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化县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安化县地处湘中偏北、雪峰山脉北段、资水中游。县域总面积4 948 km2,山林面积39.06万hm2、耕地面积3.51万hm2(其中水田2.27万hm2、旱土1.24万hm2)、水域面积1.74万hm2。安化生态环境优良,先后获得了“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黑茶之乡&rdq国内论文发表uo;、“中国竹子之乡”、“中国厚朴之乡”等荣誉称号,境内六步溪原始次森林保护区已成功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2006年以来,安化县紧紧围绕创建湖南省生态农业示范县这个目标,突出节能减排,着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出实招,求实效,生态农业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9年获批湖南省生态农业示范县。
1.1 创建生态农业示范县指标任务全面完成
全县生态农业考核指标全部达到了考核验收标准。2008年,全县秸秆利用率达98%,比2005年提高3个百分点;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率达81.6 % ,比2005国内论文代发年提高10.6个百分点;农药施用强度为3.32 kg/hm2,比2005年下降0.48kg/hm2;农用膜回收率94%,比2005年提高3个百分点;化肥施用强度为257kg/hm2,比2005年下降1 kg/hm2。通过农业生态示范县的创建,安化县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生态和农村卫生环境不断改善代写代发表论文,既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又提高了全县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
1.2 生态农业新格局初步形成
近年来依托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初步形成了生态农业发展的新格局。一是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初具邹形。全县共制定茶叶、柑桔等农产品地方标准13个,建立国家、省、市和县级标准化生产基地5个,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二是农业“三品”认证数量稳步上升。全县农业“三品”认证企业达17家、产品有37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企业10家、产品17个,产地18个、面积3.87万hm2;绿色食品认证企业2家、产品3个,有机食品认证企业4家、产品17个。三是品牌建设初见成效。各级政府在品牌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例如:安化千两茶制作技艺申遗成功;“安化黑茶”品牌被评为湖南省著名商标;“安化黑茶”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阿香” 和“碧国内发表论文费用源”两大水果品牌驰名省内等。四是行业龙头初步形成。例如,水果产业中的湖南阿香茶果有限公司和湖南佳镔碧果业有限公司,茶叶产业中的白沙溪茶厂有限责任公司、怡清源茶业、久扬茶业,红薯产品加工业中的宏辉食品,炒货加工业中的水井巷炒货,其他产业中的山山食品等,都是各自行业中的领跑者,其示范带动作用正在逐步显现。
1.3 农产品加工集群初具雏形
初步形成了平口出口柑桔加工集群、马路名优茶加工集群、东坪黑茶加工集群和柘溪库区水产养殖、木子畜禽养殖等优势产业区。在这些加工优势区域内,产业与市场构建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流通业之间的产业大循环,形成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1.4 农产品检测体系逐步成立
为了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全县特别强化了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一是成立了安化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行组委会和安化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领导小组;二是加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三是设立了安化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开展农产品源头产地的农残快速检测,初步形成了农产品生产源头环节的监管。
2 安化县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业产业规划严重滞后
从安化县农业资源分布的现状来看,生态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具备良好的资源基础,但安化县生态农业的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和布局,大多产业都是零星分布,零散经营,无法进行统一管埋,很难产出规模效益,不利于农村劳动力的集中和农村实用技术广泛运用。 此外,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生产资金、土地使用制度等方面也制约着生态农业的发展。
2.2 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有待协调
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生态效益,突出表现在从事采矿、采石等非农经济开发过程中,不注重土地资源的恢复和保护,尤其是矿山开采后废弃土地没有进行有效治理,导致水土资源严重流失,形成大面积的矿山污染源,使农业后备资源受到极其严重的损坏。如:烟溪715矿厂,酉州矾厂等给农田和农业环境资源带来了很大的破坏。
2.3 农业标准体系有待健全
目前,安化县尚未形成完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农产品优质率不高。洪涝灾害和干旱、虫灾时有发生,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业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工业“三废”污染和化肥、农药、饲料添加剂等不合理使用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现象在个别地区仍比较严重。
3 安化县生态农业发展对策
3.1 合理综合利用农业资源
在今后农业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遵守自然规律,以充分保护现有的农业资源为前提,找准生态和经济的最佳结合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资源的创效功能和环保功能,在彻底摸清安化农业资源的蕴藏量和分布状况的前提下,确定全县生态农业发展的速度、规模、总量和结构,选择符合安化县资源特点的,能够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共同提高的发展模式,放弃传统的“竭泽而渔”的开发利用方式。定期对水质、土质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对农田环境和农业资源有危害的厂矿和企业,及时查清原因并采取合理的治理措施。
3.2 确定绿色农业发展重点
依托安化黑茶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做大做精茶叶特色产业,推进绿色产业强势化。要发挥安化县优势,按照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产业化的思路和标准把茶叶和柑桔产业打造成强势产业、精品农业和经济增长极。二是发展壮大绿色畜牧业,提高循环经济完整度。采取扶持专业大户、发展养殖小区(园区)、建设现代饲养场、培育龙头企业、改良更新品种、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强防疫灭病、逐步推进人畜分离、政策项目资金倾斜等措施,积极推进绿色畜牧业总量扩张规模化、标准养殖健康化、集约养殖专业化、龙头带动产业化、常规品种优质化、野生品种特色化。三是依靠得天独厚的资源和特色品种,着力发展特色经济,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要突出发展水果产业,积极发展中药材生产,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多种经营,规模开发特色农产品,增加综合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