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英语关系从句论文代写之运用概述

发布时间:2014-10-17 12:52:38 论文编辑:jingju

第一章 引 言


1.1 研究背景
在日程生活中英语关系从句运用比较广泛,所以英语关系从句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汉语与英语这两门语言的句法结构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并且英语关系从句本身就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这两个特征,这些因素给中国学习者学习英语带来很多的困难,导致中国学习者在运用英语关系从句过程中刻意避免使用英语关系从句。在英语课堂中,特别是高中英语课堂,教师们十分注重关系从句的讲解和训练,可最有效的英语关系从句教学方法还没有研究出来。因此,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对于大部分的中国学习者来说,英语关系从句依旧是难以掌握的一个语言点。一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英语关系从句做了很深入的研究。其中的一些文章集中研究了从句本身的结构,或者利用象征主义研究其结构(Lehmann,1986; Sag,1997)。一些学者关注二语习得过程中英语关系从句的习得。例如,Keenan 和 Comrie(1977)通过测试 50 多种语言的名词短语提出了的名词性可及性等级假设。Izumi(2003)通过检测三种关于英语学习者的关系从句习得的难度顺序,探讨了通用属性的影响。陈(1998)研究了在运用英语关系从句过程中,高语言水平的中国学习者能否熟练运用一些“wh”开头的特殊疑问词所引导的英语关系从句。然而,相对而言,中国学习者在英语关系从句习得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并没有引起中国学者们足够的重视。英语关系从句与汉语关系从句的不同之处如何影响中国学习者的习得?或者,当学习者们英语水平较高时,他们的关系从句习得的水平是不是也是较高的?这些问题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也就是说,关系从句这种特殊句子结构的习得需要中国研究者们的进一步地研究与探讨。
………..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本研究重点探索了中国学习者英语关系从句习得的大体情况。通过全面仔细地分析学习者在英语关系从句产出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和出现的其他一些现象,本研究能够更好地帮我们了解中国学习者的英语关系从句习得的情况。本研究还探究了哪些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是以何种方式影响着学习者的英语关系从句的习得。除此以外,本研究将会展示受试者习得难度顺序。在此同时,本研究也探究出了 Keenan 和 Comire 的名词可及性假设是否适用于中国学习者。实际应用方面:本论文能够给中国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教师们提供关于英语关系从句习得过程这方面的细节参考,并且能够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与效率,特别是英语关系从句这一关键语法点的教学。这份相对比较全面的英语关系从句习得研究将在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提供直观并有效的帮助。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
语言迁移是指,当学习者习得一门外国语言时,他们会受脑中已经存在的第一语言的影响,然后把第一语言中的一些结构与特征迁移到目标语言中。迁移包括积极转移和消极转移。“语言迁移确实是一个重要的现象。在所有的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语言迁移必须考虑到其中。”(Gass&Selmker,1992)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关于语言迁移这种现象,研究者们开始孜孜不倦地探讨。在二语习得这一领域,Fries 和 Lado 首次提出了这一术语。Lado(1957)认为学习者会把他们第一语言的形式,意义和文化迁移到目标语言及其文化中去。这些研究者赞成本族语和目标语言之间的比较,并且强调第一语言的消极转移是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然而,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研究者们发现并非所有的错误和困难是由第一语言的迁移所造成的。另外一方面,那时认知语言学越来越流行,吸引了许多研究者的注意力。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天赋的,人体大脑中有专门的语言机制,每个人一出生就具有掌握人类一切语言的能力。Dulay 和 Burt(1974)支持这个理论:L1=L2 假设。他们主张第二语言的习得与第一语言习得的过程是相似的。自二十世界八十年代起,研究者们都试图找到学习者内心的学习机制中语言迁移所扮演的特殊角色。Kellerman(1997)强调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即是说,当学习者想要去拉近两门语言之间的距离,或者认为两门语言之间的一些结构是相同并且可以迁移的时候,迁移现象就会出现在二语习得过程中。
……….


2.2 相关研究
英语关系从句的重要性存在于“世界语言中它的普遍性,独特的语法属性,以及它在日常生活中普遍的运用”。(Izumi,2003:286)。所以今年来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关于英语关系从句习得的研究引起了很多语言学家,特别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的兴趣,并且在这个领域中,研究者们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往往通过对比分析去研究关系从句习得的影响,从而去发掘和解释习得现象和跨语言影响以及其它因素(Schachter,1974; Gass, 1979)。在国外相关研究中,1974 年 Schachter 的研究是最具有影响力的。这份研究阐述了,当第一语言与目标语言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的时候,学习者们将会回避使用一些语法。Schachter 是提出回避现象理论的第一人。在这份研究当中,Schachter 选择了四组不同母语的受试者。他们的母语分别是阿拉伯语,汉语,日语和波斯语。通过完成一篇作文这一任务,Schachter(1974)把这些受试者与美国本族语者进行比较。收集完受试者完成的作文,她标出了他们运用的所有从句并分析他们所犯的错误。研究结果发现,汉语和日语学习者所犯错误比波斯语和阿拉伯语学习者所犯错误数量更少。但是与此同时,她也注意到前者产出的关系从句数量更少而且较少运用关系从句。因此,她得出以下结论:母语中不同的关系从句句法结构会导致回避这一现象的产生。在日语和汉语中,关系从句位于被修饰名词的左半部分,被称为左分支,而波斯语,阿拉伯语和英语的关系从句是右分支。因此,在掌握英语关系从句结构时,中国和日本的学习者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从而产出关系从句的熟练度也会更低。回避现象这一理论的提出为更好地研究关系从句习得提供了有力得帮助,引起了很多研究者的注意。但是这份研究没有考虑到在调查过程中高分组与低分组受试者句子产出能力的差异。
………..


第三章 研究设计.......16
3.1 研究问题.......... 16
3.2 研究对象.......... 16
3.3 研究工具.......... 16
3.4 研究过程.......... 18
3.5.数据分析.... 18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19
4.1 句子翻译任务结果与讨论.......... 19
4.2 句子合并结果与讨论.... 22
4.3 错误分析.......... 24
4.3.1 不同错误类型分析.........24
4.3.2 关系从句习得顺序.........28
4.3.3 从句产出过程中中国高中生所采取的学习策略..........30
第五章 结 论....32
5.1 主要发现.......... 32
5.2 教学启示.......... 32
5.3 局限性与建议......... 33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4.1 句子翻译任务结果与讨论
首先,本研究检测了学生们在没有明确指示使用英语关系从句的情况下产出关系从句的频率。此任务的目标是为了检测学生们运用关系从句的大体情况,在这一部分,无论学生产出关系从句是对还是错,都将得到一分,否则记为零分。表 4.1 将呈现出学生们产出关系从句的频率或数量。从表 4.1 看来,在句子翻译任务中全体学生产出关系从句数量的均值为 10.2925,从这个均值我们可以推断,学生们对英语关系从句掌握的情况并不好,而且组与组之间的差距较大。低分组的学生产出的关系从句数量的平均值是 5.7444,明显少于中间组和高分组。这两组的平均分分别是 10.2667 和 14.8336。但是仅仅从这三组的平均分还不足以看出三组之间的显著差异。表 4.2 和 4.3 将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组多重比较揭示组与组之间的差异。

……..


结论


这份研究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探究中国高中生英语关系从句习得情况。通过结合学生所完成任务的情况以及对所得数据的研究与分析,从而可以得到以下几个结论:第一,在运用英语关系从句过程中,学生会犯以下六种错误,即关系代词或副词使用错误,复述代词,先行词缺失,关系代词或副词遗漏,不相邻以及在 OPREP 和IO 从句中介词遗漏。第二,高分组与低分组在使用英语关系从句时存在差异,而且其差异程度较大。高分组学生产出的英语关系从句数量最多,并且正确率也是最高的。低分组学生产出英语关系从句数量较少,并且错误率较高。高分组的学生所犯错误较少,低分组的学生所犯错误数量最多。高分组的学生不会出现复述代词错误和关系代词缺失错误。
…………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代写英语论文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