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我国顺应全球化发展潮流,尤其是在 2001 年加入世贸组织后,更是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由此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然而在 2011 年我国经济的发展情况出现转折,经济发展增幅由高速增长开始转向中高速增长,回顾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过程,工业以及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占比显著提高,尤其是工业技术的不断迭代以及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张,的出现产能过剩、环境污染、高度环境负荷承载的压力等一些客观性问题。
在党的十八大建设以来,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重大调整,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入了建设中国特色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中,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发展必须遵循经济规律科学,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的发展理念;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着重体现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生态安全既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生态文明建设俨然成为经济体制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人们日常生存环境的必然需求。
2020 年是我国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脱贫工作也相应的进入了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在解决“贫困”问题过程中,值得高度关注的是,在早期的资源型经济发展背景下,由于缺乏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整合利用意识,以及生态建设管理、技术落后等情况,普遍存在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现象,在现代化或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早期的农业生产活动不规范问题导致地区土地资源、水资源等都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另一方面,以钢铁、石油化工、医药等重工业产业发展为地区经济发展核心的地区,一些污染物排放强度强,企业环保力度投入不足等因素,使得多数生产活动对地区水资源、空气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上不良的影响,由此形成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发展方式,给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多方面伤害。此外,与上述情况相对的是以地区环境保护目的的刻意不发展第二产业的现象,这种只保护不发展的环境保护意识,不仅仅阻碍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也是一种错误的环境保护意识。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早于 18 世纪 60 年代,一场机器取代人力的工业革命极大促进了生产技术不断创新和生产效率极大的提升,在此过程中,欧美国家不断加快工业化建设,对生态资源进行过度开采,一系列生态安全问题被引发并暴露出来,人们亦因此开始意识到生态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作用。在 1989 年,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首次提出“生态安全”的概念,国外学者开始从不同视角对生态安全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研究,研究过程中生态安全概念分为了狭义和广义两种进行研究,狭义的概念指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主要研究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景观安全格局以及生态风险程度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生态安全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较为显著,因此将生态安全研究扩展到经济和社会层面,产生了广义上的生态安全概念,生态安全概念的完善,使生态安全评价在研究内容以及评价体系也得到了充分补充。
1.2.1 生态安全评价内容相关研究
国外学者集中在生态风险评价研究和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两个方面进行研究。生态风险研究是通过相关生态学理论,预测生态系统的风险源发生的概率以及产生的后果,1992 年美国环境保护局(EPA)[1]提出的“生态风险评价大纲”系统论述了相关的研究方法,为生态风险评价提供了理论基础。生态风险评价的研究对象多集中在流域、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如 Bertollo(2001)[2]针对意大利加尔达湖流域的生态问题,根据风险识别标准,分别对其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基于生态系统的安全隐患情况,判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能,此类研究多聚焦于城市、森林等多种生态系统,如 Whitford(1999)[3]以德克萨斯州西部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指出抵抗力和恢复力可作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重要指标;2000 年美国国家保护局(EPA)[1]对影响华盛顿生态系统健康的外部干扰因素进行了综合评价等。
.............................
第二章 生态安全评价理论
2.1 生态安全的基础概念
2.1.1 生态安全生态安全概念
最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被提出,由于其内在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目前对生态安全概念的定义依然尚不统一,目前对于生态安全概念的理解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生态安全概念是指人的生存环境、基本权利、生活保障来源、生活资源、社会次序和人类适应环境变化能力等方面不受威胁的状态(IIASA,1989)。狭义上的生态安全指的是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健康的整体水平。基于安全是风险的反函数的角度来讲,生态安全可以定义为人类在生产、生活与健康等方面不受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等影响的保障程度(肖笃宁,2002)。由于生态系统是一个涵盖自然、经济、社会 3 个子系统的复合系统,其中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空气质量、自然灾害、资源利用、食物安全等多种环境基本要素,在 3 个子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本文认为良好的生态安全状态就是一个区域的生态系统不因生存空间和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而受到威胁,具有良好的生态系统自我调节恢复能力的稳定状态。
2.1.2 生态安全评价
生态安全评价是生态安全研究的主体内容,通过区域生态系统所涉及的相关要素数据,对区域生态安全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的定量分析方法。其研究背景在于社会经济与科技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也在不断向前推进,生产活动对于生态资源的需求规模逐渐扩大,伴随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态安全隐患,致使地区的生态承载能力失衡,其后果必将使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遭受生态系统破坏带来的巨大反噬,对人们居住的生活环境也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生态安全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近年来,随着生态安全的研究对象越来越具体化,国内外学者更多的集中于研究区域生态安全系统的经验性和综合性评估,生态安全评价成为研究热点。生态安全评价过程主要包括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选择评价方法模型、分析评价生态系统安全状态等过程,生态安全评价多应用于对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评价,或对生态状态进行动态监测,评价结果具有客观性和参考价值,为地区生态环境实际承载能力和生态资源利用收益等情况提供参考依据。
图 3.1 张家口县级地理区位图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生态经济学理论
生态经济学是从复杂系统的角度,在更广范围内对于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两者相互作用下所产生的问题进行的讨论研究。随着经济与科技快速发展,对于地球资源的探采规模随之扩大,这一基本形势不可避免的触发了生态环境与经济活动两者之间的产生的一系列矛盾问题,如何处理好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成为众多学者探究经济持续发展的新的方向,因此,在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首次提出了“生态经济学”的概念,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内容随之不断展开,其研究内容大致概括为三个主要方面,第一依据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内在的联系,探究研究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矛盾运动;第二依据不同地区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的差异性,研究区域性经济社会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第三是站在发展的角度去探究经济、生态、社会和自然组成的大系统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以此进一步研究复杂系统下各子系统之间如何实现长久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基于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环境问题而提出的,具体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涉及到生存在地球上的每一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自然也就离不开全人类的共同努力。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认为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方式不是持久的发展方式,相反的,只有在保证生态平衡的前提下,经济发展的持续性才可能得到保障,而生态系统属于一个复杂系统,因此这里的生态平衡又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和动态性。此外,21 世纪第一届“可持续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上首次将消灭贫困和可持续发展两者建立起联系,基于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技术、管理等方面存在局限性,在其试图突破经济发展困境的情况下,很难同时顾及其生产活动到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作用,这一因素很大概率的增加了贫困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亦容易导致贫困地区出现短期脱贫后又迅速返贫的现象,由此不难看出可持续发展理论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因此,通过分析产业扶贫项目发展贫困地区摆脱贫困的同时,同步监测评估其实施过程前后对于贫困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才能使贫困地区实现高质量脱贫,有效避免脱贫后返贫等现象的发生。
.......................
第三章 张家口市贫困县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15
3.1 地区及生态环境概况 ........................15
3.2 自然资源条件概况 ..........................16
第四章 张家口市贫困县生态安全评价实证分析.............................29
4.1 张家口市贫困县生态系统压力因素评价分析 .............................29
4.2 张家口市贫困县生态系统状态因素评价分析 ....................34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5.1 研究结论 ...........................51
5.2 对于张家口市贫困县生态安全建设建议 ..............51
第四章 张家口市贫困县生态安全评价实证分析
4.1 张家口市贫困县生态系统压力因素评价分析
按照时间线展开结果分析,首先分析 2013-2017 年间,张家口市贫困县生态系统压力因素分析,结合上述计算结果,将计算出的生态系统压力状态下的所有指标因素的关联系数进行平均值计算,并为这 12 个贫困县进行排序,最终可以得到张家口市12 个贫困县在生态系统压力因素下的安全值水平,以及 12 个贫困县的排名顺序,安全值及排名结果如表 4.1 所示,
表 4.1 张家口市贫困县生态系统压力因素安全值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生态安全建设就需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应该凝心聚力,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环境积极行动,对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进行探索。本研究构建了基于 PSR 模型张家口市贫困县生态安全评价体系,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对 2013-2017 年间张家口市 12 个贫困地区进行的生态安全综合评价,通过对其生态系统压力、状态、响应 3 方面指标因素的具体分析,得出生态安全评价结果,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归纳。从时间维度上,张家口市 12 个贫困县的生态安全评级呈 3 个阶段,研究具体得出以下结论:
(1) 第一阶段,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状态良好,地区经济进入突破性发展时期。2013-2105 年期间,12 个贫困地区的生态安全等级都处于理想状态,从 2013 年到 2014年,12 个县区的综合生态表现整体下降,2014、2015 年间基本保持不变。
(2) 第二阶段,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处于转型期,地区生态环境的同步管控有待加强。2016 年崇礼区的综合生态安全水平有小幅提升,其余 11 个地区的生态安全状态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张北、涿鹿、赤城 3 个地区的生态安全水平下降程度较大,张北、涿鹿的综合安全状态处于IV级敏感状态,赤城县的生态安全状态处于V级风险状态。
(3) 第三阶段,贫困地区生态环境趋于稳定,为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环境支持。2017 年崇礼区的综合生态安全水平有小幅下降,其余 11 个地区的生态安全状态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涿鹿、赤城两地生态安全状态处于 III 级一般水平,其余 10个县区均处于 I 级理想状态。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