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护理毕业论文,本研究创编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运动健身操动作组合套路,能满足脑卒中偏瘫患者主动参与康复运动的需求,为脑卒中康复运动护理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1研究背景
1.1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传统的康复护理研究研究
显示50%以上的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偏瘫[10],而偏瘫所致的残疾使患者不能独立生活。因此,关于脑卒中后肢体能恢复的研究一直备受学者关注。20世纪40年代英国物理治疗师Berta Bobath将Bobath技术[11]运用于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中,取得较好的康复效果,该项技术沿用至今,其强调患者需学习基本姿势与基本的运动模式,目前临床中常由护士指导患者完成,其不足之处在于对患者的学习能力要求比较高。也有大量研究[12-13]显示中医治疗对脑卒中的康复具有非常好的康复效果,临床应用中药汤剂治疗,并开展针刺、推拿、中药熏蒸、刺络拔罐等联合治疗方法,中医护理在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中起重要作用[14]。邹时念、高瑞婷等[15-16]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采用针灸疗法,能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自理能力。有研究者[17-18]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对偏瘫肢体采用湿热敷,有效改善患者痉挛肢体的活动状态,对恢复日常生活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也有研究[19]根据偏瘫患者步态特点结合太极拳的步态,用于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和步行障碍的问题,并取得较好效果。传统的康复护理在患者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传统康复护理也存在的一定的局限性,患者康复效果常与治疗师的经验有很大关系[20]。
1.2临床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面临的挑战
目前虽然脑卒中患者康复手段越来越丰富,但也存在如因康复方式或环境缺乏趣味性,而不能吸引患者主动康复积极性的提升,并会降低其主动参与的兴趣,而无法达到预期目标。Xue Wen Eng[32]等人研究指出脑卒中幸存者在住院康复期间,因运动障碍直接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部分卒中患者感到“退出了正常的支持环境”而降低功能恢复能力,部分患者因肢体功能障碍致生活参与感低,进而出现情绪低落,兴趣缺失的焦虑抑郁情绪,因而导致治疗依从性降低,最终病情恶化[33]。临床中康复治疗师和康复护士的专业资源集中在医疗机构中,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康复治疗训练时间通常为20-30分钟左右,每天1-2次,其余的住院时间里患者在病房处于自我康复运动训练状态,但自我康复练习比较枯燥因而不易坚持,会影响患者康复运动的依从性,减缓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的进程。日常生活活动是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及适应生存环境而每天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具有共性的活动[34]。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是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功能状态进行测量,个体得分取决于对一系列独立行为的测量[34]。BI评估量表得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估中可以客观、准确[35]地反映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情况。BI评分越高则表示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反之越差。由此可见,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以能逐步完成BI评估量表中各项指标的最高分数是患者康复护理中需要实现的目标。
2开展问卷调查
2.1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根据预先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最终纳入研究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共计312例。
2.1.1纳入标准:
(1)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的标准,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50];(2)年龄≥18周岁;(3)遗留运动功能障碍,需要康复治疗;(4)意识清楚,有充分认知功能,对量表内容能够正确理解;(5)无言语障碍。
2.1.2排除标准:
(1)卒中后严重意识障碍者;(2)存在言语沟通障碍者。(3)不愿参与的调查者。
2.3研究方法
2.3.1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星形式发放问卷,由研究者统一培训的责任护士使用统一的指导语,向研究对象说明本次调查的目的、意义和问卷填写注意事项等,在取得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后展开正式调查。
2.3.2研究工具
2.3.2.1一般资料调查表:
(1)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状况。(2)社会学资料:婚姻状况、居住情况、照顾者、职业类型、医疗费用支付方式。(3)疾病资料:卒中类型、发病次数、合并其他疾病、慢性其他疾病、肌力。
2.3.2.2 9项患者健康问卷(9-iten Patient Hwalth Questionnaire,PHQ-9):
脑卒中后患者除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的躯体障碍外,还常伴有各种心境障碍,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最为常见。而卒中后抑郁患者与非抑郁的卒中患者相比,在卒中后的第一年里会出现更严重的功能障碍、更长的住院时间、更差的康复结果、更低的生活质量以及更高的死亡率等[51]。2016年中国脑梗死急性期康复指南[52]推荐对卒中患者常规性行心理状态评估,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PHQ)是其中推荐评估抑郁状态的量表之一。PHQ由Spitzer等学者根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iagnostic and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ourth Edition,DSM-IV)中的诊断标准编制的自评量表,用于基层保健(Primary care)中筛查精神障碍疾病[53-54],PHQ-9是患者健康问卷(PHQ)中的抑郁模块部分,主要用于筛查或辅助诊断抑郁症。国内学者对PHQ-9的研究中显示,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和97%[55]。该量表涉及9个条目,总分0~27分,从没有到几乎天天,采用Likert4项评分,0~4分提示无抑郁,5~9分提示轻度抑郁,10~14分提示中度抑郁,15~19分提示中重度抑郁,20~27分提示重度抑郁。该表反应了患者自评受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抑郁相关问题困扰的状况和频率,分数越高反应了患者行为态度积极性越高,Cronbach'sα系数为0.839[56]。本研究以PHQ-9为工具对卒中后偏瘫患者情绪进行筛查,以分析其对患者康复意愿的影响状况。
第二部分 卒中健身操的创编设计 ................................. 35
1 卒中健身操创编指导思想.................................. 35
2 组建创编团队 ................................................... 35
3 卒中健身操创编原则 ....................................... 36
全文总结 .................................... 56
9讨论
9.1卒中健身操创编过程分析
脑卒中患者因偏瘫导致生活活动能力的下降,而单侧肢体的活动对患者自理能力的改善效果甚微,因此本卒中健身操的创编希望患者能通过健侧肢体带动患侧肢体活动,达到双侧肢体的协同作用,产生超过单个肢体力量的动作发生,为患者自理能力的改进提供方式,解决患者实际问题。因此在创编过程中从原则到动作结构都按照健侧带动患侧的协同发展而设计,特分析如下。
9.1.1卒中健身操创编原则的分析
9.1.1.1安全性原则
脑卒中患者因病所致的肢体功能障碍,影响其正常的活动能力,且大部分患者常合并有慢性疾病,需要服药治疗,会导致患者存在明显的或潜在的运动风险。因此,卒中健身操编排时我们关注了患者的安全性。安全性主要表现内容包括:(1)运动强度安全性:运动强度安全原则在前期编排中我们不断修正动作难度,实时监控运动过程中患者的心率变化情况,强度由低到高逐渐修改康复训练操使成套运动强度保持在中低强度区间;(2)动作姿态安全性:动作姿势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完成整套动作过程中采用防止跌倒的坐位、躺卧位、平趴、控背四种身体形态。根据患者病情特点,要求患者在平整的床上,或者瑜伽垫上完成健身操的动作;(3)动作内容安全性:动作内容的安全性主要是保证编排所选用的动作让康复训练者可以接受,能够完成,难度适宜,避免大幅度、多关节、多运动点面的动作内容。
全文总结
1主要研究成果
(1)通过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指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运动意愿及康复运动方式需求的问卷调查,了解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意愿,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主动康复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康复运动方式的需求,为脑卒中健身操的创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2)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在体医融合的理念下,结合Barthel指数评估指标,编制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运动的健身操动作组合套路,满足康复运动意愿强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及其家属能主动参与康复运动方式的需求,为脑卒中康复运动护理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3)本研究创编的卒中健身操,适合于肌力3级及以上、Barthel指>40分数脑卒中偏瘫患者。但针对瘫痪侧上、下肢肌力情况不同,或有康复意愿但自身能力无法完成相应动作的患者,研究者根据不同类型患者的需求,申请了手部功能位置保持和辅助康复训练装置的专利,以及行走平衡杠的训练装置,以上装置已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4)通过该项目的研究,目前已完成《脑卒中偏瘫患者主动康复训练理论研究与实践》书稿的撰写与出版。
(5)通过本研究完成科卫联合课题一项。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