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计划经济转型期赤脚医生制度与基层社会关系

发布时间:2013-12-05 09:26:23 论文编辑:jingju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缘起

 

1968年,随着毛泽东主席“赤脚医生就是好”的新批示,“赤脚医生”取代乡村卫生员,全面推向全国。统计数据表明,到1975年,赤脚医生已经覆盖了中国百分之八十五的农村,人员总数达到了一百五十万至两百万。赤脚医生制度是合作医疗制度的子系统,承担着最基层行政单位的卫生医疗工作,为建国初期缺医少药的农村提供了基础性医疗卫生服务。赤脚医生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制度,赤脚医生作为合作医疗制度最忠诚的实践者,两者为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解决基本医疗卫生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1974年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国农村赤脚医生及其依托的合作医疗颇感兴趣,将其作为经济落后的第三世界的卫生经验。从这个意义上看,赤脚医生制度及合作医疗制度可以说是中外医学发展历史上的一次空前成功。这个成功,不但给当时的中国农村村民带来了实际医疗卫生利益,一些群众乃至一些研究者也把1968年一 1976年阶段作为中国农村卫生最充分发展的时期,甚至有一些人将赤脚医生及合作医疗解释为最好的医疗制度。八十年代开始,赤脚医生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至今仍然有很多人怀念那时的赤脚医生服务,那段历史也成为一段温暖的记忆。
赤脚医生已经走出历史舞台,但它的研究意义却没有随着它的消失而消失。研究赤脚医生制度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赤脚医生制度的研究对于解决现阶段我国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改革开放后,中国城镇化速度很快,但农村人口还是占人口总数的大部分。农村经济能否发展,农民生活能否得到全面有效地改善,都将直接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构,也将影响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度。
农村的健康保障问题一直以来受到党和国家政府的特别关注。作为民生问题,如何解决8亿农民的健康保障就显得尤为重要。长期以来,屮国城乡之间差别巨大,除了经济上发展的不平衡,卫生医疗差距也很大,大部分农民的医疗卫生没有得到有效保障。这一问题已经丨起国家领导人及政府部门的极大关注。而在60年代中国出现了一枇不脱产的医疗卫生队伍——“百万赤脚医生大军”。...............
...................

 

第二章赤脚医生制度的历史背景

 

一、政策背景:农村医疗政策的失利
实行“预防为主,治病为辅”的医疗卫生整体规划方略,体现了国家在卫生政策上向农村的倾斜。因为农村人的大部分,不能实施依靠源源不断财力支持的治疗为主的卫生政策。治疗为主的卫生方案是坡优政策,却不是域适宜的,最他的卫生政策只能退其次,釆収预防为主的政策。
1951年,卫生部发布了《农村卫生基层组织丁作只.体实施办法》、《关于健全和发展全国卫生基辰组织的决定》与《关于组织联医疗机构实施办法》,要求各级政府大力加强推广基层卫生工作,并号科将散落在农村的中西个体逐步组织,成立民办公助的联合诊所、区卫生所、乡卫生站、民药合作社,农民可以就近到联合诊所看病。1951年,联合诊所在党与政府的号召与帮助下迅速发展,其经营原则也被确定为:“自愿合作、民主管理、集体经营、政府引导”。在乡锁开办联合诊所,这也适应了国家对农村经济与社会结构进? ?步趋向?体化的总体规划。联合诊所使农村的医疗资源得到整合,很多以前的中医资源被有效集中,但联合诊所一般设立在乡镇一级,过于集中,对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的农村来说终究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的。
1965年1月,卫生部党组向中共中央与毛主席报送了《关于城市组织医疗队下农村配合社会主义运动,防病治病的报告》,随后报告被中共中央转批。报告指出要将之前的下乡巡回医疗固定下来,要求符合要求的医务工作人员必须分批轮流参加,深入群众,接受教育,要求促进卫生人员思想的革命化。各级地方政府对该指示极为重视,将它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完成,迅速组织成立医疗队下今。
这些医疗队有的来自城市医院,有的来自乡镇一级的卫生院或者联合诊所,有的是以“四清”或“土改”的名义下乡为农民服务的医务人员。大批专业医务人员下放,这在地方志中都有记载,如云南宝山县从1969年冬天到1970年春天,省、专区和县城的医务人员大批下放到农村,全县农村医务人员的数量骤增至238人,占当时全县国家医务人员的90.1%。②医疗队配合农业合作社的行政划分,进行巡回医疗。一个个巡回医疗队带着毛主席的希望远赴乡村,在神州大地上活跃起来。没有人怀疑他们的为人民服务的真诚与热情,他们通过地方剧、宣传画、幻灯片等方式让村民了解卫生医疗知识。....................
.....................

 

第三章赤脚医生制度的发展历程.................14
一、赤脚医生制度的前奏.......................14
二、赤脚医生制度的形成.......................15
三、赤脚医生的组织管理.......................18
第四章赤脚医生制度与乡土社会..................25
一、乡村社会关系网络............................25
二、医疗的非技术性..............................28
..............................

 

结语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国家对文革时期的反动势力进行清算,虽然赤脚医生是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服务的工作人员,但终究是文化大革命的时代产物,一部分赤脚医生受到了冲击,如曾经誉为“中国赤脚医生第一人”的王桂珍就被送回家乡接受帘查。而曾在云南景颇族地区当赤脚医生的王瑞丽也回忆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村里的老百姓开始故意躲开她,不再像以前那样说话。文化大革命中一路走来的农村老百姓早已被训练得具有高度政治敏锐性,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在政治上就否定了赤脚医生。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赤脚医生队伍开始松动,逐渐解散,每年以40万的速度减少,赤脚医生制度也随着人员基础的崩浪而终结。杨念群认为“从二十世纪80年代初开始,赤脚医生逐渐从人们的视野消失了,尽管这种消失是渐渐发生的,有点像黄昏里的太阳。”③赤脚医生的消失是逐渐的,最终最初历史舞台也是多方面原因作用的结果。
新中国成立初期,加快了农村合作化的进程,人民公社与集体经济体制为、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经济制度与组织制度的基础,作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忠实实践者的赤脚医生也是在公社与集体经济中产生,并依赖于这些制度基础。
村(大队)卫生室是村领导下由集体经济支持的集体卫生福利事业机构,是农村开展防病治疗、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的基地。赤脚医生所在的大队卫生室是是靠集体经济来维持的,卫生室的医药用品、药品经费、赤脚医生报都是由大队来负责的。随着农村土地承包制的推广,集体经济形式发生改变,人民公社没有了存在的基础与合法性依据,赤脚医生所依托的集体经济形式已经不复存在。
公社的瓦解,家庭承包制的推行,“工分计酬”的方式也随之瓦解。“在公社时期,农民的劳动以公分计酬,生产队长在安排劳动时,不仅要顾及农作的需要,还要顾及工分的家际平衡,农民参加劳动及时完成农活,更是赚取工分。........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共中央批转卫生部党组关于组织巡回医疗队下农村问题的报告[A].摘自建国以来重要文献资料选编第二十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2]玉山县卫生志编与组编制.玉山县卫生志[Z].昆明:"z?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3]无锡县卫生志编委员会编.无锡县卫生志[Z].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江苏省南通县卫生局编志办公室编纂.南通县卫生志[Z].江苏省南通县卫生局.1989年版
[5]烟台卫生志编委会编辑.烟台卫生志[Z].山东:烟台市卫生局.1987年版
[6]江西省卫生志编纂委员会编.江西省志(91) [Z].南昌:江西省卫生志黄山书社.1997年版
[7]广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广东省志?卫生志[Z].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8]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陕西省志(72)卫生志[Z].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9]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黑龙江省志(47)卫生志[Z].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0]人民卫生出版社编辑.赤脚医生先进事迹汇编[Z],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年版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代写医学论文

热词

代写医学论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