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农业高职办学分析
1.专业设置分析
黑龙江省 8 所农业类高职院校在 2008 年开设专业 129 个,专业点数为 303 个,一、二、三产专业数为 26、38、65。 2011 年开设专业 155 个,专业点数为 386 个,一、二、三产专业数为 23、52、80。 从专业分布上,2011 年代写代发表论文 155 个专业分布在 18 个专业大类中,46 个二级类专业, 较 2008 年增加 5 个专业二级类。 在 8 所学院中只有一所开设农业机械应用技术(农业机械化专业)。
2011 年相对 2008 年专业点数增加 83 个,专业增加 26 个。 其中服务一产专业减少 3 个,专业点数减少 1 个;服务二产专业增加 14 个,专业点增加 42 个;服务三产专业增加 15 个,专业点增加42 个。
2.在校生分布分析
8 所农业高职院校 2008 年在校生总数为 41 222人,一、二、三产专业学生数为 9 41国内发表论文费用6 人、 14 620 人、17 186 人。 2011 年在校生总数 48 766 人,一、二、三产专业学生数为 8 111 人、20 019 人、20 636 人。
2011 年比 2008 年专业总数增加 20.16%,专业点增加 27.4%,在校生增加 17.6%。2008 年每个专业平均在校生人数为 319.6 人, 每个专业点在校生人数为 136 人;2011 年每个专业平均在校生人数为314.6 人,每个专业点在校生人数为 126.3 人。 2008年、2011 年在校生超过 1 000 人的专业(主体专业)和少于 10 人专业(休眠专业)情况见表 2。 引领农业高职发展的主体专业数增加 1 个,休眠专业数量由10 个增加到 16 个,少于 50 人的专业(小规模专业)由 34 增加到 50 个,比例由 26.4%上升到 32.3%,专业和专业点的平均在校生人数在下降,办学规模效益在下滑。
3.专业集中度分析
专业集中度是指同一个专业在不同院校的分布情况,开设同一专业的院校数越多,专业的集中度越低;所开设院校数越少,专业的集中度越高。专业集中度反映出专业的同质化倾向、 竞争程度和办学特色的显著程度。
从在校生数量上看:2011 年在校生数总数前五位的是:农林牧渔大类、制造大类、财经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土建大类,在校生占全部在校生总数的 66%;在校生最多的前五位专业是:生物制药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畜牧兽医、食品营养与检测、 会计电算化, 在校生数占全部在校生总数的22.5%。
4.专业办学与黑龙江省产业发展吻合度分析
2008 年和 2011 年 8 所农业类高职院校一、二、三产业专业点和在校生与黑龙江省第一、二、三产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如表 4。 第一、三产业专业点数和在校生数的比例高于黑龙江省一、三产业 GDP 占经济总量的比例, 第二产业的专业点和在校生数比例小于第二产业 GDP 占经济总量的比例。这说明各学院在巩固其在第一产业专业设置优势的同时,积极发展第二、 三产业的专业, 以适应市场需要。 但2011 年相对 2008 年服务一产的专业点和在校生比例都有较大下降, 这与黑龙江省加快现代化农业的建设的形势极不相称。
黑龙江省“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绿色食品、煤化石化、矿产经济、林产品加工业等 4 个传统优势产业,新材料、生物、新能源装备、新型农机装备、交通运输装备等 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共十大产业。 8 所院校抢抓机遇在四年中依据自身优势针对社会需求,加快发展与十大产业相适应的生物制药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加工技术、会计电算化、园林技术、物流管理、护理等专业,并且这些专业发展较快在校生总数均超过了 1 000 人的规模。但在绿色食品生产、农牧特产品加工、农业机械化、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等专业发展滞后,不适应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的需要。
三、存在着的问题
1.涉农专业萎缩
2011 年 8 所农业类高职院校的农林牧渔类专业的专业点、在校生数还处于第一的位置, 但相对于 2008 年在专业点数增加的情况下, 在校生人数减少 12.2%。2008 年农林牧渔类专业在校生人数远高于处于第二位的制造类在校生人数, 而到2011 年时两者旗鼓相当。 从表 5 中可见,在农林牧渔专业大类中农业技术类在专业点增加的情况下, 在校生数负增长;水利类、畜牧兽医类专业的专业点数、在校生数负增长。 农业技术类、水产养殖类、农林管理类中没有一个是主体专业,8 所农业高职院校服务黑龙江省现代化农业的办学定位受到削弱, 涉农专业的发展速度及发展趋势与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2.专业办学与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协调不够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农机大省,理应拥有办学水平高、办学规模大、培养能力强的农业高职院校, 但从上面的数据来看,8 所院校并未做到培养农业机械化、水利化、科技化、商品化、产业化和城镇化的人才全覆盖,并缺少水利工程、乡镇规划、生物农业、农产品加工等专业。 专业设置和办学优势还没有集中到服务黑龙江省现代化农业上来。
3.还没有实现内涵式发展
农业高职院校在 2008 年—2011 年生源充足时,加大招生力度,使在校生增加 17.6%。由于传统涉农专业学生不愿报考,因此增加了一些新专业,四年中专业总数增加 20.16%,专业点增加 27.4%。2008 年各学院校所开设的专业大类为 5~12 个,到2011 年专业大类为 5~13 个,只有两所高职院校的专业大类没有增加,最多的增加 3 个专业大类。 所增加的新专业对于农业学院都是新领域, 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欠缺,短期内难以办出高水平专业,培养出高水平技能型人才。
4.各校办学同质化倾向严重,办学特色不够显著
各院校专业大类和所开设的专业集中度较差,招生好的专业布点重复度大, 专业的平均在校生数下降,休眠专业、小规模专业增多,办学效益变差,农业高职院校原办学分工被打破,专业特色被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