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在学生平时的学习活动中,尤其是考试过后,经常会伴随有成功或失败的体验,随后往往会自发的寻找自己考试成败的原因,这种寻求结果的原因就是归因。归因(causal attribution)是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的过程(Weiner, 1985)。心理学认为归因是一种过程,即根据行为或事件的结果,通过知觉、思维、推断等内部信息加工过程而确认造成该结果之原因的认知活动。具体地说就是关于人们是如何解释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以及这种解释是如何影响他们的情绪、动机和行为的心理学理论。二语习得研究发现,归因与学习动机之间存在关系。归因可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Tremblay & Gardner,1995; Williams &Burden,1999)。Graham(1991)也阐述了成就动机与归因的主要原则。Skehan(1991)认为归因和学习策略的使用也有关系。学生自发的归因一般会具有片面性和盲目性,消极的归因有可能让学生丧失取得更好成绩的愿望,产生灰心丧气等不良情绪,甚至可能会自暴自弃,在学习中不愿再付出努力。而正确的归因则能够让学生科学的分析考试成败的原因,提高学习积极性,正确调控其后继学习行为,促使其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初中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积极的归因方式形成的重要阶段。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积极归因的有效指导,在教学中要有目的地开展学生成败归因的活动,找出初中生学习成败的归因特点。针对消极的归因,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引导学生对学习成败作合理的归因。韦纳的归因理论在教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根据学生的自我归因可预测其此后的学习动机。学生自我归因虽未必正确,但却是重要的。因为归因促使学生在从了解自己到认识别人的过程中,建立起明确的自我概念,促进自身的成长。如果学生有不正确的归因,则表明他们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帮助。长期消极的归因不利于学生个性的成长,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反馈的作用,并在反馈中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学生正确归因,重塑自信。
初中英语新课标中强调,初中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主要是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引导学生能够使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及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以及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在学校的实际教学活动中,情况却不太乐观。一部分初中学生虽然在英语学习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却没能得到满意的结果,因此他们慢慢地就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甚至出现了学习无助感,这部分同学往往把学习不好的原因归结为老师教的不好,或者没有学习英语的天赋,或者没有学习英语的外部环境等外部原因。只有很少一部分同学会归因为自身学习方法不对或是自身努力不够等内部原因。由此可见了解初中学生的归因倾向非常重要,因此引导初中学生英语成败的正确归因也就具有了研究意义。在国内,应用性的归因研究出现在 20 世纪 90 年代。并且目前国内的归因研究大多以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为主,几乎占到了归因研究总数的 76%,如江晓红(2003)、李昌真(2004)的研究对象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对大学生的研究也涉及到了性别差异,如王静姝(2005)研究了大学生归因倾向的性别差异;其次,对英语专业学生和高职生的研究也不少,如秦晓晴(2002)、张庆宗(2002)调查了英语专业学生的归因倾向;陈男平(2002)、曹艳霞(2003)、宋剑祥和王艳(2006)的调查对象为高职生。而国内以中学生和小学生为研究对象的则相对较少。
…………
2.文献综述
2.1 主要概念界定
自学困生这一说法出现后,就引起了国际心理学家及教育专家的重视。美国特殊教育家 Samuel Kirk.于 1962 年将学困生界定为有学习障碍(Learning Disabilities)。他认为学习有障碍的学生是那些与人交流困难、在阅读上有障碍以及社交能力较差的学生。通过这个描述,很明显可以看出学习困难学生的特征(柯克,1989)。1988 年美国成立的 National JointCommittee on Learning Disabilities 是从个体层面来对学困生界定的。认为在数学能力,逻辑推理以及阅读交流方面存在困难的个体就是学困生个体。与国外的研究相比,国内对学困生的界定相对较晚,但是对学困生的研究与我国的教育实际比较符合。国内很多学者对学困生做了研究,有的定义为学习困难;有的称之为学习障碍;有的定义为学业不良;有的称之为差生等。(沈烈敏,2008)。以下是有关学困生的界定:钟启泉(1986)认为学习中存在各种不同程度的困难,造成学习成绩差,但智力正常的学生为学困生。钱在森(1995)认为:智力正常,但学习效果差,学习成绩低于教学大纲要求的学生称之为学困生。戴斌荣(1999)也认为:那些身心健康、智力正常,但学习成绩未能达到教学大纲标准的学生属于学困生。根据以上描述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对于学困生的定义主要是学习困难及学业不良,但智力属于正常范围。根据国内外对学困生研究的界定,笔者本文中所研究的英语学困生是指学业不良的学生,即智力水平没有明显缺陷,但实际学习成绩水平较低的学生。因此本研究中的英语学困生笔者界定为:(1)英语学习中存在诸多困难,英语学习成绩明显低于教学大纲要求而其他学科均能达到教学大纲标准的身心健康、智力正常的学生;(2)初二上学期三次英语平均成绩低于 60 分(满分为 100 分)。
………..
2.2 理论基础
本篇论文的主要理论基础包括归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面是笔者对两个理论的详细叙述。社会心理学家海德(F. Heider) 被认为是第一位研究归因理论的学者,他于 1958 年提出该理论后,国内外的许多学者通过不断探索,使该理论得到了进一步完善。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B.Weiner)对归因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把人经历过的事情的成败归结为六种原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又把上述六种因素按各自的性质,分别归入三个维度: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最后,将三维度和六因素结合起来,就组成了归因模式。韦纳认为,每一个维度对动机都有重要的影响。控制点维度与个体成败的情绪体验有关。稳定性维度与个体对未来成败的期望有关。可控性维度既与情绪体验有关,又与对未来成败的期望有关。由于归因理论是从结果来阐述行为动机的,因此它的理论价值与实际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二是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三是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本篇文章也是在韦纳的归因理论的基础上展开研究的。因此,归因理论可以给本研究以理论指导。
……….
3.研究设计 ........ 7
3.1 研究问题..... 8
3.2 研究对象..... 8
3.3 研究方法及过程....... 8
3.3.1 定量研究及过程 ......... 8
3.3.2 定性研究及过程 ......... 9
3.4 研究工具.... 10
3.4.1 调查问卷 ...... 10
3.4.2 访谈.......... 10
4.结果和讨论..... 11
4.1 学困生调查问卷结果.......... 11
4.2 学优生调查问卷结果.......... 15
4.3 访谈........ 18
4.4 学困生及学优生的归因倾向 ........... 20
4.5 学困生与学优生之间归因倾向的异同.... 20
5.教学启示 ....... 21
5.1 激发英语学习兴趣.... 21
5.2 增进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22
5.3 重视学习策略的指导.......... 22
5.4 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22
5.教学启示
5.1 激发英语学习兴趣
对每一位英语老师来说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好奇心、注意力以及提高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参与是非常重要的。在学习中兴趣能带给学习者力量、信心和勇气。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课内外的学习活动、活跃的课堂气氛、幽默友好和博学的教师等来培养和激发,使他们愿意与别人交流去获得进一步的知识。新奇的,不平常的学习方式对大多数学习者来说可能是有趣的,并且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去获得目标语言或文化。此外,一些课外活动,比如听报告,看电影和参加一些英语晚会等也都是提高英语学习兴趣的好的策略。在英语学习中,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对英语成绩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该很清楚地告诉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困难、挫折和失败是很自然的、是不可避免的,学生们应该勇敢面对这些困难,并尽力去克服。成功的体验能刺激学生努力学习并且会期望下一次的成功。很多研究经验证明,当期望较高的学生遇到挫折时,他们在成功之前会更加努力学习并且他们的学习动机也会加强,而那些试图避免失败的学生遇到失败时,他们的动机水平就会降低。在教学中也发现,成功能鼓励学生经受住失败的考验。对那些学困生来说,一次或多次的成功能变成自信的催化剂。
……….
结语
本研究在参考国内外学者在归因方面的研究成果后,笔者对初二学生进行了英语成绩方面的归因研究,根据研究中的问卷调查及访谈,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学困生主要把英语学习成绩归因于内部因素,努力、兴趣、学习方法等能等,而很少归因于运气等外部因素。其次,学优生主要把英语学习成绩归因于内部因素,努力、兴趣、能力、学习方法等能等,而很少归因于运气等外部因素。再次,学困生与学优生除以上相同点外也存在一些差异,学优生比学困生更倾向于能力方面的归因。学优生对老师的帮助和对自己的评价给予了积极的肯定,而学困生并不这样认为。学优生认为教材难度,教师上课效果不是造成英语成绩好坏的原因,但是有一部分学困生还不确信是否有关。因此,对于本研究中的学困生,教师应引导他们及时形成正确的归因,特别是对于那些归因不太确定的同学,要让他们知道自己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让他们看到希望,确定奋斗目标,并朝着目标努力。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些引导学生正确归因的启示,笔者期望能给英语教师和学生一些帮助和启发。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