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进行康复之前,应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全面的交流,在此之前必须要取得患者以及其家属的同意与配合,为其讲述康复训练的具体方式、应注意的问题以及怎样与医护人员进行配合,减少患者的恐惧心理与负面情绪,提升其对治疗的自信心。在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必须要为病人提供一个舒适、干净的环境。选择本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48例患者,并将其按照随机形式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对实验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时应结合应用康复治疗,而对照组的患者仅对其应用常规药物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实行评定。实验组24例,其中男15例,女9例,且年龄39~78岁,平均年龄(58.9±18.4)岁;对照组24例,其中男12例,女12例,且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8.5±15.6)岁。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吞咽功能障碍程度等一般资料对比后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评价方法
选用饮水试验对患者实行评价,55内不呛一次咽下即为I级,6一105内不呛两次咽下为Ⅱ级,11~15.6分两次咽下呛咳为Ⅲ级,165以上呛咳明显为Ⅳ级。
1.3康复训练方法
进行训练之前最低要有30min的休息时间,保证患者精力充沛,帮助病人做好准备工作,例如如厕、清洗等,并且选择舒服的体位,与此同时事先要预备出康复用具,包括冷冻的湿棉棒、压舌板以及纱布等。每次在为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之前必须要保证口腔干净。在进行康复治疗时,具体方法可以分成以下几个环节:(l)冰刺激衫l!练;(2)舌运动衫l!练;(3)吞咽动作的衫l!练;(4)摄食的训练。在进行康复训练时,必须要密切监测患者是否出现误吸以及呛咳现象,如若产生应立即吸出。
1.4观察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全部选用饮水试验实行评价。痊愈:吞咽水平提升至I级;显效:吞咽水平提升至Ⅱ级;好转:吞咽水平提升至Ⅲ级;无效:16s以上呛咳明显(以上水量均为30ml)。
1.5统计学处理
对实验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时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操作,计量资料以(χ±s)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24位,其中痊愈8位,显效10位,好转5位,无效1位,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患者24位,其中痊愈2位,显效5位,好转6位,无效11位,总有效率为542%。在对患有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相应康复医治后,实验组患者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探讨康复治疗在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选择本院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进行常规药物结合康复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实行评定。结果实验组患者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对患有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给予正确的康复治疗,可避免出现肺部感染等症状。
3讨论
脑卒中主要是由于患者颅内血液循环紊乱引起的,而出现缺血缺氧症状,该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据有关研究表明,目前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假若脑卒中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将会导致患者出现较多的并发症,其中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症状,其主要表现为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语言障碍,常可引起吸人性肺炎,甚至窒息死亡,患者可因进食困难导致营养摄人不足,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抑郁、进食恐惧、社会隔绝等负性心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队。
所谓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是由于延髓吞咽中枢损伤而导致的真性球麻痹,或者因为双侧皮质延髓束受损而所导致的假性延髓麻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主要发生在口腔期、咽喉期,由假性球麻痹或真性球麻痹引起。前者主要是由大脑皮质或皮质脑干束损害所致,皮质损伤表现为咽反射延迟,而脑干损伤导致的吞咽障碍主要是咽阶段延长;后者是由于舌咽、迷走、舌下神经等损害所致,临床上以假性球麻痹更为常见。
因此,应对患者应用冰刺激进行治疗,可有效缓解部分肌肉紧张,加快咀嚼肌等功能的康复速率,降低出现流涎的几率,能够产生吞咽现象,提升吞咽力度。在对患者进行冰刺激以及舌运动等多种结合训练之后,能够有效提升神经组织的兴奋程度,或者防止出现特殊性反射,促使之前的突触由不活跃转变成活跃,进而产生全新的传导途径,其他组织则利用功能重组,并通过其他方法取代失去的性能,避免咽下肌群出现萎缩现象,提升舌部与咀嚼肌之间的运动力度,加强吞咽反射的灵敏程度队。在对患者进行进食的过程中应结合吞咽功能,防止出现误吸现象,避免产生肺部感染,确保病人能够在第一时间内获得充足的营养支持。
本文实验组总有效率95.8%,对照组总有效率54.2%,因此应对患有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给予正确的康复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加快其疾病的恢复速率,避免出现肺部感染等症状,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