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媒体环境下影视创作的特点
1.全民性与低门槛新媒体的传播已拓展至全民共享,任何个体都有可能成为导演、编剧或摄像,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想法和意愿的平台。由于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融合式发展,使得人们掌握新媒体操作工具变得越来越轻松简单,只要人们有意愿发布自己的所见所闻就会轻而易举地实现。其门槛之低是其它任何传统媒体都不能与之匹敌的,所以将全民性特征赋予新媒体是名符其实的。2.广泛的普及性在传统媒体上发布影视作品需要经过诸多环节,不仅对内容有限制,更需要等待时间。而新媒体就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发布即时消息。例如使用微博对新闻事件进行“现场直播”;播客网站每日更新上传拍摄者所在的当地新闻事件等。这些都是随拍随发,丝毫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3.强大的交互性新媒体使用户有机会对新闻的线索搜集、采访、发行等一系列活动进行参与和发表评论。譬如,一部电视剧从筹划到开拍与视频网站合作播出剧集,用户可以从电视机、电脑两个终端上观看,通过短信、微博等方式全程参与该片的情节发展。新媒体的这种特征,对影视创作的发生和发展都产生着巨大影响。
二、新媒体环境下影视创作如何发展
1.篇幅的“微”倾向新媒体的内容形态需要针对传播渠道特点进行改变,传统电视节目的形态并不能简单平移。以手机电视为例,手机小屏幕、伴随性的特点决定了其作品内容是短小精悍的,因而新媒体短片就呼之欲出。一些从事此项业务的公司通过把传统内容重新编排、转码,剪成30秒专供手机播放的短片。“微电影”就是典型的符合新媒体传播特性的影视作品新形态之一,其篇幅一般为30秒至300秒,可以通过新媒体的各种方式,邀请观众积极参与互动,甚至由观众决定作品的情节、演员的选择。2.内容的年轻态新媒体的受众主体是年轻人,新媒体影视作品的内容表达应针对年轻人的特点进行改造。抓住年轻受众心理特性,用年轻人的思维讲故事;选择年轻人感兴趣的作品题材,表现形式脱离俗套;故事主题具有时代感,适应新媒体的要求;作品简单明了,易读易懂。2010年,中国电影集团联手优酷网共同出品《11度青春系列电影》,汇集了11位年轻新锐导演执导系列新媒体短片,题材涉及穿越、迷幻、爱情等丰富内容,多角度呈现了“青春、奋斗”的主题,为低迷的影坛带来一丝清新和希望,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第一部顶级专业制作的同主题系列短片电影,这些作品不拘一格,而“筷子兄弟”也成为2010年最受欢迎的组合。2011年优酷联手东乐影音和飞利浦共同打造的《幸福59厘米》新媒体短片系列,在互联网上再次引起点击率的狂潮,在年轻受众群体中产生了轰动效应。3.主体的平民化影视作品在新媒体传播的环境下,其对个体展示空间的开放,让无数心怀梦想的人在这个平台上得以施展才华。无论是精心制作的视频,还是随意的街拍,大都体现着反理性、反传统的平民意识。而新媒体中以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最为抢眼,智能手机和掌上电脑让网络无处不在,这使得移动网络的优势日益凸显。因此,像土豆、优酷、酷6等播客网站就有了巨大的优势,这些网站为个人DV作品的发布提供了一个门槛低且非常宽广的平台。在DV技术支持下,网络短片、手机电影等新型视频形态已经逐渐形成气候,短片文化已经从大学校园溢向社会,DV拍客已成为一种社会力量。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DV民众影像》和上海纪实频道的《全民大拍档》便是新媒体纪录片与电视的结合。个人DV作品由于免除了传统媒体的多方限制,在作品的内涵和创作手法上更注重个体的思考和个性化的表达,题材多样,崇尚自由与随性。4.题材的多样化综观新媒体影视作品,它们存在共同的特点:创作手法灵活多样,绝不墨守成规。表达的主题多是作者的思想写照,他们的创作初衷其实并没有想要深刻地反映某些宏大主题,有些甚至是信手拈来的玩乐之作。随着DV的普及,在新媒体环境下,每个人都有表达个性、传递个体思想的相对自由空间。这大大丰富了创作主体的队伍,同时增强了影视创作题材、主题多元共生的可能。独立动画作品《李献计历险记》通过土豆网走红之后,2011年被改编为同名电影,一时成为影坛的一匹黑马。网络蹿红,主要是依靠点击率来实现,而点击率就意味着传播面与覆盖面。网络依靠它得天独厚的传播优势,在广泛的受众基础上,只要作品具备一个打动人心的基点,就可以迅速流传开来。
三、新媒体环境下影视创作的应对策略
新媒体给传统影视从业人员带来巨大机遇和挑战。新媒体为传统影视作品创作发挥固有优势找到新平台,但传统影视作品简单搬到新媒体是不能发挥应用特性的,创作者需要根据新媒体特性创造新的作品,考虑不同新媒体的特征,必须进行再创作。1.创作思路的转变与拓展观众的按需观看以及互动性是新媒体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这彻底改变了传统影视单向传播的特点,增强了信息的时效性与观众的参与性,使节目可以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同时也有可能迅速引发比较大的热点事件。这样,迫使节目制作人员改变传统的采编播思路,用更多更新的手段和创意让节目和互动有机融合,使节目变得更加好看。首先,在选题上注重观众的审美趣味。影视从业者不仅要有扎实的创作功底,更需要切准时代的脉搏,敏锐地判断出当下大众的观影爱好。在创作过程中,考虑的不仅仅是节目的观赏性和连贯性,也必须把更多的心思放在研究受众心理上,设计出更多的受众关注点。虚拟社区里盛行的语言和事物,都是编剧密切关注的焦点。其次,创作内容和形式要平民化。由于制作者的草根化和制作成本的低廉,导致了新媒体影视作品在内容上更贴近琐碎平凡的生活、更关注现实和小人物,也更加真实。其内容上平民化和原创性的特点,使得影视创作把镜头对准平民轶事,影像完成的是再现生活的功能。再次,加强创作过程中的互动。由于影视作品的播出终端扩展到手机、计算机甚至新型移动媒体,更多的观众从通信、网络渠道中获得视频。这使得观众能够轻松地介入创作的进程中,通过微博、电子邮件、社区论坛等途径参与进去。例如,2011年中央电视台的网络春晚,通过设置演出现场的观众、电脑前的网民与台上演员表演的充分且自然的互动环节,使整台晚会演出浑然一体,充满了“e时代”的年味。这种前所未有的参与性、互动性、民主性,是传统媒体无法媲美的。2.注重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与创新虽然,新媒体影视在传播形态上,特别是在播出时间、播出屏幕、流动性上产生巨大变革,其作品也表现出了不同于传统影视作品的简洁、快速等特点。但新媒体影视创作仍是以传统影视的影像表现形式为基础的,其在视听语言、影像造型、蒙太奇手法运用等方面都继承了传统影视的基因,同时有所创新。具体而言,因新媒体传播媒介屏幕较小,画面清晰度较低,其画面一般较少表现大景别或人物众多的宏大广阔场面,而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表现人物表情神态、动作细节及有质感的近景或特写等方面。同时,受观众收看的场所、状态及影像质量的影响,新媒体影视作品的情节结构较为简单,矛盾冲突较为集中,叙事也较为凝练。在情节上简化人物行动和场景变化等过程,在叙事上把握人物数量,保证简单明了的人物关系。此外,新媒体影视创作在转场、场面调度以及蒙太奇等手法的运用上较为个性化和纯粹性。大多数新媒体影视创作更偏向于使用长镜头来叙事,更注重镜头的纪录功能。综上所述,充分认识新媒体的特性,紧紧把握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趋势,这是引发影视创作者与表现对象全新变革,推动影视作品创作的形式与内容创新的绝佳时机。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体将更加深刻地影响着电影电视作品的创作。无论是从选题到拍摄,从创作到发行,从个人到团体,都无法忽视新媒体的巨大力量。我们必须紧紧把握新媒体的传播特点,把影视作品的创作推向一个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