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工业革命后,机器化大生产迅猛发展,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解放和发展。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在高新科技的引领下,制造业进入信息化阶段,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制造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杆。
我国的机器化大生产起步较晚,改革开放后,我国引进、吸收国外先进制造业技术,并不断创新,经过 40 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门类齐全、规模较大的制造业产业体系,被称为“世界工厂”。从整体看,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离制造业强国还有不少差距,主要体现在研发创新、企业内部治理、质量品牌、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产业布局等方面,许多高精尖的工业产品还有赖于制造业强国的供给,部分关键技术和研发不能完全自主,在国际竞争中不能占据优势地位,以创新促发展成为提升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共识。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2015 年 5 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 2025》,提出要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提出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也就是 2025 年,我国的制造业整体水平实现质的飞跃,创新能力处于国际前列,最终用三个十年的时间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为我国的制造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三章 大型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的理论基础和框架模型 ........................ 2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工业革命后,机器化大生产迅猛发展,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解放和发展。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在高新科技的引领下,制造业进入信息化阶段,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制造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杆。
我国的机器化大生产起步较晚,改革开放后,我国引进、吸收国外先进制造业技术,并不断创新,经过 40 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门类齐全、规模较大的制造业产业体系,被称为“世界工厂”。从整体看,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离制造业强国还有不少差距,主要体现在研发创新、企业内部治理、质量品牌、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产业布局等方面,许多高精尖的工业产品还有赖于制造业强国的供给,部分关键技术和研发不能完全自主,在国际竞争中不能占据优势地位,以创新促发展成为提升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共识。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2015 年 5 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 2025》,提出要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提出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也就是 2025 年,我国的制造业整体水平实现质的飞跃,创新能力处于国际前列,最终用三个十年的时间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为我国的制造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广州市制造业企业整体规模较大,制造业门类齐全,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领域,整体竞争力不强。2017 年世界 500 强企业排名,中国有 115 家公司上榜,其中广州市制造业企业仅有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一家;2017 年中国 500 强企业排名,广州市制造业企业仅有 5 家。广州市大型制造业企业在研发、人才队伍、管理等方面与世界一流制造业企业还存在较大差距。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创新的概念界定
创新的定义不一而足,马克思认为,创新的本质是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人类依靠自身意志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1]。Nelson 根据进化论思想,指出创新是一个学习、寻找和选择的过程[2]。Stephen P.Robbins 认为经济学意义上的创新是利用现有资源要素,改进、创造新事物,并取得一定效益的行为。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在《经济发展理论》(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中指出创新是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包括引进新产品、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来源、创造企业新组织五个方面[3]。Morten T.Hansen 和 Julian Birkinshaw 把创新分为 3 个过程,即创意的产生、转换、扩散,指出用创新价值链选择创新工具和途径[4]。洛伟罗克提出了创新的六种途径[5]。加卢提出了基本创新、改进创新、增加创新、二次创新等创新的模式[6]。Chesbrough 提出了开放式创新的概念,指出企业应运用科技因素,结合企业内部资源,创造更高的价值[7]。W.钱.金在《蓝海战略》中指出,企业要通过不断创新来开拓“蓝海”,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8]。Bjorkdahl 和 Borjesson 根据挪威制造业企业,从战略、文化、管理、外部环境、组织、决策等方面对企业创新能力进行评价[9]。国外对创新的概念由浅入深,从一般的创新概念延伸到经济学创新理论,逐步将创新与企业生产、组织管理及企业外部资源要素结合,逐渐丰富了创新的理论概念。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创新的概念界定
创新的定义不一而足,马克思认为,创新的本质是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人类依靠自身意志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1]。Nelson 根据进化论思想,指出创新是一个学习、寻找和选择的过程[2]。Stephen P.Robbins 认为经济学意义上的创新是利用现有资源要素,改进、创造新事物,并取得一定效益的行为。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在《经济发展理论》(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中指出创新是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包括引进新产品、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来源、创造企业新组织五个方面[3]。Morten T.Hansen 和 Julian Birkinshaw 把创新分为 3 个过程,即创意的产生、转换、扩散,指出用创新价值链选择创新工具和途径[4]。洛伟罗克提出了创新的六种途径[5]。加卢提出了基本创新、改进创新、增加创新、二次创新等创新的模式[6]。Chesbrough 提出了开放式创新的概念,指出企业应运用科技因素,结合企业内部资源,创造更高的价值[7]。W.钱.金在《蓝海战略》中指出,企业要通过不断创新来开拓“蓝海”,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8]。Bjorkdahl 和 Borjesson 根据挪威制造业企业,从战略、文化、管理、外部环境、组织、决策等方面对企业创新能力进行评价[9]。国外对创新的概念由浅入深,从一般的创新概念延伸到经济学创新理论,逐步将创新与企业生产、组织管理及企业外部资源要素结合,逐渐丰富了创新的理论概念。
(2)技术创新的研究
约瑟夫·熊彼特在 1912 年提出技术创新理论,认为技术创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随后,对于技术创新的研究演变为新古典学派、新熊彼特学派、制度创新学派和国家创新系统学派四个分支。随着技术创新理论的演变,Larry E.Westphal 认为技术创新是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的综合[10]。Barton 认为技术创新能力由技术人员、技术系统能力、管理能力等内容组成[11]。Pavitt 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进行技术变革的资源[12]。Anderson 提出了技术生命周期的理论[13]。Prahalad 在《企业核心能力》中提到,企业的核心能力需要积累性学识,尤其是协调多种生产技术的学识[14]。Mansfield 认为技术创新包括技术、工艺和商业化的全过程[15]。国外对技术创新的概念界定由生产方式的变革引起,涵盖的内容从单纯的机器化生产转向企业运作的全流程和多个因素,技术创新成为企业创新环节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
第二章 大型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现状
2.1 概念界定及特征
2.1.1 大型制造业企业的界定 制造业是指按照市场要求,将各类制造资源转化为新的产品的产业。李荣生(2011)认为制造业企业是指对原材料进行加工或再加工,以及对零部件装配的工业部门的总称[41]。制造业包括的行业门类相当广泛,按照国家统计局行业分类,制造业门类包括代码13~43 共 30 大类(行业)。
本研究根据 2017 年 12 月国家统计局新修订的《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2017)》,按照行业类别,将我国的企业划分为大、中、小、微四种类型。大型制造业企业的划分标准参照工业行业,即从业人员大于 1000 人(含)、营业收入大于 40000万元(含)(详见表 2-1)。
..............................
约瑟夫·熊彼特在 1912 年提出技术创新理论,认为技术创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随后,对于技术创新的研究演变为新古典学派、新熊彼特学派、制度创新学派和国家创新系统学派四个分支。随着技术创新理论的演变,Larry E.Westphal 认为技术创新是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的综合[10]。Barton 认为技术创新能力由技术人员、技术系统能力、管理能力等内容组成[11]。Pavitt 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进行技术变革的资源[12]。Anderson 提出了技术生命周期的理论[13]。Prahalad 在《企业核心能力》中提到,企业的核心能力需要积累性学识,尤其是协调多种生产技术的学识[14]。Mansfield 认为技术创新包括技术、工艺和商业化的全过程[15]。国外对技术创新的概念界定由生产方式的变革引起,涵盖的内容从单纯的机器化生产转向企业运作的全流程和多个因素,技术创新成为企业创新环节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
第二章 大型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现状
2.1 概念界定及特征
2.1.1 大型制造业企业的界定 制造业是指按照市场要求,将各类制造资源转化为新的产品的产业。李荣生(2011)认为制造业企业是指对原材料进行加工或再加工,以及对零部件装配的工业部门的总称[41]。制造业包括的行业门类相当广泛,按照国家统计局行业分类,制造业门类包括代码13~43 共 30 大类(行业)。
本研究根据 2017 年 12 月国家统计局新修订的《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2017)》,按照行业类别,将我国的企业划分为大、中、小、微四种类型。大型制造业企业的划分标准参照工业行业,即从业人员大于 1000 人(含)、营业收入大于 40000万元(含)(详见表 2-1)。
..............................
2.2 国外大型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经验借鉴
2.2.1 美国大型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现状
二战后,美国的制造业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因国内人力成本上涨、环境污染等影响,美国逐步把经济发展重心转向金融、房地产等行业,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至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增加值由 1978 年的 21.3%下降至 2007 年的 11.7%。2008 年,美国发生金融危机,引发了对制造业产业空心化的反思,奥巴马政府提出了重振美国制造业、实现制造业回归实体经济和再工业化的战略,特朗普政府也提出要保护美国的制造业。2013 年底,美国的制造业有所回升,占 GDP 的比重达到 12.5%。美国高度重视制造业的研发,在软件开发、3D 打印、化工、电子、机械等领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据统计,制造业研发人员占全国研发人员的 60%,大部分专利也是制造业行业申请,远高于其他行业。商小虎(2013)提出,美国在制造业资源资本要素、人才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将传统制造业通过跨国转移降低成本,高端制造业领域牢牢控制了研发设计、渠道品牌等关键环节。[42]美国政府也持续对制造业加强扶持力度,2009 年出台了《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2012 年发布了《国家先进制造战略计划》,启动了一批材料基因组、机器人技术等跨部门计划,组建了一批制造业研究所。在研发上加大投入,出台支持鼓励政策,在全国多地工业园区附近引导聚集大批科研机构开展尖端技术研究,如以美国硅谷为代表的高科技园区,紧邻斯坦福大学,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相互依存,人才智力汇聚,技术交流频繁,有效推进高科技产业发展壮大,形成强大的生产力。
...............................
2.2.1 美国大型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现状
二战后,美国的制造业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因国内人力成本上涨、环境污染等影响,美国逐步把经济发展重心转向金融、房地产等行业,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至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增加值由 1978 年的 21.3%下降至 2007 年的 11.7%。2008 年,美国发生金融危机,引发了对制造业产业空心化的反思,奥巴马政府提出了重振美国制造业、实现制造业回归实体经济和再工业化的战略,特朗普政府也提出要保护美国的制造业。2013 年底,美国的制造业有所回升,占 GDP 的比重达到 12.5%。美国高度重视制造业的研发,在软件开发、3D 打印、化工、电子、机械等领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据统计,制造业研发人员占全国研发人员的 60%,大部分专利也是制造业行业申请,远高于其他行业。商小虎(2013)提出,美国在制造业资源资本要素、人才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将传统制造业通过跨国转移降低成本,高端制造业领域牢牢控制了研发设计、渠道品牌等关键环节。[42]美国政府也持续对制造业加强扶持力度,2009 年出台了《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2012 年发布了《国家先进制造战略计划》,启动了一批材料基因组、机器人技术等跨部门计划,组建了一批制造业研究所。在研发上加大投入,出台支持鼓励政策,在全国多地工业园区附近引导聚集大批科研机构开展尖端技术研究,如以美国硅谷为代表的高科技园区,紧邻斯坦福大学,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相互依存,人才智力汇聚,技术交流频繁,有效推进高科技产业发展壮大,形成强大的生产力。
...............................
3.1 大型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的理论基础 ............................. 21
3.2 大型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构成要素及框架模型 ............................... 23
第四章 大型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 ................................... 26
4.1 评价体系设计的原则 ............................................... 26
4.2 大型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初选 ..........................26
第五章 广州市大型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评价 ............................ 40
5.1 问卷基本数据分析 ........................................ 40
5.2 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均值分析 ........................................... 42
第五章 广州市大型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评价
5.1 问卷基本数据分析
根据问卷统计,针对问卷第一部分“对所在企业工作的感受”,34 个问题的统计情况如下(详见表 5-1),其中,Q1 代表第 1 个问题“本企业员工主动学习的意识比较强”,依此类推直至 Q34“技术创新为本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选项“不符合”用 1 表示,“不太符合”用 2 表示,依此类推直至“非常符合”用 5 表示。
总体来看,大部分问卷填写人认为本地企业员工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企业基本制定了科技管理制度和创新激励机制,大型制造业企业的进入门槛较高,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不断加强,本地政府基本能够支持企业的发展,技术创新对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作用明显。
根据问卷统计,针对问卷第一部分“对所在企业工作的感受”,34 个问题的统计情况如下(详见表 5-1),其中,Q1 代表第 1 个问题“本企业员工主动学习的意识比较强”,依此类推直至 Q34“技术创新为本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选项“不符合”用 1 表示,“不太符合”用 2 表示,依此类推直至“非常符合”用 5 表示。
总体来看,大部分问卷填写人认为本地企业员工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企业基本制定了科技管理制度和创新激励机制,大型制造业企业的进入门槛较高,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不断加强,本地政府基本能够支持企业的发展,技术创新对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作用明显。
.......................
结论和展望本研究从大型制造业企业和创新能力的内涵出发,梳理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国内外大型制造业企业进行了比较分析,在借鉴专家学者在该领域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评价大型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并基于该体系对广州市大型制造企业进行了分析评价。
在理论研究方面,第一,本文定义了大型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的内涵,即通过利用技术研发、组织管理、商业营销等创新手段,促进大型工业制造业企业优化内部结构和市场布局,提升市场占有率,获取持续优于制造业同行企业的新的竞争优势的能力。这一定义可以为大型企业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第二,本文对国外大型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能力现状进行了梳理,并总结出了我国制造业企业可以借鉴的经验。具体来讲,建立企业研发中心、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推动高新科技园区建设和科研机构聚集、加强产学研合作等都是我国提升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可以借鉴的方式。
第三,本文结合大型制造业企业的内涵和创新能力的因素并参考专家学者的分析,
构建了大型制造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广州市大型制造业企业的问卷数据,对该指标体系进行了信度和效度分析,验证了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从而为评价大型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能力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思路。对于大型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价,可以从企业的研发、生产、营销和组织管理四个方面来进行。在研发方面,可以通过企业的研发创新基础、研发支持程度和研发成果转化效率来衡量;在生产方面,可以通过企业的生产改进创意、生产创新支持力度和生产创意转化效果来评价;在营销方面,可以使用营销创新策略、营销支持力度和营销创新实践效果来评估;在组织管理方面,可以使用组织管理创意水平、组织管理拥护程度和组织管理改进效果来评价。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