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组分和药理作用分析

发布时间:2013-02-03 09:25:09 论文编辑:angela1
第1章绪论

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L.exHook)Underw.),顾名思义,状似耳朵,是一种可食用的真菌,别名树蕈、丁杨、木蛾。黑木耳子实体呈丛生状态,层叠生长,外形似瓦状。单片子实体内部向里凹陷有平滑或微放射状皱纹,深褐色或褐色[1],呈耳状、叶状以及鳞片状。单片黑木耳边缘为波状,非常薄,宽约为3-5厘米,因种类有异,最宽可达12厘米左右,厚度约为2毫米左右。黑木耳子实体通过纤细的基部或者侧面生出的短柄状物固着在基质上。其子实体生长初级阶段为柔软的胶质,较粘且富有弹性,随生长则微呈软骨质,在干燥以后则会强烈收缩,成为黑色硬中带脆的角质状,以至类似于革质。黑木耳子实体背面为紫黑色或略暗灰带青色,生有短而稀松的绒毛,基部呈深褐色,绒毛尖端几近透明,约为(110-135)μm×(4-7)μm。
由于黑木耳具有耐寒、对温度反应敏感的特性,故多分布在北半球温带地区。正是因为黑木耳的这些特性,导致世界上黑木耳的产地并不多,主要是亚洲的中国、泰国、日本等国,其中中国的黑木耳产量最高,且质量也遥遥领先。在我国,黑龙江、吉林、湖北、云南、四川、贵州、湖南、广西等多个省区都有人工栽培及天然的黑木耳生长,其中尤以黑龙江、湖北、云南等省的黑木耳产量多,质量好而著称于国内外。
我国人民在采食和利用黑木耳上,已有成百甚至千年的历史。早在公元前一百年,西汉戴圣在《礼记》中写道:“芝杨木耳皆人君燕所加庶馐也”。贾思勰是后魏末期著名的农学家,在其所著《齐民要术》中,就详细记载了黑木耳的食用方法:煮五沸、云腥汁、置冷水中。足以见得,在很早以前,木耳就被我国人民作为烹调食物时不可缺少的原料了。待得唐宋以后,民间则将黑木耳作为走亲访友、馈赠家人的珍贵礼品。在我国古代典籍中,还记载了大量与木耳有关的诗篇,王元是宋仁宗时期的处州刺史,其与著名诗人苏轼相交甚深,在苏轼云游浙江时,当地百姓曾以当地盛产的雪梨和木耳相赠,后苏轼题“喷雪”二字于狮山,成为当地盛传已久的一段佳话。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富贵病已成为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以药治病的观念已经逐渐被食疗所取代。黑木耳药食同源,既可以满足人们对美食的需求,长期食用,又可预防和减缓高血压和高血脂等“富贵病”,因此,黑木耳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逐渐成为健康食品界的“新宠”。
近年来,关于黑木耳的研究众多,黑木耳多糖不仅是研究的重点,还是黑木耳的重要成分之一,其分子量约为15000。黑木耳子实体中多糖组成成分较为复杂,Misaki通过对黑木耳子实体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四种多糖:FⅠ-A、FⅠ-B、FⅡ和FⅢ。这四种多糖又可分为酸性多糖、水溶性多糖及水不溶性多糖。FⅠ-A和FⅡ为酸性多糖,具有抗凝血和抗血栓活性[4]。FⅠ-B主链是有β-(1-3)糖苷键连接,带有多羟基的葡萄糖单体将主链上部分葡萄糖残基取代,使得FⅠ-B在水中具有良好的溶解度。FⅢ主链部分与FⅠ-B主链部分相似,不同的是,取代FⅢ上部分葡萄糖残基的是短链的葡聚糖,这种结构使得FⅢ的水溶性很差。陈志强等采用酸解法对黑木耳多糖进行分解,通过与单糖样品核对比移值,结果发现多糖样品中主要含有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己糖醛酸,其摩尔比为0.25:0.35:0.26:0.14。Pereira等将同样具有抗凝血及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一些多糖或多糖类似物,如肝素、海洋藻类中岩藻糖硫酸化多糖以及一些无脊椎动物组织中的氨基葡聚糖类似物与黑木耳多糖进行了对比,发现黑木耳多糖与上述具有抗凝血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多糖或多糖类似物有着结构性的不同。在研究中还发现,黑木耳多糖含有葡萄糖醛酸,但不含硫酸酯。

第2章黑木耳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与检测.................13
2.1黑木耳提取方法............................................13
2.2黑木耳提取工艺研究........................................16
2.3黑木耳化学成分分离纯化....................................27
2.4黑木耳提取物各组分理化性质及成分测定......................30
第3章黑木耳中单体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与结构研究............35
3.1实验材料、仪器、试剂......................................35
3.1.1实验材料.............................................35
3.1.2实验仪器.............................................35
3.2单体化合物理化性质的研究..................................35
3.3单体化合物的结构鉴定......................................40
3.3.1鉴定方法.............................................40
3.3.2结构鉴定.............................................41
3.4结果与讨论................................................43
第4章黑木耳药理活性研究...............................45
4.1抗凝血活性研究............................................45
4.2抗血管生成活性研究........................................48
第5章结论.......................................53
参考文献................................................55

第5章结论

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r(L.exHook)Underw),又名“木蛾”或“丁杨”,是一种药食同源的真菌类物质。通过研究,发现黑木耳中含有多糖、腺苷、黑色素、麦角甾醇、磷脂类及多种维生素等化学成分,并且具有降脂抗血栓、抗辐射及抗突变、抗氧化抗衰老、降血糖、抗癌等生物活性。为深入研究黑木耳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本文对黑木耳中的化学成分及抗血小板凝集、抗血管生成活性进行了研究。
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黑木耳粗提物的最佳提取条件为80℃,提取时间3h,固液比1:5,重复提取3次。通过对单因素实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提取温度、固液比、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对黑木耳粗提物得率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提取温度F值为6127.11,固液比F值为6.49,提取时间F值为339.2,提取次数F值为386.13)。由此方法分别得到黑木耳石油醚层浸膏、氯仿层浸膏、乙酸乙酯层浸膏及甲醇层浸膏。将系统溶剂提取法、薄层层析法、硅胶柱层析法等多种方法结合,对黑木耳氯仿层样品及甲醇层样品进行分离纯化,得到9个组分(C1组分-C9组分);通过薄层层析法、凝胶柱层析法及两相溶剂萃取法对上述组分进行进一步分离纯化,共得到6种单体化合物,分别为化合物ME-1至ME-6。
利用核磁共振法、电喷雾质谱法、薄层层析法等结合,对已得到的6个组分进行结构鉴定。根据谱图进行结构分析,对照标准谱图,鉴定化合物ME-2为尿苷,化合物ME-3为α-D-葡萄糖,化合物ME-4为脑苷酯B,化合物ME-6为神经鞘磷脂。
本实验通过SD大鼠体外实验,初步对黑木耳甲醇层提取物、乙酸乙酯层提取物、氯仿层提取物、石油醚层提取物及ME-2尿苷、ME-4脑苷酯B对大鼠血小板凝集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层提取物对ADP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与浓度呈线性依赖,随黑木耳各层提取物浓度升高,对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增强,表现为各极性段提取物浓度为10μg/ml时,抑制作用不强,当浓度增至100μg/ml时,抑制作用呈上升趋势。黑木耳甲醇层提取物对血小板聚集抑制率(%)最高,分别为65.77、18.26、20.67。脑苷酯B对ADP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无明显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升高,抑制作用仍无明显升高。相反的,脑苷酯B对血小板的聚集有辅助的趋势。尿苷浓度为10μg/ml时,表现为促进血小板凝集,当尿苷浓度增至100μg/ml时,出现抑制作用,抑制率为17.9%。在不同极性提取物中,甲醇提取物的活性最好,抑制率达到了65.77%。
实验基于斑马鱼模型,对黑木耳甲醇层提取物、乙酸乙酯层提取物、氯仿层提取物、石油醚层提取物及ME-2尿苷、ME-4脑苷酯B的抗血管生成活性进行研究,分析实验结果可知,黑木耳乙酸乙酯层提取物及石油醚层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血管生成活性。而ME-4脑苷酯B加入量较大时,对斑马鱼具有致畸作用。当黑木耳甲醇层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氯仿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脑苷酯B单体、尿苷单体浓度降低至10μg/mL时,观察斑马鱼胚胎48h血管生成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各药物组中斑马鱼血管生成均受到一定的影响。由表4.2.1可以看出黑木耳乙酸乙酯层及氯仿层提取物对斑马鱼血管生成的影响相对较大,具有一定的抗血管生成活性。各组分抗血管生成活性差异较显著,其中抗血管生成率最高为19.75%,而其他组分之间差异并不十分显著。

参考文献
[1]刘茵华,我国的食用木耳[J].中国食用菌,1995,14(3):171.
[2]袁明生,孙佩群.四川蕈菌[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98–991.
[3]张丕奇,孔祥辉,刘佳宁,等.黑木耳中总黄酮提取及含量测定[J].,2006:71-72.
[4]吴宪瑞.黑木耳的质量标准及其营养成分[J].中国林副特产,1996,1:21-22.
[5]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351.
[6]Seon-Joo Yoon,Myeong-Ae Yu,Yu-Ryang Pyun,Jae-Kwan Hwang,Djong-ChiChu,Lekh Raj Juneja,Paulo A.S.Mourao.The nontoxic mushroom Auriculariaauricula contains a polysaccharide with anticoagulant activity mediated byantithrombin[J].Thrombosis Research,2003(112)151–158.
[7]Pereira MS,Melo FR,Mourao PAS.Is there a correlation behttp://www.1daixie.com/dxyxlw/tween structure andanticoagulant activity of sulfated galactans and sulfated fucans[J]Glycobiology.2002;12:573–80.
[8]Morisaki S,Ukai S.Polysaccharide in fungiⅦAcidic Heteroglycans from the fruitbodies of Auricularia Auricula judae quel[J].Chem Pharm Bull,1982,30(2):635-641
[9]Hammerschmidt DE.Szechwan prupura.N Engl J Med.1980,302,(21):1191.
[10]Hammerschmidt DE.Platelet and the environment.JAMA 1982,247(3):345.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代写医学论文

热词

代写医学论文

相关推荐