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近四十年的高速经济发展时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这种高速的经济增长更多依靠的是“要素驱动型”的粗放发展模式;随着近年来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环境污染加重、生产资源浪费等一系类问题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了迫切要求。另一方面,从国际经济环境视角,以新能源相关技术发展、互联网时代到来、人工智能研发运用等为标志,新一轮技术革命正在全球兴起;这亦对我国未来的产业结构升级塑造以及经济长远发展带来了挑战。此外,杨迪(2019)[1]等也提出“中国企业长期受益于进口和模仿发达国家同行的尖端技术;随着新技术的变化和中国企业的运营成本在二十一世纪大幅增加,模仿创新不再能够提升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长期依赖国外企业技术模式的技术惯性也严重影响了中国企业独立自主开发核心技术的能力”。在政策导向方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指出“今后 15 年,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此外,党的十七大提出“将自主创新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党的十八大提出“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且党的十九大也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这一切表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亟需由传统的“要素驱动型”增长方式转向“创新驱动型”发展方式。
1.1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近四十年的高速经济发展时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这种高速的经济增长更多依靠的是“要素驱动型”的粗放发展模式;随着近年来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环境污染加重、生产资源浪费等一系类问题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了迫切要求。另一方面,从国际经济环境视角,以新能源相关技术发展、互联网时代到来、人工智能研发运用等为标志,新一轮技术革命正在全球兴起;这亦对我国未来的产业结构升级塑造以及经济长远发展带来了挑战。此外,杨迪(2019)[1]等也提出“中国企业长期受益于进口和模仿发达国家同行的尖端技术;随着新技术的变化和中国企业的运营成本在二十一世纪大幅增加,模仿创新不再能够提升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长期依赖国外企业技术模式的技术惯性也严重影响了中国企业独立自主开发核心技术的能力”。在政策导向方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指出“今后 15 年,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此外,党的十七大提出“将自主创新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党的十八大提出“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且党的十九大也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这一切表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亟需由传统的“要素驱动型”增长方式转向“创新驱动型”发展方式。
企业是市场经济主要参与者,其研发创新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另一方面,就企业自身而言(尤其对高新技术企业而言),研发创新活动有助于形成其核心竞争力、获得市场领先地位(甚至开辟新市场),对企业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可见,无论是出于宏观经济发展模式转变考虑,还是企业基于自身长远发展考虑,企业研发创新均显得尤为重要。
.......................
.......................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文拟通过相关分析明晰以下三问题:第一,近年来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创新相关活动纵向发展趋势如何,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面临的融资约束呈现何种变化;第二,融资约束、管理层激励方式如何对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创新产生影响以及产生何种影响;第三,在研发创新各环节中,不同的管理层激励方式之间是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若要相互影响,具体的影响方式、效果如何。
1.2.2 理论意义
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发现:一方面,现有研究中单独针对“融资约束→研发创新”、“管理层激励→研发创新”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已较为多见,但是将三者纳入同一体系探究三者间的逻辑关系的研究成果还较为少见;基于此,本文探究民营高新技术企业中的融资约束背景下管理层激励对研发创新的作用机理可以丰富现有研究的逻辑框架。另一方面,企业创新行为系统而言可以分为研发投入环节与研发产出环节(进一步研发创新可从研发投入与研发效率两个方面衡量),但现有多数研究或基于研发投入、或基于研发效率展开,将两者同时纳入同一框架的研究还较为少见;因此本文将两者纳入同一框架可以从理论上将相关因素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完整环节的作用机理进行前后衔接的、连贯的理论逻辑探讨。
1.2.3 现实意义
研发创新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获取长期发展优势的重要途径;且管理者行为对研发创新决策、研发项目开展具有决定性影响,融资约束亦从资金获取途径上对研发创新产生必要影响。本研究梳理了融资约束、管理层激励对研发创新的作用机理;可以从这两个方面为提升企业研发投入以及投入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相关建议,促进研发投入、研发效率的有效提升。
.......................
1.2.1 研究目的
本文拟通过相关分析明晰以下三问题:第一,近年来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创新相关活动纵向发展趋势如何,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面临的融资约束呈现何种变化;第二,融资约束、管理层激励方式如何对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创新产生影响以及产生何种影响;第三,在研发创新各环节中,不同的管理层激励方式之间是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若要相互影响,具体的影响方式、效果如何。
1.2.2 理论意义
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发现:一方面,现有研究中单独针对“融资约束→研发创新”、“管理层激励→研发创新”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已较为多见,但是将三者纳入同一体系探究三者间的逻辑关系的研究成果还较为少见;基于此,本文探究民营高新技术企业中的融资约束背景下管理层激励对研发创新的作用机理可以丰富现有研究的逻辑框架。另一方面,企业创新行为系统而言可以分为研发投入环节与研发产出环节(进一步研发创新可从研发投入与研发效率两个方面衡量),但现有多数研究或基于研发投入、或基于研发效率展开,将两者同时纳入同一框架的研究还较为少见;因此本文将两者纳入同一框架可以从理论上将相关因素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完整环节的作用机理进行前后衔接的、连贯的理论逻辑探讨。
1.2.3 现实意义
研发创新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获取长期发展优势的重要途径;且管理者行为对研发创新决策、研发项目开展具有决定性影响,融资约束亦从资金获取途径上对研发创新产生必要影响。本研究梳理了融资约束、管理层激励对研发创新的作用机理;可以从这两个方面为提升企业研发投入以及投入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相关建议,促进研发投入、研发效率的有效提升。
.......................
2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2.1 概念界定
2.1.1 民营高新技术企业
胡雨(2018)[119]认为高新技术企业应具有研发投入金额占比大,研发人员数量占比高,产品技术复杂程度高的特点;吴冕(2019)[120]指出高新技术企业具有高投入性、人才密集、高创新性、高成长性、高风险性、高收益性的特点。在具体行业划分方面,《2017 中国科技统计年鉴》选定化学原料、化学制品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等五个行业为高新技术行业。科技部发布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指出高新技术企业即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④,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展开经营活动,在中国境内注册的居民企业。且由《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提出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可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主要涵盖知识产权情况、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占比、科技人员占比、研发费用占比以及企业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等方面。本文以《高新技术企业管理认定办法》为基础界定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即符合该管理办法的民营企业;且后文依据这一概念进行相应的实证样本选择。
2.1 概念界定
2.1.1 民营高新技术企业
胡雨(2018)[119]认为高新技术企业应具有研发投入金额占比大,研发人员数量占比高,产品技术复杂程度高的特点;吴冕(2019)[120]指出高新技术企业具有高投入性、人才密集、高创新性、高成长性、高风险性、高收益性的特点。在具体行业划分方面,《2017 中国科技统计年鉴》选定化学原料、化学制品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等五个行业为高新技术行业。科技部发布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指出高新技术企业即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④,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展开经营活动,在中国境内注册的居民企业。且由《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提出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可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主要涵盖知识产权情况、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占比、科技人员占比、研发费用占比以及企业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等方面。本文以《高新技术企业管理认定办法》为基础界定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即符合该管理办法的民营企业;且后文依据这一概念进行相应的实证样本选择。
2.1.2 研发创新
研发是研究与试验发展(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的简称。Lokshin(2008)[121]以知识生产函数为基础,提出企业研发活动是创新资源投入(如研发人员、研发经费等)向创新成果产出(如专利、新技术、科技论文、新产品等)的转化过程。古鸿雨(2017)[122]提出研发活动是指研究机构、企业为获得科学技术新知识,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系统活动;进一步,企业研发活动可分为研究与开发两个阶段:研究阶段是一个经济效益没有直接产生的基础性的活动;开发阶段是企业利用研究阶段的成果,转化为有需求、有市场的可销售产品,从而获得利润的阶段。鞠梅竹(2018)[123]提出企业研发活动具有组织形式系统、创新目标明确但产出结果不确定特点。石磊(2018)[124]认为研发活动具有资金需求量巨大,风险高,投资回收期长,过程具有持续性、累积性、不可逆性等特点。科技部、财政部等 2016 年修改印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中指出研究开发活动是指,为获得科学与技术(不包括社会科学、艺术或人文学)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工艺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活动;且提出研究开发活动不包括企业对产品(服务)的常规性升级或对某项科研成果直接应用等活动(如直接采用新的材料、装置、产品、服务、工艺或知识等)。基于已有学者观点,本文所指研发创新即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投入创新资源、产生创新直接成果这一阶段的研究活动。
...............................
研发是研究与试验发展(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的简称。Lokshin(2008)[121]以知识生产函数为基础,提出企业研发活动是创新资源投入(如研发人员、研发经费等)向创新成果产出(如专利、新技术、科技论文、新产品等)的转化过程。古鸿雨(2017)[122]提出研发活动是指研究机构、企业为获得科学技术新知识,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系统活动;进一步,企业研发活动可分为研究与开发两个阶段:研究阶段是一个经济效益没有直接产生的基础性的活动;开发阶段是企业利用研究阶段的成果,转化为有需求、有市场的可销售产品,从而获得利润的阶段。鞠梅竹(2018)[123]提出企业研发活动具有组织形式系统、创新目标明确但产出结果不确定特点。石磊(2018)[124]认为研发活动具有资金需求量巨大,风险高,投资回收期长,过程具有持续性、累积性、不可逆性等特点。科技部、财政部等 2016 年修改印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中指出研究开发活动是指,为获得科学与技术(不包括社会科学、艺术或人文学)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工艺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活动;且提出研究开发活动不包括企业对产品(服务)的常规性升级或对某项科研成果直接应用等活动(如直接采用新的材料、装置、产品、服务、工艺或知识等)。基于已有学者观点,本文所指研发创新即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投入创新资源、产生创新直接成果这一阶段的研究活动。
...............................
2.2.1 管理层激励相关理论
(1)委托代理理论
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企业所有者因个人知识、精力等的限制可能无法对企业实施有效管理,但另一方面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产生了一批具有充沛精力、专业管理知识与经验的职业经理人。因此所有者通过签订契约与代理人形成委托代理关系,使得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所有者更多行使股东相应权利,而企业资本与管理者才能充分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因此伯利和米恩斯等学者提倡两权分离的公司治理方式。但委托代理关系除充分发挥所有者、管理者优势外;也导致了委托代理问题。如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所提出的“股份公司中的经理人是用别人而不是自己的钱财,不可能期望他们会有私人公司合伙人那样的觉悟性去管理企业......因此,在这些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或多或少的疏忽大意和奢侈浪费的事总会流行”。进一步麦克林和詹森发表的《企业理论:管理行为、代理成本与所有权结构》系统论述了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方面,企业所有者与管理者目标函数不一致;基于理性经济人视角虽然二者均追求个人收益的最大化,但所有者收益最大化依赖于企业剩余价值、资本增值等;管理者却通过货币收益与非货币收益(如权利地位、职业声誉、舒适的工作环境、更多的闲暇)实现自身收益最大化。另一方面,所有者与管理者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由于经营者直接制定企业决策、控制企业运营,从而相比所有者掌握更多企业相关信息;此外,专业素质的不同也能造成对信息理解能力、判断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导致信息不对称。
...........................
3 研究设计......................................... 32
3.1 数据来源.................................. 32
3.2 变量构造.................................... 32
4 实证分析............................................ 42
4.1 关键变量描述统计分析................................ 42
4.2 相关性分析................................ 48
5 研究结论、建议及不足.................................... 70
5.1 研究结论....................... 70
5.2 研究建议.......................... 71
4 实证分析
4.1 关键变量描述统计分析
在描述统计部分,本文对样本期内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创新(研发投入金额、研发投入强度、研发产出状况、研发效率)、管理层激励(薪酬激励、股权激励)、融资约束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由表 4-1 可知,样本期内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金额平均水平为 105.35百万元。且 2012 至 2016 年间企业研发投入金额呈逐年上涨趋势且增幅巨大,由72.24 百万元上涨至 161.07 百万元,年均增长率为 22.20%。表明研发创新越发得到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视。此外,由不同年份企业研发投入的变异系数可知,样本期内研发投入的变异系数⑨由 2012 年的 1.13 增长至 2016 年的 1.24;说明样本期内企业间的研发投入差距在逐年增大。
......................
5 研究结论、建议及不足
5.1 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实证检验的方式探究了融资约束、管理层激励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具体的,本文依据依据研发逻辑将企业研发创新分为研发投入、研发效率两个部分;分别探究了不同融资约束背景下管理层薪酬激励、股权激励对研发投入、研发效率的影响。进一步,本文拓展探究了不同管理层激励方式对研发投入、研发效率是否存在替代效应或互补效应;且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
首先,在融资约束、管理层激励对研发投入的影响方面本文有如下结论。第一,本文认为融资约束本身对研发投入存在抑制效应,并通过检验证明了该观点;第二,本文认为对管理层实施薪酬激励、股权激励均能正向促进企业研发投入;第三,在不同的融资约束背景下,管理层激励股权激励、薪酬激励对研发投入的促进效应存在显著差异,且随着融资约束程度的增强,管理层激励的正向促进效应被相应削弱。
其次,在融资约束、管理层激励对研发效率的影响方面本文有如下结论。第一,与对研发投入产生的效应不同,本文认为融资约束对企业研发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并通过实证检验证明了该观点;第二本文认为对管理层实施薪酬激励、股权激励同样能对研发效率产生正向促进作用;第三,融资约束会对“管理层激励促进研发效率”产生影响,即在不同融资约束背景下,管理层激励对研发效率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且随着融资约束程度的加大,管理层的正向促进效应得到加强。
最后,本文拓展探究了对于研发投入、研发效率而言,不同管理层激励方式是否存在替代效应或互补效应(协同效应)。实证研究表明对于研发投入和研发效率而言,管理层薪酬激励、股权激励各自均能产生显著的正向效应,且二者对研发投入、研发效率均具有显著的互补效应。但进一步发现,管理层薪酬激励对“股权激励促进研发创新(研发投入、研发效率)”具有显著的影响,当薪酬激励水平低时,股权激励反而对研发创新产生负向影响;只有当薪酬激励水平较高(或薪酬激励水平达到一定标准)时,股权激励才能发挥相应的正向促进效应;即不同薪酬激励水平下股权激励产生的效应存在较大差别,甚至产生了作用方向上的不同。另一方面,虽然管理层股权激励对“薪酬激励促进研发创新(研发投入、研发效率)”同样具有显著的影响,但其影响程度不如前者。
参考文献(略)
5.1 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实证检验的方式探究了融资约束、管理层激励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具体的,本文依据依据研发逻辑将企业研发创新分为研发投入、研发效率两个部分;分别探究了不同融资约束背景下管理层薪酬激励、股权激励对研发投入、研发效率的影响。进一步,本文拓展探究了不同管理层激励方式对研发投入、研发效率是否存在替代效应或互补效应;且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
首先,在融资约束、管理层激励对研发投入的影响方面本文有如下结论。第一,本文认为融资约束本身对研发投入存在抑制效应,并通过检验证明了该观点;第二,本文认为对管理层实施薪酬激励、股权激励均能正向促进企业研发投入;第三,在不同的融资约束背景下,管理层激励股权激励、薪酬激励对研发投入的促进效应存在显著差异,且随着融资约束程度的增强,管理层激励的正向促进效应被相应削弱。
其次,在融资约束、管理层激励对研发效率的影响方面本文有如下结论。第一,与对研发投入产生的效应不同,本文认为融资约束对企业研发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并通过实证检验证明了该观点;第二本文认为对管理层实施薪酬激励、股权激励同样能对研发效率产生正向促进作用;第三,融资约束会对“管理层激励促进研发效率”产生影响,即在不同融资约束背景下,管理层激励对研发效率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且随着融资约束程度的加大,管理层的正向促进效应得到加强。
最后,本文拓展探究了对于研发投入、研发效率而言,不同管理层激励方式是否存在替代效应或互补效应(协同效应)。实证研究表明对于研发投入和研发效率而言,管理层薪酬激励、股权激励各自均能产生显著的正向效应,且二者对研发投入、研发效率均具有显著的互补效应。但进一步发现,管理层薪酬激励对“股权激励促进研发创新(研发投入、研发效率)”具有显著的影响,当薪酬激励水平低时,股权激励反而对研发创新产生负向影响;只有当薪酬激励水平较高(或薪酬激励水平达到一定标准)时,股权激励才能发挥相应的正向促进效应;即不同薪酬激励水平下股权激励产生的效应存在较大差别,甚至产生了作用方向上的不同。另一方面,虽然管理层股权激励对“薪酬激励促进研发创新(研发投入、研发效率)”同样具有显著的影响,但其影响程度不如前者。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