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多采用抗病毒类药物与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的常见疾病之一。此症起病急,发病快,90%以上是由病毒感染引起,其余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由于近年来抗菌药物在预防与治疗此症上的不合理现象频发,不仅对药物造成浪费,同时也导致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及耐药性增加。因此,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治疗儿科上呼吸道感染有很重要的意义。本院就急性上呼吸感染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以2014年9月至2016年1月来本院治疗的298例急性上呼吸感染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其中,患者年龄最大为12岁,最小为24天,平均年龄4.5岁,其中,年龄小于1岁的65例,1-3岁的93例,3-6岁的87例,6-12岁的53例;其中女性114例,男性184例。以上患者的临床诊断均为社区性获得性感染。研究抗生素在治疗儿科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及注意事项。收治疗的275例儿科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患儿,分析抗生素使用情况。
通过对患者的合理用药,临床取得满意的效果。儿科上呼吸道感染多为病毒性病原菌感染所致,在临床上广泛使用抗生素,注意考虑患者的自身特点,保证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1.2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根据儿童患病情况进行登记,登记项目包括患者的体温、并发症、血常规、抗菌药物的使用及品种、联合用药情况及疗效等,统计分析针对所登记的项目进行。
2结果
2.1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本院治疗的298例急性上呼吸感染患者,使用抗菌类药物的有275例,占92.3%其中使用单一品种抗菌药物的为173例,占58.1%;两种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的71例,占23.8%;有31例患者三种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占10.4%;未出现四种及以上抗菌药物联合使用。
2.2抗菌药物使用依据
因发热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有188例,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的182例,占96.8%;未见体温异常的110例,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的96例,占87.3%;白细胞出现增多的有105例,均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白细胞未见异常的187例,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的177例,占.94.7%;出现如中耳炎的并发症的患者31例,均使用的抗菌药物。
2.3给药方法及疗程、预后
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使用静脉注射给药的有151例,占50.7%;静脉注射与口服同时给药的有112例,占37.6%;只是通过口服给药的有35例,占11.7%所有患儿的平均治疗疗程为5.3天。298例患儿中,有215例治疗痊愈,占72.1%;病情好转的83例,占27.9%。
3讨论
关于儿科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特点,致病原因不仅有细菌而且也有病毒作用,而90%以上是由于病毒感染所致,仅有很少的患者属于细菌性感染所致。其中儿科患者的细菌感染最主要的类型是肺炎链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或者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上为最常见的感染细菌。今年来,肺炎支原体上升趋势明显,占到儿科患者的10-20%,流行期高达30%以上。针对我院患儿的抗菌药物应用存在如下问题:
(1)抗菌药物用药指向不明
在本院治疗的29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使用抗菌药物高达96.6%,这种用药方式不很合理;对于病毒感染导致发病的患儿,使用抗病毒类药物治疗,短时间内即可痊愈,不必要使用抗菌药物;对于细菌性感染导致发病的患儿,如出现白细胞偏高、合并中耳炎等并发症时可考虑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因此,当出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应正确判断发病原因.针对具体原因采用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2)抗菌药物使用的品种档次过高
对于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致病的细菌主要是肺炎链球菌,选用青霉素进行治疗即可,也可考虑使用第1、2代头泡类药物,如果患儿对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可选用大环内脂类药物,此类药物具有生物利用度好、血药浓度高、半衰期长、患儿依从性好等优点。当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64.2%的患儿使用的抗菌药物为头抱吠辛、头抱曲松等2、3代头抱类药物;有30.2%的患儿使用了克林霉素,而普通的青霉素及大环内脂类药物应用的患儿相对较少,即使使用也是与其他3代头袍药物联合使用。
第3代头抱类药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脑膜炎、骨髓炎等重度感染的患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并非此药的治疗对象;而乱用抗菌药物会使致病菌出现耐药.性,导致菌群失调的缺陷。
(3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不合理
对于轻度感染的患儿,应采用口服给药的方法,而且要选择对病原菌敏感的抗菌类药物,而不必使用静脉注射给药;对于重度感染的患儿.应采用静脉注射给药的治疗方法。等病情好转后停止静脉注射改为口服抗菌类药物。
综上所述,临床上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时,存在着抗菌药物使用指向不明、普遍使用高档次的抗菌药物及用药方法不合理等常见问题。所以,临床医生应加强抗菌药物的了解,更新用药观念,做到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