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医赶油火疗诊治类风湿性关节疗效及理念探讨

发布时间:2014-12-18 10:17:46 论文编辑:lgg

第 1 章 理论探讨


1 中医学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认识
中医学根据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特征与病因病机将其划分至中医“痹证”的范畴。中医《黄帝内经》中对痹证的相关记载可以认为是现存最早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记载的资料。《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内经•痹论篇》提出:“素体虚弱,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此外,其他医籍中也有记载,《儒门亲事》中所言:“痹病以湿热为源,风寒为兼,三气合而为痹。” 《中藏经》也提出:“痹者,风寒暑湿之气,中于脏腑之为也”之说。明确的阐述了风、寒、湿是引起痹证的外在重要因素,由于正气虚弱则易受外邪侵袭,感受风、寒、湿之邪后,痹阻于人体肌肉和关节以及经络,从而形成痹证。历代医家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久治难愈且发生病变的部位多集中在骨关节,故该病又有“历节”、“尪痹”、“骨痹”“顽痹”等诸多名称。国家中管局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中提出将RA可归属于“尪痹”,使RA有了更为明确且具体的中医学病名。“尪痹”这一病名是由著名老中医焦树德教授提出,焦树德教授根据《金匮要略》中:“诸肢节疼痛,身体尪赢”这一论述,又对该病的病因、证候、治疗方法进行整理及归纳,同时结合自身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尪痹”这一病名。焦树德教授认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如劳累过度,房事无节制以及妇女月经期间经量过多、产后失血过度等原因引发肾虚、血虚,肾虚、血虚不能濡养肝木,致筋骨失养而造成骨松筋挛,久之则关节变形而不能屈伸成尪赢之疾;又因痹症迁延难愈,冬春又为寒冷时节,复感三邪,寒风气盛内舍肝肾,筋骨同病,渐成尪痹[1]。由此可见,尪痹是由风、寒、湿之邪气杂至,尤以寒湿之邪为主,病邪侵入肾后累及肝,病程时长,又迁延不愈,从而导致骨损筋挛,在发病后期丧失生活、劳动能力。
………


1.1 病因与病机
从临床特征而言,RA当归属于中医“痹证”、“尪痹”的范畴之中,各大医家对于该病的病因病机均有不同的认识。RA的病因病机可以从内因及外因来阐述。《济生方》云:“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指出正气亏虚是该病发生的内部因素。《素问•痹论》中提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同时《素问•热病论》中也有:“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这一论述,说明邪气入侵机体是该病发生的外部因素。营卫失和:《灵枢•营卫生会》中指出:“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确定了营卫之气具有抵御外邪以及濡养、调节等功能;“营行脉中,卫行脉外,阴阳相关,气调血畅,沟通脏腑,运行不息”,说明在濡养经络脏腑及四肢百骸的同时,具有卫外防御、调节气血等功能。许多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在患病的同时易患感冒或是出现乏力、少气等症状,皆为营卫失和的表现。因此,营卫和调,则人体卫外和御邪的能力强,邪气难以侵入人体;但若营卫失和,外邪便可轻易侵入人体从而致病。
………..


2 西医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认识


2.1 病因及发病机理
类风湿关节炎(简称 RA)是一种致残率极高的全身免疫性疾病。该病的临床特征为持续性、进行性、对称性的慢性关节滑膜炎。患病晚期会出现畸形关节的发生、活动性功能障碍,最终造成不同程度上的残疾[21]。RA 在世界各地的各个种族均有发病,无明显地域性差异。其患病率为 0.32%—0.36%[22]。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在 40—50 岁后更为常见。RA 的病因至今尚未明确,目前有许多学者深入研究 MHC-Ⅱ抗原以及各种细胞因子、炎症介质、趋化因子在 RA 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但其发病机制仍未确定。学者们在对大量RA病人进行临床观察研究后发现,该病的产生与某些微生物的感染有关。机体出现慢性炎症反应,多见于在关节组织及关节滑膜,其致病因素是人体遭受多种外源性的感染,以至于肌体免疫系统出现紊乱。病毒感染:研究表明疱疹病毒与RA发病存在密切有关。RA患者在进行生化检测时发现抗EB病毒抗体呈高滴度性出现在患者的血清中,同时还发现B淋巴细胞因为EB病毒的增生而被激活[23]。这也使对EB病毒的检测作为临床上用于检测RA的主要生化指标。目前学者认为一些感染因素(可能有细菌、支原体和病毒等)可能通过某些途径影响RA的发病以及病情进展[24]。
………..


2.2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研究
由于目前对 RA发病机制并不是十分清楚,目前在临床上治疗RA的目的为缓解RA患者的骨关节疼痛以及减轻滑膜部位产生的炎症反应;及时有效的控制关节滑膜炎症的反复发作;使已出现骨骼关节破损的部位恢复其正常功能,其最根本的目标是使RA患者在今后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尽可能的杜绝残疾的发生。至今没有那一种药物能行之有效的减缓或治愈RA对人体骨关节及滑膜的破坏,临床上仍采用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美国风湿病学会在RA治疗指南中提出能有效缓解疼痛及病情的治疗采用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和羟氯喹三种药物联合使用。目前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首选具有消肿止痛的非甾体消炎药;有效缓解RA病情的慢作用抗风湿药,如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等;糖皮质激素应其具有抗炎作用且能明显缓解关节炎症,而在RA患者急性炎症期时适用、植物药多与其他药物组合适用[35].
……….


第 2 章 临床研究....16
1 临床资料.......16
2 研究方法.......18
2.1 分组方法..........18
2.2 治疗方法..........18
2.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19
2.4 统计学处理方法.....20
3 结果及分析..........21
3.1 对照组及治疗组患者接受治疗前的一般情况对比 .....21
3.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观察.......22
3.3 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类风湿因子.....24
3.4 临床疗效对比分析........24
3.5 安全性指标监测结果....24
第 3 章 结果与讨论.......26
1 赶油火疗法的作用机理以及机制探讨........26
2 赶油火疗法治疗 RA 的作用机制探讨 ........27
3 赶油火疗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效果的分析......27
4 结论........27


第 3 章 结果与讨论


1 赶油火疗法的作用机理以及机制探讨
土家医赶油火疗法属于火攻疗法的其中一种,是土家医者用手反复蘸取烧烫的桐油(加入生姜末、葱末),拍打在病人患处反复抹、按的一种治疗方法。属于土家族医学中外治疗法,因其操作简便,故在土家族民间流传甚广。该疗法体现了药物和手法的综合作用。本疗法中所用到的介质为桐油。桐油又名桐子油,为大戟科植物油桐 Vernicia fordii (Hemsl.) AiryShaw 种子所榨出的油,原名罂子桐油,始载于《本草拾遗》,主治“疥癣虫疮,毒肿”;桐油早在《中华本草》中就有记载:“性味甘、辛,寒,有毒”,主要功效为:“润肤生肌,清热解毒,涌吐痰涎,收湿杀虫。”;熟桐油是可以由寒性转化为温性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早在《证治准绳 疡医》中就有记载:“治冻疮,用煎熟桐油,调密陀僧敷。” 用煎熟桐油便可治疗疾病的办法已有记载。另外该疗法用到的重要药物生姜和葱具有温通之效。姜,性微温,味辛,有去痰,下气,止呕吐,除风邪寒热的作用,《本草纲目》中对姜的治病功效就有记载:“生用法散,熟用和中。解食野禽中毒或喉痹。浸汁点赤眼。捣汁和黄明胶熬,贴风湿痛甚妙。”同时另外一个重要药物就是葱,葱,味辛,性微温,有通阳的作用,可帮助体内阳气的运行,能用来驱寒、补阳,《本草纲目》中云:“除风湿,身痛麻痹,虫积心痛,止大人阳脱,阴毒腹痛,小儿盘肠内钓,妇人妊娠溺血,通乳汁,散乳痈,利耳鸣,涂制犬伤,制蚯蚓毒。”使用熨、抹、揉、按等手法,将桐油及葱、生姜加热后所产生的温热功效直接作用于患处。诸药(法)共凑温通散寒,行痹止痛之效,深合《内经》“寒者热之”,“结者散之”之旨。

……….


结论


本研究在以往并没有进行过报道,本文通过阐述土家医赶油火疗法治疗 RA与中医电针疗法进行对比研究,以此为契机,更深层次的挖掘土家族医药在临床上的推广价值,同时有利于土家医医疗技术的推广及临床经验总结。但是由于本课题观察的试验人数较少,缺少条件进行大样本的临床试验观察;如果能进行大规模、长时间的临床试验观察,得到更多的宝贵资料,才可以要本研究得到更长远的发展,使得该技术能更加的完善,以期有更好更高的评价。
…………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代写医学论文

热词

代写医学论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