热敷范围,同时采用牵引的方式,对患者的颈椎起到治疗的作用,有助于预后的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为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给予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可有效促进治疗效果的增加,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由于该病症复发几率较大,且治疗时间较长,容易造成患者烦躁等不良隋绪,采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模式,不仅缓解了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隋绪,同时采用中医临床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可有效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护理有效率,且操作简单,有利于患者预后恢复,不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负面影响,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